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320
1
作者 方创琳 宋吉涛 +1 位作者 张蔷 李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城市群结构体系正在形成,城市群间的等级职能正在参与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进行重组,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由28个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不一的城市群组成,目前尚处总体发育雏形阶段,但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战略支撑点和增长极点,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根据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3个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成都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11个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14个城市群。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并呈现出发育的阶段性、总体分布的不平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内部集聚的异质性和明显的分化性等空间分异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理论的多维性、规律性和阶段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形成发育的差异性、异质性和竞争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国际化、全球化与动态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结构体系 构成与发育 等级划分 空间分异特征 中国 空间分异特征 结构体系 城市群 中国 组成 发育程度 总体分布 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129
2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该文基于生态学的方法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5个等级 ,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型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 该文基于生态学的方法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5个等级 ,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型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水需水量、防止岸线侵蚀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进行了重点探讨 ,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 ,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 ,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 ,包括典型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 6 8× 10 8m3 ,最优需水量平均为 3 10× 10 8m3 。预测 2 0 10年、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15 4× 10 8m3 ~ 15 3 6× 10 8m3 ,15 5 8× 10 8m3 ~ 2 0 5 6× 10 8m3 和 2 0 6 8× 10 8m3 ~ 2 69 7× 10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需水量 等级划分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华荣 潘伯荣 海热提.涂尔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9,共7页
在广泛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前人工作的成果 ,首次对全疆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以县 (市 )域为评价单元 ,采用综合指数法 ,进行排序 ,并通过专家咨询和专业判断 ,对全疆生态环境进行分级 ,由此得出全疆生态环境质量及其等... 在广泛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前人工作的成果 ,首次对全疆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以县 (市 )域为评价单元 ,采用综合指数法 ,进行排序 ,并通过专家咨询和专业判断 ,对全疆生态环境进行分级 ,由此得出全疆生态环境质量及其等级划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等级划分 新疆 综合指数法
下载PDF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被引量:62
4
作者 陈峪 任国玉 +2 位作者 王凌 邹旭恺 张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45,共7页
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并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确定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相对比例确定,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相对比例界定。对我国1952—2... 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并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确定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相对比例确定,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相对比例界定。对我国1952—2007年的暖冬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暖冬频率高于北方,强暖冬多发区出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北方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大于南方,表明北方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以1986年为界,前期(1952—1985年)南、北方各区域均很少出现暖冬,南方各区暖冬频率略高于北方各区,后期(1986—2007年)各区暖冬年大为增加,北方各区增加最明显且超过了南方;56年中,全国性暖冬共发生15次(年),其中强暖冬共有5次(年);全国暖冬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有效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暖冬面积每10年增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指标 等级划分 地面气温
下载PDF
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模糊灾度判别法 被引量:50
5
作者 任鲁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
作者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于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研究,提出了模糊灾度概念,并建立了模糊灾度等级的隶属函数,从而给出了一种可用于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模糊灾度判别法。
关键词 灾害评估 模糊灾度 判别法 灾害损失 等级划分
下载PDF
近20年我国气象灾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陈云峰 高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0,共5页
利用1989—2008年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资料,采用综合集成评价方法计算出气象灾害损失的综合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近20年的气象灾害损失进行定级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年中前10年气象灾害的损失比较大,后10年损失显著减小;... 利用1989—2008年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资料,采用综合集成评价方法计算出气象灾害损失的综合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近20年的气象灾害损失进行定级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年中前10年气象灾害的损失比较大,后10年损失显著减小;气象灾害导致的人口死亡数在近20年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1、1994、1996、1998年为气象灾害的重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综合指数 变化趋势 等级划分
下载PDF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灾害损失等级划分 被引量:40
7
作者 杨思全 陈亚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6-60,共5页
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等级划分方法。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度等级划分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模糊灾度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结果表明,在自然灾害... 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等级划分方法。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度等级划分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模糊灾度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结果表明,在自然灾害等级划分中,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等级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 灾害损失 等级划分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等级类型综合划分 被引量:47
8
作者 黄金川 陈守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301,共12页
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目前,中国区域空间治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行政区分割管理开始转向类型区空间治理。本文基于城市群的重要外延特征,采用"先... 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目前,中国区域空间治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行政区分割管理开始转向类型区空间治理。本文基于城市群的重要外延特征,采用"先分等、后划类"的综合分类思想对中国23个城市群进行定量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异分析,为中国城市群实施因地制宜的空间格局优化和分类管理的规划引导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参考世界成熟城市群的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中国城市群分为国家级、区域级、次区域级和地区级4个等级,呈现"3-5-6-9"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其次,基于城市群的五大特征,构建由10个因子和2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Q型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城市群定量划分为成熟外向型、双核赶超型、环境友好型、单核辐射型和内陆粗放型等5种类型;最后,综合等级划分与定量聚类结果,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级成熟外向型、国家级双核赶超型、区域级双核赶超型、次区域级环境友好型、地区级环境友好型、区域级单核辐射型、地区级单核辐射型、区域级内陆粗放型和地区级内陆粗放型共9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空间分异 等级划分 中国
原文传递
贴近度分析法在等级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本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对划分等级问题先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给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贴近度分析法。其中非对称贴近度的引入和应用,使现存信息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最终的决策结果也更趋于合理。
关键词 贴近度分析法 等级划分 群体决策
原文传递
唐代的州县等级制度 被引量:37
10
作者 翁俊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9-18,共10页
将全国的州县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行治理,系自北齐始,北周和隋沿袭。唐代除了在全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五十七州设置大、中、下都督、都护府外,将其余二百余州划分为府、辅、雄、望、紧、上、中、下八个等级。同时,将全国一千余县划分为赤、次... 将全国的州县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行治理,系自北齐始,北周和隋沿袭。唐代除了在全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五十七州设置大、中、下都督、都护府外,将其余二百余州划分为府、辅、雄、望、紧、上、中、下八个等级。同时,将全国一千余县划分为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十个等级。唐代如此繁杂的州县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意义何在?而这些州县等级又有升降,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一向没有被认真研究过,然而,却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制度 州县 战略意义 划分 等级划分 都护府 唐后期 唐前期 北齐 北周
下载PDF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研究进展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亮 王朝辉 +1 位作者 舒诚 刘鲁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3,共17页
为进一步推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梳理总结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原材料选用情况与制备工艺,明确了其较优掺配方案、制备方法,探讨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机理,全面调查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与基本性... 为进一步推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梳理总结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原材料选用情况与制备工艺,明确了其较优掺配方案、制备方法,探讨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机理,全面调查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与基本性能,对比评价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SBS沥青、橡胶沥青的性能差异,并基于数理统计结果与沥青相关规范,划分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等级。结果表明: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以高速剪切或胶体磨法为主,常用掺配方案及工艺为SBS 2%~3.5%、胶粉10%~20%、沥青加热温度170℃~180℃、剪切速度4000~5000 r·min^(-1);SBS/胶粉对沥青的复合改性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辅以部分化学反应,且沥青组分、胶粉处理工艺将会显著影响改性材料分散状态;SBS与胶粉复合可使两者优势互补,其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大幅提高;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SBS沥青相比,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优势显著,流变分级基本满足PG 76和PG-22;综合统计箱形图数据节点与相关沥青规范,将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并推荐了适用于寒区、温区、热区的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要求。鉴于当前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建立室内改性工艺与工厂末端生产关系、探究耦合工况下性能演变规律、优化储存稳定技术与施工配套工艺将是其推广亟待攻关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 综述 性能评价 等级划分
原文传递
我国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小波 郭兰萍 黄璐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8,共7页
针对黄花蒿种植中适生地选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获得全国各地青蒿素的含量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青蒿素含量与气候因子和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应用ArcGIS软件的空间计算方法进行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 针对黄花蒿种植中适生地选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获得全国各地青蒿素的含量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青蒿素含量与气候因子和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应用ArcGIS软件的空间计算方法进行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显示:①青蒿素含量在我国各地差异较大,青蒿素含量纬向变异明显,北部高纬度地区青蒿素含量较低,南部青蒿素含量较高。北纬34度以南,东经(100~120°E)之间地区适宜黄花蒿的生长,青蒿素含量相对较高。北纬34度以北高纬度地区不适宜黄花蒿的生长,而且青蒿素含量低于0.2%。②在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最适宜黄花蒿的生长,而且青蒿素含量平均值大于0.5%。③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青蒿素含量高低的主要气候因子。最适宜青蒿素积累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3.9~22℃)、日照时数(853~1 507 h)、降雨量(814~1 518 mm)。最适宜黄花蒿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3~29℃)、降雨量(600~1 300 mm)。④广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东部,重庆南部和湖南西部的气候条件最适宜黄花蒿的人工种植;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地区也有适宜黄花蒿人工种植的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含量 气候适宜性 等级划分
原文传递
宁夏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力文 李凤霞 梁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以 1 95 1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全区 1 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为基础 ,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旱灾指数作为干旱灾害的指标 ,建立了宁夏地区各种干旱类型的旱灾序列 ,并进行统计分析 ,较确切地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年干旱轻重的程度 ... 以 1 95 1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全区 1 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为基础 ,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旱灾指数作为干旱灾害的指标 ,建立了宁夏地区各种干旱类型的旱灾序列 ,并进行统计分析 ,较确切地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年干旱轻重的程度 ,综合研究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宁夏主要以春旱为主 ,春夏连旱最多 ,对宁夏影响最大的是秋春夏连旱 ;近年来干旱与非干旱的程度、范围差距进一步加大 ,出现干旱极值情况比以前增多 ,受旱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气候正在向干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分析 宁夏 干旱灾害 等级划分 年际变化 综合防御 农业生产
下载PDF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戴俭慧 冯赣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必要性与意义。介绍了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的依据、定义、等级划分、职业功能等具体内容,提出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运用文献资料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必要性与意义。介绍了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的依据、定义、等级划分、职业功能等具体内容,提出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中国 等级划分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下载PDF
洪水灾害等级划分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海量 陈亚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利用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典型地州市的灾害资料,选取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破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四个指标,对灾害等级进行模糊聚类和划分,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洪水灾害 等级划分 成因机制 灰色系统
下载PDF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峰华 魏晓 +1 位作者 王兴中 邵举平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3,共7页
文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实际,创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通过排序和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优劣,与城市规模成... 文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实际,创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通过排序和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优劣,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省会城市 城市人口 评价指标体系 等级划分 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规模 评价研究 变化 创建
原文传递
既有隧道病害分布规律及围岩环境等级划分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冯冀蒙 仇文革 +1 位作者 王玉锁 王海彦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1,共7页
既有隧道病害一直是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的重要顽疾。文章通过对成都铁路局管内近2000座隧道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隧道的修建时间、围岩条件、环境作用等级,以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对隧道病害的分布规律影响明显,IV、V级围岩、地下水发育以及... 既有隧道病害一直是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的重要顽疾。文章通过对成都铁路局管内近2000座隧道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隧道的修建时间、围岩条件、环境作用等级,以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对隧道病害的分布规律影响明显,IV、V级围岩、地下水发育以及软弱围岩地区的病害防治是研究的重点;通过现场取样调查结果分析,从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隧道病害的人为因素;依据地下水的发育情况、洞内湿度条件以及围岩岩性这三个基本指标就隧道普遍环境进行了等级划分,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病害 分布规律 围岩环境 等级划分
下载PDF
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等级划分 被引量:32
18
作者 严靖 闫小玲 +2 位作者 王樟华 李惠茹 马金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9-690,共12页
区域性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及其入侵等级划分在地方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对策的制定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标本记录和必要的分类学考证,特别是通过2013-2015年对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 区域性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及其入侵等级划分在地方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对策的制定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标本记录和必要的分类学考证,特别是通过2013-2015年对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区系组成和水平分布格局,并对其入侵危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安徽省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科86属132种,总体上呈现种类丰富、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多、泛热带起源的种类多、危害严重的种类多、区域分化明显、入侵途径集中等特征。提出在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中应重点警惕起源于美洲的、泛热带分布属的植物和关注人类活动频繁的热点区域。还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了几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关于外来入侵物种认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格局 等级划分 安徽省
下载PDF
天然降雨对红壤坡地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左长清 马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2,共5页
通过气象观测站与标准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西省红壤坡地的天然降雨特征。主要内容包括与土壤流失关系密切的降雨量(P)、降雨强度(I)等降雨特征参数的等级划分和时间分配规律;确定了江西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标准;确立了... 通过气象观测站与标准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西省红壤坡地的天然降雨特征。主要内容包括与土壤流失关系密切的降雨量(P)、降雨强度(I)等降雨特征参数的等级划分和时间分配规律;确定了江西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标准;确立了ΣE·I60 为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力因子R的最佳计算组合,并分析了R值的季度分配、月分配特征以及雨量分配、雨强分配特征。这为探索控制江西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最佳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侵蚀 天然降雨 侵蚀性降雨标准 红壤坡地 分配特征 水土流失 气象观测站 降雨侵蚀力 试验观测 径流小区 降雨特征 土壤流失 分配规律 等级划分 特征参数 降雨强度 借鉴意义 发生演变 动力来源 江西省 降雨量 最佳 R值
下载PDF
岩溶化山地土地退化的等级划分与植被恢复初步研究——以湘西洛塔河流域坡耕地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游游 霍建光 刘德深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8-274,共7页
通过专题研究及抽样调查 ,对岩溶化山地的资源环境及景观特征、土地退化原因和程度的划分、植被可恢复性及其土地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岩溶化山地 土地退化 植被可恢复性 等级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