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被引量:315
1
作者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58-192,共35页
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800例,死亡人数达400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 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800例,死亡人数达400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4.41/10万,农村为21.05/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和第四位。因此,食管癌一直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山西阳城县、江苏扬中县和山西磁县的食管癌粗发病率高达109.5/10万、109.3/10万和103.5/10万(2003年),我国食管癌流行的特点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安徽、江苏苏北区域)。其他高发区域与中原移民有关,包括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因此,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是提高食管癌生存效果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出路。也是减轻我国政府和民众医疗负担的长期有效措施。另外,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也是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效果的有效措施,可使众多的食管癌患者受益,因此,食管癌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治是全国各级各类具备基本资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食管癌 诊疗规范 早期食管癌 死亡人数 死亡率 发病 恶性肿瘤 高发地区
原文传递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被引量:240
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50-86,共37页
1 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 1 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4.41/10万,农村为21.05/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和第四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诊疗规范 死亡人数 死亡率 发病 新发病例 恶性肿瘤 病死
下载PDF
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慢性病流行现况 被引量:20
3
作者 胥馨尹 邓颖 +11 位作者 季奎 陈晓芳 曾晶 易光辉 周薇薇 何君 何予晋 高晓琪 王卓 袁建国 李尤 马霞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解四川省人群死亡及重点慢性病发病、患病的情况,更好地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在四川省长期开展了死亡登记、肿瘤发病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伤害监测、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的工作,... 为了解四川省人群死亡及重点慢性病发病、患病的情况,更好地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在四川省长期开展了死亡登记、肿瘤发病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伤害监测、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的工作,通过医院报送和人群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死亡、发病和患病信息,并对流行现况进行了分析。2015年四川省人群粗死亡率647.98/10万,人均期望寿命76.42岁,慢性病死亡构成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现况 人群健康状况 人均期望寿命 死亡构成 死亡登记 伤害监测 性病发病 死亡率 高血压知晓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底秀娟 轩水丽 +1 位作者 郭万申 许汴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3-904,共2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现况并探讨其变迁。方法利用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点(DSP)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粗死亡率为779.9/10万,611.1/10万,610.1/10万,标化死亡率...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现况并探讨其变迁。方法利用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点(DSP)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粗死亡率为779.9/10万,611.1/10万,61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1.0/10万,732.3/10万和634.4/10万,居民死亡水平处于低死亡水平并呈逐步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进入前5位,传染病死亡前2位退至前7位。结论死亡水平下降与低年龄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有很大关系;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疾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死因顺位 死亡模式
原文传递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平 孙福滨 刘海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5,共7页
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带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性别、城乡和区域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死亡水平,其中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以及男性人口均有明... 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带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性别、城乡和区域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死亡水平,其中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以及男性人口均有明显的随受教育程度上升死亡率下降的趋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上升而延长的规律,并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清晰。文中还就各种死亡水平的差异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受教育程度 死亡率 死亡水平 人口死亡率 女性人口 男性人口 人口普查 千分点 城乡差异
下载PDF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翟德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9,31,共6页
本文运用几种常见的死亡水平间接估计方法 ,以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 ,估测了五普人口粗死亡率、死亡漏报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关键词 死亡率 0岁预期寿命
下载PDF
中国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郝虹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35,共4页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的比较显示,未婚、丧隅和离婚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不大,三者均明显低于有配偶人口,平均差距约为7岁;此外,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状况 死亡率差异 人口死亡率 预期寿命 年龄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人数 人口年龄构成 死亡风险 社会因素
原文传递
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的离婚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毅 舒尔茨 王德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13,共10页
一、引言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千分之一生育调查以来,我国告别了人口数据贫乏的历史,跨入了人口数据资源大国的行列。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初婚、生育、迁移、死亡等方面的人口数据是十分丰富的。然而,我国的离婚数据... 一、引言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千分之一生育调查以来,我国告别了人口数据贫乏的历史,跨入了人口数据资源大国的行列。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初婚、生育、迁移、死亡等方面的人口数据是十分丰富的。然而,我国的离婚数据却仍然非常贫乏。全国只公布了可供用于估算粗离婚率的分年份的离婚总数。而粗离婚率与粗出生率、粗死亡率类似,受到人口年龄构成、婚姻状态构成等人口要素变动的影响,往往给出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据 离婚 人口年龄构成 发展中国家 人口普查 出生 死亡率 生命表 风险模型 陕西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韦克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3,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年龄组均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死亡水平越低。表明普及教育以及提高教育水平对降低死亡率、廷长平均寿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还对不同文化程度人口... 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年龄组均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死亡水平越低。表明普及教育以及提高教育水平对降低死亡率、廷长平均寿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还对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水平差异的原因做了探讨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程度 人口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死亡率 人口调查 预期寿命
原文传递
2015年天津市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辉 徐忠良 +1 位作者 王德征 江国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9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2015年户籍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总死亡率为71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1.88/10万;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死亡... 目的了解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2015年户籍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总死亡率为71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1.88/10万;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5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前5位疾病累计占总死亡的88.68%,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死亡原因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损伤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天津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及其危害程度制定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及构成
原文传递
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彦琦 易东 +1 位作者 唐贵立 刘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 死因顺位
下载PDF
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脑血管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红 张莉梅 梅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脑血管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981--2013年大连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92.85/10万~131.30/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店磐=368.87,P〈0.01),APC为1.92(t=5.80,P〈0.01);标化死亡率为49.25/10万~151.19/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磊#=367.60,P〈0.01),APC为-3.82(t=-15.96,P〈0.01);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为15.08%~22.37%,2002年以后一直为大连市居民的第3位死因;1981--2013年男、女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0.88/10万-143.22/10万和54.59/10万~148.65/10万、82.66/10万~120.89/10万和43.56/10万-156.24/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及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均P〈0.01);0—14岁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几乎为零,≥15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50岁各年龄组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脑血管疾病是大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生命,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居民健康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趋势
原文传递
武汉江岸区2003—2014年脑卒中死亡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凯 张云权 +2 位作者 邓芷晴 冯仁杰 朱慈华 《浙江预防医学》 201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江岸区2003—2014年居民脑卒中死亡登记资料,对脑卒中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因...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江岸区2003—2014年居民脑卒中死亡登记资料,对脑卒中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因顺位由2003年的第1位(死因构成比为27.33%)下降为2014年的第2位(20.40%)。87.81%的脑卒中死亡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其中60.63%的死亡发生在75岁及以上人群。2003—2014年各年龄组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均有较明显下降,其中60岁~和7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分别由576.86/10万和2 589.20/10万下降为180.58/10万和1 357.23/10万,年均下降速度分别为11.14%和6.05%。男性脑卒中死亡率高于女性,2008—2014年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男女性分别为6.34%和6.01%。2013—2014年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60.66%~73.15%。结论江岸区2003—2014年居民脑卒中死亡整体呈现一定下降趋势,但脑卒中仍是主要死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防控和早期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原文传递
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红 孙巍 +1 位作者 张莉梅 梅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为制定、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为制定、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脑血管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981--2013年大连市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为5.41/10万-40.59/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x2趋势=3178.60,P〈0.01),APC为4.50(t=7.35,P〈0.01);标化死亡率为6.77/10万-29.54/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x2趋势=1083991.10,P〈0.01),APC为0.40(f=0.50,P〈0.01);糖尿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为1.08%-6.33%,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x2趋势=2286.19,P〈0.01),2006年以后一直为大连市居民的第5位死因;1981--2013年男、女性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02/10万-33.14/10万和5.08/10万~23.33/10万、6.39/10万-48.16/10万和8.03/10万~36.17/10万,男、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均P〈0.01);大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趋势=117741.00,P〈0.01),其中〈40岁居民糖尿病死亡率较低,≥60岁居民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迅速,绝对死亡数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大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趋势
原文传递
2009-202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立鹏 任柯好 +1 位作者 李梦蝶 吕军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0-2264,2271,共6页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分析2009—2021年我...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分析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方法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划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9—2021年)》中选取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并使用R(4.3.1)软件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结果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009年的235.8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53.31/10万,AAPC为3.3%(95%CI=2.8%~3.8%,P<0.001);标化死亡率由2009年的281.8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1.24/10万,AAPC为-1.9%(95%CI=-2.6%~-1.2%,P<0.001)。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不同性别(AAPC男性=-2.0%,AAPC女性=-2.1%)、城乡(AAPC城市=-1.3%,AAPC农村=-2.4%)、地区(AAPC东部=-2.1%,AAPC中部=-2.2%,AAPC西部=-1.0%)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GM(1,1)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至461.57/10万。结论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粗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整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仍面临严峻挑战,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应制订实施科学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男性、农村和老年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GM(1 1)模型 预测
下载PDF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全人群流行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强 解晔 王劲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情况.方法从扬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全人群监测点采集数据,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扬州市2010-2018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人数呈持续增长.扬州市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合计发病率...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情况.方法从扬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全人群监测点采集数据,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扬州市2010-2018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人数呈持续增长.扬州市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合计发病率为701.82/10万,其中冠心病发病率为75.44/10万,脑卒中发病率为626.38/10万,脑卒中发病率远高于冠心病.男性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女性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分别为47.95/10万、42.92/10万,男性、女性的脑卒中粗死亡率分别为137.20/10万、139.80/10万.冠心病、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比例分别为54.18%、47.16%,冠心病首次发病比例高于脑卒中.冠心病和脑卒中主要由县级及以下医院诊治.扬州市男性、女性因冠心病死亡共造成健康寿命年损失分别为14700.07、14652.27人年,平均每千人健康寿命年损失分别为6.39、6.41人年;男性、女性因脑卒中死亡共造成健康寿命年损失分别为47883.19、41924.74人年,平均每千人健康寿命年损失分别为20.82、18.34人年.结论扬州市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呈持续增长.60岁以上男性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现状 扬州市 冠心病 脑卒中 死亡率 发病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95-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仝岚 胡文斌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1995-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6月基于1995-2015年昆山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分性别、年龄组的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1995-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6月基于1995-2015年昆山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分性别、年龄组的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方法,对21年昆山市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年份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之间死亡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1995-2015年昆山市居民心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为146.53/10万~204.78/10万,其中,男性为142.02/10万~196.54/10万,女性为147.05/10万~213.02/10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1);标化死亡率为105.67/10万~172.88/10万,其中,男性为121.31/10万~206.59/10万,女性为95.03/10万~153.4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1)。1995-2008年昆山市心脑血管病死亡有降有升,2009年后持续下降,粗死亡率随年龄逐段增高。结论昆山市居民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标化死亡率受老龄化影响较大。55岁以上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危年龄段,应加强高龄段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趋势
原文传递
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南 孙福滨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43,共6页
死亡漏报已有的多种估计方法均建立在单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上,由于无从对比,必须引入如稳定人口等工具建模,通过将死亡报告数与模型死亡数对比来对死亡漏报作出估计。这些方法假设较强、对年龄变化十分敏感。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给出了... 死亡漏报已有的多种估计方法均建立在单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上,由于无从对比,必须引入如稳定人口等工具建模,通过将死亡报告数与模型死亡数对比来对死亡漏报作出估计。这些方法假设较强、对年龄变化十分敏感。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给出了多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为建立新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提供了条件。建立这类方法的一般思路,基于三个时期数据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对中国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这类方法假设较弱(分年龄死亡率在短时期内不变),估计较为直接(不需调查之外的其他数据)。此方法可进一步推广,给出分年龄的死亡漏报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漏报 死亡率 死亡报告 人口普查 估计方法 死亡漏报 婴儿死亡率 年龄死亡率 普查时点 原始数据
原文传递
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变化趋势及其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鹿子龙 唐俊利 +5 位作者 付振涛 张吉玉 楚洁 张丙银 郭晓雷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了解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和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1970—1974、1990—1992和2004—2005年胃癌死亡资料分别源自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山东省部分),2011—2013年胃癌死亡资料源自山... 目的了解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和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1970—1974、1990—1992和2004—2005年胃癌死亡资料分别源自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山东省部分),2011—2013年胃癌死亡资料源自山东省全死因监测数据。以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为指标描述胃癌死亡水平,其中山东省年龄标化死亡率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各县(市、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以1964年中国人口计算。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不同年代胃癌死亡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估计不同时期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度。采用ArcGIS 10.2软件对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山东省各县(市、区)胃癌死亡水平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采用D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胃癌粗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18.33/10万上升至2011—2013年的28.51/10万,胃癌Segi′s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20.94/10万降至2011—2013年的18.17/10万。1990—1992年、2004—2005年和2011—2013年非人口因素对粗胃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分别为95.59%、48.45%和-20.57%,呈持续下降趋势。山东省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各县(市、区)胃癌粗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7和0.57,年龄标化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5和0.44。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分别为31和19个,重叠的县(市、区)为7个,其中6个位于胶东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胃癌死亡率分布存在明显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化死亡率 胃癌死亡率 死亡率 空间聚集性 死亡资料 死亡水平 全死因 差别分解法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海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死亡率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标准化死亡率与粗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经过标准化以后,有的区域甚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其次,选用2次人口普查时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以计算各地区在2000―2010年的死亡率变化情况,并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证实,结果发现:2000―2010年全国所有地区的标准化死亡率均在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都在提高。但若仅从粗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能会错误地判断部分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点的人口死亡率水平需要经过标准化,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标准化死亡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死亡率 空间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