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梅清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6期51-57,共7页
南宁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表明,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在年代分布上"两头大中间小"、城区比县域断代严重,在类型分布上县域类型分布较城区均衡,在分布密度上主要集中于河流两岸及历史上曾作为... 南宁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表明,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在年代分布上"两头大中间小"、城区比县域断代严重,在类型分布上县域类型分布较城区均衡,在分布密度上主要集中于河流两岸及历史上曾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区域,在地域文化分布上区域特征明显、民族特色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地域分布 南宁市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下载PDF
我国文物调查制度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爱河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8年第3期7-14,共8页
文物调查是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国已经基本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范围广、时间长、经费... 文物调查是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国已经基本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范围广、时间长、经费投入大、参与部门和人员多,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大行动。普查成果的深化和利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文物的数量、级别、保存状况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不断更新,而不断更新需要以经常性的调查为基础,因此,应将集中普查与经常性调查相结合,在动态更新中实现普查成果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调查 普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原文传递
论不可移动文物的定级与保护——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江 莫骄 刘厚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情况的分析,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应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借鉴外地经验,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实行控制性保护和合理使用;对登记建档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情况的分析,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应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借鉴外地经验,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实行控制性保护和合理使用;对登记建档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鉴定、定级以及已定级别的提升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定级实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普查 定级 文物保护 重庆市北碚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下载PDF
三门峡灵宝车峪唐代与明代造像遗迹
4
作者 赵淑梅 《寻根》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车峪位于三门峡灵宝西部豫、陕两省交界的秦岭岭脊北麓,属于秦岭华山山脉东延部分。千佛洞、塔形窟和三官洞所在的车峪,位于灵宝故县镇进家村南侧。千佛洞是依山而凿的唐代佛教石窟寺遗迹,石质为石英片岩花岗岩。位于车峪深处秦岭岭脊... 车峪位于三门峡灵宝西部豫、陕两省交界的秦岭岭脊北麓,属于秦岭华山山脉东延部分。千佛洞、塔形窟和三官洞所在的车峪,位于灵宝故县镇进家村南侧。千佛洞是依山而凿的唐代佛教石窟寺遗迹,石质为石英片岩花岗岩。位于车峪深处秦岭岭脊西侧的山崖顶部,紧临小秦岭主峰老鸦岔,海拔1705米。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形窟位于千佛洞窟前平台下侧,与千佛洞相毗邻,海拔1666米,在普查资料中无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单位 普查资料 石窟寺 唐代佛教 千佛洞 石英片岩 小秦岭
原文传递
四川内江东兴区大治乡马鞍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5
作者 白彬 罗洪彬 +4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泽旭 田龙(摄影) 李佳骏(绘图) 谈北平(绘图)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9,146,共18页
一造像点概况马鞍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大治乡土主村,距内江市市中心33公里,与安岳县毗邻[图一]。造像分布于土主山东北面崖壁上,海拔393米。摩崖造像现存13龛,分布于一东西向的崖面上,整体保存状况较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 一造像点概况马鞍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大治乡土主村,距内江市市中心33公里,与安岳县毗邻[图一]。造像分布于土主山东北面崖壁上,海拔393米。摩崖造像现存13龛,分布于一东西向的崖面上,整体保存状况较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内江市东兴区文物管理所对该摩崖造像进行了普查,并编号13龛。2020年8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内江市东兴区文物管理所对该造像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依据三普编号,将该造像点的龛像从东至西依次编号为第1-13龛[图二]。马鞍山摩崖造像题材丰富,佛道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考古调查 文物管理所 调查简报 东兴区 四川内江 依次编号
原文传递
烟台市打造胶东革命历史资源高地
6
作者 文旅(图) 《走向世界》 2021年第38期12-13,共2页
近年,烟台市文物保护利用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10.9万件(套),目前全市拥有馆藏三级以上文物1236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4件(套)、二级文物... 近年,烟台市文物保护利用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10.9万件(套),目前全市拥有馆藏三级以上文物1236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4件(套)、二级文物1681件(套)、三级文物10599件(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共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9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处,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17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二级文物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一级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利用 县级文物
原文传递
以境为城:在"中华文明-中华大地"视野中重新审视名城及规划 被引量:2
7
作者 武廷海 张能 陈凌凡 《人类居住》 2022年第3期46-48,共3页
1.国家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大要求与规划安排202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目前,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120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镶嵌于广袤的国土上,是中华文明成就、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 1.国家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大要求与规划安排202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目前,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120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镶嵌于广袤的国土上,是中华文明成就、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2万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12万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毛保中 王建伟 《文物春秋》 2012年第6期37-43,共7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新发现21634处,成果丰硕,进一步奠定了文物大省的地位。按照类别、年代、保护级别、所有权、保护现状、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所得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分类统计、分析和研究,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新发现21634处,成果丰硕,进一步奠定了文物大省的地位。按照类别、年代、保护级别、所有权、保护现状、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所得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分类统计、分析和研究,对今后全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数据 统计 分析
下载PDF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高台建筑F1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东山 胡立敏 +2 位作者 王胜利(绘图) 赵振江(绘图) 朱雪莲(绘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69-75,共7页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渝中半岛上(图一),地处长江左岸的金碧山下,行政隶属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9°33′24.3″,东经106°34′43.5″,海拔高程约235米。2010年3月,遗...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渝中半岛上(图一),地处长江左岸的金碧山下,行政隶属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9°33′24.3″,东经106°34′43.5″,海拔高程约235米。2010年3月,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0年~2012年连续对其开展了考古工作,发掘总面积达12360平方米,发掘清理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各类遗迹261处,其中高台建筑F1是老鼓楼衙署遗址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高台建筑F1为清代晚期张云轩所绘《重庆府治全图》中标记的建筑"老鼓楼"(图版一),老鼓楼衙署遗址亦由是得名。2010年4月~7月,发掘清理了高台建筑F1外围区域,基本廓清其范围与形制,2010年10月~2011年1月,清理了其内部区域,进一步明确了其内部结构。现将F1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情况简报 老鼓楼 发掘 重庆市渝中区 高台建筑 清代晚期 内部区域
原文传递
焕活文物之美让博物馆更有力量——高质量发展中的陕西博物馆事业
10
作者 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3年第7期14-19,共6页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的《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2版)》,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全省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的《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2版)》,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全省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25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古墓葬 博物馆事业 文物收藏 石窟寺 古建筑
原文传递
荆门市麻城镇大冢墓群南朝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奇峰(文/摄) 张德伟 +2 位作者 王剑 王新华(图) 吴赵明(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8-82,共15页
大冢墓群位于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蔡院村8组,西距麻城镇区约2公里,西南约500米为省道219线,西北距荆门市城区约15公里,东距汉江约25公里(图一)。墓群地处一南北向自然岗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8′55.5″,北纬30°54′58.8... 大冢墓群位于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蔡院村8组,西距麻城镇区约2公里,西南约500米为省道219线,西北距荆门市城区约15公里,东距汉江约25公里(图一)。墓群地处一南北向自然岗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8′55.5″,北纬30°54′58.8″,海拔高度85米。1989年调查时命名为大冢墓群,第二次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均有登录,荆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为配合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湖北段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单位 西距 墓群 海拔高度 麻城 南朝墓 华中地区
原文传递
“PPP+REITs”模式在古建筑活化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杜薇 《城市开发》 2023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在诸多类型的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最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根据国务院自2007年4月到2011年12月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约为76.7万处,其中古建筑数量约为26.4万处,占总量的34... 在诸多类型的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最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根据国务院自2007年4月到2011年12月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约为76.7万处,其中古建筑数量约为26.4万处,占总量的34.4%。已登记的古建筑中,保存状况令人堪忧的占到了多数,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不可移动文物 文化遗产 古建筑 保存状况 活化利用
下载PDF
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特点分析——以南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梅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南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分布、类型、年代、文化内涵、保存现状五大个方面,分析南宁市54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特征。认为南宁市文化遗存较丰富,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分布区域特征明显,但文物类型不均衡,年代断层严重,... 以南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分布、类型、年代、文化内涵、保存现状五大个方面,分析南宁市54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特征。认为南宁市文化遗存较丰富,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分布区域特征明显,但文物类型不均衡,年代断层严重,保存现状不甚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分析 南宁市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下载PDF
考古调查
1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S01期78-87,共10页
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天地之中,在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历史文化遗存。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郑州市登记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达到8651处,目前域内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 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天地之中,在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历史文化遗存。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郑州市登记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达到8651处,目前域内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为加强学术课题储备,近年来郑州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分类分项的专题文物调查、重点遗址勘探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调查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遗存 学术课题 文物调查
下载PDF
为“受伤”文物讨公道
15
作者 张苗 《检察风云》 2022年第15期70-71,共2页
202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走进颜安小学,进行公益诉讼保护示范点挂牌活动。颜安小学创建于1889年,是孕育早期革命者的摇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金色名片。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 202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走进颜安小学,进行公益诉讼保护示范点挂牌活动。颜安小学创建于1889年,是孕育早期革命者的摇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金色名片。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记录在案的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主要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3年间约有4.4万处曾登记过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年均消失约2000处。调查显示,不法分子侵害、无人保护、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不可移动文物 古墓葬 国家文物 极端天气 自然灾害 文物保护工作
原文传递
甘肃崇信佛教造像座考释
16
作者 吴荭 信搏涛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6,共11页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博物馆于2020年5月入藏一件佛教造像座,此造像座于2005年发现,后收录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造像座出土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村东北小坷老自然村的一处遗址,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一段残损的造像碑及一尊佛头。造像座...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博物馆于2020年5月入藏一件佛教造像座,此造像座于2005年发现,后收录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造像座出土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村东北小坷老自然村的一处遗址,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一段残损的造像碑及一尊佛头。造像座近方形,四面分格,格内雕供养弟子、力士、蹲狮和神王、护法天等像,上无纪年。现对造像座形制予以介绍,并对其内容及年代做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佛教造像 蹲狮 造像座 甘肃省平凉市 崇信县 造像碑
原文传递
《北方文物》2010年1~4期总目录
17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简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白城市 遗址发掘 房址 北方文物 发掘报告 青铜时代 红山文化 赤峰第一期文化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2010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西部一月
18
《西部大开发》 2021年第7期12-15,共4页
陕西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发布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押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29... 陕西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发布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押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29座。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省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世界文化遗产 古墓葬 文物收藏 石窟寺 古建筑 古遗址
下载PDF
从“海上医院”到“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重温新四军救死扶伤、守护革命火种的故事
19
作者 姜海婷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第10期14-15,共2页
根据江苏省文物局提供的《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笔者获取到现存的江苏省内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全部信息,共计3处,包括:盱眙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东台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以及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依照名录,... 根据江苏省文物局提供的《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笔者获取到现存的江苏省内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全部信息,共计3处,包括:盱眙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东台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以及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依照名录,按图索骥,从方志、传记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检索到有限的珍贵信息,重温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感受炮火连天的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医务人员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后方医院 不可移动文物 苏中军区 新四军 历史文献资料 救死扶伤
原文传递
荆门古民居调查初探
20
作者 鲍云丰 李刚 周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92-196,共5页
为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2018年,荆门市文物局以历史建筑调查为契机,再次对荆门市范围内的古民居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厘清了荆门古民居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为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荆门古... 为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2018年,荆门市文物局以历史建筑调查为契机,再次对荆门市范围内的古民居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厘清了荆门古民居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为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荆门古民居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次调查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案的民居为基础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古民居 历史文物保护 保存状况 荆门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