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7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552
1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21,共8页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 ,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 要素效率 中国 产业 第一产业 产业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113
2
作者 何维达 何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和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其次 ,分别以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来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以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和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指标来评价产业对外依存度、以... 本文首先分析了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和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其次 ,分别以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来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以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和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指标来评价产业对外依存度、以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指标来评价产业控制力 ,对中国三大产业安全进行评价。最后 ,根据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出中国三大产业的总体安全状态为基本安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安全 中国 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对外依存度 产业控制力 第一产业 产业 产业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刘建兴 顾晓薇 +2 位作者 李广军 王青 刘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9,共7页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强度比其它产业低得多(1hm2/万元GDP),但该产业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较高且生态效率提高较慢;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总足迹的26.1%~31.7%,生态效率在3个产业中增长最快.2000年~2020年,要在实现GDP翻两番的同时实现生态足迹零增长,需要生态效率也翻两番,年增长率达到7.18%,而1990年~2000年间生态效率的实际年增长率为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态足迹 经济发展 关系研究 中国 2000年 生态效率 第一产业 1990年 生态占用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3 位作者 李玉兰 姜广辉 颜国强 徐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4,共6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则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环境用地之间相互竞争农用地,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环境用地面积增加,而农用地面积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区域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 第一产业 驱动机制 典型区 园地 地面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65
5
作者 李国祥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20,共9页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为了实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通过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创新,改善交易条件,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持续、稳定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 效应分析 农户家庭经营 农业市场化进程 结构调整政策 第一产业 1999年 货币化程度 市场交易量 实证分析 农民收入 现金收入 互动关系 收入增长 制度创新 交易条件 农产品 加快 农村
原文传递
美国休闲渔业现状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思行 《北京水产》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一、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ies)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它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休闲、娱乐、健身逐渐发展到旅游、观光、餐饮行业与渔业的有机结... 一、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ies)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它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休闲、娱乐、健身逐渐发展到旅游、观光、餐饮行业与渔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既可充实渔业的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更能为渔民、渔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中国台湾省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给休闲渔业概况了这样一个定义:"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上的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换句话来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这种定义在中国大陆得到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渔业 第一产业 餐饮行业 渔业发展 产业 美国 扩大 劳逸结合 健身 现状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程庆生 李昌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产业结构 城市化 第一产业 产业 产业 灰色关联方法 就业制度 户籍管理
下载PDF
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韩勇 郑远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海南省自建省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南GDP构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南省的GDP对旅游收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收入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来越显著。同时海南省旅游业与第三、第一产业关联度大,与经济发... 海南省自建省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南GDP构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南省的GDP对旅游收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收入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来越显著。同时海南省旅游业与第三、第一产业关联度大,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经济影响效果 实证分析 旅游业 灰色理论 贡献率 协调性 产业 第一产业 产业关联度
下载PDF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被引量:26
9
作者 吕明伟 郭焕成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06年第6期43-47,共5页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扩大到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效益 第一产业 旅游农业 休闲农业 台湾省 发展经验 农民收入 农产品
下载PDF
中国投资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其调整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杰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认为,矫正我国投资产业结构必须从调整投资结构入手,以增量投资扩大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通过政府引导,使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发展的方向一致,提高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投资产业结构 投资结构 产业结构 中国 增量投资 存量投资 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 产业 产业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下载PDF
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寿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造成城市化停滞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长期推行"资本排斥劳动"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且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行了严格的计划体制和户口管制,从而阻...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造成城市化停滞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长期推行"资本排斥劳动"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且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行了严格的计划体制和户口管制,从而阻碍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渠道。1979年以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作用逐步加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36%。由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体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形成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城市化模式,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只有采取多元复合型的城市化战略,才有利于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回顾与反思 1949年 中国 1949-1978年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1979年 2000年 农村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战略 发展历程 户口管制 计划体制 第一产业 产业转移 资源配置 城市化率 农民群体 乡镇政府
下载PDF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静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5X期86-87,共2页
本文在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对浙江省总量就业的影响。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认为浙江省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第一产业。为长远的将来计,浙江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加速城镇化建设,继续保持二、三产业... 本文在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对浙江省总量就业的影响。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认为浙江省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第一产业。为长远的将来计,浙江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加速城镇化建设,继续保持二、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也应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劳动密集型行业 技术密集型行业 城镇化建设 浙江省 就业弹性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 积极发展 续保
下载PDF
上海市就业结构的产业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剑勇 桂琦寒 崔英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2,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体制转轨等因素稳步有序地流向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工业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体制转轨等因素稳步有序地流向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工业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受此影响,从业人员总体人数有所下降。基础工业吸收就业能力稳中有降,都市型工业成为吸收就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新兴高科技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第三产业方面,2000年该产业从业人员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起到了吸纳就业的中坚作用。其中,社会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就业增长率均较为突出、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则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保持了很高的就业增长率。因此,就政府而言,应顺应产业结构的提升趋势,加大力度建设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和宣传到劳动密集型三产就业,兼顾就业弱势群体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就业结构 调整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产业 产业
下载PDF
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验借鉴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永焕 《对外经贸实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德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利用时间最短的国家。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而德国企业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势头。2009年的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德国经济下滑了... 德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利用时间最短的国家。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而德国企业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势头。2009年的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德国经济下滑了4.7%,失业率也上升为7.7%,但是,2010年德国经济就开始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德国企业 经济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产业比重 产业 德国经济 服务业 科技创新 第一产业
下载PDF
“守候与照料”的农业伦理观 被引量:15
15
作者 齐文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可供给人类生存必需品、支撑社会经济运转,其作用不可替代。现代农业出现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这呼唤着农业伦理学的入场。农业是人干预自然以获取农产品的过程,农业伦理学所论者不外乎农民及其他涉农人员、农业...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可供给人类生存必需品、支撑社会经济运转,其作用不可替代。现代农业出现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这呼唤着农业伦理学的入场。农业是人干预自然以获取农产品的过程,农业伦理学所论者不外乎农民及其他涉农人员、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这三个维度的伦理问题,不妨称其为“人本身”、“自然界”和“农产品”的三维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伦理观 伦理问题 伦理学 农产品 第一产业 人类生存 经济运转
下载PDF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与评价——“七五”—“九五”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林杰 顾六宝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97,共6页
“七五”时期以来,随着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自身作用,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本文利用充分、翔实的统计资料,对此做出了概括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河北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第一产业 产业 产业 结构调整
下载PDF
江苏省设施瓜菜“轮、控、改、替”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管永祥 曾晓萍 +3 位作者 钱晓晴 江解增 杨洪建 马金骏 《长江蔬菜》 2018年第12期30-32,共3页
蔬菜产业既是种植业第一大产业,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一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江苏省蔬菜产业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又能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蔬菜生产既要"绿色"... 蔬菜产业既是种植业第一大产业,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一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江苏省蔬菜产业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又能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蔬菜生产既要"绿色"又要"高效",缺一不可,而实现"绿色"与"高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生产技术,如何从技术角度来提升江苏省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水平,是农业部门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体系 江苏省 瓜菜 设施 蔬菜产业 农民收入 绿色发展 第一产业
下载PDF
对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依存关系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林杰 于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就业结构调整 城市化水平 统计检验 依存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相互作用关系 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 经济与社会 城市化进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国栋 翟印礼 +1 位作者 孙丽 黄烈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电子商务与第一产业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电子商务 主成分分析 互联网络 第一产业
下载PDF
“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上)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圣明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10,共6页
“入世”是振兴中华和走向世界的新的良好机遇 ,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重大举措。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际上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对我国第一产业 (农业 )和第二产业 (工业 )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不会产生... “入世”是振兴中华和走向世界的新的良好机遇 ,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重大举措。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际上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对我国第一产业 (农业 )和第二产业 (工业 )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对我国第三产业 (服务业 )的影响远远超过前者 ,后果可能严重一些。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加快改革 ,转换机制 ,提高科技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 经济发展 农业 对策 第一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