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博 顾新丰 +6 位作者 张旻 庞坚 杜国庆 雷腾飞 胡零三 詹红生 林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未见脱落病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颈椎牵引相比,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好地缓解颈椎疼痛及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疗法 间歇牵引 生理曲度
下载PDF
詹红生诊治颈椎病经验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零三 詹红生 +3 位作者 熊轶喆 陈博 赵伽琛 廉由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7期26-28,共3页
探讨詹红生教授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并构建临床诊疗评估指标体系,治疗以中药针刺内调气血不通、手法导引外治筋骨失和,以恢复颈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理状态。
关键词 颈椎病 医家经验 詹红生
下载PDF
颈椎“筋出槽骨错缝”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辉昊 陈博 +1 位作者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70-2974,共5页
目的:创建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有限元模型,了解"筋出槽骨错缝"状态下,颈椎活动与椎动脉血流流体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基于正常人全颈椎(C0-T1)及双侧椎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C2齿状突周围韧带损伤引起的上... 目的:创建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有限元模型,了解"筋出槽骨错缝"状态下,颈椎活动与椎动脉血流流体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基于正常人全颈椎(C0-T1)及双侧椎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C2齿状突周围韧带损伤引起的上颈段节段运动性失稳,建立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模型。分别模拟生理载荷下颈椎活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观察颈椎活动对椎动脉血管壁应力的作用,然后通过对血管壁与流体的流固耦合计算,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活动过程中,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模型的表面应力集中现象、椎动脉血流速-时间变化曲线的趋势与正常模型相似。然而,病理模型在椎体及血管表面应力集中数值明显增加;正常与病理模型的出现最低血流速的C2的椎间相对活动度(ROM)明显增加、与颈椎整体ROM呈现非线性变化;双侧椎动脉内血流速-时间变化曲线波动频率高于正常模型,且波动幅度加大。结论:本实验创建病理模型符合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的结构形态、运动学特点,能合理解释相关临床现象,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动脉 颈性眩晕 有限元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詹红生教授定位定向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邓真 王玉鹏 +2 位作者 熊轶喆 王辉昊 詹红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2-84,88,共4页
"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1-3],詹红生教授以此为理论基础,完善了手法诊治颈椎病的诊断、分型、精准施术及练功疗法的临床诊疗技术方案,其创立的寰枢关节定位定向旋扳法是整复"筋出槽骨错缝"的代表性手法[... "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1-3],詹红生教授以此为理论基础,完善了手法诊治颈椎病的诊断、分型、精准施术及练功疗法的临床诊疗技术方案,其创立的寰枢关节定位定向旋扳法是整复"筋出槽骨错缝"的代表性手法[4-6],可使"筋归槽,骨合缝"从而达到"筋主骨从,筋骨和合"的正常状态。现将其寰枢关节定位定向旋扳法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 寰枢关节"骨错缝"的诊断寰枢关节负责整个颈椎50%以上的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旋扳法 医家经验 詹红生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源流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楠 唐田 +7 位作者 徐文强 席志鹏 邓蓉蓉 张啸宇 钱宇章 董煜祺 康然 谢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7-1250,1323,共5页
颈椎病作为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难以根治。而石氏伤科作为发源于江沪一代的中医骨科流派,治疗颈椎病经验丰富,疗效突出。其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黄帝内经》及巢元方、吴谦、薛己、张景岳、李东垣、王清任等医家学... 颈椎病作为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难以根治。而石氏伤科作为发源于江沪一代的中医骨科流派,治疗颈椎病经验丰富,疗效突出。其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黄帝内经》及巢元方、吴谦、薛己、张景岳、李东垣、王清任等医家学术精华,结合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颈椎病的理论。本文认为石氏伤科治疗颈椎病思想病因当从巢元方痹证理论、病机遵吴谦“筋出槽,骨错缝”说,治法宗薛己气血并重、调补肝肾、扶正祛邪说,方药崇王清任祛瘀剂、张景岳化痰剂、李东垣甘温除热剂,手法承吴谦正骨心法学说,对中医骨伤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 痹证 颈椎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