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姜艳杰 毛成刚 +2 位作者 宁险峰 李荣 李自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79-2185,共7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健康大鼠肌肉注射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可靠,也证实了这一途径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力衰竭同样安全有效。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健康大鼠肌肉注射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可靠,也证实了这一途径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力衰竭同样安全有效。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抽取20只作为正常组,余大鼠通过阿霉素腹腔注射方式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上清液祖、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经四肢肌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液及不同剂量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首次注射后4周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培养液、上清液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肌注前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肌注后低剂量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较肌注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组白血病抑制因子较肌注前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较肌注前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均显示,各肌肉注射组大鼠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均较正常组表达增强,中剂量组呈强阳性表达,较其他各组增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中、低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可使扩张型心肌病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并增加心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移植 扩张型心肌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肌肉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杀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福江 季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63-2565,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将提取自肿瘤标本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设为A、B、c3组,均采用浓度为10%的RPMI1640培养基,其中c组仅加入浓度...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将提取自肿瘤标本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设为A、B、c3组,均采用浓度为10%的RPMI1640培养基,其中c组仅加入浓度为900U/ml的IL-2,A组在C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900U/ml的IL-4,B组在C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100mg/L的GM—CSF,37℃恒温,8%CO。环境中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图,选择各组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杀瘤活性。结果c组增殖550倍,A组增殖2810倍,B组增殖3550倍。C组TIL细胞24d进入对数生长期,A组和B组第8天即进人,A组和B组的TIL细胞增殖速度和最后的增殖量均明显大于C组(P〈0.05)。杀瘤活性:A组为(55.34±0.05)%,B组为(56.47±0.08)%,均强于c组的(25.61±0.07)%(P〈0.05)。结论IL4和GM.CSF能与IL-2协同作用提高TIL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增殖速度,能有效提高其杀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 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中IL-7、GM-CS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丽霞 宋卫东 王春英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目的:对比检测胃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IL-7、GM-CSF的浓度,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胃癌、胃息肉、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7、GM-CSF的浓度,分析胃癌手术前后二者的浓度变化以及与胃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胃癌... 目的:对比检测胃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IL-7、GM-CSF的浓度,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胃癌、胃息肉、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7、GM-CSF的浓度,分析胃癌手术前后二者的浓度变化以及与胃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GM-CS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手术治疗后血清中GM-CSF会显著下降,其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性,在低分化胃癌以及临床较差如Ⅲ、Ⅳ期的患者血清中GM-CSF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IL-7在胃癌患者的表达无显著异常,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同样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GM-CSF可能会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白介素-7 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 TNM分期 病理分级
下载PDF
EphrinA1-PE38/GM-CSF壳聚糖纳米粒治疗荷胶质瘤鼠原位激活树突状细胞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陈志民 +4 位作者 吴中华 孙勇 王斌 史锡文 韩双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36-38,共3页
壳聚糖(chitosan)是从甲壳类生物的贝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包裹的分子有很好的结合和保护作用,对生物体无毒、相容性好,且很容易制成不同途径给药的基因治疗载体[1]。在表面覆盖吐温‐8... 壳聚糖(chitosan)是从甲壳类生物的贝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包裹的分子有很好的结合和保护作用,对生物体无毒、相容性好,且很容易制成不同途径给药的基因治疗载体[1]。在表面覆盖吐温‐80的纳米微粒,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对颅内肿瘤治疗具有很好前景。值得注意的是,纳米粒能够用配体进行表面修饰,如抗体片段,可进行靶向治疗。EphA2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EphrinA1是其特异性的配体。在成人各种正常上皮细胞中,EphA2几乎不表达,在能够形成血管的胶质瘤中EphA2高表达明显[2]。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疗法,具体做法是使DCs负载肿瘤相关抗原,有效激发机体CTLs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目的。本研究内容主要为高性能壳聚糖包裹EphrinA1结合绿脓杆菌毒素PE38杀伤胶质细胞瘤血管生长造成肿瘤缺血、缺氧性坏死,同时联合免疫调节剂GM‐CSF在体内完成DCs抗原负载并产生DCs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激活树突状细胞 壳聚糖 EPHRINA1 EPHA2 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GM-CSF) 纳米 荷胶质瘤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