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的ITS2条形码分子鉴定及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严华 石任兵 +6 位作者 姚辉 张文娟 李明华 程显隆 余坤子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4-1053,共10页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快速、准确地鉴定我国12个省区铁皮石斛栽培基地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及其同属常见植物的基原,采用微波消解ICP-MS技术测定各地铁皮石斛中铅(Pb)、镉(Cd)、砷(As...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快速、准确地鉴定我国12个省区铁皮石斛栽培基地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及其同属常见植物的基原,采用微波消解ICP-MS技术测定各地铁皮石斛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评价栽培铁皮石斛的用药安全。方法:提取各样本总DNA,对r DNA的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区)进行扩增,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通过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构建N-J(Neighbor-Joining)系统树进行基原鉴定。建立微波消解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ICP-MS法对铁皮石斛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测定,比对国内外现行标准,对铁皮石斛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铁皮石斛的ITS2序列长度在246-340bp范围,种内变异较小,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9,铁皮石斛及其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206,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的最大K2P遗传距离。经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及构建N-J树进行基原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区分铁皮石斛及其近缘种。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的含量差异较显著,但在安全的范围内。结论:ITS2片段D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中药铁皮石斛及其常见同属植物的基原,建立的ICP-MS法测定铁皮石斛中5种重金属与有害元素的方法准确、可行,各元素的含量在现行相关标准的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第二转录间隔(its2) DNA分子鉴定 基原鉴定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重金属 有害元素
原文传递
眼蚤属(Ophthalmopsylla)两蚤种的rDNA ITS2序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赟 漆一鸣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研究伏河眼蚤异常亚种Ophthalmopsylla volgensis extrema(Ioffet Scalon,1953)和长突眼蚤Oph-thalmopsylla kiritschenkoi(Wagner,1930)rDNA ITS2序列,为蚤类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PCR扩增两蚤种rDNA ITS2片段并... 目的:研究伏河眼蚤异常亚种Ophthalmopsylla volgensis extrema(Ioffet Scalon,1953)和长突眼蚤Oph-thalmopsylla kiritschenkoi(Wagner,1930)rDNA ITS2序列,为蚤类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PCR扩增两蚤种rDNA ITS2片段并测序,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伏河眼蚤异常亚种rDNA ITS2序列长372 bp,长突眼蚤长380 bp;两蚤种间共有30处碱基不同,包括16处缺失/插入、4处转换、10处颠换,种内无差异。结论:rDNA ITS2序列可用作两蚤种鉴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第二转录间隔(its2)
下载PDF
16个产地地乌药材的系统鉴定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鑫 王旭 +6 位作者 刘曼 裴红 朱志国 黄必胜 刘义飞 宋成武 胡志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32-139,共8页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乌药材真伪,并基于HPLC-UV对地乌药材中5个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三氟乙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传统鉴别及DNA条形码快速鉴别技术均能准确鉴别地乌药材真伪。BLAST比对分析发现,16个产地地乌药材均与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具有最大相似度;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明湖北恩施板桥镇的地乌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含量之和最高(10.59%),其次为贵州毕节赫章(6.28%)和湖北长阳都镇湾(5.64%)。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地乌药材传统鉴定技术的有效补充,该鉴别体系可保障地乌药材基原准确及临床用药安全。HPLC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产地中,湖北恩施、长阳、五峰,贵州毕节和重庆金佛山的地乌药材质量较优,可作为地乌药材的重要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乌 传统鉴定 DNA条形码 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its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质量评价 产地选择
原文传递
兔痒螨和水牛痒螨第二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贾小勇 杨光友 +1 位作者 古小彬 赖松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为了探讨水牛痒螨株和兔痒螨株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四川水牛痒螨株和四川兔痒螨株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5个国外痒螨株的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发现: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的序列长度分别... 为了探讨水牛痒螨株和兔痒螨株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四川水牛痒螨株和四川兔痒螨株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5个国外痒螨株的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发现: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的序列长度分别为277bp和281bp,两序列间存在多处转换、颠换和缺失。四川水牛痒螨株同四川兔痒螨株间及国外痒螨分离株间的ITS-2基因同源性较低(87.1%~88.0%);而四川兔痒螨株与国外痒螨分离株的同源性较高(95.5%~100.0%)。用痒螨ITS-2基因构建的MP,NJ,ME及UPGM树中,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在不同的系统树中其位置比较固定,且两者相距均较远。根据痒螨ITS-2基因同源性分析和系统树构建结果以及其他已报道的相关证据,作者认为: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可能为痒螨属Psoroptes中两个不同的种,兔痒螨分离株为马痒螨P.equi;而水牛痒螨株与来自兔、山羊、绵羊和黄牛等痒螨株亲缘关系较远,可能为痒螨属中的另一个独立有效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螨 痒螨株 分类地位 水牛 第二转录间隔(its-2)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