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自然直观的异质性与哲学中立化——异质性理论的预备性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长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2,共9页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直观 符号 异质性 哲学中立化 异质性理论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长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127,共9页
借助于符号的指和谓的关联以认识事物,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异质性指事物间不同类不可比的现象,它通过符号指谓显现出来,并成为符号意识不可回避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试图通过对符号指谓所涉及的所有非复合词语的分类... 借助于符号的指和谓的关联以认识事物,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异质性指事物间不同类不可比的现象,它通过符号指谓显现出来,并成为符号意识不可回避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试图通过对符号指谓所涉及的所有非复合词语的分类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范畴篇》中,他把个别事物及其属种划入实体范畴,前者为第一实体,后者为第二实体,把其余词语分别划入数量、性质、关系等偶性范畴。一方面,实体能独立存在而偶性则只能存在于实体中,另一方面,第一实体只能作主词而不能作谓词,第二实体和偶性则既可作主词也可作谓词。然而,这种划分却忽视了指和谓的根本区别。表第一实体的非复合词语其实就是专名,它只指不谓,仅仅是特定个别事物的标识。所有其他词语都是普遍性词语,它们可指可谓,为同类所有个别事物提供共同的标识和范型——此即所谓意义。符号指谓最玄妙之处就在于这两种词语的结合——把谓词的意义归给无意义的专名。可见,亚里士多德把无意义的专名和有意义的普遍性词语混杂起来分类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范畴分为单纯指的无意义范畴和可以谓的有意义范畴,再对有意义范畴作进一步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范畴 符号 异质性 意义
下载PDF
论一阶指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长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一阶符号指谓中一阶指可分为亲指和非亲指两大类。亲指是指在自然直观的当下个别词对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这种指最不容易出问题。非亲指是指个别词对不在当下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包括忆指、闻指、虚指、超指和期指。忆指是指... 一阶符号指谓中一阶指可分为亲指和非亲指两大类。亲指是指在自然直观的当下个别词对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这种指最不容易出问题。非亲指是指个别词对不在当下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包括忆指、闻指、虚指、超指和期指。忆指是指个别词对记忆中的对象的指代,闻指是指个别词对传闻对象的指代,虚指是指个别词对虚拟对象的指代,超指是指个别词对那种部分可直观但整体不可直观的对象的指代,期指是指个别词对预期中的对象的指代。由于没有直观可以对照,因而非亲指容易出问题,且问题常常无法得到最终解决。其中,超指是最成问题的指代,超指和期指的混合使用是一阶指中问题最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直观 符号 一阶 非亲
下载PDF
论一阶谓
4
作者 徐长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0,共7页
符号指谓可分为三个阶次。以个别词为主词、以表实在意义的普遍词为谓词的符号指谓为一阶指谓。一阶指谓的真假,取决于个别词所指代的对象是否在自然直观中存在,以及实在词所提供的意义在对象身上有无直观对应物。把一个实在词归给一个... 符号指谓可分为三个阶次。以个别词为主词、以表实在意义的普遍词为谓词的符号指谓为一阶指谓。一阶指谓的真假,取决于个别词所指代的对象是否在自然直观中存在,以及实在词所提供的意义在对象身上有无直观对应物。把一个实在词归给一个个别词,这就是一阶谓。一阶谓可分为对亲指的述谓和对非亲指的述谓。亲指的对象完全在直观中,其异质性自动呈现,迫使述谓加以接受,这叫"直观决定述谓"。可是,在对非亲指的述谓中,由于对象不在直观中或不完全在直观中,述谓所受到的直观约束是间接的和柔性的,从而易于根据有限直观素材进行主动的同质化建构,并导致异质性的减少或去除。同质化发展到极致就是概念化,其原则为"述谓决定直观"——概念具有颠覆直观的力量。概念化是一阶谓的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自然直观 一阶 一阶 异质性 范畴律
下载PDF
句形树白描——符号指谓的句法结构图解
5
作者 周宏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6,共9页
人运用符号认识对象的基本形式为符号指谓,其基本句式可表示为"s是p"。其中,s代表主词,其作用在于指出一个对象;p代表谓词,其作用在于说明该对象;指谓配合,从而实现对该对象的一种认识。通过对基本句式中所包含的主词和谓词... 人运用符号认识对象的基本形式为符号指谓,其基本句式可表示为"s是p"。其中,s代表主词,其作用在于指出一个对象;p代表谓词,其作用在于说明该对象;指谓配合,从而实现对该对象的一种认识。通过对基本句式中所包含的主词和谓词的种类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划分出符号指谓的三个次级句式,分别是个别句(主词为个别词,谓词为实在词)、实在句(主词和谓词均为实在词)和范畴句(谓词为范畴词)。借助句形树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这三个次级句式的句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情况,进而勾画出符号指谓在句法上的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哲学 符号认识 符号 句法结构 句形树
下载PDF
符号指谓的范畴结构--异质性哲学的逻辑基础
6
作者 徐长福 《阅江学刊》 2022年第4期29-48,172,共21页
人的认识可分为直观认识与符号认识,前者是人运用先天机能所获得的认识,后者是人使用符号所获得的认识。符号中最常用者为语言符号,其要素为单词,分为表示对象的实词和起联系作用的虚词。一个完整的符号认识至少需要两个实词:一个主词,... 人的认识可分为直观认识与符号认识,前者是人运用先天机能所获得的认识,后者是人使用符号所获得的认识。符号中最常用者为语言符号,其要素为单词,分为表示对象的实词和起联系作用的虚词。一个完整的符号认识至少需要两个实词:一个主词,指出对象;另一个谓词,说明对象——这就是符号指谓。构成符号指谓的实词包括个别词和普遍词,前者只指代个别,不具有说明性,而后者可以说明不止一个个别。普遍词分为实在词和范畴词,前者又分为表示自然时空对象的经验词和表示拟想时空对象的超验词,后者表示符号指谓系统中的各种程序性角色。个别词、实在词和范畴词为语言符号的三大实词要素。任何一个实词都包含三维语义结构:它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一个对象,它表示符号使用者对该对象的意识。符号指谓的功能在于用谓词回答关于主词所指对象的疑问:或者回答其“是什么”,把对象归类,其谓词为属词和种词;或者回答其“是怎样”,把对象跟同类其他对象区分开来,其谓词为偶性词;从而形成一个主词加两种谓词的三元句法结构。符号指谓的句式次序分为三阶:第一阶以个别词为主词,以实在词为谓词;第二阶的主谓词都是实在词;第三阶以范畴词为谓词,又分为以个别词和实在词为主词的应用性三阶和以范畴词为主词的原理性三阶。语素三词、语义三维、句法三元和句次三阶共同构成了符号指谓的范畴结构,成为人的符号认识的先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范畴结构 语义结构 句法结构 句次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