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吸附热理论的煤—甲烷高低温等温吸附线预测 被引量:25
1
作者 岳高伟 王兆丰 康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以高/低温吸附仿真实验装置为依托,选取无烟煤、贫煤和气肥煤等煤阶的系列煤样,通过对高/低温环境(-30℃、20℃、-10℃、-20℃、30℃)煤的瓦斯吸附实验测试,研究不同温度环境煤对甲烷吸附特征曲线的形态特点,同时,采用吸附热理论对高/... 以高/低温吸附仿真实验装置为依托,选取无烟煤、贫煤和气肥煤等煤阶的系列煤样,通过对高/低温环境(-30℃、20℃、-10℃、-20℃、30℃)煤的瓦斯吸附实验测试,研究不同温度环境煤对甲烷吸附特征曲线的形态特点,同时,采用吸附热理论对高/低温煤的瓦斯等温吸附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吸附量都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同煤质的等量吸附热与等温吸附量呈良好线性关系;利用等量吸附热预测的不同温度下煤的瓦斯等温吸附量与实验结果吻合,误差小于2%。该方法以已知少量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能够准确预测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煤的甲烷等温吸附能力,这将极大减少实验工作量,并为研究其他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储层吸附性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等温吸附线 高/低温环境 理论预测
原文传递
土壤对石油烃吸附及其释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大庚 依艳丽 +2 位作者 郑西来 李亮亮 刘孝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试验采用恒温振荡法和土柱淋洗法研究了土壤对石油烃的吸附及其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油烃溶液浓度较低条件下,供试土样对石油烃的等温吸附线均呈y=ax+b直线关系,石油烃吸附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 试验采用恒温振荡法和土柱淋洗法研究了土壤对石油烃的吸附及其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油烃溶液浓度较低条件下,供试土样对石油烃的等温吸附线均呈y=ax+b直线关系,石油烃吸附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去除土壤有机质的条件下,土壤对石油烃最高吸附量由1082.32mg·kg-1下降到165.63mg·kg-1。土壤中石油烃的释放是极其缓慢的,石油烃的释放率分别为0.86%、0.73%和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规律 石油烃 土壤有机质含量 等温吸附线 溶液浓度 试验结果 粘粒含量 吸附 淋洗法 振荡法 物理性 释放率
下载PDF
复合干燥剂转轮性能测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春霞 吴静怡 +1 位作者 代彦军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83-1286,共4页
测试了新型复合干燥剂和硅胶的平衡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与常用硅胶干燥剂相比,前者的吸湿能力约是后者的2倍以上.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型复合干燥剂优良的吸湿性能,设计了一台除湿机,测试了转速、再生温度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并且分析... 测试了新型复合干燥剂和硅胶的平衡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与常用硅胶干燥剂相比,前者的吸湿能力约是后者的2倍以上.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型复合干燥剂优良的吸湿性能,设计了一台除湿机,测试了转速、再生温度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在典型气候条件下,该除湿机在除湿冷却空调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复合干燥剂的除湿冷却空调不仅出口空气的温湿度能够达到送风要求,而且系统性能系数(COP)能达到1.28,比采用硅胶干燥剂的系统COP提高了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干燥剂 硅胶 等温吸附线 除湿冷却系统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重金属Cd(Ⅱ)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学耀 李进 +1 位作者 李久义 李强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对水中Cd2+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初始Cd2+浓度、初始污泥浓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试验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都能拟合试验所得吸附数据。当溶液温度维持在25℃时,pH值为... 以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对水中Cd2+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初始Cd2+浓度、初始污泥浓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试验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都能拟合试验所得吸附数据。当溶液温度维持在25℃时,pH值为6~7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此条件下,当Cd2+的质量浓度为5~150 mg/L,吸附时间为4 h时,颗粒污泥最大吸附容量为69.7 mg/g,最大去除率为95.9%。这说明颗粒污泥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处理含Cd2+废水的生物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吸附 CD^2+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茶渣吸附U(Ⅵ)的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希涛 李广悦 +2 位作者 胡南 王永东 丁德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91-3296,共6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铀溶液初始pH、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吸附剂粒度、温度对茶渣吸附U(Ⅵ)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及等温吸附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对茶渣吸附U(Ⅵ)的影响较大,pH...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铀溶液初始pH、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吸附剂粒度、温度对茶渣吸附U(Ⅵ)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及等温吸附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对茶渣吸附U(Ⅵ)的影响较大,pH为2和6时吸附量分别为13.90、43.19mg.g-1。茶渣吸附U(Ⅵ)的过程较慢,吸附过程需要12h才能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量随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吸附率则相反。铀溶液初始浓度为10~100mg.L-1,相应的吸附量为9.40~70.05mg.g-1,吸附率为94.04%~70.05%。茶渣吸附U(Ⅵ)的动力学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数据对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茶渣粒度及温度对茶渣吸附U(Ⅵ)的影响不大。茶渣吸附U(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团有羟基、羰基、硝基、P—O、S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铀溶液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煤及其溶剂萃取产物的氮气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飞 张代钧 +1 位作者 李小鹏 杨明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用二硫化碳-N 甲基 2 吡咯烷酮(CS2 NMP)(1∶1,V V)混合溶剂,以及丙酮和吡啶将云南褐煤和南桐烟煤逐级萃取,去除萃取溶剂后得到各级固态级分。通过ASAP2010型比表面积及孔快速测试仪,对原煤及萃取级分的氮气吸附行为进行测试,分别用BET... 用二硫化碳-N 甲基 2 吡咯烷酮(CS2 NMP)(1∶1,V V)混合溶剂,以及丙酮和吡啶将云南褐煤和南桐烟煤逐级萃取,去除萃取溶剂后得到各级固态级分。通过ASAP2010型比表面积及孔快速测试仪,对原煤及萃取级分的氮气吸附行为进行测试,分别用BET模型、线型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对于萃取率较高的煤,溶剂萃取能较大地增加其孔隙率;煤对氮气的吸附行为遵从Henry定律,因此只需在氮气饱和气压的沸点(77K)下,测出少数几个压力点的吸附量,就可以得到一条准确的等温吸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级分 残余物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填炭纸在高真空多层绝热中液氮温度下的吸气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斯卫 邓冬 汪荣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7-551,共5页
通过实验获得了填炭纸在液氮温度下对N2和H2两种气体的等温吸附线,结果表明:填炭纸对N2的吸附效果非常好,对H2的吸附效果较差,相同平衡压力下对N2的吸附量比对H2的吸附量高出1~2个数量级,且在填炭纸外包上绝热材料能大大提高其对... 通过实验获得了填炭纸在液氮温度下对N2和H2两种气体的等温吸附线,结果表明:填炭纸对N2的吸附效果非常好,对H2的吸附效果较差,相同平衡压力下对N2的吸附量比对H2的吸附量高出1~2个数量级,且在填炭纸外包上绝热材料能大大提高其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尤其是对N2的吸附量能提高1-2个数量级,对H2的吸附量也能提高1倍以上,填炭纸对H2的吸附效果是活性炭的3—15倍。用Temkin吸附式对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填炭纸在10^-4~10Pa范围内适用的对N2和H2两种气体的等温吸附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炭纸 液氮温度 等温吸附线 吸附
下载PDF
麦芽糖的活性炭脱色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燕 李建科 霍树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研究了6种不同的活性炭对麦芽糖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F效果较好,且对麦芽糖液色素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了麦芽糖活性炭脱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活性炭用量,最佳活性炭用量是麦芽糖液干物... 研究了6种不同的活性炭对麦芽糖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F效果较好,且对麦芽糖液色素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了麦芽糖活性炭脱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活性炭用量,最佳活性炭用量是麦芽糖液干物质质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 脱色 活性炭 等温吸附线 PLACKETT-BURMAN设计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铬(Ⅵ)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玉洁 张焕祯 刘光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22,29,共4页
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Ⅵ)为5mg/L地下水,最佳条件为:pH=2,液固比10000:3,25℃下反应3h。处理后水样铬(VI)浓度0.03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在不改变原水pH条件下,增加粉煤灰用量,水样中铬(... 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Ⅵ)为5mg/L地下水,最佳条件为:pH=2,液固比10000:3,25℃下反应3h。处理后水样铬(VI)浓度0.03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在不改变原水pH条件下,增加粉煤灰用量,水样中铬(VI)浓度也可由5mg/L降至0.05mg/L。同时,吸附剂对铬(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硫酸 铬(Ⅵ) 地下水 等温吸附线
原文传递
耐盐鲁氏酵母(Zygso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吸附水中重金属Cu^(2+)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莹 刘文磊 +2 位作者 姜凯元 姜维 汪东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85-1991,共7页
为了研究耐盐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细胞冻干粉对重金属Cu2+的吸附作用及机理,对影响该酵母脱除水中Cu2+的主要因素(温度、初始pH和吸附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并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 为了研究耐盐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细胞冻干粉对重金属Cu2+的吸附作用及机理,对影响该酵母脱除水中Cu2+的主要因素(温度、初始pH和吸附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并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25~40℃)对耐盐鲁氏酵母粉吸附Cu2+的影响不大;初始pH(2~7)对Cu2+脱除率影响较大,最适pH值在4~6之间,而pH=2时的吸附效果较差.经耐盐鲁氏酵母处理后,溶液pH发生了变化,基本维持在4.00~6.99之间,且均趋向于相同质量氯化铜溶于水后的自然pH值(5.2).耐盐鲁氏酵母粉在5min内对Cu2+的吸附量可达到其最大吸附量的89.2%,30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动力学适合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与Langmuir方程相比,耐盐鲁氏酵母对Cu2+的吸附过程更适合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酵母 鲁氏酵母 CU2+ 生物吸附 等温吸附线
原文传递
温度对煤体瓦斯吸附量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银磊 陈有强 +1 位作者 高健勋 陈微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为了研究恒压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吸附的瓦斯量以及吸附速率的变化情况,选取粒度为60~80目的安泽矿煤样,依次测试出煤样在压力0.6 MPa,温度为35、50、65、80、105℃条件下的等温吸附线,以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随着... 为了研究恒压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吸附的瓦斯量以及吸附速率的变化情况,选取粒度为60~80目的安泽矿煤样,依次测试出煤样在压力0.6 MPa,温度为35、50、65、80、105℃条件下的等温吸附线,以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吸附的瓦斯量下降,温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随着时间的增加,各温度下的吸附速率逐渐减小。当吸附进行至200 min时,各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已低于0.005 cm^3/(g·min),而后吸附速率缓慢下降;在吸附过程中,温度越高,同一时间点下的吸附速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特性 恒压 吸附瓦斯 吸附速率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慧芬 张伟娜 +1 位作者 武志勇 周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58-61,共4页
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为吸附分离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改性沸石粒度为0.25~0.38mm、用量30g.L-1、溶液pH=6、25℃的条件下振荡吸附30min,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 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为吸附分离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改性沸石粒度为0.25~0.38mm、用量30g.L-1、溶液pH=6、25℃的条件下振荡吸附30min,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改性沸石对水中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线,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每100g改性沸石达到36.78mg.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沸石结构中吸附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子基团C21H38NBr,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正是这一基团造成了改性沸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改性沸石 六价铬 等温吸附线 饱和吸附
下载PDF
活性炭对水中Cr(VI)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冬 万琳 《环保科技》 2010年第2期14-17,共4页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吸附过程中加入酸对Cr(VI)吸附的影响和吸附前后pH值的变化以及活性炭的再生。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Cr(VI),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吸附过程中加入酸对Cr(VI)吸附的影响和吸附前后pH值的变化以及活性炭的再生。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Cr(VI),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在pH为4.00的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型,并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描述;在pH为3.52的非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类型属于BDDT吸附等温线分类中的类型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Cr(Ⅵ) PH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玉成 单胜道 +1 位作者 张妙仙 周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36,共5页
为探讨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能力,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氨氮和磷酸盐共存时接触时间、粒径、pH值以及温度对膨胀蛭石去除氮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蛭石具有较好的同步脱铵除磷性能,在pH值为7,温度为25℃条件下,用1.00g粒径... 为探讨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能力,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氨氮和磷酸盐共存时接触时间、粒径、pH值以及温度对膨胀蛭石去除氮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蛭石具有较好的同步脱铵除磷性能,在pH值为7,温度为25℃条件下,用1.00g粒径为80-100目膨胀蛭石对100mL氨氮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50mg/L和10mg/L的模拟污水处理4h后,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79.4%和93.0%,两者吸附过程均明显表现为“快速吸附,减速平衡”二阶段特征。中性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最好,酸性或碱性条件有利于磷酸盐去除,温度升高,氨氮去除率下降,磷酸盐去除率上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膨胀蛭石对氨氮与磷酸盐的等温吸附线均较好的符合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蛭石 同步脱铵除磷 影响因素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3DOM TiO_2-SiO_2吸附剂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红玉 邓景衡 +2 位作者 廖菊芳 尹强 李玉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胶晶板法,以聚苯乙烯胶晶为膜板,钛酸丁酯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物一步共聚缩合,制备了巯基功能化的3DOM TiO2-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EM、EDS和FTIR测试表明,适当控制前驱物比例,可以制得高度有序的巯基功能化... 采用胶晶板法,以聚苯乙烯胶晶为膜板,钛酸丁酯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物一步共聚缩合,制备了巯基功能化的3DOM TiO2-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EM、EDS和FTIR测试表明,适当控制前驱物比例,可以制得高度有序的巯基功能化三维大孔材料。对重金属汞离子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等测试表明,这种新型材料对汞离子吸附容量高,达到吸附平衡较快,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活化能为30kJ/mol,扩散系数仅为10^-12~10^13 m^2/s,表明吸附过程仍受一定扩散阻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线 吸附动力学 活化能 再生
下载PDF
NDA-66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及脱附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鲁冀 吴小宁 +3 位作者 梁亦欣 刘攀龙 柏义生 王惠英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NDA-66新型超高交联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过程中,在初始邻苯二甲酸质量浓度1 000 mg/L、溶液pH=2.0、吸附时间600 min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190 mg/g;动态吸附过程中,处理11吸附床层体积倍数(BV... 研究了NDA-66新型超高交联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过程中,在初始邻苯二甲酸质量浓度1 000 mg/L、溶液pH=2.0、吸附时间600 min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190 mg/g;动态吸附过程中,处理11吸附床层体积倍数(BV)的邻苯二甲酸溶液,当溶液流量为1.5 BV/h时,吸附率可达100%;动态脱附过程中,在w(NaOH)=6%、脱附温度328 K的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A-66超高交联树脂 邻苯二甲酸 吸附 等温吸附线 脱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温压条件下煤瓦斯吸附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银磊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173,共3页
为研究温度、压力对煤吸附瓦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煤的瓦斯等温吸附试验。试验测试出煤样在35℃、50℃、65℃、80℃、105℃下的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压力下煤样的吸附量减小,温度越高,吸附量减小趋势越明... 为研究温度、压力对煤吸附瓦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煤的瓦斯等温吸附试验。试验测试出煤样在35℃、50℃、65℃、80℃、105℃下的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压力下煤样的吸附量减小,温度越高,吸附量减小趋势越明显;温度相同时,煤样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某一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煤样的吸附常数a、b值线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温度 吸附 瓦斯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互花米草基活性炭对水中对硝基苯胺的等温吸附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坤权 郑正 +1 位作者 张继彪 罗兴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8-591,共4页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有较大的吸附能力,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2...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有较大的吸附能力,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26mg·g-1,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方程与Redlich-Peterson方程,表现为优惠吸附·吸附焓变ΔH0<0且绝对值均小于42kJ·mol-1,表明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SAAC上的吸附属于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自由能变ΔG0<0且其绝对值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表明吸附驱动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吸附为自发的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吸附熵变ΔS0<0说明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表面上的运动比在溶液中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氢氧化钾活化 对硝基苯胺 等温吸附线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直接拆分氨基酸的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海霞 王东强 +2 位作者 赵见超 柯燕雄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QN-CR CSP)并用于氨基酸手性对映体的直接拆分,该固定相对12种氨基酸对映体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基于氨基酸手性识别中离子交换和络合的协同作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等温吸附模型。通过迎头特... 合成了一种新型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QN-CR CSP)并用于氨基酸手性对映体的直接拆分,该固定相对12种氨基酸对映体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基于氨基酸手性识别中离子交换和络合的协同作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等温吸附模型。通过迎头特殊点洗脱法(FACP)测定色氨酸(Trp)在不同金属离子添加剂条件下的等温吸附线,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流动相中的Li+、Na+、K+等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竞争固定相中的冠醚络合位点,随着金属离子与冠醚的络合作用力和络合吸附平衡常数增大,固定相对Trp的手性拆分能力下降。该模型的建立对理解氨基酸在此类固定相中的手性保留行为以及固定相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固定相 奎宁 冠醚 离子交换 络合 等温吸附线 氨基酸 手性拆分
下载PDF
废弃绿茶对水溶液中Co^(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娴 连慧亮 耿世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5,共4页
利用废弃绿茶叶粉末(简称茶叶末)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温度、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o2+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其中pH=5.50为最佳。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吸附速度先快后慢... 利用废弃绿茶叶粉末(简称茶叶末)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温度、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o2+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其中pH=5.50为最佳。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吸附速度先快后慢,吸附最佳时间为90min。(2)不同温度下,茶叶末对Co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该吸附过程是化学离子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重金属离子与羟基、氨基的氢原子之间。(3)茶叶末对Co2+的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降温有利于吸附,反应时吸附界面上的混乱度增加。(4)盐酸是很好的解吸介质,解吸率为92.65%。通过灼烧(或燃烧)可以回收水溶液中绝大部分的Co2+,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Co2+ 等温吸附线 解吸 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