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朝的鱼符与鱼袋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尚民杰
-
出处
《文博》
1994年第5期54-57,共4页
-
文摘
符乃古代遣兵之信物,故又称符信、符契.历代符契形制颇繁,取材亦广,但较为常用者为铜虎符,大约取虎之威以壮军势.《器物丛谈》云:“符,契也.
-
关键词
《旧唐书·职官志》
佩鱼
太子监国
唐鱼
符瑞
铜鱼
隋文帝
符契
唐史
中书令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文字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上)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施效人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5年第1期13-14,共2页
-
文摘
文字是记录语言、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是语言的辅助工具。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产生在几十万年以前,而最古老的文字也只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那么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们为继承文化并传递斗争经验,首先就得凭靠脑力的记忆。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原是古希腊人口吟的史诗;《圣经旧约》里的故事,原是犹太人口传下来的历史;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是语部职业者(有如中国的史官)口述下来的东西;《诗经》里的《国风》,原先也多是我国先民口头的创造。总之。
-
关键词
《国风》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古事记》
斗争经验
辅助工具
符号体系
上系
表意字
符契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勘合考释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胡光明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9-143,共5页
-
文摘
勘合一词出现于唐代,初为校勘符契、验对、核对等义,至忽必烈时期始指一种用于校勘的纸质文书。元代勘合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符契的校勘防伪思想,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种较为完备的制度,在元代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明代勘合的大量使用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勘合
唐宋
元代
符契
-
Keywords
Kan He
the Tang and the Song Dynasties
the Yuan Dynasty
Fu Qi
-
分类号
D6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我国古代的军事符契档案——新郪虎符及其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克复
-
出处
《档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4-35,共2页
-
文摘
《档案》杂志1990年1期封面上,刊载了一枚镌刻有文字的虎形器物,这就是著名的秦国的“新郪虎符”。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是古代符契档案之一种,也是古代发兵用符制度的产物。
-
关键词
虎符
军队
符契
国家机器
竹使符
鱼契
鱼符
我国古代
军事
档案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国庆
-
机构
<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
文摘
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张国庆征调制度又称兵役制度,是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人员(主要指士兵)的招集组合方式及组合成军后的指挥调动手段等。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军队征调制度。本文试就契丹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略作论述,以求教于...
-
关键词
《辽史》
契丹
军队
辽国
调制度
萧韩家奴
符契
募兵制度
营卫志
兵役制度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老子想尔注》中的“符契”长生观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刘娟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45,共8页
-
文摘
《老子想尔注》作为敦煌新出道经,是近年来老子阐释学研究与早期道教研究的双重热点。天师道借助对《老子》的重新注解,一方面将黄老思想中玄思冥契性的"道"转变为宗教至高"道神""太上老君",另一方面借助道气一体化哲学建立道神与众人的伦理规约,以此说明奉道尊神何以长生。结合早期天师道历史,以《老子想尔注》第二十一章示例其对文本的宗教注解路向,结合建立在"道神"基础上的伦理长生观,可以看出"符契"长生观与黄老精气长生论的差异。
-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天师道
道神
长生
符契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秋之叶兮
- 7
-
-
作者
方向
-
机构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龙凤高中高二(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5年第24期30-31,共2页
-
文摘
秋,当这个美丽的字眼出现在 我的日记本里的时候,我蓦然惊觉秋 已驾着金色的马车驶完了一半的旅 程。是时,屋前屋后的树叶由绿而黄 萧萧地落下;池塘边芦花飞白;枫林 染赤;小室里枕边生出丝丝凉意,再 加上三五日的潇潇秋雨。
-
关键词
塘边
老僧
告诉我
落叶林
桑中
座前
鸣叫声
禅意
符契
毕生精力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读稀见书随笔四则
- 8
-
-
作者
刘远游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4-98,共5页
-
文摘
复旦大学馆藏稿本《补三国艺文志》二卷,题“常熟吴卓信撰”,图书馆登录号(3783)。此书与《补三国食货志》稿合装为一册,卷内铃“大隆”白文长方印、“欣夫”朱文方印、“蛾术轩箧存书”朱文方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朱文长方印各一杖,可知为吴县王欣夫(大隆)先生旧藏。《补三国食货志》稿亦题吴卓信撰,其摽卷数则题“下之上”、“下之下”,仅存下二卷,审为残缺未完之本。按《常昭合志稿》三○载吴氏生平著述,称有“《三国补志》六卷、《补表》六卷,欲刻未果。”盖吴氏《补食货志》稿原本当有四卷,合以《补艺文志》稿二卷,其数适为六卷,与《志稿》称六卷者若合符契。今其《补食货志》稿已佚上两卷,所幸《补艺文志》稿尚首尾具全,瑰然独为完壁也。此本楷书工整。
-
关键词
艺文志
食货志
生平著述
朱文
卷数
符契
清史稿
大学图书馆
传记类
子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其身与鱼化 无穷出清新
- 9
-
-
作者
容铮
-
出处
《天工》
2016年第5期114-116,共3页
-
文摘
元祐二年,苏轼在评价晁补之所藏文同三幅墨竹时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文同能把全部精力注入艺术,达到身心与绿竹的高度契合、融而为一,故能创作出高妙的艺术品。把苏轼的文意拿来形容李恩元先生画鱼的境界,可谓是若合符契、相得益彰。李恩元先生1950年生于天津市河西区,从小就喜爱绘画,拜画家靳吉顺为师学习花鸟,多次得到耿天宅、王连仲、
-
关键词
李恩元
天津市河西区
晁补之
全部精力
画竹
吉顺
符契
中国书法家协会
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风骨”新解
- 10
-
-
作者
王欣
刘德容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5-97,共3页
-
文摘
“风骨”作为文学理论概念,自其首次为《文心雕龙》提出之后,由于刘勰并没有给“风骨”赋予一个严格的理论形态,所以“风骨”便以其等有的多义和模糊性,给人们留下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引来了纷纭的众说。我们无意也无力给“风骨”作明确的界定,中想通过对《风骨篇》的分析,谈谈对“风骨”内涵的一孔之见。 《文心雕龙·风骨》的起首就开宗明义地写道:“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却通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便是刘勰所确定的“风”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特殊职能,“化感之本源”
-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化感
神秘色彩
符契
刘勰
理论概念
模糊性
重要意义
“气”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上博“大司徒长卩乘”玺新释
- 11
-
-
作者
章水根
-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18,共4页
-
基金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索与整理”(项目号:0610-1041BJNF2328/7)的资助
-
文摘
上海博物馆所谓"大司徒长卩乘"玺中的"卩乘"当释为"勹■",读为"符契"。"符契"与燕玺中常见的"符瑞"意义相当,皆为古玺自名。
-
关键词
卩乘
符契
符瑞
-
Keywords
Jie che ng
fuq i
furui
-
分类号
K87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对话与“黑话”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高小康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2000年第3期42-48,共7页
-
-
关键词
中国
话语
语言学
符契特征
语言研究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秋毫精劲
- 13
-
-
作者
朱以撒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4期179-180,共2页
-
文摘
人类是具有自然属性的,童年的人类如大自然的一片片叶子、一缕毛羽,融入自然的怀抱里。因此,人们选择毛笔来作为抒情写意的工具,完全可以找到许多内在的默契因素。如果借助于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与毛笔同时发现的许多器物,由于生活的变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未尽的,只是存在博物馆或古文献中。可是,毛笔依然鲜活,当人们拈起毛笔的时候。
-
关键词
《兰亭序》
客观物
疾涩
书论
艺术过程
双修
物种灭绝
生命哲学
匠手
如合符契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分疏”新义
- 14
-
-
作者
袁津琥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14,共1页
-
-
关键词
北齐书
王梵志诗
阎罗王
绵阳市
四川省
孝武帝
君臣
语助
符契
辞书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道圣符契”
- 15
-
-
作者
严锡禹
-
机构
金陵协和神学院
-
出处
《天风》
2016年第3期18-18,共1页
-
文摘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有一段话:"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要理解这句话,必须首先确定"道"与"圣"之确切含义。《景教碑》中,此句话的前文乃是"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根据文义,"道"显然指景教。那么,"圣"指什么呢?有西方学者将该字翻译为"先知"(prophets)。若照此理解,上文的意思即:景教和先知相处和谐。这话显然不通。
-
关键词
道圣
符契
真常之道
诗云
唐政府
大唐帝国
阿罗本
宗教活动
教团
会昌
-
分类号
B97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