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应侯视工簋补释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裘锡圭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4,共3页
-
文摘
新近出版的《保利藏金(续)》有保利艺术博物馆新人藏的一对应侯视(旧释见)工簋。这对簋是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西周中期重要铜器。上举书中已有朱凤瀚先生的说明文章和王世民先生的有关专论《应侯见工钟的组合与年代》,对它们作了很好的介绍与研究,我们在这里只想对簋铭的考释稍作补充。
-
关键词
簋铭
艺术博物馆
工簋
应侯视
器盖
-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簋铭文释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洪飏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YY02)
-
文摘
"(无可)簋"铭文的"■公休",或可读为"扬公休",这种释读涉及上古音鱼部字与月部字的相通,鱼月相通属于"例外音变"。文章试图利用文字学和音韵学成果对此种现象进行解释。
-
关键词
鱼部字
月部字
簋铭
金文
-
分类号
K224.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秦早期文学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蒲向明
-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26-13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秦文学研究"(10XZW007)
-
文摘
"秦早期文学"的提法,今不见于学术界,此为首次提出。周孝王封嬴非子于秦邑,即肇始"秦文学"之源。秦文学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秦早期文学按时段分,属于襄公以前(含襄公)时期的秦文学,这是秦文学的草创时期,地域上主要分布在西汉水流域或渭水—牛头河流域。秦早期文学肇始先有神话故事,秦庄公时期为早秦文学的萌芽期,特征是从民间歌谣和模仿周人起步,主要表现为诗歌和散文两个方面。《秦风·无衣》等传世诗歌和出土文献《不其簋铭》是秦文学源头的可考作品。此外,《诗经·秦风》的《车邻》、《蒹葭》、《终南》等篇以及《秦公簋铭》,也属于秦早期文学。随着考古新发现和新材料研究的进展,对秦早期文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会走向深入。
-
关键词
“秦文学”
秦早期文学
《不其簋铭》
《诗经·秦风》
《秦公簋铭》
-
Keywords
" Qin literature"
the early Qin literature
"Buqi Gui epigraph"
Qin poems from "the book of songs"
QinGong Gui epigraph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私人叙事的兴起:武王伐纣时期的铭文创作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丁进
-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751001)
-
文摘
《利簋铭》和《天亡簋铭》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西周最早的两篇铭文,《利簋铭》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体现了史官叙事向私人叙事的过渡状态;《天亡簋铭》记载了灭商之后十二天武王祭祀文王和上帝、众神的事件,出现了三线索叙事,使用了抒情手段和修辞格,构建了立体叙事场,显示了明显的写作艺术追求。两篇铭文开创了西周私人写作的文化传统。
-
关键词
利簋铭
天亡簋铭
私人叙事
-
Keywords
The Ligui Bronze Inscription
The Tianwanggui Bronze Inscription
private narrativ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秦公簋铭》
- 5
-
-
作者
马斌
-
出处
《江苏教育》
2017年第77期29-29,共1页
-
文摘
【作品概况】《秦公簋铭》,秦公簋为春秋早期青铜盛酒器,作于秦景公时。1917年甘肃礼县出土。器高21.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腹径23厘米。盖54字,器身51字。器盖联铭合成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计105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观典赏析】秦国在周人的故土上发迹,直接继承了周文化。《秦公簋铭》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风格规整谨严,疏密有致,静穆大方,表现出刚健雄劲的秦风,在秦代书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关键词
秦公
簋铭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