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认知·隐喻 被引量:345
1
作者 胡壮麟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2+51+53-59,共9页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语言符号的应用方便并推动了这个过程。当代学者已认识到,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创造性得益于隐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这一认识已大大超越了把隐喻单...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语言符号的应用方便并推动了这个过程。当代学者已认识到,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创造性得益于隐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这一认识已大大超越了把隐喻单纯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的传统。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已把隐喻作为一种手段,争相从其他学科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语言 符号
下载PDF
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 被引量:218
2
作者 赵毅衡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4,共9页
本文把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把符号学定义为"研究意义的学说",把符号学定位为"不仅讨论表意批判而且讨论解释",试图厘清一些混乱,例如西文中sign与symbol的混乱,以及因盲从西语产生的中文&q... 本文把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把符号学定义为"研究意义的学说",把符号学定位为"不仅讨论表意批判而且讨论解释",试图厘清一些混乱,例如西文中sign与symbol的混乱,以及因盲从西语产生的中文"符号"与"象征"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 意义 象征
原文传递
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53
3
作者 张京祥 邓化媛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而且也扮演着强行推动绅士化过程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消费空间 符号 近现代历史风貌区 商业利益
下载PDF
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 被引量:116
4
作者 方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59,共35页
论文以北京的一个基督新教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社会生活中群体符号边界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和机制。论文发现,通过社会范畴化,基督群体和他群体之间的符号边界得以形成;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所形成的群体符号边界,同时也就是群际符号边... 论文以北京的一个基督新教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社会生活中群体符号边界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和机制。论文发现,通过社会范畴化,基督群体和他群体之间的符号边界得以形成;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所形成的群体符号边界,同时也就是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强化;而通过内群体惯例性的和典范性的社会行动,由群体记忆所承载的群体文化、群体风格和群体社会表征体系,以及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论文还期望为宗教研究和群体研究,甚至是普通群体符号边界论的构造,提供刺激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 符号 表征体系 群体文化 过程 边界 社会 北京 再生产 惯例
原文传递
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 被引量:126
5
作者 谢彦君 彭丹 《旅游科学》 CSSCI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符号 旅游符号
下载PDF
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被引量:133
6
作者 赵宪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84,223-224,共15页
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 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其纳入"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语境中重新探讨,就会有新的发现:二者互仿的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符号属性;语言是"实指"符号,图像是"虚指"符号;实指的所以是"强势"的,虚指的所以是"弱势"的。因此,当二者共享同一个文本,就有可能导致语言对图像的解构和驱逐,或者延宕和遗忘。由是观之,在所谓"文学图像化"的境况中,语言作为强势符号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有损自身,图像仅仅充任了工具和载体,"图以载文",使文学藉此得以自我放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图像 符号 模仿
原文传递
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 被引量:117
7
作者 毕华林 黄婕 亓英丽 《化学教育》 CAS 2005年第5期51-54,共4页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能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本研究在对三重表征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群体学生化学学习三重表征水平进行了探查和分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能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本研究在对三重表征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群体学生化学学习三重表征水平进行了探查和分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习 表征 符号 微观 宏观 思维方式 学科特征 化学知识 问卷调查 化学教学 学生
下载PDF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被引量:110
8
作者 汪宁生 《考古学报》 1981年第1期1-44,147-148,共46页
目次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记事方法二、我国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中所见的原始记事方法三、文字是如何发明的?人类在文字发明以前,曾使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和交流意见。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原始记事方法。原始记事至少可以上... 目次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记事方法二、我国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中所见的原始记事方法三、文字是如何发明的?人类在文字发明以前,曾使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和交流意见。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原始记事方法。原始记事至少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如众所知,欧洲的洞穴画有些场面已具有记录巫术仪式或祈求狩猎成功的性质。据最近研究,克罗马农人刻在石器和骨片的一些符号,是对季节、时间和生产活动的记录"。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曾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正是人们在长期使用原始记事方法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才引导出文字的发明。因此,要探讨文字的起源问题,有必要对各种原始记事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研究史前时期原始记事方法,困难较多。第一,当时既然还没有文字,自不可能留下什么成文的记载。第二,原始记事大多数是刻在或画在易朽材料(如竹木、皮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木刻 文字起源 符号 景颇族 哈尼族 原始 图形 方法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被引量:114
9
作者 郭文革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7-157,192,共21页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复制方式和传播特征等四个方面来界定一种"媒介技术"。其次,利用这个四维度的"媒介技术"定义,分析了人类媒介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第三,在教育史和媒介发展史提供的大量历史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提示我们,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并进而引起了学术探索和教育传播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符号 载体 复制方式 传播特征
下载PDF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被引量:98
10
作者 杨信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多模态语篇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语篇表达模式的变化给理论描写带来了新要求。在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在语境创建意义。本文综合多模态的研究,讨论多模态的本质,说明系统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多模态语篇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语篇表达模式的变化给理论描写带来了新要求。在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在语境创建意义。本文综合多模态的研究,讨论多模态的本质,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作用,强调多模态语篇分析应重视语言与其他模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 符号 系统功能语言学
原文传递
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 被引量:85
11
作者 芮必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社会学界 ,欧文·戈夫曼属符号互动论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从传播学的观点看 ,他所创立的“拟剧理论”关注的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 ,并使这种表演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社会学界 ,欧文·戈夫曼属符号互动论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从传播学的观点看 ,他所创立的“拟剧理论”关注的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 ,并使这种表演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从戈夫曼“拟剧理论”的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探讨人际传播的内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戈夫曼 人际传播 表演 符号 互动 印象管理
下载PDF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 被引量:58
12
作者 杨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消费主义作为 2 0世纪西方出现的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 ,不仅影响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 ,而且作为全球性文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现象正迅速进入中国媒体并产生影响。符号化消费扩展了消费的目的和意义 ,但这种由人所创造并赋予意义的... 消费主义作为 2 0世纪西方出现的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 ,不仅影响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 ,而且作为全球性文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现象正迅速进入中国媒体并产生影响。符号化消费扩展了消费的目的和意义 ,但这种由人所创造并赋予意义的消费方式也只有适合社会大众的需要 ,才能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当代媒体既承担传播消费文化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符号 大众传播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 被引量:70
13
作者 朱永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符号研究和语义分析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热点,但类似于文字构成原理和表达功能的图形语言问题却一直没有获得应有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图形与传统文字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图形、符号与语言关系探讨,分析图形符号语言结构、特性和... 符号研究和语义分析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热点,但类似于文字构成原理和表达功能的图形语言问题却一直没有获得应有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图形与传统文字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图形、符号与语言关系探讨,分析图形符号语言结构、特性和语法修辞关系,提出图形语言研究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 符号 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 符号研究 语义分析 图形语言
下载PDF
从符号学看语言符号学 被引量:56
14
作者 王铭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目前,符号学研究已形成一种国际性的研究热潮,符号学理论构成了当代哲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领域最核心的理论之一。澄清对符号的认识,探索中西符号学思想传统,了解符号学的形成过程,确认现代符号学的思想源流,认识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分... 目前,符号学研究已形成一种国际性的研究热潮,符号学理论构成了当代哲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领域最核心的理论之一。澄清对符号的认识,探索中西符号学思想传统,了解符号学的形成过程,确认现代符号学的思想源流,认识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分支和流派,发掘符号学研究的意义,会加深语言学工作者对作为一门学科的符号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语言学与符号学相互影响的关系,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能性,进而构建语言符号学的合理框架,创建语言符号学,是语言学和符号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 语言符号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 被引量:70
15
作者 王仕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的、最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并往往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其主要特征有:主要存在但不局限于网络场域;大多与社会事件或现象紧密相关;网民自发生产与传播;以快...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的、最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并往往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其主要特征有:主要存在但不局限于网络场域;大多与社会事件或现象紧密相关;网民自发生产与传播;以快感的满足为生产和传播目的;具有催化发酵作用;不可预期的兴衰时段性;使用人群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流行语 场域 符号 流行文化
下载PDF
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 被引量:62
16
作者 邵培仁 李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7-31,共5页
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大量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观照和分析,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反映的是对新闻媒体本土化定位的错误理解,既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社会文明进步,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社会力量的凝聚,在... 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大量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观照和分析,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反映的是对新闻媒体本土化定位的错误理解,既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社会文明进步,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社会力量的凝聚,在客观上将造成传媒歧视和文化分裂。因此,应在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基础上追求广播电视新闻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普通话 方言 本土化 广播电视新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符号在海外传播现状初探 被引量:67
17
作者 王丽雅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3,共10页
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应建立在有完善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使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主要成份之一。本文在对四国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好感度不高;对于&... 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应建立在有完善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使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主要成份之一。本文在对四国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好感度不高;对于"龙"的理解则是正负各半;对于中餐和中医的评价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中国文化 符号 对外传播 跨文化
原文传递
宏观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旅游语言景观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尚国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6-56,共11页
语言是观察旅游对一个地区社会文化影响的重要窗口。为旅游而构建的语言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商业目的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常常使得语言权利等问题被淡化和掩盖。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旅游语言景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认为... 语言是观察旅游对一个地区社会文化影响的重要窗口。为旅游而构建的语言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商业目的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常常使得语言权利等问题被淡化和掩盖。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旅游语言景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认为,旅游语言景观能发挥多种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而语言的商品化、语言表征的真实性、英语的霸权地位、少数族群语言的角色和命运等都是旅游语言景观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旅游语言景观的构建在考虑游客符号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数族群的语言权利。本文的分析将有助于旅游语言景观研究的深入开展,也能为决策者的旅游语言景观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旅游 宏观社会语言学 符号 框架
下载PDF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被引量:39
19
作者 仰海峰 《长白学刊》 2004年第3期53-58,共6页
鲍德里亚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对于消费社会,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 鲍德里亚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对于消费社会,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分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消费社会,就必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消费 符号 社会区分
下载PDF
基于表征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以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51
20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共7页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符号 表征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