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Ad-Hoc网基于中心代理的移动接入簇化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万象 姚尹雄 王豪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1-465,共5页
针对移动 Ad- Hoc网 (MANET)与 Internet互联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中心代理的簇化算法 (CBC) .CBC以信号接收功率、节点移动概率以及节点与中心代理节点之间的跳数为约束条件 ,能稳定地簇化节点 ,并确保 MANET接入灵活、不需对... 针对移动 Ad- Hoc网 (MANET)与 Internet互联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中心代理的簇化算法 (CBC) .CBC以信号接收功率、节点移动概率以及节点与中心代理节点之间的跳数为约束条件 ,能稳定地簇化节点 ,并确保 MANET接入灵活、不需对移动 IP协议作较大的改动 .仿真结果表明 ,当网络拓扑改变时 ,CBC能保持簇结构稳定 ,并具有平均跳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D-HOC网络 移动接入
下载PDF
基于克隆选择的移动Ad hoc网络簇化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青 左瑞娟 唐贤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124-126,129,共4页
在权值簇化算法WCA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原理来提高移动Ad-hoc网络的簇化性能,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簇头来管理尽可能多的簇成员,以保证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克隆选择原理优化的方法在簇头的数... 在权值簇化算法WCA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原理来提高移动Ad-hoc网络的簇化性能,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簇头来管理尽可能多的簇成员,以保证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克隆选择原理优化的方法在簇头的数量、更新次数等多方面均优于W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D HOC网络 克隆选择
下载PDF
碳酸钙簇化物的证实
3
作者 Denis Gebauer Habil Helmut Coelfen 《实验与分析》 2010年第2期42-43,共2页
长期以来,关于在结晶析出之前还存在稳定的离子簇的观点,一直未能从实验上加以证实。对于碳酸钙而言.这种结构可以借助于由测定钙的电位滴定法和超离心分析法所组成的精细实验计划加以验证。
关键词 碳酸钙 实验计划 电位滴定法 结晶析出 离子
下载PDF
利用簇化技术优化超文本数据结构
4
作者 黄瑜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3期28-33,共6页
介绍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原始图结构中通过一种具有例外性的簇化(AggregationClusteringwithExcePtions)手段,获得高层次的关系。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一个基于已扩展的kernigher-... 介绍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原始图结构中通过一种具有例外性的簇化(AggregationClusteringwithExcePtions)手段,获得高层次的关系。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一个基于已扩展的kernigher-line算法的直接探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外 超文本数据库
下载PDF
Web搜索服务的thumbnail机制
5
作者 崔鹏 马志刚 董士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28-437,共10页
目前的Web搜索服务在查找信息的准确性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的目标是提出一种机制 ,用于改进Web搜索服务的易用性。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thumbnail,用来表示Web搜索服务中的一个信息单位。作者研究了thumbnail... 目前的Web搜索服务在查找信息的准确性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的目标是提出一种机制 ,用于改进Web搜索服务的易用性。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thumbnail,用来表示Web搜索服务中的一个信息单位。作者研究了thumbnail在Web搜索服务中的应用 ,实现了一个支持thumbnail机制的实际系统WebThu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UMBNAIL WEB 搜索服务 搜索引擎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基的MANET簇化方法
6
作者 叶青 左瑞娟 唐贤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59-161,共3页
文章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无线移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进行分类训练,将移动节点分为簇头节点和一般节点两类,并利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对移动节点进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有助于简化移动Ad-hoc网络(MANET)簇化过程,节省簇化时间。
关键词 移动Ad—hoc网络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及实现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建敏 谢伟良 杨峰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3,共8页
超密集组网通过小基站加密部署提升空间复用的方式,成为解决未来5G网络数据流量1 000倍以及用户体验速率10~100倍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小区密集部署带来的干扰问题以及小基站较小的覆盖范围导致的高速移动用户频繁切换问题,会降... 超密集组网通过小基站加密部署提升空间复用的方式,成为解决未来5G网络数据流量1 000倍以及用户体验速率10~100倍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小区密集部署带来的干扰问题以及小基站较小的覆盖范围导致的高速移动用户频繁切换问题,会降低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因此,为了同时考虑未来5G超密集组网"覆盖"和"容量"的问题,提出了以控制承载分离以及簇化集中控制为主要技术特征的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除此之外,针对宏—微和微—微的超密集组网部署场景,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更进一步地,针对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超密集组网 控制与承载分离 集中控制
下载PDF
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与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团簇化的比饱和簇集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方云 蔡琨 +2 位作者 宗李燕 刘雪锋 何沫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8-891,共4页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 ROSO3Na)与聚乙二醇 ( 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 ,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 ( mmol/L )和比饱和簇集量[Γ∞ ].由Γ∞ -c P 回归方程的斜...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 ROSO3Na)与聚乙二醇 ( 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 ,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 ( mmol/L )和比饱和簇集量[Γ∞ ].由Γ∞ -c P 回归方程的斜率得到 ROSO3Na-PEG及 ROSO3Na-PVP体系的 [Γ∞ ]reg分别为 0 .3 94和0 .41 5 m/n. [Γ∞ ]随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大分子分子量及浓度的变化均很小 ,t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值[Γ∞ ]reg与实验值 [Γ∞ ]exp之间无明显差异 ,因此超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Γ∞ ]可以被视为不变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 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比饱和集量 静电超分子自组装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金-硫团簇负离子组成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汉东 刘敦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报导了金 /硫靶在静态二次离子质谱实验条件下形成的组成通式为 Au1- 15S0- 5的团簇负离子 .其中 ,Aun组成系列具有典型的奇数优势 ,属于金的一元团簇负离子 .其余组成系列( Au1- 15S1- 5)则属于金-硫二元团簇负离子 .研究发现 ,... 报导了金 /硫靶在静态二次离子质谱实验条件下形成的组成通式为 Au1- 15S0- 5的团簇负离子 .其中 ,Aun组成系列具有典型的奇数优势 ,属于金的一元团簇负离子 .其余组成系列( Au1- 15S1- 5)则属于金-硫二元团簇负离子 .研究发现 ,金-硫团簇负离子具有以下与组成密切相关的特征 :( 1)它们继承了金一元团簇负离子的奇数优势 ;( 2)它们中硫原子数仅限于 5,而金原子数则在较大范围变化 ;( 3)它们完全没有多数其它金属与非金属(包括硫)二元团簇正 /负离子共有的 MenNn型组成优势 ;( 4)它们以上组成特征及其它细节恰似碳-磷这样的典型非金属二元团簇正 /负离子 .基于这样的组成特征可提出 ,金-硫团簇负离子在构成上包含着相对完整的金一元团簇组件 ,在形成机制上源于金一元团簇与硫一元团簇(或称为 :限于五原子的多硫单元)之间的再团簇化 .关于再团簇化机制中的相互作用问题 ,即两类团簇间是依靠末端原子交叉成键还是依赖两类团簇中异种原子之间静电诱导力等"非共价键"作用的问题 ,则有待于今后研究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硫团 再团 负离子 组成特征 机制 静态二次离子质谱
下载PDF
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MANET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瑞娟 武永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19-121,139,共4页
以权值簇化算法——WCA为基础,利用人工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算法来提高移动Ad-hoc网络的簇化性能,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全局优化簇头来管理尽可能多的簇成员,以保证MANET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合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克隆选择算法优化... 以权值簇化算法——WCA为基础,利用人工免疫系统中的克隆选择算法来提高移动Ad-hoc网络的簇化性能,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全局优化簇头来管理尽可能多的簇成员,以保证MANET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合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克隆选择算法优化后的WCA在簇的数量等许多方面均优于W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D-HOC网络 克隆选择算法 算法
下载PDF
非电解质聚合物与烷基硫酸钠同系物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云 夏咏梅 +3 位作者 蔡琨 刘雪锋 宗李燕 马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用表面张力 (γ)法研究了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或聚乙二醇 (PEG)与烷基硫酸纳同系物中十四烷基硫酸钠 (SM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及十烷基硫酸钠 (SDeS)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上述软物质团簇的γ lgc曲线均具有... 用表面张力 (γ)法研究了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或聚乙二醇 (PEG)与烷基硫酸纳同系物中十四烷基硫酸钠 (SM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及十烷基硫酸钠 (SDeS)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上述软物质团簇的γ lgc曲线均具有双拐点即拟双平台特征 ,表明在双拐点之间非电解质聚合物与烷基硫酸钠形成软物质团簇 .对应于双拐点有两个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值c1 和c2 ,且符合c1 <cmc<c2 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同系聚合物的分子量变化及浓度变化对指定链长的烷基硫酸钠的c1 值影响不显著 ,c1 基本为一不变量 ;而当烷基硫酸钠的疏水基增长时 ,lgc1 随疏水基碳原子数 (n)的增加呈线性单调减小 .c1 与n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对PVP RSO4 Na团簇化体系lgc1 =1 5 8- 0 341n(R2 =0 9981) ,对PEG RSO4 Na团簇化体系lgc1 =1 38- 0 313n(R2 =0 9993) .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聚合物质量浓度 (或链节浓度 )相同的前提下 ,聚合物分子量变化对c2 值亦基本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解质聚合物 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临界浓度 规律 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Nb基合金中氧原子扩散及团簇化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令刚 胡青苗 孙志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4-2840,共7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氧原子在Nb中的扩散现象以及施加应变的影响,并对氧原子在Nb-Ti、Nb-Zr合金中的团簇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在单向应变下,在平行于应变方向上,氧原子的扩散势垒随着应变的增大不断减小,当应变为10%时,扩散激...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氧原子在Nb中的扩散现象以及施加应变的影响,并对氧原子在Nb-Ti、Nb-Zr合金中的团簇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在单向应变下,在平行于应变方向上,氧原子的扩散势垒随着应变的增大不断减小,当应变为10%时,扩散激活能从初始的0.92eV降低至0.5eV左右;在垂直于应变方向上,氧原子更容易扩散至被拉长的八面体间隙中,即单向应变下氧原子会在Nb中沿应变方向聚集排列,这会在实际材料中导致应力的集中。计算研究了氧原子在Nb合金中的团簇化问题,发现在纯Nb中,氧原子倾向于均匀分布而不是形成氧原子对;添加合金元素Ti和Zr后,随着氧原子浓度的升高,氧原子对将在合金元素周围形成,Zr周围氧原子对的形成可使体系的能量降低0.29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基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过渡态理论 扩散 氧原子团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ooling rates on clustering towards icosahedra in rapidly solidified Cu_(56)Zr_(44) alloy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艳军 文大东 +2 位作者 蒋元祺 邓永和 彭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33-543,共11页
The rapid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of liquid Cu56Zr44 alloy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γ) were simulated by a molecular dynamics (MD) metho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ooling rate on the clustering t... The rapid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of liquid Cu56Zr44 alloy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γ) were simulated by a molecular dynamics (MD) metho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ooling rate on the clustering tendency and degree towards icosahedrons, a ten-indices' cluster-type index method was suggested to characterize the local atomic structures in the super-cooled liquid and the rapidly solidified solid. And their clustering and ordering degrees as well as the packing density of ieosahedral cluster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an icosahedral clustering degree (fI), the chemical order parameter (ηαβ) and densification coefficients (D0, DI and DI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local atomic configurations in Cu56Zr44 alloy system are Z12 clusters centered by Cu, and most of which are (12 0 12 0 0 0 0 0 0 0) standard icosahedra and (12 0 8 0 0 0 2 2 0 0) as well as (12 2 8 2 0 0 0 0 0 0) defective icosahedra. Below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these icosahedral clusters will be coalesced to various icosahedral medium-range orders (IMROs) by IS linkages, namely, icosahedral bond, and their number N, size n, order parameter ηαβ as well as spatial distributions vary with y. As the cooling rate exceeds the critical value (γc) at which a glassy transition can take place, a lower cooling rate, e.g., γ1=10^1K/ns, is demonstrated to be favorable to uplift the number of icosahedra and enlarge the size of IMROs compared with the higher cooling rates, e.g., γ5=10^5 K/ns, and their packing density and clustering degree towards icosahedra in the rapidly solidified solid can also benefit from the slow coo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solidification Cu-Zr alloy cooling rate CLUSTERING ICOSAHEDRON
下载PDF
(pph_3)_2pt[Sn_2(OH)_xCl_(4-x)](x=1,2,3,4)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14
作者 吴兴才 陈天朗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96-98,共3页
本文报导通过Pt(pph_3)_4与SnCl_2·2H_2O反应合成四种新的铂锡簇化物,其化学式为(pph_3)_2pt[Sn_2(0H)_xCl_(4-x)](x=1,2,3,4)利用IR,UV,HNMR等对这些簇化物进行表征,并用VB理论对其结构进行预测,提出两种可能骨架结构:
关键词 原子 合物 合成
下载PDF
水溶液中离子团簇化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年第3期345-345,共1页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庄巍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郑俊荣教授合作,运用二维红外光谱学结合泵浦/探针,以各向异性轻、重氰酸碱盐作为探针探测周围的能量转移.通过与运动学方程的拟合,揭示了水溶液中LiSCN、NaSCN、KSCN和CsSCN的离子团簇...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庄巍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郑俊荣教授合作,运用二维红外光谱学结合泵浦/探针,以各向异性轻、重氰酸碱盐作为探针探测周围的能量转移.通过与运动学方程的拟合,揭示了水溶液中LiSCN、NaSCN、KSCN和CsSCN的离子团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合作 离子 中科院大连物所 红外光谱学 运动学方程 NASC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