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满江红》:一部“意识影片”的辩证法 |
丁亚平
|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2
|
关於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 |
王元化
|
《中国文化》
|
1995 |
15
|
|
3
|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启示(上) |
杨易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5 |
8
|
|
4
|
浅谈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
佟成杰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6 |
5
|
|
5
|
人机互动关系的跨文化问题 |
单波
白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6
|
超越“第二自我”的人机对话——基于AI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关系探讨 |
张洪忠
任吴炯
|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论声乐表演中“我”的双重角色 |
唐明务
|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
2006 |
2
|
|
8
|
试论戏剧表演的四种方法 |
孙惠柱
|
《文艺研究》
|
1984 |
2
|
|
9
|
论《红楼梦》的追忆书写——兼及“作者原意说”的省思 |
欧丽娟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0
|
浅谈声乐表演中“自我”的双重角色 |
陈蓉
|
《音乐时空》
|
2012 |
2
|
|
11
|
张锐二胡演奏美学管见 |
林东坡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7 |
1
|
|
12
|
焦菊隐的“心象”——从于是之的表演艺术来看 |
童庆炳
邹红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3 |
1
|
|
13
|
评弹“角色”表演艺术探析 |
曹凤渔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4
|
焦菊隐“心象说”所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
邹红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5
|
突破自我 走向角色 |
韩宇
|
《新世纪剧坛》
|
2011 |
1
|
|
16
|
谁在写作:论小说中的隐含作者 |
张晓华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演员的工作 |
罗伯特.贝纳特蒂
李学通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8
|
希罗多德的alter egos:《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与《历史》叙述 |
何珵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4 |
1
|
|
19
|
第二人称叙事与自我意识的分裂 |
李友益
|
《阅读与写作》
|
1995 |
0 |
|
20
|
哥格兰表演艺术论新探 |
周志晓
|
《戏剧艺术》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