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 |
蹇昌槐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35
|
|
2
|
鲁滨逊精神两面观 |
魏颖超
|
《外语研究》
|
2003 |
14
|
|
3
|
一个解构性的镶嵌混成:《仇敌》与笛福小说 |
段枫
卢丽安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4
|
解读笛福和他的《鲁滨孙飘流记》 |
吴瑛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14
|
|
5
|
《鲁滨孙飘流记》的双重解读 |
钟鸣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11
|
|
6
|
笛福小说《罗克珊娜》对性别代码的解域 |
张在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8
|
|
7
|
欧洲近代小说的先驱:笛福 |
伍厚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7
|
|
8
|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
王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9
|
|
9
|
笛福小说作品中的“荒岛文学”特色 |
郭艳英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5 |
6
|
|
10
|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 |
杜曼.叶尔江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3 |
7
|
|
11
|
社会、小说与封面——《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的封面变迁 |
惠海峰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2
|
父权文化传统的反叛者还是继承者?——论笛福的妇女观 |
关合凤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13
|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 |
刘建军
刘雪峰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4
|
开创小说的传统——论笛福的小说观 |
高奋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5
|
鲁滨孙的中国漂流与笛福的重商主义 |
陈西军
|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笛福的文本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
许克琪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7
|
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形象探议 |
张皎玲
|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3
|
|
18
|
碎片中的政治与性情——读库切新作《凶年纪事》 |
陆建德
|
《书城》
|
2008 |
3
|
|
19
|
鲁滨逊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英国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鲁滨逊漂流记》评析 |
李付红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6
|
|
20
|
笛福笔下的中国 |
陈西军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