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Mean Shift迁移的红外人体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云廷进 郭永彩 高潮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2-122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Mean Shift迁移过程的红外人体跟踪方法.算法通过采样粒子迁移和聚类动态建立目标的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在被跟踪区域随机布撒粒子,以各粒子对应像素的亮度作为特征值进行Mean Shift收敛性分析,使用收敛后的粒子集表...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Mean Shift迁移过程的红外人体跟踪方法.算法通过采样粒子迁移和聚类动态建立目标的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在被跟踪区域随机布撒粒子,以各粒子对应像素的亮度作为特征值进行Mean Shift收敛性分析,使用收敛后的粒子集表达目标的当前状态;以状态粒子的坐标位置为特征值对其进行Mean Shift聚类,作为对目标的量测.连续跟踪时,下一帧的采样粒子基于上一帧的量测结果产生.与传统的基于序贯重要性采样的粒子滤波方法相比,算法不需要目标的相似性测度计算,仅用少数粒子即可实现对目标的可靠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迁移 人体跟踪 红外图像 Mean SHIFT 粒子滤波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粒子法的二维复杂几何形状建模方法
2
作者 康江南 孙一颉 +1 位作者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168,共9页
为提高无网格法数值计算中固体边界粒子离散的几何精度和均布质量,提出了一种复杂二维形状的边界粒子离散以及内部粒子填充技术。首先,使用整体微调法对单层边界粒子进行离散,再基于多边形偏移原理和圆角化处理实现多层边界粒子均匀布置... 为提高无网格法数值计算中固体边界粒子离散的几何精度和均布质量,提出了一种复杂二维形状的边界粒子离散以及内部粒子填充技术。首先,使用整体微调法对单层边界粒子进行离散,再基于多边形偏移原理和圆角化处理实现多层边界粒子均匀布置;然后,使用扫描-等距微调法和粒子补偿法进行粒子初始填充,再通过粒子迁移算法,实现内部粒子均匀填充。通过对多种典型二维复杂形状进行粒子建模和浸没算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狭长夹角和任意复杂形状都能实现高精度均匀离散,内部粒子数密度平均值误差低于0.4%;与传统笛卡尔坐标系建模方式相比,使用该方法所建模型对边界的几何描述更加准确,边界周围流体的静压误差不超过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法前处理 粒子均匀布置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粒子迁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出现迁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俊军 葛乃建 杨业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持续增加态势,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00多年前,刚发现伦琴射线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将放射线用于肿瘤的治...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持续增加态势,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00多年前,刚发现伦琴射线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将放射线用于肿瘤的治疗,由此开创了肿瘤放射治疗学。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作为最早开展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其益处早已得到公众认可,成为肿瘤治疗谱中重要的一员。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粒子离开初始种植位置而到达其他位置的粒子迁移事件。现就恶性肿瘤组织间插植^(125)I粒子、^(125)I粒子迁移及其成因、产生的影响、防护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125)I 粒子迁移
下载PDF
粒子迁移对混合纳米流体对流传热性能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翟玉玲 马明琰 +2 位作者 轩梓灏 李彦桦 王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0-517,共8页
为研究混合纳米流体管内对流传热性能,采用两步法制备Al_(2)O_(3)-CuO/水混合纳米流体,测量黏度与导热系数随温度及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层流与紊流时对流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静置的混合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布朗运动... 为研究混合纳米流体管内对流传热性能,采用两步法制备Al_(2)O_(3)-CuO/水混合纳米流体,测量黏度与导热系数随温度及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层流与紊流时对流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静置的混合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布朗运动加快水分子和粒子间温度趋于一致的速度。当Al_(2)O_(3)-CuO/水混合纳米流体体积分数为0.03%,对流传热系数在雷诺数Re分别为2300和6530时比水增大了24.3%和20.3%,这主要源自于导热系数的增大和粒子迁移运动,流体受泵驱动向前运动,在近壁处流体温度高于管中心,热泳运动驱动粒子从高温区移向低温区,由于粒子导热系数大于水,温度梯度沿管径变化更平缓,使对流传热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纳米流体 粒子迁移 对流传热 布朗运动 热泳
下载PDF
Nanoparticle Migration in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Pipe Flow Considering the Particle Coagul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建忠 刘淞 陈达良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79-685,共7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nanoparticle migration in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pipe flow are performed.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total particle mass,polydispersity,particle diameter and geometric ...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nanoparticle migration in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pipe flow are performed.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total particle mass,polydispersity,particle diameter and 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a moment method to approximate the particle general dynamic equation.The effects of Schmidt number and Damkhler number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icle parameter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particles move to the pipe center.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particle mass are distributed non-uniformly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In an initially monodisperse particle field,the particle clusters with various sizes will be produced because of coagulation.As time progresses,the particle cluster diameter grows from an initial value at different rates depending on the radial position.The largest particle clusters are found in the pipe center.The particle cluster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particle mas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chmidt number in the region near the pipe center,and the particles with lower Schmidt number are of many dif-ferent sizes,i.e.more polydispersity.The particle cluster diameter and 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khler number at the same radial position.The migration properties for nano-sized particles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micro-sized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COAGULATION TURBULENT pipe flow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熔渣的微观结构特性
6
作者 于河 刘思旸 +2 位作者 杨鑫 刘吉辉 何志军 《冶金工程》 202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冶金熔炼过程中的非铁组元在升温条件下的粒子迁移及分子尺度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进程,进而影响着熔渣宏观物理化学性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分析CaO-SiO2-MgO(-Al2O3)熔渣体系的高温结构,并通过计算偏径向分布... 冶金熔炼过程中的非铁组元在升温条件下的粒子迁移及分子尺度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进程,进而影响着熔渣宏观物理化学性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分析CaO-SiO2-MgO(-Al2O3)熔渣体系的高温结构,并通过计算偏径向分布函数分析Ca-O、Mg-O、Si-O及Al-O的键长。结果表明:相较于Si-O和Al-O来说,Ca-O和Mg-O空间扩散速度较快,活跃能力更强。键长关系为Ca-O > Mg-O > Al-O > Si-O,且由于Ca-O、Mg-O的键长较大,反应势垒较小,使得Ca-O、Mg-O高温反应性好;CaO-SiO2-MgO体系中加入Al2O3时,因[AlO4]5−微观网络结构和反应特性与[SiO4]4−相近,可以部分地替代[SiO4]4−与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导致Si-O的键长变短。通过红外光谱对熔渣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CaO-SiO2-MgO熔渣体系加入Al2O3会加快微观粒子的扩散速率,以此改变了多元体系内部化学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迁移 分子动力学计算 键长 界面反应过程
下载PDF
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银粒子迁移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芳 吴战鹏 +3 位作者 齐胜利 蔡晴 武德珍 金日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5-48,共4页
以对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TDA)、4,4'-二胺基二苯醚(4,4'-ODA)和1,1,1-三氟-2,4-戊二酮银(AgTFA)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一步自金属化法制备了银含量在9%~15%之间的聚酰亚胺(PI)/银(Ag)复合薄膜,探讨了影响PI/Ag薄膜性能的各因素,... 以对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TDA)、4,4'-二胺基二苯醚(4,4'-ODA)和1,1,1-三氟-2,4-戊二酮银(AgTFA)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一步自金属化法制备了银含量在9%~15%之间的聚酰亚胺(PI)/银(Ag)复合薄膜,探讨了影响PI/Ag薄膜性能的各因素,得到了同时具有高导电(表面电阻在1Ω左右)、高反射率(绝对反射率76.30%)的PI/Ag薄膜,首次初步定量探讨了反射率与银含量、固化时间之间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热固化 高反射 高导电 复合薄膜 聚酰亚胺 银含量 动力学研究 粒子迁移 制备 高反射率 动力学方程 薄膜性能
下载PDF
粒子迁移方程中的一类反问题
8
作者 周庆新 叶建军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7-11,共5页
积-微分方程是一类应用广泛且讨论较难的数学问题,其中,反问题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一类以迁移理论为背景的积-微分方程的反问题,证明了这类反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关键词 积-微分方程 反问题 反射系数 粒子迁移
下载PDF
保水和流变性改进剂对涂层的形成和粒子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王成海 《造纸化学品》 CAS 2007年第5期44-48,共5页
研究了由较窄粒子分布的改性碳酸钙颜料、丁苯胶乳以及不同的保水和流变性改进剂(WRRM)组成的涂料的脱水性能和涂层结构。研究中所用的WRRM为羧甲基纤维素和不同种类的合成聚合物,并分别用不同的分析技术来检测WRRM对涂料的脱水以及对... 研究了由较窄粒子分布的改性碳酸钙颜料、丁苯胶乳以及不同的保水和流变性改进剂(WRRM)组成的涂料的脱水性能和涂层结构。研究中所用的WRRM为羧甲基纤维素和不同种类的合成聚合物,并分别用不同的分析技术来检测WRRM对涂料的脱水以及对干湿涂层形成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WRRM可用于调节涂料的保水性,但是也会分别影响干湿涂层的结构。飞行时间二次粒子质谱(TOF-SIMS)和X-射线断层扫描仪对胶乳分布的分析表明WRRM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胶乳的消耗。研究发现,由WRRM的化学性能差异引起的连续相的不同以及不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局部和整个胶乳浓度梯度的一个重要变量。研究中还发现了涂层孔隙率和孔隙尺寸分布的有趣现象,这可能与WRRM的化学组成和它们在不同涂料固含量下的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结构 粒子迁移 保水性 改进剂 流变性 涂层孔隙率 丁苯胶乳 羧甲基纤维素
下载PDF
基于多电容传感法的多电极阵列微流控芯片内高浓度粒子迁移检测
10
作者 范大勇 姚佳烽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9,共7页
在浓度密集粒子下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与处理可以形成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血细胞,对生物和医疗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开发的多电极阵列微流控芯片的电极分布于5个菱形横截面,每个横截面嵌入12个均匀分布的电极。利用该微流控芯片的特殊结... 在浓度密集粒子下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与处理可以形成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血细胞,对生物和医疗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开发的多电极阵列微流控芯片的电极分布于5个菱形横截面,每个横截面嵌入12个均匀分布的电极。利用该微流控芯片的特殊结构,采用多电容传感法,在大量高浓度粒子中测量了标准聚苯乙烯颗粒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密度0.3 vol%~1.5 vol%的情况下,粒子迁移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而在中密度1.5 vol%~3.0 vol%的情况下,粒子迁移率增加较少,而在足够密集浓度大于3.0 vol%的情况下,由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无论浓度如何变化,粒子迁移率几乎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粒子迁移 电极阵列 多电容传感法
下载PDF
密集悬浮物中粒子迁移的数值计算
11
作者 朱泽飞 倪利民 林建忠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531-535,共5页
应用 Phillips等人发展起来的密集悬浮物浓度及速度场的模型方程 ,讨论了低雷诺数层流状态下密集悬浮物中的粒子迁移现象 .求解的方程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粘度与当地粒子浓度有关的 N- S方程 ,二是由剪切引起的粒子扩散方程 .计算结果表... 应用 Phillips等人发展起来的密集悬浮物浓度及速度场的模型方程 ,讨论了低雷诺数层流状态下密集悬浮物中的粒子迁移现象 .求解的方程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粘度与当地粒子浓度有关的 N- S方程 ,二是由剪切引起的粒子扩散方程 .计算结果表明 ,粒子向低剪切率区迁移 ,并在壁面附近形成低浓度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悬浮物 有限体积法 粒子迁移
下载PDF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One Particle Migrating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vessel
12
作者 邱冰 谭惠丽 李华兵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756-760,共5页
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of two dimension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rigid particle suspended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 vessel The particle is as big as a red blood cell, and the micro vessel is... 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of two dimension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rigid particle suspended in a pulsating flow in micro vessel The particle is as big as a red blood cell, and the micro vessel is four times as wide as the diameter of the particle. It is found that Segrd-Silberberg effect will not respond to the pulsation of the flow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is relatively high. However,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is low enough, Segrd-Silberberg effect disappears. In the steady flow, different initial position leads to different equilibrium positions. In a pulsating flow,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pulsation also cause different equilibrium positions. Particularly, when the frequency of pulsation is closed to the human heart rate, Segrd-Silberberg effect presents again. The evolutions of velocity, rotation, and trajectory of the particle are investigated to find the dynamics of such abnorm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re Silberberg effect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red blood cell pulsating flow
下载PDF
Oldroyd-B黏弹性液滴弹跳行为的改进SPH模拟
13
作者 许晓阳 周亚丽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4,共6页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方法对Oldroyd-B黏弹性液滴撞击固壁面产生的弹跳行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为了解决SPH模拟黏弹性自由表面流出现的张力不稳定性问题,联合粒子迁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SP...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方法对Oldroyd-B黏弹性液滴撞击固壁面产生的弹跳行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为了解决SPH模拟黏弹性自由表面流出现的张力不稳定性问题,联合粒子迁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SPH方法。然后,对Oldroyd-B黏弹性液滴撞击固壁面产生的铺展行为进行了改进SPH模拟,与文献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降低Reynolds数捕捉到了液滴的弹跳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液滴黏度比、Weissenberg数和Reynolds数对液滴弹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SPH方法可有效地模拟黏弹性自由表面流问题;液滴黏度比、Weissenberg数和Reynolds数对液滴最大回弹高度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Oldroyd-B黏弹性液滴 张力不稳定 粒子迁移技术 弹跳行为
下载PDF
超滤过程中的质量传递模型
14
作者 王强 胡开堂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提出了超滤过程中的粒子迁移模型 ,得到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表示式L1 xi+L2 ·xi· p=Li ρg +Ci0 exp - g Mi Hir .应用此模型可以在全部操作范围内很好的解释压力与渗透流率之间的关系 ,其置信度为 0 .9951 .
关键词 超滤 膜分离 质量渗透 粒子迁移模型 解释压力 渗透流率 置信度 质量传递模型
下载PDF
单粒子在TaN(001)表面迁移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5
作者 刘学杰 曾海清 +1 位作者 赵玲玲 任元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Ta、Si、N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吸附能及其沿迁移路径的能量差,由此得到单粒子的迁移激活能。Ta、Si、N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迁移激活能分别为0.561、1.386、0...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Ta、Si、N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吸附能及其沿迁移路径的能量差,由此得到单粒子的迁移激活能。Ta、Si、N单粒子在TaN(001)表面的迁移激活能分别为0.561、1.386、0.940eV,其迁移路径与Ti、Si、N单粒子在TiN(001)表面的迁移路径相似,但迁移要困难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i-N复合薄膜 粒子迁移 TaN(001)表面 第一性原理计算 吸附能 迁移激活能
下载PDF
填充碳纳米管
16
作者 许少峰 《塑料助剂》 2005年第4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填充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粒子迁移 聚苯乙烯 荧光性 作者研究 悬浊液 直径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及应对策略
17
作者 郭鹏 李红伟 +3 位作者 李贵贤 季东 王东亮 赵新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12-3823,共12页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高效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的迁移、团聚与浸出、中毒以及载体的腐蚀与坍塌等原因引起...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高效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的迁移、团聚与浸出、中毒以及载体的腐蚀与坍塌等原因引起的失活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如何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甲醇的电氧化原理和催化反应机理,详细综述了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以及抑制改善其失活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利用限域作用限制活性金属的迁移和聚集,构建多元合金,设计增强复合型载体,将理论研究和原位表征技术相结合,是今后开发更高效、稳定阳极催化剂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失活机制 金属粒子迁移、团聚与浸出 载体腐蚀与坍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