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1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痹的源流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满意 娄玉钤 +2 位作者 陈传榜 李坚 杨亚飞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8期55-60,69,共7页
经筋痹是按十二经筋组织偱行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十二经筋病位。经筋痹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其主要表现为某处经筋组织的疼痛及压痛,引起肢体活动不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痹病传统以脏腑为中心进行... 经筋痹是按十二经筋组织偱行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十二经筋病位。经筋痹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其主要表现为某处经筋组织的疼痛及压痛,引起肢体活动不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痹病传统以脏腑为中心进行辨治的有效补充,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痹证) 二级病名 腱鞘炎 肌腱炎 滑囊炎 韧带炎 膜炎
下载PDF
不同次数冲击波治疗对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增华 蒋宗滨 +2 位作者 张爱民 许圣荣 何睿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28,共3页
跟痛症(calcaneodynia)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是足底筋膜炎、跟下脂肪垫不全、跟管综合征及跟部滑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患者常表现为典型症状为行走之前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坚持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 跟痛症(calcaneodynia)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是足底筋膜炎、跟下脂肪垫不全、跟管综合征及跟部滑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患者常表现为典型症状为行走之前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坚持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疼痛缓解,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针对症状的治疗方式较多,患者自主选择以保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临床疗效研究 跟部 治疗仪 脂肪垫 EXTRACORPOREAL 膜炎 滑囊炎 关节功能受限 评分结果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龙珠 李大伟 +4 位作者 申传安 李东杰 蔡建华 庹晓晔 张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VSD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在外院经传统碘伏纱布换药治疗21~365d,均因创面迁延不愈并出现感染扩散致全身中毒症状而转入的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目的探讨VSD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在外院经传统碘伏纱布换药治疗21~365d,均因创面迁延不愈并出现感染扩散致全身中毒症状而转入的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入院后予及时清创,取患处坏死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形态。术后行负压为-100~-80kPa VSD治疗,同时经冲洗管持续滴入0.2g/L大喃西林溶液并经充氧管持续灌注氧气(2L/min)。根据创面清洁程度反复行清创术并更换VSD材料继续行VSD治疗,待创面新鲜后拉拢缝合或移植自体皮封闭。记录清创术次数、VSD材料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本院治疗时间,另进行远期随访。结果HE染色显示患处坏死组织广泛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坏死,正常组织结构消失,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清创术次数为2~10(3.9±2.8)次,VSD材料更换次数为2~10(4,0±2.9)次。2例患者创面缝合痊愈;6例患者创面部分缝合,残余创面经自体皮移植封闭。水院治疗时间为20~49(33±10)d,患者均痊愈出院。随济2~24个月,患者患处情况好、无溃破,均未复发坏死性筋膜炎。结论VSD技术能持续有效地清除筋膜间隙坏死组织和渗液,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是临床治疗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坏死性 清创术 负压伤口疗法
原文传递
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梁树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1-62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挑刺组和电针组,各56例。经筋挑刺组取腰背部痛性筋结点,予针挑治疗;电针组穴取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华佗夹脊等,予电针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 目的:观察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挑刺组和电针组,各56例。经筋挑刺组取腰背部痛性筋结点,予针挑治疗;电针组穴取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华佗夹脊等,予电针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经筋挑刺组总有效率为89.3%,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8.6%,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腰肌 挑治 挑治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胡熙耀 穆敬平 +5 位作者 程建明 周立志 敖金波 方伟 付蔷 望庐山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观察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疗法是一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膜炎 电热针 VAS评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谢宇 梁德森 +1 位作者 孟庆辉 王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清创、冲洗、引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5、10、15 d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各项指标以及患者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更换敷料次数及平均间隔时间等。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创面肉芽组织评分、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 05)。术后5、10、15 d,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 184、10. 498、11. 523,P值均小于0. 05);治疗组平均肉芽组织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 925、-6. 039、-6. 647,P值均小于0. 05);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918、-3. 540、-2. 402,P值均小于0. 05)。治疗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 4±17. 1) d,对照组为(42. 4±13. 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275,P=0. 00048)。住院期间治疗组平均更换敷料(2. 08±1. 75)次,平均间隔(9. 56±1. 60) d;对照组平均更换敷料(20. 16±6. 63)次,平均间隔(2. 11±0. 0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 179、23. 322,P值均小于0. 05)。结论对比常规的换药方式,VSD技术具有创面愈合更快,肉芽组织更新鲜,疼痛更轻等特点,同时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更换敷料次数及频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医师工作效率,值得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的创面修复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坏死性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复杂创面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跖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7
作者 段华 陈世寅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与传统针刀疗法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将234例诊断为跖筋膜炎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针刀组。超声引导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42~81岁,平均(54.36±15.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与传统针刀疗法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将234例诊断为跖筋膜炎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针刀组。超声引导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42~81岁,平均(54.36±15.04)岁;病程平均(15.72±9.55)个;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刀组117例,男52例,女65例;年龄43~80岁,平均(53.59±18.14)岁;病程平均(16.98±8.99)个;不采用超声引导、仅使用传统针刀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的VAS评分、压痛评分,超声引导组均低于传统针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疗效优于传统针刀组,且起效更快;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的AOFAS-AH评分超声引导组均高于传统针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足的功能优于传统针刀组;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均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是治疗跖筋膜炎的可靠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优、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膜炎 足底 针刀疗法
下载PDF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被引量:21
8
作者 卢笛 徐卫星 +1 位作者 马苟平 郭峭峰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将跟痛症进行分型,针对不同分型运用小针刀给予不同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治疗200例266跟,门诊189例251跟,住院11例15跟;男83例,女117例;年龄26~72岁,平均46岁;病史3~36个月,平均6.8个月。按笔者分型标准... 目的:将跟痛症进行分型,针对不同分型运用小针刀给予不同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治疗200例266跟,门诊189例251跟,住院11例15跟;男83例,女117例;年龄26~72岁,平均46岁;病史3~36个月,平均6.8个月。按笔者分型标准,分为跖筋膜炎型67跟,跟骨下滑囊炎型61跟,足底脂肪垫炎型36跟,跟骨内压增高型6跟,神经卡压型21跟,混合型75跟。采用小针刀针对不同的分型运用不同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完成治疗后1个月跖筋膜炎型治愈31跟,显效36跟;跟骨下滑囊炎型治愈32跟,显效29跟;足底脂肪垫炎型治愈9跟,显效20跟,好转4跟,无效3跟;跟骨内压增高型治愈1跟,显效3跟,好转2跟;神经卡压型治愈11跟,显效8跟,好转1跟,无效1跟;混合型治愈16跟,显效46跟,好转5跟,无效8跟。完成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电话随访,跖筋膜炎型治愈21跟,显效40跟,好转5跟,无效1跟;跟骨下滑囊炎型治愈30跟,显效28跟,好转3跟,无效0跟;足底脂肪垫炎型治愈15跟,显效18跟,好转2跟,无效1跟;跟骨内压增高型治愈0跟,显效3跟,好转3跟,无效0跟;神经卡压型治愈7跟,显效11跟,好转1跟,无效2跟;混合型治愈10跟,显效45跟,好转11跟,无效9跟。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用单一的发病机制来解释跟痛症的病因,更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来治疗,应将跟痛症进行分型,并针对不同的分型给予不同的治疗,这样才能提高跟痛症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痛 分类法 针刀 滑囊炎 膜炎 足底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德龙 赵士彭 +1 位作者 杨涛 曹经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4-265,共2页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 5例 ,女 2例。平均年龄 4 5 7( 8~ 69)岁。 7例经及时广泛切开清创引流术 ,有效抗菌素及支持治疗 ,均获痊愈。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早期诊...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 5例 ,女 2例。平均年龄 4 5 7( 8~ 69)岁。 7例经及时广泛切开清创引流术 ,有效抗菌素及支持治疗 ,均获痊愈。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东明 伦立德 陈学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9-601,共3页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很快的皮肤病,表现为沿深、浅筋膜播散的感染,可累及血管形成血栓,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的坏死。该病分为两型,Ⅰ型为混合细菌感染;Ⅱ型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又...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很快的皮肤病,表现为沿深、浅筋膜播散的感染,可累及血管形成血栓,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的坏死。该病分为两型,Ⅰ型为混合细菌感染;Ⅱ型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又被称为"嗜肉细菌感染"。该病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治疗主要是纠正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彻底引流清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坏死性
下载PDF
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特点和亚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87-588,I074,共3页
结节性筋膜炎由Knowaler等〔1〕于1955年首次提出并命名,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本病既非炎症性疾病,亦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瘤样病变。由于其核分裂象多见,富于细胞,增生... 结节性筋膜炎由Knowaler等〔1〕于1955年首次提出并命名,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本病既非炎症性疾病,亦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瘤样病变。由于其核分裂象多见,富于细胞,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生长活跃,“上窜下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结节性 病理特点 亚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2
作者 贺凡丁 卢漫 +2 位作者 成雪晴 郭璇妍 陈世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及超声诊断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38例跖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及超声诊断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38例跖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封闭治疗,分别于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行足底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超声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跖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后4周,试验组VAS评分及跖筋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2±0.77 vs 2.68±0.82,P>0.05;(4.56±0.25)mm vs(4.72±0.38)mm,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0.77 vs 2.37±0.68,P<0.01);试验组跖筋膜厚度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0.24)mm vs(4.53±0.35)mm,P<0.01]。治疗后12周,试验组跖筋膜内钙化灶较治疗前消失或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较传统封闭治疗更准确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骨骼 膜炎
原文传递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迪 程瑞动 +1 位作者 叶祥明 谭同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0-612,共3页
足底筋膜炎是各类非创伤性踝足痛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通人群约有11%—15%的发病率[1]。本病的发生是因长期步行、站立或过度运动致反复大力牵拉,而刺激跖腱膜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结构[2],造成损伤,发生慢性的无菌性炎症。肌肉能量... 足底筋膜炎是各类非创伤性踝足痛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通人群约有11%—15%的发病率[1]。本病的发生是因长期步行、站立或过度运动致反复大力牵拉,而刺激跖腱膜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结构[2],造成损伤,发生慢性的无菌性炎症。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MET)是指患者根据指令进行有控制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肌肉,并由施术者调节施加的对抗阻力,通过训练来调整肌肉及筋膜的长度及张力,促使其重获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对肌肉及筋膜结构进行改善”,,从而来治疗劳损并预防再次发生,从根本上治疗和预防足底筋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技术 膜炎 主动收缩 抗阻力 无菌性炎症 腱膜 康复疗效 足痛 趾间关节 跖趾关节
下载PDF
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武 朱立国 +3 位作者 高景华 张威 高春雨 银河 《中医正骨》 2016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加盐酸乙哌立... 目的:探讨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背部疼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后即根据ODI改善率评价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复发情况,记录复发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0.9)分,(7.2±1.1)分;t=0.381,P=0.352;(40.4±4.7)分,(39.9±3.5)分;t=0.499,P=0.309]。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7.3±0.9)分,(1.5±0.6)分;t=28.987,P=0.000;(7.2±1.1)分,(1.9±0.8)分;t=21.399,P=0.000;(40.4±4.7)分,(11.6±2.9)分;t=28.665,P=0.000;(39.9±3.5)分,(13.9±2.9)分;t=31.456,P=0.000];且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0.6)分,(1.9±0.8)分;t=2.633,P=0.005;(11.6±2.9)分,(13.9±2.9)分;t=-3.107,P=0.001]。根据ODI改善率评价疗效,观察组优8例、良22例;对照组优1例、良27例、可2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793,P=0.005)。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2个月。60例患者均出现复发;治疗结束至症状复发的时间观察组(17.1±7.5)个月,对照组(12.2±6.5)个月;观察组复发较对照组晚(t=2.764,P=0.004)。结论:手法松解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且更有利于延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腰背肌 推拿 脊柱 神经肌肉非去极药 布洛芬 复发
下载PDF
跟痛症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叶永亮 霍力为 +5 位作者 罗曼 杨广钢 廖立青 武凯 陈尘 李义凯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和小趾展神经走行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589具干燥完整的成人跟骨标本和10具以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范围包括小腿中段以下)。在跟骨标本上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骨刺,记录骨刺的形态、位置、数量,测量骨刺的长度和宽度...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和小趾展神经走行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589具干燥完整的成人跟骨标本和10具以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范围包括小腿中段以下)。在跟骨标本上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骨刺,记录骨刺的形态、位置、数量,测量骨刺的长度和宽度,观察跖筋膜和趾短屈肌在跟骨的附着部位。从足背逐层解剖下肢标本,分离并观察小趾展神经走行及周围的结构。结果:589具跟骨标本中,左侧跟骨293具、右侧跟骨296具。119具跟骨骨刺位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前缘,部分跟骨骨刺还出现在跟骨结节内侧突后缘(2具)、跟骨结节外侧突(14具)、跟骨前结节和内外侧突之间(23具),有的甚至出现在跟骨前结节足底长韧带附着处周围(8具)。跟骨结节内侧突跖侧面存在一条骨嵴,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分为前后两部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119具跟骨结节内侧突存在骨刺的标本中,左侧跟骨62具、右侧跟骨57具,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31,P=0. 565);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396,P=0. 692);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6. 42±5. 26) mm,其中左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5. 72±5. 43) mm、右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7. 19±5. 02) mm,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33,P=0. 128)。589具跟骨标本中,230具跟腱止点处存在骨刺,其发生率高于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χ~2=50. 166,P=0. 000)。小趾展神经在跟骨底面的行程中伴有相关的动静脉,在跟骨底面内侧缘转折到跟骨结节外侧突之间走行的一段都被紧密的结缔组织和骨性结构包围。结论:跟骨骨刺为片状骨赘,且并非仅发生在跟骨结节内侧突;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下两个面接触的软组织不同,并不是都在跖筋膜里,而应该是上面与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痛 跟骨骨刺 膜炎 足底 解剖
下载PDF
雄姿散透皮制剂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背肌肉筋膜炎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蔡普旺 岳军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本研究运用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和经络腧穴学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制雄姜散透皮制剂,结合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背筋膜炎,并探讨了运动损伤性腰背筋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机理。结果表明:运动损伤性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缘于“陈旧性... 本研究运用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和经络腧穴学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制雄姜散透皮制剂,结合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背筋膜炎,并探讨了运动损伤性腰背筋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机理。结果表明:运动损伤性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缘于“陈旧性损伤,运动性劳损”,气候变化引起的病理性因素亦起到诱发作用;通过8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1);中医药雄姜散与非类固醇透皮制剂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的准确性,持久地释放药剂,对促进损伤性腰背筋膜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腰背肌肉 膜炎 雄姜散透皮制剂 治疗
下载PDF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辅助检查特点及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高丕尧 廖存 +3 位作者 甘嘉亮 高枫 张森 韦建宝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分析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辅助检查特点及两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5~2014年共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术组6... 目的分析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辅助检查特点及两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5~2014年共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术组6例,单纯清创术组18例。总结两组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清蛋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灵敏度与及其坏死感染面积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结果 32例患者的辅助检查中与坏死感染面积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血钙、血氯、血钠、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红细胞计数、清蛋白,灵敏度大于60%的指标有血钙、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清蛋白。清创术+VSD引流术组与单纯清创术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疾病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免疫疾病患者后,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钙、红细胞计数、清蛋白对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有一定检测及评估价值,同时清创术+VSD引流术较单纯清创术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坏死性 肛管 VSD 辅助检查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缓解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思维 缪芸 +1 位作者 郁嫣嫣 陈文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2-524,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ESW)首先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案,成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80年代中期,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偶然发现其促进成骨的作用,体外冲击波逐渐应用于肌... 20世纪80年代,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ESW)首先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案,成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80年代中期,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偶然发现其促进成骨的作用,体外冲击波逐渐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钙化性肌腱炎、骨不连[2]。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肌骨系统疼痛时,有学者发现肌肉功能障碍也随之缓解[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疗法 钙化性肌腱炎 泌尿系结石 肱骨外上髁炎 EXTRACORPOREAL 膜炎 动物实验 跖屈 评定法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腰背部肌筋膜炎内外兼治心得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基长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膜炎 腰肌 活络效灵丹 刺血疗法 拔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注射透明质酸钠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疼痛、筋膜厚度及踝足功能评估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艺岑 王培鑫 刘志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背景:透明质酸钠注射已用于许多肌肉骨骼疾病,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肌腱软组织疼痛。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65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透明质酸钠组32例、皮... 背景:透明质酸钠注射已用于许多肌肉骨骼疾病,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肌腱软组织疼痛。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65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透明质酸钠组32例、皮质类固醇组33例。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注射透明质酸钠2.5 mL(25 mg/2.5 mL)和复方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5 mg,倍他米松磷酸钠2 mg),治疗间隔7d,共2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量目测类比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研究方案经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治疗完全知情同意,并自愿完成治疗前后的评估、测试及随访。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目测类比评分、足底筋膜厚度下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升高(P<0.05),其中皮质类固醇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评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皮质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都能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但短期1个月内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更佳;为避免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潜在风险,透明质酸钠可以替代皮质类固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炎 足底膜炎 透明质酸 皮质类固醇 膜厚度 疼痛 足踝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