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超
李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了阐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结构基础,以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原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三叶期,施以100 min,1 000μmol/(m2.s)的高光强处理,以200μmol/(m2.s)下的水稻为对照,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维管束鞘以及...
为了阐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结构基础,以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原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三叶期,施以100 min,1 000μmol/(m2.s)的高光强处理,以200μmol/(m2.s)下的水稻为对照,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维管束鞘以及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结构。结果发现,与对照材料相比,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材料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片叶绿体的排列更加紧密,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堆垛整齐,有序片层较厚,排列更加致密,类囊体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叶绿体周围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而未转基因原种的叶片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松散,结构混乱,部分甚至解体,表现出受到损伤的迹象,叶绿体基质中淀粉大颗粒的含量明显增多。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光合器官在高光强下结构稳定以及线粒体的有序排列有利于其利用较高的光能,从而提高其光合生产力,为阐明转C4光合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类囊体
片层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霞
王超
+3 位作者
任承刚
丛伟
金磊
郭士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4-1621,共8页
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
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叠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叶肉细胞
类囊体
片层
线粒体
正丁醇
高光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
3
作者
姜秀勇
高煜珠
王忠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小麦黄化幼苗经连续照光后逐渐转绿。随照光时间的增加表现光合活性增强,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在照光初期下降,12h后逐渐回升。研究连续照光24h和48h后,叶片顶部和基部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
小麦黄化幼苗经连续照光后逐渐转绿。随照光时间的增加表现光合活性增强,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在照光初期下降,12h后逐渐回升。研究连续照光24h和48h后,叶片顶部和基部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化学活性的变化表明:伴随着类囊体片层数目的增加PSI活性下降,PSⅡ活性增强。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叶绿体通过自身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光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得到均衡地分配,提高了叶绿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化幼苗
类囊体
片层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超
李霞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3,共5页
基金
教育部2006年留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人事厅2006年留学择优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6510707)
文摘
为了阐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结构基础,以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原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三叶期,施以100 min,1 000μmol/(m2.s)的高光强处理,以200μmol/(m2.s)下的水稻为对照,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维管束鞘以及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结构。结果发现,与对照材料相比,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材料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片叶绿体的排列更加紧密,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堆垛整齐,有序片层较厚,排列更加致密,类囊体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叶绿体周围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而未转基因原种的叶片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松散,结构混乱,部分甚至解体,表现出受到损伤的迹象,叶绿体基质中淀粉大颗粒的含量明显增多。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光合器官在高光强下结构稳定以及线粒体的有序排列有利于其利用较高的光能,从而提高其光合生产力,为阐明转C4光合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类囊体
片层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
Keywords
Transgenic rice of PEPC
Thylakoids
Mesophyll cells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霞
王超
任承刚
丛伟
金磊
郭士伟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4-162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59)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001-004)
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09)109]资助
文摘
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叠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叶肉细胞
类囊体
片层
线粒体
正丁醇
高光强
Keywords
transgenic rice of pepc
mesophyll cells
thylakoids
mitochondria
1-butanol
分类号
Q248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
3
作者
姜秀勇
高煜珠
王忠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
出处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摘
小麦黄化幼苗经连续照光后逐渐转绿。随照光时间的增加表现光合活性增强,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在照光初期下降,12h后逐渐回升。研究连续照光24h和48h后,叶片顶部和基部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化学活性的变化表明:伴随着类囊体片层数目的增加PSI活性下降,PSⅡ活性增强。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叶绿体通过自身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光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得到均衡地分配,提高了叶绿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关键词
小麦
黄化幼苗
类囊体
片层
光合特性
Keywords
Wheat
Etiolated seedling
Lamella in grana
PSⅠ
PSⅡ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王超
李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李霞
王超
任承刚
丛伟
金磊
郭士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麦黄化幼苗转绿过程中类囊体片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变化
姜秀勇
高煜珠
王忠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