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名位 陈恩成 +4 位作者 张雁 张瑞芬 池建伟 魏振承 唐小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对稻米进行萌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含量,为了分析影响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籼型黑米的浸泡温度、时间、浸泡液中Ca2+浓度及其萌芽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 对稻米进行萌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含量,为了分析影响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籼型黑米的浸泡温度、时间、浸泡液中Ca2+浓度及其萌芽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籼型黑米的吸水率和萌芽率受浸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在萌芽过程中其对γ-氨基丁酸的积累受浸泡液中Ca2+浓度以及萌芽培养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28℃温度下用0.50 mmol/L CaCl2溶液浸泡24 h后,再在29℃温度下萌芽培养30 h,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55.36 mg/(100 g),为萌芽前的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萌芽 响应面分析法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籼型黑米稻粒形性状与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名位 郭宝江 彭仲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5-310,共6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 F1 和 F2 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 Fe、Zn、Mn和 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 /粒宽与其中 Fe、Zn、Mn和 P含量除存在明...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 F1 和 F2 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 Fe、Zn、Mn和 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 /粒宽与其中 Fe、Zn、Mn和 P含量除存在明显的表现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外 ,尚存在较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其中 ,粒重与 Zn、Mn和 P含量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 ,与 P含量呈现极显著正向母体加性相关 ;粒长与 Fe和 Mn含量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为正 ,而与 Zn和 P的为负 ,且均达极显著水平 ;粒宽与 Mn含量的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亦达极显著水平。据此 ,在籼型黑米杂交后代选择中 ,通过粒形性状的间接选择 ,可以达到改良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营养品质育种目标。其中 ,选择窄粒或小粒型单粒种子材料 ,利于提高 Zn、Mn和 P含量 ;选择细长形单粒种子 ,利于提高 Fe、Mn含量 ,而选择短粒形单粒种子则利于提高 Zn、P含量 ;选择单株整体粒重偏大的材料利于提高 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粒形性状 矿质元素 含量 遗传相关性
下载PDF
籼型黑米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名位 郭宝江 彭仲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 ,其中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作用更大 ,且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粒重、粒宽和粒长 粒宽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 ,杂种早代单粒选择效果较好 ;粒长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属中等 ,较高世代的杂种进行单株选择和单粒选择均有一定效果。 4种粒形性状与其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表现较强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在特种稻育种实践中 ,可以通过粒形性状的间接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粒形性状 遗传效应 矿质元素含量 遗传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