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年第3期206-220,共15页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是一个开向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装在窗框间的,俨然封闭的小世界,光怪陆离,而不失自身的和谐。其中那些忙忙碌碌与百无聊赖的人们,似乎被时代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时代。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白流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第一 曹七巧 中国女人 生活情调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错位意识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顺宏 《华文文学》 1990年第2期27-32,共6页
作为小说家是敏感的,同时也可能是麻木的,迟钝的,当外界和他心灵呼应的时候,哪怕是风吹草动也会造成他的惊蛰,一旦没法和他沟通的时候,他的反应甚至连常人也不如,张爱玲是一个敏于内部世界的人,她对外部世界有时很麻木,她自己谈到过这... 作为小说家是敏感的,同时也可能是麻木的,迟钝的,当外界和他心灵呼应的时候,哪怕是风吹草动也会造成他的惊蛰,一旦没法和他沟通的时候,他的反应甚至连常人也不如,张爱玲是一个敏于内部世界的人,她对外部世界有时很麻木,她自己谈到过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在待人接物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这种对外部反应迟钝夸张的描述掩饰着对自己内部敏感的自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内部世界 《倾城之恋》 曹七巧 季泽 《金锁记》 第一 语言叙述 外部世界 鸳鸯蝴蝶派小说
下载PDF
于细微处见雕琢——评张爱玲《第一炉香》
3
作者 刘雨欣 《中学生博览》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阅读分享书籍:《第一炉香》作者:张爱玲《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小说描绘了殖民地时期香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刻画了葛薇龙在爱情中彷徨卑微的形象,普通女子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生存现状交织,呈现... 阅读分享书籍:《第一炉香》作者:张爱玲《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小说描绘了殖民地时期香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刻画了葛薇龙在爱情中彷徨卑微的形象,普通女子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生存现状交织,呈现苍凉之美。张爱玲的小说深入挖掘人性,对感情幽微的刻画尤其入木三分,爱情、亲情、友情的博弈与对峙是不动声色的刀光剑影。其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借由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分析,进一步剖析社会、文化、历史、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第一 张爱玲 殖民地时期 女性悲剧命运 葛薇龙 上流社会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许鞍华电影《第一炉香》与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许鞍华具有“张爱玲情结”,所以会三度改编张爱玲小说。对经典文学文本进行影视改编本身具有极大的艺术风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较高,其小说创作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为“张爱玲体”,影视转译很难捕捉其风格特征。张爱玲小说... 许鞍华具有“张爱玲情结”,所以会三度改编张爱玲小说。对经典文学文本进行影视改编本身具有极大的艺术风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较高,其小说创作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为“张爱玲体”,影视转译很难捕捉其风格特征。张爱玲小说大体可分两类,前期多为心理分析小说,风格浓艳,后期多为世情小说,风格平淡,比较适合改编的是第二类作品。在已出六部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中,《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较具创造性,取得成功,而《第一炉香》《倾城之恋》《怨女》较为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第一 影视改编 张爱玲情结 张爱玲体
下载PDF
精细但偏移: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凤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历来受文艺界重视,近来电影版《第一炉香》在内地上映后引起了众声喧哗。电影与小说原著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心理刻画等方面有所差异,这种改编必然带来相应的得失,这是影视改编必须承担的后果。此次改编实...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历来受文艺界重视,近来电影版《第一炉香》在内地上映后引起了众声喧哗。电影与小说原著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心理刻画等方面有所差异,这种改编必然带来相应的得失,这是影视改编必须承担的后果。此次改编实现了色彩和声音层面的精细,但也在某些程度上带来了人物和主题的偏移。以个案分析为基础描述影视改编的得失,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提供思路和视角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第一 电影改编
下载PDF
“经济人”假设视角下电影《第一炉香》中的角色思考
6
作者 吴张睿 《文存阅刊》 2023年第3期55-57,共3页
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自利、理性人”思想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张爱玲原作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作品以女主角葛薇龙的经历和改变为主线,展现了她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面对物... 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自利、理性人”思想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张爱玲原作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作品以女主角葛薇龙的经历和改变为主线,展现了她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面对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上的巨大诱惑,所作出的“自利理性人”抉择,活成了“经济人”假设中的“大多数人”。在香港的物欲横流中放纵沉沦,甘愿沦为姑妈的工具人,成为奢靡享乐“交际圈”组织运转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当今社会中每个个体,尤其是年轻人,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即要勇于立志,敢于立大志,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第一 享乐主义
下载PDF
浅析电影《第一炉香》依托声音传递的女性困境
7
作者 张桢瑞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由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同名电影《第一炉香》,讲述的是女中学生葛薇龙在爱情中堕落的遗闻旧事。本文以电影《第一炉香》中的声音造型出发,基于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相关概念去分析、探究声音对角色的塑造作用,展现封建观念影... 由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同名电影《第一炉香》,讲述的是女中学生葛薇龙在爱情中堕落的遗闻旧事。本文以电影《第一炉香》中的声音造型出发,基于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相关概念去分析、探究声音对角色的塑造作用,展现封建观念影响下的女性们长期受到父权意识压迫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女性形象 声音造型
下载PDF
《第一炉香》的爱情悲剧探究
8
作者 范炜钢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第一炉香》作为张爱玲成名作之一,展现了葛薇龙从中学生变成交际花的过程。文章结合小说原文,重点解读女主角葛薇龙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 第一 张爱玲 爱情 悲剧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物叙事探析——以《第一炉香》为例
9
作者 张晓琳 方志红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张爱玲的小说以丰富多样而又极具意味的物象参与故事叙事,这在她的短篇名作《第一炉香》中颇为显著。该小说以人物服装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纽带之物加以叙写;仙人掌、金刚石手镯等日常生活物件具有明显的象征人物内心变化的意味;月亮、... 张爱玲的小说以丰富多样而又极具意味的物象参与故事叙事,这在她的短篇名作《第一炉香》中颇为显著。该小说以人物服装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纽带之物加以叙写;仙人掌、金刚石手镯等日常生活物件具有明显的象征人物内心变化的意味;月亮、住宅则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物象所具有的不同的叙事功能,形成了张爱玲小说显著的物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第一 物象书写 物叙事
下载PDF
玉茗堂上屑沉香:汤显祖《牡丹亭》对张爱玲《第一炉香》叙事的影响
10
作者 李清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17,共8页
发表于1943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初登文坛的叩关之作。这篇小说的创作深受汤显祖《牡丹亭》的影响。《牡丹亭》与《第一炉香》的文本关联,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沉香”意象的运用;第二,以杜鹃花与杜鹃鸟比喻女主人... 发表于1943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初登文坛的叩关之作。这篇小说的创作深受汤显祖《牡丹亭》的影响。《牡丹亭》与《第一炉香》的文本关联,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沉香”意象的运用;第二,以杜鹃花与杜鹃鸟比喻女主人公;第三,采用“春秋叙事”的时间结构。《第一炉香》之所以会接受《牡丹亭》的影响,这主要源于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技艺的借鉴。在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曹雪芹就曾将汤显祖描画杜丽娘的文字糅合于笔端。另外,因为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对张爱玲小说叙事具有重要启示,所以梅兰芳表演的昆曲《游园惊梦》,对于《第一炉香》接受《牡丹亭》的影响,或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牡丹亭》 《红楼梦》
下载PDF
作者电影的许氏风格与《第一炉香》的形象偏离
11
作者 傅守祥 谢苗苗 《城市学刊》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第一炉香》看似贴近张爱玲小说文本,但人物塑造与内涵基调却大相径庭,小说原作的冷眼透视人间欢爱转换成许鞍华导演光影叙述中的沧桑更迭。通过对比细读发现,原作与电影中呈现的女主人公葛薇龙形象由玲珑剔透、清冷... 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第一炉香》看似贴近张爱玲小说文本,但人物塑造与内涵基调却大相径庭,小说原作的冷眼透视人间欢爱转换成许鞍华导演光影叙述中的沧桑更迭。通过对比细读发现,原作与电影中呈现的女主人公葛薇龙形象由玲珑剔透、清冷理智的上海女人,变成了不谙世事、为爱沉沦的“傻白甜”。在为物质沉沦和为爱沉沦之间,导演有意放大后者而弱化前者,降格媚俗地呈现了物欲和情欲纠结的人性隐私。作为典型的“作者电影”,电影版《第一炉香》明显渗透着许鞍华特有的导演风格、艺术体验和对时代情绪的精微把握,更加贴近新世纪香港地区受众的关注点和艺术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许鞍华 作者电影 张爱玲小说 形象偏离
下载PDF
小说与电影的互涉——改编电影《第一炉香》中男性形象塑造的得失
12
作者 吴钰 《当代教育》 2023年第3期55-57,共3页
张爱玲笔下的话语掌控者是女性,女人们在恋爱中苦战,又在家庭中牺牲,一生寻求而终身不得“爱”,但是在“爱”的海洋中,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掌舵者——男性,他们在张爱玲的笔下总是令航行失去方向,甚至叫船永远无法靠岸。同为女子的许鞍华,... 张爱玲笔下的话语掌控者是女性,女人们在恋爱中苦战,又在家庭中牺牲,一生寻求而终身不得“爱”,但是在“爱”的海洋中,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掌舵者——男性,他们在张爱玲的笔下总是令航行失去方向,甚至叫船永远无法靠岸。同为女子的许鞍华,与张爱玲有着某种身份认同,那么当她面对原著中的男性角色时,又将如何解读与阐释,作为导演的她对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塑造又将产生怎样的效应,从小说到电影的这道连接桥上或许能找出蛛丝马迹,本文以改编电影《第一炉香》为例,试图探析其中“影视化”后的男性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许鞍华 电影改编 第一 男性角色
下载PDF
论《第一炉香》电影改编的意象呈现
13
作者 胡馨如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6期99-101,共3页
电影《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小说运用繁复的意象书写了一段华丽而苍凉的香港传奇。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对原作中的意象呈现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蛇、孔雀的意象,保留了蜘蛛的意象,而对原作中月、燃... 电影《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小说运用繁复的意象书写了一段华丽而苍凉的香港传奇。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对原作中的意象呈现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蛇、孔雀的意象,保留了蜘蛛的意象,而对原作中月、燃烧等意象的呈现则不尽如人意,这也导致了电影改编在丰富故事性的同时消解了原作的美感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张爱玲 许鞍华 意象
下载PDF
浅析新媒体时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及困境——以文学作品《第一炉香》为例
14
作者 张子涵 朱欣雨 《文存阅刊》 2023年第4期105-107,共3页
近年来,新媒体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学领域在新媒体时代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学的兴起一方面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文学领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机遇... 近年来,新媒体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学领域在新媒体时代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学的兴起一方面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文学领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时代,由于文学生态的改变以及人们价值观等的变革,文学创作正面临着巨大困境。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发展现状,结合影片《第一炉香》对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翻拍,指出了阻碍文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文学作品 发展 困境 第一
下载PDF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15
作者 岑一慧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4期93-95,共3页
张爱玲是著名的小说家,她的文学作品常被改编为电影,为影视行业提供优秀的素材内容,本文基于仔细阅读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了解从著作到电影的改编情况,将原著与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进行解读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 张爱玲 电影改编 第一
下载PDF
女性生命困境的凸显与差异——电影《第一炉香》对葛薇龙形象的改写
16
作者 罗舒文 张勇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由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的电影于2020年上映,女主角葛薇龙的形象塑造颇受观众质疑。小说与电影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葛薇龙悲剧的不同理解:张爱玲以留白的方式凸显了女性出走后在残酷现实中被物化的生命困境,... 由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的电影于2020年上映,女主角葛薇龙的形象塑造颇受观众质疑。小说与电影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葛薇龙悲剧的不同理解:张爱玲以留白的方式凸显了女性出走后在残酷现实中被物化的生命困境,呈现出苍凉的悲剧意蕴;王安忆和许鞍华则通过填补情节的方式凸显了葛薇龙因爱而落入物欲情网的生命困境,表现了人物为爱牺牲的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女性生命困境 葛薇龙 文学影视化
原文传递
叙述香港——张爱玲《第一炉香》、白先勇《香港—1960》、施叔青《愫细怨》 被引量:2
17
作者 费勇 《华文文学》 2001年第2期5-10,共6页
关键词 愫细怨 白先勇 施叔青 第一 余丽卿 八十年代 本土意识 外来者 身份焦虑 欲望化
下载PDF
“苍凉感”的消解:对小说《第一炉香》电影改编的审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筱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2021年10月22日,改编自张爱玲的经典作品《第一炉香》上映,上映前该作品受到广泛的瞩目与关注,一则源自读者对张爱玲作品的强烈认同而产生的对改编的期待;二则是对该电影制作团队本身的认可。拥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 2021年10月22日,改编自张爱玲的经典作品《第一炉香》上映,上映前该作品受到广泛的瞩目与关注,一则源自读者对张爱玲作品的强烈认同而产生的对改编的期待;二则是对该电影制作团队本身的认可。拥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等众多头衔的王安忆担任该片编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张爱玲作品 王安忆 中国作家协会 复旦大学教授 电影改编 上海市作家协会 制作团队
下载PDF
《第一炉香》的女性形象与悲剧底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瑞雪 《传媒论坛》 2022年第8期78-80,90,共4页
《第一炉香》呈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的转型社会,受到教育的旧式小姐转变成新女性过程的失败,展现女性在时代困境下狭小的生存空间,“悲”的审美意蕴也升华了影像主题。影片回答了娜拉出走后需面对的现实生存困境,塑造出挣扎谋生和卑微谋... 《第一炉香》呈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的转型社会,受到教育的旧式小姐转变成新女性过程的失败,展现女性在时代困境下狭小的生存空间,“悲”的审美意蕴也升华了影像主题。影片回答了娜拉出走后需面对的现实生存困境,塑造出挣扎谋生和卑微谋爱的出走女性形象;本文对造成这些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原因进行分析,将引人深思的性别平等话题通过影视媒介带入到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女性形象 悲剧底色
下载PDF
好莱坞的东方想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英 《文学自由谈》 2014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写严歌苓,这是第三次了。也许,这世上真的有不老的传说,也真的有传说中的十九世纪"艺匠"(中性,不带贬义),并且这种艺匠在当代似乎要显灵了。艺匠倒也罢了,难在一部一部倒还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准上。从来多的是一部两部就耗尽了的,再... 写严歌苓,这是第三次了。也许,这世上真的有不老的传说,也真的有传说中的十九世纪"艺匠"(中性,不带贬义),并且这种艺匠在当代似乎要显灵了。艺匠倒也罢了,难在一部一部倒还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准上。从来多的是一部两部就耗尽了的,再以后要么为了维持声誉索性不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十九世纪 一个女人 第一 寄居者 陈冲 吴娘 就这样 表现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