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世界》看巴赫金狂欢化的反讽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增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5,共5页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文艺美学理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他的狂欢化理论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反讽与狂欢化理论的结合。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的同时,以《小世界》为例,具体发掘狂欢化反讽是如何通过戏仿、对话与对位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 狂欢化 反讽 戏仿 对话理论 杂语 复调性 对位
原文传递
无厘头电影狂欢化浅论 被引量:7
2
作者 齐秋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5-16,共2页
在以商业机制运作为动力的香港电影洪流中,周星驰的无厘头影片以其先锋形式和现代性内容开创了崭新的喜剧时代而豁然独秀。本文试图探讨其解除传统人际相处模式,杂糅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言语及广场语言的话语体系,拆除时空壁垒、建构狂... 在以商业机制运作为动力的香港电影洪流中,周星驰的无厘头影片以其先锋形式和现代性内容开创了崭新的喜剧时代而豁然独秀。本文试图探讨其解除传统人际相处模式,杂糅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言语及广场语言的话语体系,拆除时空壁垒、建构狂欢化的叙事时空和潜在的加冕脱冕仪式,从而自下层开启其乐融融的民间欢乐庆典之帷幕。无厘头电影借用戏仿和笑谑手法,塑造“丑角”形象,表露广泛意义上的人民日常性格,展现出广场式的全民狂欢节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厘头电影 民间庆典 广场语言 戏仿 狂欢节
下载PDF
神话在笑谑中破灭——谢尔盖·多甫拉托夫和他的《手提箱》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美籍俄罗斯作家谢尔盖·多纳多维奇·多甫拉托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次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广大的俄罗斯读者。他对苏联时代的社会本质特征和苏联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真实而独到的表现... 美籍俄罗斯作家谢尔盖·多纳多维奇·多甫拉托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次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广大的俄罗斯读者。他对苏联时代的社会本质特征和苏联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真实而独到的表现。他以独具特色的笑谑精神来审视那个荒诞的年代,用充满了智慧的幽默诙谐的文字调侃了那个貌似神圣的时代,从而以一种难能可贵的喜剧精神表现了后专制主义时代的滑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甫拉托夫 后专制主义
原文传递
明清小说叙事与狂欢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云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480-483,488,共5页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狂欢化 狂欢诗学
下载PDF
应该爱上的“生命之轻”——读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富冬青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暌别十载,昆德拉转轴拨弦,轻拢慢捻,复又献声——阵阵笑谑之声——题目《庆祝无意义》,借此重登千禧年狂欢又荒寥的舞台;或是一次谢幕表演,以"无穷的好心情"曲终收拨,此时无声"生"有声——自无意义的空无之渊生成众声喧哗。"无意义... 暌别十载,昆德拉转轴拨弦,轻拢慢捻,复又献声——阵阵笑谑之声——题目《庆祝无意义》,借此重登千禧年狂欢又荒寥的舞台;或是一次谢幕表演,以"无穷的好心情"曲终收拨,此时无声"生"有声——自无意义的空无之渊生成众声喧哗。"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这个无意义,应该学习去爱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义 昆德拉 米兰 生命 众声喧哗 千禧年 狂欢
原文传递
连篇鬼话的涵义——评《何典》对于传统价值的否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韬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文学革命家们对《何典》推崇备至,正是因为此书的笑谑风格能够消除人们对于传统的恐惧和崇敬。文学革命者们只愿意看见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懒得考虑小说本身的特性与超出时代需要以外的必然性。单纯就小说文本的故事模型而言,《何典》... 文学革命家们对《何典》推崇备至,正是因为此书的笑谑风格能够消除人们对于传统的恐惧和崇敬。文学革命者们只愿意看见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懒得考虑小说本身的特性与超出时代需要以外的必然性。单纯就小说文本的故事模型而言,《何典》的笑谑颠覆了古典章回体的两种题材。我们对《何典》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小说中那些促狭泼辣而又淋漓尽致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题材 语言
下载PDF
一部颠覆史诗的笑谑式经典作品——评《尤利西斯》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颖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5,共3页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成名作,他以笑谑式手法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其中饱含对民族存亡的担忧与对爱尔兰民族反抗精神的颂扬。乔伊斯希望以笑谑式的故事揭示爱尔兰人民的悲伤,表达对殖民者的愤怒,唤醒爱尔兰的民族之魂。
关键词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下载PDF
袋鼠族VS媚行者——朱天心与黄碧云“母亲”书写的比较
8
作者 曾丽琴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台湾的朱天心与香港的黄碧云在同一个时代里分别写下一个关于"母亲"的文本,思考母亲生活与想像的空间。写作中,黄碧云笔锋直指男性,谴责男性驯化教育母亲要柔顺与忍耐,但却没有给母亲等价的奖赏,她们得到的反可能是暴力与抛... 台湾的朱天心与香港的黄碧云在同一个时代里分别写下一个关于"母亲"的文本,思考母亲生活与想像的空间。写作中,黄碧云笔锋直指男性,谴责男性驯化教育母亲要柔顺与忍耐,但却没有给母亲等价的奖赏,她们得到的反可能是暴力与抛弃。朱天心则没有这一女性视点,所以她的描摹十分准确而精辟,但并无明确谴责男性之语。黄碧云通过内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再加上沉重与智性的叙述语气,彰显其典型的女性书写用心,而朱天心笑谑的叙事风格虽有黑色幽默之势,但并没有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其突显讲故事者的叙述方式丢弃了女性思考的主体性,使得这篇小说难以上升到女性文本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女性视点 沉重
下载PDF
Allegory的陷阱——夏衍话剧《赛金花》中的“讽喻”与“笑谑”
9
作者 刘婉明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59,共3页
夏衍将西方文学中的Allegory与晚清小说的笑谑笔法引入话剧《赛金花》中,希望探寻出讽喻史剧的新形态。然而晚清小说的笑谑手法与夏旨在传达历史教训的"讽喻"动机其实格格不入,将其引入创作,结果只会扰乱原先的写作意图,在他... 夏衍将西方文学中的Allegory与晚清小说的笑谑笔法引入话剧《赛金花》中,希望探寻出讽喻史剧的新形态。然而晚清小说的笑谑手法与夏旨在传达历史教训的"讽喻"动机其实格格不入,将其引入创作,结果只会扰乱原先的写作意图,在他的写作语境中,这是个不受欢迎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赛金花》讽喻
原文传递
周作人小说的笑谑与抒情
10
作者 冯仰操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分析了民初周作人小说的主要特色,认为其创作具有强烈的文体实验性,形成了笑谑与抒情两种倾向:前者借幻想进行笑谑和讽刺,后者淡化情节、侧重氛围或情调,其创作是近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周作人小说 抒情
下载PDF
狂欢化诗学与逍遥游思想再比较
11
作者 任真 何志钧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7,共6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 逍遥 否定 真理 世俗
下载PDF
狂欢、对话与“花花公子骚乱”——重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12
作者 李玉花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1期89-97,共9页
爱尔兰天才剧作家约翰·辛格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首演时便引发了著名的"花花公子骚乱",但是关于引发骚乱的原因,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对辛格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重新理解和认识辛格以及他... 爱尔兰天才剧作家约翰·辛格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首演时便引发了著名的"花花公子骚乱",但是关于引发骚乱的原因,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对辛格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重新理解和认识辛格以及他笔下的"花花公子"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新视角:《花花公子》一剧中带有明显的狂欢化时间与空间因素;克里斯蒂这个怪诞英雄的性格也是历经数次加冕与废黜后才得以显现;"花花公子骚乱"的产生则是狂欢化达成的笑谑与对话的特殊效果。辛格的作品与欧洲和爱尔兰的伟大文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他继承了前辈作家以及整个欧洲诙谐文化的传统,用他独特的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戏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格 巴赫金 狂欢 对话 花花公子
原文传递
莫迪洛漫画(一)
13
作者 莫迪洛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4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漫画 开心果 多余的话 五味瓶 阿根廷 动作表 小朋友 文字 疑问
下载PDF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初探——以东北方言与“二人转”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福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4,共5页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二人转” 东北民间艺术
下载PDF
论列斯科夫《大堂神父》中的笑谑话语
15
作者 杨姝蕾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3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列斯科夫借由笑谑话语舒展了民间语言粗鄙、低俗的褶皱,使之与文学语言在艺术文本中协调起来,相映成趣。《大堂神父》中狂欢的笑渗透在旧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无孔不入地内化在人民的日常交谈里,表现为骂人话、赌咒发誓、褒贬... 列斯科夫借由笑谑话语舒展了民间语言粗鄙、低俗的褶皱,使之与文学语言在艺术文本中协调起来,相映成趣。《大堂神父》中狂欢的笑渗透在旧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无孔不入地内化在人民的日常交谈里,表现为骂人话、赌咒发誓、褒贬绰号、随机词、讽刺性模拟等笑谑话语的形式。笑谑话语的狂欢、悖反特质折射出作家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旨趣,呼吁信仰自由和在兄弟般团结和爱的基础上实现基督理想,这使列斯科夫的艺术作品在未来的长远时间里依然能保持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堂神父》 列斯科夫 话语 狂欢 巴赫金
原文传递
《尤利西斯》:笑谑风格与宣泄-净化的艺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军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8,共13页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借用的是荷马史诗的框架,却不用史诗的庄重风格,而以巴赫金意义上的"小说精神",即笑谑风格,进行叙事,不再颂扬与缅怀,而是批判与颠覆。所针对的对象,不仅是殖民历史,更是民族叙事,借此,乔伊斯既揭批帝国...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借用的是荷马史诗的框架,却不用史诗的庄重风格,而以巴赫金意义上的"小说精神",即笑谑风格,进行叙事,不再颂扬与缅怀,而是批判与颠覆。所针对的对象,不仅是殖民历史,更是民族叙事,借此,乔伊斯既揭批帝国,又反思民族,对两者的清醒认识正是乔伊斯所认为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步骤。《尤利西斯》用最辛辣、最具颠覆性的笑谑艺术上演了这两个步骤,其目的则既是为自己追求艺术的自由和心灵的解放,更是为民众祛魅解幻和提升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另类史诗 风格 宣泄 净化
原文传递
试论《西厢记》笑谑性狂欢化的民间文化品格 被引量:1
17
作者 翁敏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6,共8页
本文试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研究《西厢记》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话语体系和话语交往,及剧本鄙俗化、物质化的笑谑性表现,由此揭示其狂欢化的民间文化品格。
关键词 《西厢记》 狂欢化 民间文化
原文传递
“狂欢化”理论视角下的《蝗灾之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6-61,共6页
《蝗灾之日》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关于好莱坞题材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笑”及其在小说中身份地位的变换,韦斯特让以往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借助好莱坞电影的外景拍摄,韦斯特让小说的叙述夹杂了... 《蝗灾之日》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关于好莱坞题材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笑”及其在小说中身份地位的变换,韦斯特让以往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借助好莱坞电影的外景拍摄,韦斯特让小说的叙述夹杂了诸多的“狂欢化”特征。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狂欢化”已经成为揭示文本意义的一种隐喻性话语。文章试图从“狂欢化”理论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进而阐释小说的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理论 双重性 颠覆性
下载PDF
《飞跎全传》的语言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詹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27-28,共2页
出现在清朝康乾年间邹必显的《飞跎全传》,是一本很特别的话本小说,它通篇用扬州话写成,几乎使用的全是市井方言俚语,并且活用这些方言,呈现出独特的油滑笑谑的风格。
关键词 《飞跎全传》 语言 方言 油滑
下载PDF
民间审美趣味的凸显:论唐英传奇的笑谑性品格
20
作者 姚晓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
乾隆及以降,花部地方戏以其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冲击着雅部昆曲,在剧坛上占据上风。面对此情形,一些文人士夫选择坚守雅风,而唐英则大胆从花部地方戏中汲取养分,其传奇创作也因民间因素的融入而具有了笑谑性品格。唐英传... 乾隆及以降,花部地方戏以其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冲击着雅部昆曲,在剧坛上占据上风。面对此情形,一些文人士夫选择坚守雅风,而唐英则大胆从花部地方戏中汲取养分,其传奇创作也因民间因素的融入而具有了笑谑性品格。唐英传奇的笑谑性品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民间人情世态为主要题材,设计富有平民性的矛盾冲突;第二,对各类脚色进行丑脚化处理,增强了剧作的世俗趣味和笑谑色彩,营造了热闹欢快的舞台演出氛围;第三,采撷俗语,臻妙入戏,努力贴近民间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英 明清传奇 民间 雅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