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原因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伟杰 《民俗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箭垛效应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萦绕在箭垛式人物周围的传说故事多为情节相似的正面形象堆积。然而,箭垛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反面人物形象的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甚至是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 箭垛效应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萦绕在箭垛式人物周围的传说故事多为情节相似的正面形象堆积。然而,箭垛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反面人物形象的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甚至是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这与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着莫大关联:先民对自身集体力量的艺术加工、古代社会一大堆相似人物的集体存在、民众集体的"类型化模拟"和"本土化改造",以及民众集体式的鼓吹附会,促成了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多面性的人物形象虽然削弱了箭垛式人物核心形象的光芒,却依然起到了惩恶扬善、缓解冲突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性 箭垛人物 形成原因 启示
原文传递
网络谣言中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争艳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有成为谣言讲述对象的可能。公共知识分子、商人、影星、医护人员以及地域性群体和宗教人士是网络谣言中经常出现的箭垛式人物。谣言的传播与大众的心理需求、营销者的利益需求等心理学、社会学因素有关,也与文体...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有成为谣言讲述对象的可能。公共知识分子、商人、影星、医护人员以及地域性群体和宗教人士是网络谣言中经常出现的箭垛式人物。谣言的传播与大众的心理需求、营销者的利益需求等心理学、社会学因素有关,也与文体有关。谣言中的箭垛式人物与谣言这一文体之间有着同质同构的关系,正是谣言否定性的形式意志决定谣言中的人物多以否定性的、反面的形象出现。在谣言的形式与内容的竞争性论述中,文体形式规定文体内容,而人物形象又是我们了解文体特征的重要参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箭垛人物 讲述者 文体 意志
下载PDF
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3
作者 朱家钰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在故事学领域,由于角色与人物这两个概念尚未被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混用术语,故事中行动主体的层级特征与其学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阐发。参考前人研究,可根据出场人物的行动所具备的功能将之抽象为角色。为了配合故事的时空设置,推动... 在故事学领域,由于角色与人物这两个概念尚未被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混用术语,故事中行动主体的层级特征与其学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阐发。参考前人研究,可根据出场人物的行动所具备的功能将之抽象为角色。为了配合故事的时空设置,推动具体行动的实施,角色会被赋予种种标志成为人物,而人物又可分为标志人物与专名人物两个层级。在角色层级,我们能够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理解故事人物的聚合原因。在人物层级,标志人物之间的行动关系以及融汇于故事中的社会结构得以呈现,而专名人物则汇集了民众思想世界与价值观念的动向。此外,依据层级体系,分层拆解故事中的行动主体,亦能对故事人物的变异现象形成更为精密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角色 人物类型 箭垛人物 传统指涉性
原文传递
主持人语
4
作者 雷恩海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2-63,共2页
传扬国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学术毅力,还要有探讨国学广博知识的深厚学术功力,亦要有开阔的现代学术视野,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以自己的研究为学界提供有益借鉴。因而,沉浸于传统经学,在历史的语境中探讨经学的形... 传扬国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学术毅力,还要有探讨国学广博知识的深厚学术功力,亦要有开阔的现代学术视野,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以自己的研究为学界提供有益借鉴。因而,沉浸于传统经学,在历史的语境中探讨经学的形成过程、阐释其内蕴;对历史人物的评介,尤其是对符号化、箭垛式人物的深入探讨,厘清历史及后世批评的纠缠,彰显其在独特的历史语境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传统经学 广博知识 国学 持之以恒 符号化 历史语境 箭垛人物
原文传递
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晓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3,共8页
俗语"胡二马月"常与故事类型"AT893C至友受诬不辩"结合,形成俗语故事"胡二马月"。与该俗语故事相关的诸多故事文本反映出俗语与故事之间的复杂关系:某一俗语与某一故事类型在相对稳定的结合之外,也会分... 俗语"胡二马月"常与故事类型"AT893C至友受诬不辩"结合,形成俗语故事"胡二马月"。与该俗语故事相关的诸多故事文本反映出俗语与故事之间的复杂关系:某一俗语与某一故事类型在相对稳定的结合之外,也会分别与其他故事类型和其他俗语结合;俗语故事中,俗语人名化产生的主角往往具有区别性和标志性特征,它们可能形成箭垛式人物或箭垛式人物组合,与原有俗语故事脱离,充当另一俗语故事的主角。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强大包容力促使俗语故事化;另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叙事自由性推动故事俗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故事 故事类型 箭垛人物 民俗体裁 阿兰·邓迪斯
原文传递
公共知识下的秘闻传说生产——以三国传说为例
6
作者 肖羽彤 《艺术与民俗》 2022年第1期60-67,97,共9页
传说的讲述需诉诸先在认知,由此形成传说区别于狭义故事的信实性、附着性等特征。民间流传的三国传说,不少都将“人们都知道”的公共知识设定为先在认知,讲述其中“少为人知”的秘闻。传说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生产秘闻。强化,体现传说... 传说的讲述需诉诸先在认知,由此形成传说区别于狭义故事的信实性、附着性等特征。民间流传的三国传说,不少都将“人们都知道”的公共知识设定为先在认知,讲述其中“少为人知”的秘闻。传说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生产秘闻。强化,体现传说对公共知识的认可,以叙事强化主流说法。打补丁,虽体现秘闻传说对公共知识抱有疑问的态度,但仍维护其权威,以叙事填补其中漏洞。翻案,体现传说对公共知识的叛逆、与之相争的愿望,以叙事反驳强势说法。附会,常反映边缘和地方性知识与公共知识建立联系并提升权威性的欲求。以上方式,对应传说与公共知识相互周旋的多种姿态—迎合、偏离、反叛、利用,且体现传说作为权力话语的面相。秘闻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知识生产,其中对公共知识消化、重构的过程,都在丰富人类整体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传说 秘闻 公共知识 知识生产 箭垛人物
原文传递
先知孔子
7
作者 纪陶然 《七彩语文》 2022年第46期13-14,共2页
民间喜欢塑造“箭垛式人物”,一切事情都归功或归罪于一个人。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就附会了很多传说和故事,至魏晋更是蔚为大观。作为圣人,孔子传说最为突出的是其预知未来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孔... 民间喜欢塑造“箭垛式人物”,一切事情都归功或归罪于一个人。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就附会了很多传说和故事,至魏晋更是蔚为大观。作为圣人,孔子传说最为突出的是其预知未来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孔子被推崇为民族的先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导师 战国时期 箭垛人物 孔子 先知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玲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8,共6页
胡适提出"箭垛式人物"概念用以指称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关羽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箭垛式"人物,20世纪初学界对他的研究多呈现为文学与史学研究的两条路径。作为"箭垛式人物"的关羽形象乃是多民族文化... 胡适提出"箭垛式人物"概念用以指称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关羽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箭垛式"人物,20世纪初学界对他的研究多呈现为文学与史学研究的两条路径。作为"箭垛式人物"的关羽形象乃是多民族文化共同建构的产物,源于不同族群间民众俗信与价值判断的交集,关涉到人类学的相关领域,而"箭垛式人物"概念提出本身也就预设和规约了人类学视域的必然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垛人物 关羽 民间文学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
9
作者 于楚桐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在中国民间文学中,武圣关羽是著名的箭垛式人物。他从最初的普通名将形象,逐渐演变成集忠义、武勇、不近女色等众多特点于一身的神人形象。本文通过对"箭垛式人物"的概念及相关箭垛式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关羽的"箭垛化&q... 在中国民间文学中,武圣关羽是著名的箭垛式人物。他从最初的普通名将形象,逐渐演变成集忠义、武勇、不近女色等众多特点于一身的神人形象。本文通过对"箭垛式人物"的概念及相关箭垛式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关羽的"箭垛化"过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指出关羽"箭垛化"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垛人物 武圣关羽 人物形象 社会背景
原文传递
木石对话——中国人种、语言、神话西来说之思辨
10
作者 董小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1-80,共30页
现在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种是非洲智人后裔,语言是随智人带来的,神话也受其影响,总之,中国文化是西来的。作者回到中国、西亚的语言、文化现场,用文化对比的方法,从大历史的观点,梳理历史脉络,看看语言、神话、文化是否可以外来,结论是,... 现在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种是非洲智人后裔,语言是随智人带来的,神话也受其影响,总之,中国文化是西来的。作者回到中国、西亚的语言、文化现场,用文化对比的方法,从大历史的观点,梳理历史脉络,看看语言、神话、文化是否可以外来,结论是,即使中华人种是外来的,语言、文字、文化也是在中国独立发展的。另外,作者论证了一个早于石器时代的木绳陶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起源说 多地区多模进化说 木绳陶时代 层累说 箭垛人物
下载PDF
“二母争子”故事新探——聚焦中国的包公和日本的中冈忠相
11
作者 袁琛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典型的民间故事"二母争子"流传于东亚、西亚、印度和我国多个地区,本文以包公和中冈忠相两位"箭跺式人物"为切入点,对该故事在中国及日本传承过程中的时代、思想、精神和情感等方面作了梳理和分析,说明民间故事流... 典型的民间故事"二母争子"流传于东亚、西亚、印度和我国多个地区,本文以包公和中冈忠相两位"箭跺式人物"为切入点,对该故事在中国及日本传承过程中的时代、思想、精神和情感等方面作了梳理和分析,说明民间故事流变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历史印记,并通过本个案的研究,展示民间故事历史功能"再生成"的主要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经济的依据。文末,从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出发,提出以全球化视野下跨学科合作的"多向互动"方式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母争子 箭垛人物 中日 再生成 多向互动
下载PDF
从关公传说看事实向文化的演化
12
作者 邹明华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6期59-65,共7页
以历史上的关羽成为文化上的关公的例子,展示传说研究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生成过程与机制,其中箭垛式人物的传说学概念可以成为理解文化生成机制的工具。关于关羽的史志记载只有千字左右,关羽的经历原本只是个别性的事实,但是传说塑... 以历史上的关羽成为文化上的关公的例子,展示传说研究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生成过程与机制,其中箭垛式人物的传说学概念可以成为理解文化生成机制的工具。关于关羽的史志记载只有千字左右,关羽的经历原本只是个别性的事实,但是传说塑造了关公的形象,融汇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并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而接受关公文化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为这种文化共享而成为相互认同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传说 关公文化 箭垛人物
下载PDF
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鹏程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6,共8页
网络代言体可以被视为互联网谣言的一种。它具有名人名言的形式,多由普通网民或营销号编造,假托到某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物名下;伪名言的堆砌同时将名人变成了新箭垛式人物。代言体能够流行,与网民大众的表述欲望有关,也与互联网的文... 网络代言体可以被视为互联网谣言的一种。它具有名人名言的形式,多由普通网民或营销号编造,假托到某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物名下;伪名言的堆砌同时将名人变成了新箭垛式人物。代言体能够流行,与网民大众的表述欲望有关,也与互联网的文化生态和网民的知识结构相关。网民采取各种策略来编造名人语录,使其从内容指向和语言形式上切合名人的公共形象。代言体的生产过程也是新箭垛式人物堆垒的过程,两者在类型与风格上也有着鲜明的对应关系。与倾向于"圆形人物"的传统箭垛式人物相比,新箭垛式人物呈现出"扁平人物"的特性。网络代言体具有鲜明的辨识度,箭垛式人物的"扁平度"成为我们辨别名人名言真伪的重要参考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网络代言体 箭垛人物 扁平人物 托名传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