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被引量:88
1
作者 丁仲礼 孙继敏 +6 位作者 杨石岭 熊尚发 顾兆炎 刘东生 朱日祥 郭斌 岳乐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4,共9页
甘肃灵台县任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中国北方连续的风成堆积可下推到705MdB.P。第三纪红粘土的粒度组成从上到下变化很小,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大幅度变化形成强烈的反差,意味着晚第三纪时期的气候总体上... 甘肃灵台县任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中国北方连续的风成堆积可下推到705MdB.P。第三纪红粘土的粒度组成从上到下变化很小,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大幅度变化形成强烈的反差,意味着晚第三纪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第四纪时期稳定。在705~2.6MaB.P.的红粘土沉积中,可分出的110~115个土壤B层与钙质结核层的组合,初步表明在这个时期有约110~115次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红粘土 同我成堆积 古季风 磁性地层
下载PDF
重矿物聚类分析在物源分析及地层对比中的应用——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75
2
作者 武法东 陆永潮 +1 位作者 阮小燕 周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97-403,共7页
通过对重矿物进行R型、Q型聚类分析,结合沉积学及砂岩矿物成分的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平湖区第三系沉积物陆源区母岩类型共3类。其中由重矿物组合反映的母岩包括变质岩和火成岩共2类5型。在平面分布上,平湖地区南、北母岩类型有差... 通过对重矿物进行R型、Q型聚类分析,结合沉积学及砂岩矿物成分的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平湖区第三系沉积物陆源区母岩类型共3类。其中由重矿物组合反映的母岩包括变质岩和火成岩共2类5型。在平面分布上,平湖地区南、北母岩类型有差别:南部以中性、中酸性火成岩为主,而北部既有各类变质岩又有中基性、酸性火成岩;在纵向演化上,南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充填过程中由于物源变化而反映的不同类型重矿物组合的交替变化。第三系沉积充填过程中物源供应总体方向由西而东,可进一步分为南部古渔山凸起和中北部古海礁凸起物源区。反映物源区或母岩性质变化的Q型聚类分析,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一种辅助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聚类分析 碎屑物源 地层对比 第三纪
下载PDF
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 被引量:71
3
作者 王向阳 修丽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功能成分 香榧 综述 营养 常绿乔木 红豆杉科 经济树种 药用价值 孑遗植物 丘陵山区 第三纪 亚热带 细榧 干果 世界 栽培 榧子 食用
下载PDF
前处理步骤与方法对风成红粘土粒度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鹿化煜 苗晓东 孙有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堆积为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记录 ,其粒度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影响 ,但是 ,现在各个实验室的前处理方法还不一致 ,这就为粒度数据分析和古气候古...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堆积为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记录 ,其粒度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影响 ,但是 ,现在各个实验室的前处理方法还不一致 ,这就为粒度数据分析和古气候古环境解释带来了困难。在黄土高原从北到南选择了 3个具有代表性的红粘土剖面 ,对每个剖面从下向上取 10块样品总计得到 30块样品 ,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与步骤 (包括化学分离石英的方法 )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行颗粒测量。结果表明 ,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可以使同一个样品粒度参数发生几倍甚至于二十几倍的变化。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 ,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风尘堆积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 (正文中方法 C)。化学分离的纯石英的粒度分布比本文推荐的方法处理同一个样品的粒度结果偏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粒度测量 前处理方法 风尘堆积 古气候 古环境 第三纪
下载PDF
临夏地区30.6~5.0Ma红层孢粉植物群与气候演化记录 被引量:50
5
作者 马玉贞 李吉均 方小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对临夏盆地毛沟第三纪 (30 6~ 5 0Ma)红层剖面进行了系统而密集地孢粉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 ,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 ,划分出 7个孢粉组合带和 4个植被与气候演化阶段 .阶段A(30 6~ 2 1 8Ma)为疏 (森 )林—草原植被 (带Ⅰ ) ,阶段B(2 1 8... 对临夏盆地毛沟第三纪 (30 6~ 5 0Ma)红层剖面进行了系统而密集地孢粉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 ,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 ,划分出 7个孢粉组合带和 4个植被与气候演化阶段 .阶段A(30 6~ 2 1 8Ma)为疏 (森 )林—草原植被 (带Ⅰ ) ,阶段B(2 1 8~ 8 5Ma)为森林 (带Ⅱ~Ⅴ ) ,阶段C(8 5~ 6 0Ma)为草原 (带Ⅵ ) ,阶段D(6 0~ 5 0Ma)为森林 (带Ⅶ ) .在此期间发生过几次重大气候事件 :1次降温期 (18 6~ 13 0Ma) ,3次温暖湿润期 (2 1 8~ 16 8Ma ,13.0~ 8 5Ma和 6 0~ 5 0Ma)和 1次旱化事件 (8 5~ 6 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植被演化 第三纪 红层 古气候
原文传递
泾川晚第三纪红粘土的磁性地层及其与灵台剖面的对比 被引量:56
6
作者 杨石岭 侯圣山 +3 位作者 王旭 陈卓 熊尚发 丁仲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3-434,共12页
本文对甘肃泾川的一套325m厚的黄土-红粘土序列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泾川剖面红粘土序列的粘度特征表明,其与上覆黄土一样同为风成成因。古地磁测量结果确定该剖面的底界年龄约为80MaB.P。根据野外观察,可以将泾川剖面红... 本文对甘肃泾川的一套325m厚的黄土-红粘土序列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泾川剖面红粘土序列的粘度特征表明,其与上覆黄土一样同为风成成因。古地磁测量结果确定该剖面的底界年龄约为80MaB.P。根据野外观察,可以将泾川剖面红粘土序列从顶到底划分为6套地层。与泾川剖面相比,灵台红粘土序列保存了上部的5套地层。泾川和灵台两个红粘土剖面的地层对比表明,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以来的红粘土沉积是基本连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红粘土 第四 风成沉积 磁性地层
下载PDF
西安、山西保德第三纪晚期红土的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赵景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根据西安、山西保德等地第三纪晚期红土的土壤微结构、构造、粒度与化学成分等资料,讨论了该红土的成因、沉积环境和其中极为丰富的碳酸钙结核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研究表明,红土经历了土壤化,它主要是风成的其中的碳酸钙结核主要是在... 根据西安、山西保德等地第三纪晚期红土的土壤微结构、构造、粒度与化学成分等资料,讨论了该红土的成因、沉积环境和其中极为丰富的碳酸钙结核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研究表明,红土经历了土壤化,它主要是风成的其中的碳酸钙结核主要是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沉积环境 第三纪
下载PDF
2.6Ma前后大气环流重构的黄土-红粘土沉积证据 被引量:44
8
作者 丁仲礼 杨石岭 +1 位作者 孙继敏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7-281,共5页
为重建第三纪红粘土堆积晚期搬运粉尘的主导性风向,我们在黄土高原采集4个南北向分布的红粘土剖面,分析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此外,还对黄土高原一条南北向断面上的过去0.13Ma以来的黄土地层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的... 为重建第三纪红粘土堆积晚期搬运粉尘的主导性风向,我们在黄土高原采集4个南北向分布的红粘土剖面,分析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此外,还对黄土高原一条南北向断面上的过去0.13Ma以来的黄土地层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的颗粒粗细并没有南北向分异现象,从而与粒度从北到南快速变细的黄土沉积形成鲜明对比。黄土颗粒的南北向分异指示了冬季风对大气粉尘的主导性搬运,而红粘土的沉积特征则似乎表明,2.6Ma以前中国北方冬季风很弱或尚未建立,西风环流可能是当时搬运粉尘的主要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红粘土 冬季风 西风环流 黄土 沉积
下载PDF
柴达木第三纪湖盆沉积演化史 被引量:53
9
作者 赵加凡 陈小宏 杜业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统计分析法、地震相和沉积相识别技术,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柴达木第三纪湖盆的沉积相展布。古近系路乐河组至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期的主沉积中心与局部沉积中心并存,且沉积中心明显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规律,狮子沟... 采用统计分析法、地震相和沉积相识别技术,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柴达木第三纪湖盆的沉积相展布。古近系路乐河组至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期的主沉积中心与局部沉积中心并存,且沉积中心明显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规律,狮子沟至茫崖地区以及一里坪至一里沟一带是重要的沉积中心。根据对沉积演化史的分析,第三纪的柴达木盆地具有以逆冲断层为边界的断陷湖盆性质,昆仑山北缘和阿尔金山前两组逆冲断裂系的活动以及古构造、古地形的差异控制了湖盆特殊的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 逆冲断层边界 沉积演化 沉积中心迁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第三纪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类型 被引量:41
10
作者 武法东 陈建渝 +3 位作者 刘从印 张树林 王寿海 毕义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59-566,共8页
根据钻井岩心、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为指导,建立了东营凹陷第三纪充填序列和层序地层格架。凹陷充填可分为下第三系的张扭断陷充填和上第三系的压扭拗陷充填。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初始沉降... 根据钻井岩心、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为指导,建立了东营凹陷第三纪充填序列和层序地层格架。凹陷充填可分为下第三系的张扭断陷充填和上第三系的压扭拗陷充填。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初始沉降、加速沉降和湖盆萎缩3个阶段。东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由2个构造层序、5个超层序组成,其中下第三系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层序。第三系主要发育6种沉积体系;识别出3种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体系域,包括冲积体系域、扩展体系域和萎缩体系域。沉积体系、体系域的时空展布与凹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和凹陷的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体系 东营凹陷 地层 第三纪
下载PDF
印度支那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杨振宇 Jean Besse +1 位作者 孙知明 赵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25,共14页
印度支那地块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地向东南方向走滑,同时伴随着15°顺时针旋转。青藏高原及邻区晚自垩世以来的古地磁古构造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新成果,说明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即古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南... 印度支那地块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地向东南方向走滑,同时伴随着15°顺时针旋转。青藏高原及邻区晚自垩世以来的古地磁古构造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新成果,说明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即古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南缘拉萨地块碰撞,至49 Ma左右印度与拉萨地块发生全面拼合,随着印度板块进一步向北挤压,从碰撞期至16 Ma,印度支那地块沿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发生侧向滑移;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构造缩短通过岩右圈板块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的挤出以及板块间的消减得到调整。青藏高原大规模的岩石圈构造缩短很可能始于中新世27 Ma左右沿着早期陆块间的接合带发生。一些事实还说明青藏高原的总体隆起很可能是通过10 Ma前后和3 Ma以后多期非均匀隆升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支那地块 青藏高原 岩石圈 构造演化 第三纪
下载PDF
东濮盆地蒸发岩的成因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任伟 辛茂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1-148,共8页
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含大量芒硝、钙芒硝等矿物;石盐岩具有低的溴含量,都低于30ppm,部分接近或低于10ppm;硬石膏岩硫同位素的δ^(34)S的范围从+3.31到+37.5,大大超过现代及第三纪海洋硫酸盐的数值.上述资料表明,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 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含大量芒硝、钙芒硝等矿物;石盐岩具有低的溴含量,都低于30ppm,部分接近或低于10ppm;硬石膏岩硫同位素的δ^(34)S的范围从+3.31到+37.5,大大超过现代及第三纪海洋硫酸盐的数值.上述资料表明,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可能为非海相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盆地 蒸发岩 矿物成份 第三纪
下载PDF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分布与古构造和古环境 被引量:46
13
作者 邱燕 王英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73,共9页
南海是一个具有特殊大地构造背景的区域 ,该区的第三纪生物礁主要发育在南海北部、南部和西部边缘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对生物礁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古构造和古环境研究证实 ,该区第三纪生物礁生长发育位置明显地受古构造控制 ,成礁期... 南海是一个具有特殊大地构造背景的区域 ,该区的第三纪生物礁主要发育在南海北部、南部和西部边缘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对生物礁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古构造和古环境研究证实 ,该区第三纪生物礁生长发育位置明显地受古构造控制 ,成礁期大型古河流体系对生物礁的生长和分布有较大影响 ,这些认识对南海生物礁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生物礁 古构造 古环境 南海 分布 成礁期
下载PDF
西藏白垩纪—早第三纪有孔虫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的演化 被引量:39
14
作者 万晓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9-186,共18页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使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在白垩纪后期进入了衰退时期.在白垩纪—第三纪的不同阶段中,陆壳的升降运动造成了海平面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特征,分析了特提斯-喜...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使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在白垩纪后期进入了衰退时期.在白垩纪—第三纪的不同阶段中,陆壳的升降运动造成了海平面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特征,分析了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在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演变过程,揭开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白垩 第三纪 古海洋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陆9井油源与成藏分析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绪龙 杨海波 +2 位作者 康素芳 张越迁 贾希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头屯河组油藏为原地中晚侏罗世风城组生成原油与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下乌尔禾组生成原油两次成藏,白垩系油藏为第三纪异地两次成藏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成藏 隆起 准噶尔盆地 油源 早白垩世 区域构造 油藏 原油 盆地模拟
下载PDF
栎属的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21-33,共13页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属花粉化石在地层中的比例,由古新世的偶有发现逐渐增大,到渐新世达38%以上。据此推测栎属起源的时间不早于白垩纪晚期,亦不晚于始新世,最可能的起源时间是古新世最早期。中国可靠的栎属大化石见于抚顺始新世。青冈亚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和地史分布表明:该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记录始见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这类植物成了植被的优势成分。落叶栎类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常绿栎类出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栎属 第三纪 地史分布
下载PDF
酒西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33
17
作者 马玉贞 方小敏 +2 位作者 李吉均 吴福莉 张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青藏高原正北缘河西走廊山前凹陷带玉门老君庙剖面13.0~2.21.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揭示出:早在13.0~11.15 Ma,该研究区生态环境已为草原植被和半湿润的气候;11.16~8.60Ma,植被类型可能是以柏科为建群种的森林,气候较温暖湿润;从8.60... 青藏高原正北缘河西走廊山前凹陷带玉门老君庙剖面13.0~2.21.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揭示出:早在13.0~11.15 Ma,该研究区生态环境已为草原植被和半湿润的气候;11.16~8.60Ma,植被类型可能是以柏科为建群种的森林,气候较温暖湿润;从8.60 Ma干旱气候和草原植被开始发育,虽然干旱化曾在8.40~6.93(森林草原,温暖半湿润)、6.64~5.67(疏林草原,较温暖半湿润)和5.42~4.96 Ma(草原,半干旱)几度缓解,但经过6.93~6.64,5.67-5.42和3.66~3.30 Ma几次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使该区气候越来越干旱,特别是在3.66~3.30和2.56 Ma两次显著增强后,植被最终演化为干旱型的荒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青藏高原 河西走廊 孢粉记录 生态环境 植被演化 干旱化 气候变化 第三纪 第四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37
18
作者 吴建民 《东南文化》 1988年第6期16-36,共21页
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都、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大致西起镇江,北齐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东濒东、黄两海,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它在大地构造单元上。西部属南京凹陷的边缘带,东部属江南大陆东北延伸的潜伏带... 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都、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大致西起镇江,北齐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东濒东、黄两海,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它在大地构造单元上。西部属南京凹陷的边缘带,东部属江南大陆东北延伸的潜伏带,在第三纪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自第四纪以来。前者表现着浙北的莫干山地、苏浙交界的宜兴、长兴山地以及宁镇山脉,,高程一般在300-400米.最高峰不过750米.平原范围内也有一些孤立的山冈,主要分布在苏.锡一带,高度在300米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环境变迁 遗址 河口三角洲 地壳运动 第四 宁镇山脉 通扬运河 第三纪 江苏省
下载PDF
南海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晚第三纪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40
19
作者 郝诒纯 陈平富 +1 位作者 万晓樵 董军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5,共9页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自晚第三纪海侵以来 ,可划分出 3个二级层序和 1 3个三级层序 ,利用生物化石 (主要为浮游有孔虫 )基准面确定层序的界面年龄值 ,自上而下分别为 1 .9Ma、2 .2Ma、 2 .8Ma、 3 .4 Ma、 5.1 Ma、 6.0 Ma、 1 0 .2 Ma、 ...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自晚第三纪海侵以来 ,可划分出 3个二级层序和 1 3个三级层序 ,利用生物化石 (主要为浮游有孔虫 )基准面确定层序的界面年龄值 ,自上而下分别为 1 .9Ma、2 .2Ma、 2 .8Ma、 3 .4 Ma、 5.1 Ma、 6.0 Ma、 1 0 .2 Ma、 1 2 .6Ma、 1 5.2 Ma、 1 9.6Ma、 2 1 .0 Ma、2 3 .7Ma、 2 5.5Ma、 3 0 Ma。通过各层序沉积期的环境演变 ,探讨了海平面变化的周期性 ,并与同时代的全球海平面旋回作了对比。本区最高海平面时期为早上新世 ,即相当于浮游有孔虫N1 9带至 N2 1 带下部 ,其次为中中新世早期 ,相当于浮游有孔虫 N9至 N1 2 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层序地层学 海平面变化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2 位作者 邓平 王彬 祖辅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沉积环境 ,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 ;稍后可能受到区域性挤压 ,如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地有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压性构造 ;早白垩世为火山喷发高峰期 ,研究区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火山喷发 ,其中东南沿海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 ;早白垩世以后华南全区转为拉张 ,发育大量中、小型断陷盆地等伸展型盆地 ;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壳继续处于拉张松弛环境 ,形成以裂谷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这些结果表明 ,早—中侏罗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 ,中侏罗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占主导 ,上述现象主要系太平洋板块在晚中生代不同阶段对中国东南部俯冲作用的方位、俯冲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侏罗 第三纪 陆相地层 沉积特征 白垩 地层分布 太平洋扳块 中生代 区域地层单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