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两种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昶奇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2-37,共6页
英美康德研究学界普遍认为既然康德的因果关系理论是对休谟怀疑论的反驳,那么二人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也就大同小异,都可以称之为事件模型,区别仅仅在于休谟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是简单事件模型,而康德的则是复合事件模型。但根据当代学者... 英美康德研究学界普遍认为既然康德的因果关系理论是对休谟怀疑论的反驳,那么二人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也就大同小异,都可以称之为事件模型,区别仅仅在于休谟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是简单事件模型,而康德的则是复合事件模型。但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康德的自然因果关系模型不是事件模型,而是因果力模型,即结果是实体的变化,而原因是实体对作为共相的因果性范畴的例示。在此基础上,就会发现康德并不是立足于休谟的前提来反驳休谟,而是提供另一种关于因果关系的竞争性理论以取代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因果关系 第二类 因果力
下载PDF
康德“第二类比问题”再探——基于两种因果模式的区分 被引量:1
2
作者 甄龙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121,共7页
康德关于因果性的论证主要集中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部分,但该部分论证却引发了国内外研究者持续不断的争论。分歧就在于,第二类比是仅仅证明了"每个发生的事件必有一个原因",还是同时证明了"同类的原因必有同类的结果"... 康德关于因果性的论证主要集中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部分,但该部分论证却引发了国内外研究者持续不断的争论。分歧就在于,第二类比是仅仅证明了"每个发生的事件必有一个原因",还是同时证明了"同类的原因必有同类的结果"?以往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大都预设康德接受了休谟的因果模式,且康德是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休谟进行了回应,即认为二者共享相同的理论背景。正是由于这种研究范式,使得问题一直处于争论状态。要解决这一争论,关键就在于指出旧有研究范式的误区,区分康德与休谟的因果模式及理论背景,以此考察第二类比真正的论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康德 第二类 因果性
原文传递
广义还是狭义因果原理的有效性:康德的第二类比到底要证明什么?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建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康德对休谟的《人性论》特别是关于广义和狭义因果原理的区分极为熟悉。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就是要证明广义和狭义因果原理两者的有效性,而不是国内外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仅只是证明广义或者狭义因果原理的有效性、合理... 康德对休谟的《人性论》特别是关于广义和狭义因果原理的区分极为熟悉。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就是要证明广义和狭义因果原理两者的有效性,而不是国内外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仅只是证明广义或者狭义因果原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对《纯粹理性批判》和《形而上学讲座》的文本分析表明,康德的证明只是初步回答了"休谟的问题",只有在康德哲学的整体中才能完全理解康德如何回答休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休谟的问题 第二类 广义因果原理 狭义因果原理
下载PDF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类比中的主观相继
4
作者 马川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0期97-99,146,共4页
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类比中,康德把因果性规律置于时间相继的经验之前,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念,实现了“哥白尼式革命”。为此康德必须首先否定主观相继在认识客观相继时的效用,这一论证集中体现在“房子的例子”方面。康德表面上... 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类比中,康德把因果性规律置于时间相继的经验之前,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念,实现了“哥白尼式革命”。为此康德必须首先否定主观相继在认识客观相继时的效用,这一论证集中体现在“房子的例子”方面。康德表面上实现了对主观相继的否定,但仔细考察会发现,这是忽略了与主观相继相伴随的客观时间流逝的结果,当考虑到后者时,“房子的例子”并未显示出传统时间观念的任何问题。因此,康德对主观相继的否定是不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类 时间相继 主观相继
下载PDF
“发生”意义上的因果性原理——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类比论证方法的演绎
5
作者 温权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个构架于《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要素论部分得以初步完成。其中,先验范畴及其在具体应用时所对应的原理,都在先验逻辑与经验性的关系中给出,而时间图型又是先验性与经验性得以沟通的重要桥梁。于是以因果性为例,康德分... 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个构架于《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要素论部分得以初步完成。其中,先验范畴及其在具体应用时所对应的原理,都在先验逻辑与经验性的关系中给出,而时间图型又是先验性与经验性得以沟通的重要桥梁。于是以因果性为例,康德分别运用先天还原与经验投射的论证手法对之进行了充分地演绎。通过对其手法的分析可以认定,康德批判哲学的全部展开就是关于时间二重性的探索,即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先天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性原理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类
下载PDF
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一个对弗里德曼的强读的反驳
6
作者 吴玉成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2275-2283,共9页
学界对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的效力问题采取了弱读与强读两种解读。弱读认为它仅仅解决了因果问题,强读认为它还进一步解决了归纳问题(即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但强读的一个基本论据,即对因果观念的理解,是成问题的,它失败于区分... 学界对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的效力问题采取了弱读与强读两种解读。弱读认为它仅仅解决了因果问题,强读认为它还进一步解决了归纳问题(即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但强读的一个基本论据,即对因果观念的理解,是成问题的,它失败于区分对主体而言的普遍性与对客体而言的普遍性。而且这两者不能等同,也就是说,先验统觉凭之产生对象统一性的那个规则的普遍性不可能现实地等同于经验性概念所具有规则的普遍性,因为康德在第一批判与《逻辑学》中都指出,后者仅仅描述了对象的部分特征,或者说它不是对象的实在定义。第三批判中的相关说法也会表明,看起来最明显支持强读的一句原文也许只是康德的论述策略,又或者,他在第三批判时凭借反思判断力理论才真正肯定,我们只能范导性地承认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经验的第二类 休谟问题 弗里德曼
下载PDF
确立客观相继的因果原理——对康德“第二类比”的“弱读”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南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共6页
康德"第二类比"之目的是要证明因果图型的"客观实在性",即因果图型是对客观相继之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此只能对"第二类比""弱读",即它只是确立了"每一事件都有某种原因",而不能确立&... 康德"第二类比"之目的是要证明因果图型的"客观实在性",即因果图型是对客观相继之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此只能对"第二类比""弱读",即它只是确立了"每一事件都有某种原因",而不能确立"相同的原因都有相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对象 客观相继 规则 因果原理
原文传递
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论证、意义和困难
8
作者 梁亦斌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2期242-255,共14页
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里,康德给出了因果原则的一个先验证明。他所理解的因果原则的正式表述是这样的:'所有的变化[……]都按照一个法则,即联结原因和结果的法则,而发生'(B 232)。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这个论证给出一个详细完满... 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里,康德给出了因果原则的一个先验证明。他所理解的因果原则的正式表述是这样的:'所有的变化[……]都按照一个法则,即联结原因和结果的法则,而发生'(B 232)。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这个论证给出一个详细完满的重构,而是试图概述它的一两个重要方面。我将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论证的结构和框架,然后读者会看到,两个前提构成了它的支柱,同时也是第二类比讨论的中心:不可确定性论点和必然性论点。我将介绍一下对这两个论点的几种主要解读策略和困难。尽管第二类比非常重要,一直以来,相比先验演绎,对于这一章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够,所以我也将简要说明研究这一章节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经验的第二类 因果原则 因果规则 因果范畴的图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