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江红》:一部“意识影片”的辩证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亚平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2,共3页
《满江红》剧作扎实,艺术特色与影像美学匠心独具,角色塑造鲜明生动,内涵复杂,展现相互对照辩证法,凸显互动共生的观念和饱满的情绪,反映了“意识影片”原初的丰富性。影片围绕“满江红”的概念主题展开,不断反转,以富有张力的叙事、互... 《满江红》剧作扎实,艺术特色与影像美学匠心独具,角色塑造鲜明生动,内涵复杂,展现相互对照辩证法,凸显互动共生的观念和饱满的情绪,反映了“意识影片”原初的丰富性。影片围绕“满江红”的概念主题展开,不断反转,以富有张力的叙事、互动的观念和典型性的复调方式聚焦主题,以相互对照辩证法讲述中原被外族侵犯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讲好故事,为观众喜闻乐见,比立意高远重要得多,电影的魅力正在于它能释放出撼动人心的真挚情感和思想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影片 互动观念 复数形式 第二自我 创作伦理
原文传递
关於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元化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18-32,共15页
关於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王元化一问:近年来先生曾写过好几篇关於京剧的文章,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听说原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最近打电话要您那篇在一九八八年写的《论样板戏及其他》。据我所知,这篇文章发表不久,有人就指出它的意义... 关於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王元化一问:近年来先生曾写过好几篇关於京剧的文章,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听说原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最近打电话要您那篇在一九八八年写的《论样板戏及其他》。据我所知,这篇文章发表不久,有人就指出它的意义说:“近年在社会学界、历史学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文化传统 梅兰芳 第二自我 传统文化 程式化 西方戏剧 大传统 第一自我 布莱希特
下载PDF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启示(上)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易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4期5-10,共6页
戏剧与音乐之间有着很多区别,但就二者都具有二度创作的性质来说,它们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如能吸收戏剧表演——特别是心理技术方面的成果,应该是有益的。尽管精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人未必就是一个音乐表演家... 戏剧与音乐之间有着很多区别,但就二者都具有二度创作的性质来说,它们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如能吸收戏剧表演——特别是心理技术方面的成果,应该是有益的。尽管精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人未必就是一个音乐表演家,而一个音乐表演专业工作者,如果能从戏剧表演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修养,将会对音乐表演大有帮助。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心理技术 美学思考 表演体系 音乐表演 第一自我 第二自我 表现派 演员 体验派
下载PDF
浅谈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5
4
作者 佟成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歌唱心理素质 声乐教学 表现作品 心理状态 第一自我 舞台感觉 第二自我 歌唱演员 提高适应能力 声乐演唱
下载PDF
人机互动关系的跨文化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单波 白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F0003,共11页
机器人走进人类社交生活圈,成为“今天来明天被替代”的新型陌生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不仅延伸了经典的陌生人关系形式,表现为亲密与距离、包容与排斥等多种紧张关系的互动性,同时还增添了类人与异己(他者化)、自我与第二自我... 机器人走进人类社交生活圈,成为“今天来明天被替代”的新型陌生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不仅延伸了经典的陌生人关系形式,表现为亲密与距离、包容与排斥等多种紧张关系的互动性,同时还增添了类人与异己(他者化)、自我与第二自我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形成了跨文化机器人学的核心问题。机器人作为不可思议的“他者”,是人类精神的创造与压抑的结果,也是人的内在欲望与焦虑的表现。“似人的机器”与“似机器的人”都成了“陌生人”,构成人工智能时代“陌生性”的双重建构。因此更加需要寻求人类文化范畴的“机器人文化”与超人类文化范畴的“机器人文化”之间的互惠性关系。机器人的跨文化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不仅仅是机器人如何被理解、接受和使用,更在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在类人性的设计中的异己力量,警惕被“第二自我”操纵,维护自由、完整的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器人交互 跨文化机器人学 智能存在者 他者 自我 第二自我
下载PDF
超越“第二自我”的人机对话——基于AI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关系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忠 任吴炯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0,118,119,共16页
用户与大模型应用交互的本质是人与“众人”互动,超越了“第二自我”所定义的交互场景。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了从大众媒体公信力到大模型应用信任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考察了大模型信任的含义。第二,讨论了... 用户与大模型应用交互的本质是人与“众人”互动,超越了“第二自我”所定义的交互场景。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了从大众媒体公信力到大模型应用信任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考察了大模型信任的含义。第二,讨论了基于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内涵、外延与生成模式的变化与特点。第三,分析大模型应用信任带来的三种人机关系。第四,提出了基于大模型应用信任的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机伴侣关系中对大模型“众我的平庸”信任对个体认知的影响;用户对大模型的信任是否会加重用户网络化的个人中心主义;公众对大模型的信任是否会影响整体的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第二自我 媒介信任 人机信任
原文传递
论声乐表演中“我”的双重角色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明务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6年第5期46-47,共2页
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演唱者在情感表达上既需要“第一自我”心灵的真正投入,又要求“第二自我”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演唱,让“我”的双重角色———“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在整个声乐表演过程中相辅而行,共同创造声乐表演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 声乐表演 双重角色 第一自我 第二自我
下载PDF
试论戏剧表演的四种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惠柱 《文艺研究》 198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一、两种比较关于戏剧表演的方法,历来有“体验”与“表现”两大派之争。这种划分的科学依据何在?这种划分能否概括众多的表演流派并给以确切评价?
关键词 戏剧表演 四种方法 第二自我 演员 现实主义 第一自我 表演艺术 剧场性 表现派 体验派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追忆书写——兼及“作者原意说”的省思 被引量:3
9
作者 欧丽娟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29,共28页
从文学的历时性角度来考察,《红楼梦》本身虽然以"汉魏风骨"为其诗论中正统系谱的根源肇端,但在实际创作上,比起与唐代的直接传承,与汉魏六朝的关系诚然是间接而薄弱得多;较诸作者方面,情况却是适得其反,曹雪芹本身与唐人的... 从文学的历时性角度来考察,《红楼梦》本身虽然以"汉魏风骨"为其诗论中正统系谱的根源肇端,但在实际创作上,比起与唐代的直接传承,与汉魏六朝的关系诚然是间接而薄弱得多;较诸作者方面,情况却是适得其反,曹雪芹本身与唐人的关系反倒几无相涉,而与之关系十分直接而密切的汉魏文士则是其整个交游圈的集体共名与借代符码,并非个人专利。针对此一现象,在考索"字梦阮"该如何理解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字梦阮"与《红楼梦》之作旨有何关联的问题,透过"自传"的特殊心理解读与追忆文学的乐园书写,从而厘清"作者意图说"的素朴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阮籍 第二自我 记忆 现场
原文传递
浅谈声乐表演中“自我”的双重角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蓉 《音乐时空》 2012年第11期97-98,共2页
声乐艺术是一种精神内涵丰富的舞台表演艺术。在进行声乐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在表达情感方面不仅需要"第一自我"心灵的完美展现,而且还需要"第二自我"运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演唱,这样就赋予了歌唱者双重的角色。在... 声乐艺术是一种精神内涵丰富的舞台表演艺术。在进行声乐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在表达情感方面不仅需要"第一自我"心灵的完美展现,而且还需要"第二自我"运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演唱,这样就赋予了歌唱者双重的角色。在表演中"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本文主要探讨歌唱者应该怎样衡量表演中的双重角色,更好的展现表演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表演 双重角色 第一自我 第二自我
下载PDF
张锐二胡演奏美学管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东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4期9-18,共10页
张锐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他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对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二胡演奏家,张锐先生在将二胡推向世界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1955年,作为新中国的文化使节和中国艺术团的艺术指导与独奏演员,张锐先生首次... 张锐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他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对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二胡演奏家,张锐先生在将二胡推向世界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1955年,作为新中国的文化使节和中国艺术团的艺术指导与独奏演员,张锐先生首次将二胡奏响在斯美塔那音乐厅.随后,他又随艺术团先后出访欧洲二十多个国家,成为我国将二胡这一民族乐器的神奇魅力展示给世界人民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演奏艺术 揉弦 二度创作 刘天华 音乐表演艺术 艺术风格 表演主体 第二自我 传统艺术 音乐作品
下载PDF
焦菊隐的“心象”——从于是之的表演艺术来看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庆炳 邹红 《文艺争鸣》 CSSCI 1993年第3期38-46,共9页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意味着它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还意味着它是剧作家、导演、演员以及诸如舞美、服装、道具、化妆等舞台工作人员同心协力的产物。因此,无论是研究剧作,导演,或是演员,都必须将其作为...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意味着它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还意味着它是剧作家、导演、演员以及诸如舞美、服装、道具、化妆等舞台工作人员同心协力的产物。因此,无论是研究剧作,导演,或是演员,都必须将其作为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中心环节,在与其他环节的相互联系中予以考察。较之孤立地考察某一环节,这种方法无疑更加全面,也更能窥出现象之后的内在联系。例如,研究契诃夫的剧作或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艺术,便很难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活动置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演员表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演艺术 第一自我 创造角色 内心视象 第二自我 契诃夫 体验生活
原文传递
评弹“角色”表演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凤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苏州评弹以说、噱、弹、唱为主要手段。后来,为突出说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又增加了一个“演”。所谓“演”主要指在叙述或演唱过程中的“现身表演”,即行家所称的“起角色”。通过以虚求实的人物动态表演,演员从第一自我瞬间转化为第二... 苏州评弹以说、噱、弹、唱为主要手段。后来,为突出说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又增加了一个“演”。所谓“演”主要指在叙述或演唱过程中的“现身表演”,即行家所称的“起角色”。通过以虚求实的人物动态表演,演员从第一自我瞬间转化为第二自我(故事中人物)的模拟形象,从而使评弹从原来单一叙述的平面表演,发展演变为听视结合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表演,这样不仅提高了评弹作为说唱艺术的表演活力,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人物形象 说唱艺术 第一自我 第二自我 艺术感染力 表演艺术 艺术探析 演员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焦菊隐“心象说”所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红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52,共11页
焦菊隐“心象说”的表演理论,涉及了“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体验与表现、内心与外形、意识与下意识”等问题。从中也可看出其在这一理论上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焦菊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第一自我 心象说 演员 第二自我 体验派 表现派 文化艺术 意识与下意识
原文传递
突破自我 走向角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宇 《新世纪剧坛》 2011年第3期44-45,共2页
抛开自我,但不背离自我,融入角色,但要控制角色。演员的创作离不开自身的外形、气质条件,但也离不开自身的创造条件。演员只有从自我的基础上去探索角色、创造角色、超越自我,才不会与角色产生对立和矛盾,才不会造成表演式的表演,达到... 抛开自我,但不背离自我,融入角色,但要控制角色。演员的创作离不开自身的外形、气质条件,但也离不开自身的创造条件。演员只有从自我的基础上去探索角色、创造角色、超越自我,才不会与角色产生对立和矛盾,才不会造成表演式的表演,达到角色与自我的统一。"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角色 演员 第二自我 创作者 进入角色 太阳河 突破 表演 矛盾 走向角
原文传递
谁在写作:论小说中的隐含作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华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6-187,共2页
1961年著名学者韦恩·布斯出版其叙事学奠基之作《小说修辞学》,谈及作者的功能,指出作者是分成几个层次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即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在西方叙事学界和国内文学理论界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诸学者对此或者接受,或者批驳... 1961年著名学者韦恩·布斯出版其叙事学奠基之作《小说修辞学》,谈及作者的功能,指出作者是分成几个层次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即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在西方叙事学界和国内文学理论界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诸学者对此或者接受,或者批驳,或者提出新的概念来取代隐含作者,无不表现出对其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梳理叙事学中隐含作者这一重要概念,探讨文学创作过程中各种作者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期挖掘更为明晰和丰富的文本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第二自我 真实作者
原文传递
演员的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伯特.贝纳特蒂 李学通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7-92,共16页
《演员的工作》一书系美国西北大学哲学博士罗伯特·贝纳特蒂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位演剧人才,集二十多年表导演教学经验,而精心构建的一个演员自我开掘的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的介绍。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演员的工具,演员的蓝图... 《演员的工作》一书系美国西北大学哲学博士罗伯特·贝纳特蒂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位演剧人才,集二十多年表导演教学经验,而精心构建的一个演员自我开掘的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的介绍。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演员的工具,演员的蓝图和演员的工作。这里选译的“表演基础入门”、“放松、集中和整体感”是第一部分“演员的工具”中的第一、二个章节。从这两节中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意识:首先,整个程序立足在演员自我开发的基点上。几乎所有的阐述和练习都要求演员在个人把握和发现中去进行自我感悟和自我锻炼。第二,作者始终不忘着力于解决演剧史上人们一直想要解决但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表达”问题。如本文中的第二自我的观察和验证,能量释放,自我变体以及后几个章节如“定中心,发声和体位”“动作的整体化和形象化”“姿态”等都在表演的外部体现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建树,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简单而有效的加强外部技巧的练习。第三,作者紧紧地把舞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他的这一意念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渗透到每一个练习中。使实践者不断地意识到一切表演技巧都离不开生活,日常生活本身就含有各种表演技巧。罗伯特·贝纳特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开发的工作程序,可以说这是我近年来所看到的诸多西方戏剧表演著述中最有新意,最具科学性,而又比较完整比较实用的一部。我相信,无论是剧院的成熟演员,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表演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学者都会从中获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 练习 扮演角色 日常生活 体验 第二自我 戏剧表演 意识 戏剧情境 能量释放
原文传递
希罗多德的alter egos:《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与《历史》叙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珵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alter egos)从不同层面揭示出这位"历史之父"的多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历史》的叙事与叙述主题的多角度展现。希罗多德通过建构文本中的"第二自我"试图树立... 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alter egos)从不同层面揭示出这位"历史之父"的多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历史》的叙事与叙述主题的多角度展现。希罗多德通过建构文本中的"第二自我"试图树立自身的权威,并向雅典的受叙者(narratee)传递影响超越文本局限的"永恒真理"。伴随着叙事情节发展与希罗多德史学思想传递的需要,《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产生转变,并表现出二元特征,叙事中的"第二自我"和受叙者与希罗多德和雅典听众间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历史》 第二自我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事与自我意识的分裂
19
作者 李友益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11期17-18,共2页
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比较起来,第二人称叙事算得上是后起之秀,但它却不能后来居上。其原因在于第二人称叙事虽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运用范围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成功之作并不多见。迄今为止,大家们能举出的成功范例之一是法... 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比较起来,第二人称叙事算得上是后起之秀,但它却不能后来居上。其原因在于第二人称叙事虽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运用范围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成功之作并不多见。迄今为止,大家们能举出的成功范例之一是法国作家米歇尔·布托尔的长篇小说《变》。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担任某意大利公司巴黎分公司职务的法国中年男子,名叫台尔蒙。小说开始时,他乘坐由巴黎开往罗马的火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 自我意识 第三人称 长篇小说 叙述者 艺术效果 第二自我 布托尔 巴黎 罗马
下载PDF
哥格兰表演艺术论新探
20
作者 周志晓 《戏剧艺术》 198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法国演员别努阿——康斯坦·哥格兰是“表现派”表演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传统的认识中,他的理论被归结为表现角色外部形式的无动于衷的表演。然而,奇怪的是哥格兰与那位主张“合一”的英国演员欧文都同样赞扬法国演员塔尔玛... 法国演员别努阿——康斯坦·哥格兰是“表现派”表演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传统的认识中,他的理论被归结为表现角色外部形式的无动于衷的表演。然而,奇怪的是哥格兰与那位主张“合一”的英国演员欧文都同样赞扬法国演员塔尔玛的表演;都在不同程度上批评“表现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狄德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得出的结论是:哥格兰的表演理论被歪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自我 第二自我 演员 表演艺术 创造角色 外部形式 创作 双重人格 始终保持 表现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