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波动特征与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儒峰 郭彤楼 +1 位作者 陈国飞 张刚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9,共7页
首次将沉积波动过程分析这一新技术方法应用于米仓山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井和露头剖面的波动特征分析,得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存在有2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20Ma),其分别与加里东-海西和印支... 首次将沉积波动过程分析这一新技术方法应用于米仓山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井和露头剖面的波动特征分析,得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存在有2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20Ma),其分别与加里东-海西和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两个构造旋回相对应;4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00Ma),其与研究区两个沉积高峰期和两个剥蚀高峰期相对应;12个三级沉积波动(35Ma)和21个四级沉积波动周期(20Ma),它们与研究区不同时期沉积—剥蚀过程相对应.研究还发现35Ma周期和20Ma周期的波动曲线特征与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发育规律具有成因联系:生油层一般发育在"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转折部位,或是不同波动周期的波动曲线转折部位的叠加,呈现"X"型;储集层多发育在波动特征曲线的"波峰"部位;盖层多发育在波动特征曲线位于沉积-剥蚀基准线右侧的"波谷"部位.因此,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这一新技术方法,即可以从成因角度重新认识研究区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可以预测生储盖层的发育规律,对成藏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陆冲断带 沉积波动过程 波动周期 构造沉积演化 成藏条件
原文传递
米仓山前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佩芸 张庆峰 姜智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6期44-47,共4页
米仓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为此,从该区构造特征分析入手,建立了米仓山基底垂直隆升+侧向挤压断褶型构造模型,认为受扬子北缘刚性基底的阻拦形成构造楔叠加导致垂直隆升,同时产生挤压应力,控制... 米仓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为此,从该区构造特征分析入手,建立了米仓山基底垂直隆升+侧向挤压断褶型构造模型,认为受扬子北缘刚性基底的阻拦形成构造楔叠加导致垂直隆升,同时产生挤压应力,控制了米仓山“扇状冲断”的构造变形特征;通过对米仓山前典型井与气田的解剖,建立了米仓山前带新生古储-强烈抬升剥蚀型、断裂通源-断凹封堵型、近源侧向疏导-高陡倒转破坏型、近源侧向疏导-叠加调整型与断裂通源-构造稳定型五种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构造稳定、持续保存”是山前带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构造变形强度和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包裹体分析等开展动态与静态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攻关研究,指出联合走滑挤压压扭变形控制保存条件差异性,提出在持续保存有利区主要寻找相带有利、近源充注的原生岩性圈闭气藏;而在较有利保存区应“动中找静”,避开深浅层压扭一致变形带,寻找构造-岩性圈闭的方法开展川北构造复杂区选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保存条件
下载PDF
米仓山前多层滑脱和基底隆升叠加变形构造特征与演化
3
作者 邓棚 方成名 +2 位作者 邓铭哲 左宗鑫 赵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4-84,共1页
米仓山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部,为其内部的一构造单元,具有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前人对米仓山构造变形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变形模式与动力学模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运用详细野外地质观测,地震资料几何学解析和构造变形... 米仓山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部,为其内部的一构造单元,具有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前人对米仓山构造变形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变形模式与动力学模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运用详细野外地质观测,地震资料几何学解析和构造变形特征分析等手段方法开展了新一轮地质建模,提出了米仓山前带具有多层滑脱和基底隆升掀斜冲断叠加复合的变形模式。多层滑脱变形表现为米仓山前发育早三叠世嘉陵江组,二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多层滑脱变形 基底隆升 米仓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