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p13.3微缺失/微重复与胎儿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学分析——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滢 朱湘玉 +6 位作者 王景美 荆秀娟 顾雷雷 刘威 王皖骏 王亚平 李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胎儿遗传学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检测5例胎儿样本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判断胎儿17p1... 目的:探讨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胎儿遗传学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检测5例胎儿样本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判断胎儿17p13.3区域异常的亲本来源。结果:5例胎儿在染色体17p13.1-13.3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缺失/微重复,病例1和病例4的17p13.3区域异常是新发突变,病例2和病例3为母源性,病例5的异常来源于染色体t(10;17)平衡易位的父亲。结论:基于17p13.3片段中所含关键基因的不同,病例1为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Ⅱ型,病例2为临床意义不明(VOUS),病例3、4和5均为17p13.3区域DNA拷贝数异常关联的米勒·迪克综合征(MDS),病例3的母亲也为MDS。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儿表型的严重程度与其异常的DNA片段所含有的关键基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p13.3微重复综合征 米勒·迪克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