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蚜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秀文 陈国顺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采用聚集度指标等方法测定并分析竹蚜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竹蚜 Astegopteryx bambusae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其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 ,应用 Iwao统计方法 。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序贯抽样 聚集度 预测预报
下载PDF
白僵菌孢子悬乳剂对笋竹蚜虫的田间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品雷 卢钢 +2 位作者 陈为民 黄照岗 薛文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利用液-酵法生产的球孢白僵菌悬乳剂于2003年4~5月在浙江省余杭进行笋竹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农户示范,以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含孢量分别为1×10^7、1×10^6、1×10^5个:mL^-1)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并设清水对照及1000倍1... 利用液-酵法生产的球孢白僵菌悬乳剂于2003年4~5月在浙江省余杭进行笋竹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农户示范,以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含孢量分别为1×10^7、1×10^6、1×10^5个:mL^-1)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并设清水对照及1000倍10%吡虫啉稀释液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1定株竹冠喷雾7d后,3个浓度处理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0.0%,75.1%和80.7%,防治效果随浓度增加而提高.用1000倍白僵菌稀释液(含孢量1×10^7个·mL^-1)进行小区防治试验,对竹蚜的防效可达90.8%;在农户示范大田试验中,7d内对竹蚜的相对防效可达87.9%,防治效果接近10%吡虫啉的1000倍稀释液处理.表明白僵菌对竹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田间试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我省新发现的大益虫——十斑大瓢虫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官国 任伊森 +1 位作者 许素娥 陈国庆 《浙江柑桔》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23,共2页
以个体大食量宏闻名的蚜虫重要天敌——十斑大瓢虫据文献报导为东洋与旧北区种类。国外仅分布于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国内在1933年时首先报导于广西,以后不断发现的有广东、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省首先是1980年作者发现于... 以个体大食量宏闻名的蚜虫重要天敌——十斑大瓢虫据文献报导为东洋与旧北区种类。国外仅分布于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国内在1933年时首先报导于广西,以后不断发现的有广东、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省首先是1980年作者发现于苍南县水头镇的柑桔上,当时仅捉到2头,学名不知,取食对象不清,未引起足够重视。经鉴定知为十斑大瓢虫后,1982年、1986年先后两次专人去苍南采集并对其食性进行了观察,发现很有利用前途,兹报导如下: 形态及习性 十斑大瓢虫分类学上属瓢虫科(Coccinellidae)、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突肩瓢虫族(Synonychini)、突肩瓢虫属(Synonycha),是大型瓢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 瓢虫科 苍南 文献报导 异色 取食量 跗节
下载PDF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玉洲 许明修 +3 位作者 刘小林 李兴天 邹运鼎 张龙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6,共4页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以30℃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蝶 捕食量 捕食效应
下载PDF
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动态的影响及控蚜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奕来 王江宏 +3 位作者 张静 朱丹妮 毛嘉俊 周湘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7-914,共8页
通过观察蚜科Aphididae专化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在3个温度和光周期处理(20~28℃,光照12~15 h)下对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 bambusisucta和竹色蚜Mel... 通过观察蚜科Aphididae专化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在3个温度和光周期处理(20~28℃,光照12~15 h)下对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 bambusisucta和竹色蚜Melanaphis bambusae等4种竹蚜的种群动态的影响,来探究控蚜作用。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在不同温光处理和竹蚜种类间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菌组竹蚜种群动态趋势拟合Log-logistic模型,对照组拟合Logistic方程。健康组竹蚜种群动态呈现爆发特性,模型参数计算显示竹蚜种群密度最高值是起始虫口密度的18.4~139.2倍,显示其对竹林的潜在危害性。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发育初期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寄主种群密度倍增天数比对照组多延长10.0倍以上,显示该生防菌对竹蚜种群发生具有调控作用,抑制竹蚜种群高峰的出现,达到控制竹林蚜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暗孢耳霉 种群动态 昆虫病原真菌
下载PDF
竹蚜对实验动物心脏收缩和血压的影响
6
作者 刘元勤 邵学栋 李强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1-43,共3页
观察了竹蚜的乙醇提取液对蟾蜍离体心脏的收缩和对家兔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提取液能降低心脏收缩频率及强度,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关键词 心脏收缩 中药 血压
下载PDF
赤水竹燕窝
7
《致富天地》 2015年第10期70-70,共1页
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昆虫,以嫩竹的汁液为食,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它会跟一种堪比燕窝的美食扯上关系,这就是产自贵州省赤水市的竹燕窝。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食呢?
关键词 赤水市 营养价值 粗多糖 本地市场 多糖类 氨基酸类
下载PDF
竹蚜的药用价值药探
8
作者 刘元勤 杨杰 +2 位作者 雷新民 李强 邵学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65-65,共1页
竹蚜(Oregma tatakella Takallaihi)又名“竹佛子”、“竹虱”,在民间作为抗哮喘的单味偏方。实验证明:竹蚜对家兔气管平滑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有非常明显的舒张作用,能降低和缓解Ach的作用效果(降级66.34%);对气管平滑肌也能够降低Ach... 竹蚜(Oregma tatakella Takallaihi)又名“竹佛子”、“竹虱”,在民间作为抗哮喘的单味偏方。实验证明:竹蚜对家兔气管平滑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有非常明显的舒张作用,能降低和缓解Ach的作用效果(降级66.34%);对气管平滑肌也能够降低Ach作用35.97%,对哺乳类动物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蛙心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平滑肌 佛子 舒张作用 降压作用 哺乳类动物
下载PDF
10%吡虫啉对居竹伪角蚜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易龙 《植物医生》 2003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吡虫啉 伪角 防治试验 害虫
下载PDF
居竹伪角蚜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顺 王鹏 +1 位作者 舒金平 王浩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5,共6页
对危害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聚集度指标表明竹蚜在竹林间为聚集分布,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较为稳定。天敌蚜灰蝶Taraka hamada、赤星瓢虫Lemnia saucia和... 对危害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聚集度指标表明竹蚜在竹林间为聚集分布,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较为稳定。天敌蚜灰蝶Taraka hamada、赤星瓢虫Lemnia saucia和食蚜虻Asilidae sp.在竹林中主要符合负二项式分布和P-E核心分布,为不均匀的聚集分布,存在由点片向四周扩散的现象,频次分析和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瓢虫的聚集程度不及另外2种天敌的明显。对竹蚜和天敌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仅食蚜虻的分布与竹蚜之间表现为负相关(r=-0.6341),食蚜虻的活动受蚜群分布的影响最大,而其余2种天敌的取食范围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顺 伪角 天敌 空间分布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大突肩瓢虫对居竹伪角蚜捕食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开炬 詹祖仁 +2 位作者 林滨 张龙华 张春兰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9,共4页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对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和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e、密竹链蚧B.miliaris等绿竹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了解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行为是有效选择天敌用于生物防治成败的关键,为此,观察...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对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和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e、密竹链蚧B.miliaris等绿竹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了解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行为是有效选择天敌用于生物防治成败的关键,为此,观察研究了大突肩瓢虫捕食居竹伪角蚜的行为以及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突肩瓢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取食、清洁、静息、整翅、排泄6个过程,以积极搜索式为主,偶见坐等捕食。幼虫无展翅和清洁行为,且排泄和静息行为较少发生。在饥饿状态下,成虫整个捕食过程各行为所占的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时间、搜寻时间、静息时间、清洁时间,取食时间占观察总时长的47.02%;各龄幼虫的取食时间显著长于搜寻时间,虫龄越大,取食时间越长;嚼食时间随虫龄的增大而缩短,成虫的嚼食时间显著短于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突肩瓢虫 伪角 捕食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中国蚜科一新记录属斯维蚜属及一新种(同翅目:蚜总科)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丽坤 张广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描述了在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的刚竹属上采集的蚜亚科蚜亚族一中国新记录属斯维蚜属SwirskiaphisHilleRisLambers及其一新种竹斯维蚜S .bambuciepulaG xZhangetZhang ,sp .nov .。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斯维 新种 中国 斯维 新记录属
下载PDF
紫竹院公园竹类2种蚜虫发生规律与低公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敬宇 张然 《竹子学报》 2020年第2期30-36,共7页
北京紫竹院公园全园占地45.73 hm2,自1971年以来先后引进多种竹,现有室外观赏竹种多达12属44种,是园内主要的造景植物。近年来,竹蚜的发生蔓延不但影响竹子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叶片失绿变黄、出现锈斑、掉落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个体... 北京紫竹院公园全园占地45.73 hm2,自1971年以来先后引进多种竹,现有室外观赏竹种多达12属44种,是园内主要的造景植物。近年来,竹蚜的发生蔓延不但影响竹子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叶片失绿变黄、出现锈斑、掉落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个体植株死亡,从而使竹林大片衰弱,影响景观效果。基于以上原因,通过定点、定期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类2种蚜虫的为害情况及其发生规律:竹梢凸唇斑蚜在园内对竹类危害比较普遍,对刚竹属的生长发育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主要集中于竹叶背部近叶柄或叶尖部位以及笋尖和嫩梢部位刺吸为害。1 a 12个月均有为害现象,5月和10月是该蚜为害的2个峰值。竹纵斑蚜在园内主要对斑竹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聚集在竹叶背部中端部位,7月是该蚜为害高峰期,冬季活跃性差,有越冬阶段,以卵越冬。结论说明环境条件是影响2种蚜虫生活周期和数量变化的一个生态因子,对于2种害虫的预测预报应该实时关注北京市气温以及留意公园内的小气候,并在竹子生长周期内要做到科学管理,包括保持适当的竹林栽植密度、合理施用生物药剂、保护和利用自有天敌昆虫、人为释放天敌昆虫进行补充等,旨在蚜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低公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公园 梢凸唇斑 纵斑 低公害防治
下载PDF
温湿度及居竹伪角蚜种群大小对海绵胶煤炱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张燕宇 叶龙钦 黄晓磊 《武夷科学》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海绵胶煤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探索温湿度和居竹伪角蚜种群数量差异对野生海绵胶煤炱生长的影响可为海绵胶煤炱的工业培养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在福州地区收集记录自然状态下海绵胶煤炱菌落的生长情况,利用温湿... 海绵胶煤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探索温湿度和居竹伪角蚜种群数量差异对野生海绵胶煤炱生长的影响可为海绵胶煤炱的工业培养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在福州地区收集记录自然状态下海绵胶煤炱菌落的生长情况,利用温湿度记录仪收集温湿度数据,通过拍照获得居竹伪角蚜种群个体数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海绵胶煤炱的发生和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居竹伪角蚜种群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居竹伪角蚜种群大小和温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海绵胶煤炱的发生与每日最低湿度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居竹伪角蚜种群越大,产生的蜜露越多,越有利于海绵胶煤炱的生长;居竹伪角蚜和海绵胶煤炱都具有低温适应性,这为海绵胶煤炱的季节性生长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胶煤炱 温度 湿度 伪角
下载PDF
居竹伪角蚜种群的年动态变化及调节因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顺 彭观地 +1 位作者 舒金平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以孝顺竹第1年生受害新竹为观察对象,对居竹伪角蚜的种群动态及主要天敌、气候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竹蚜5月中下旬始发生于2008年新笋基部,随着若蚜的迁移扩散至整个竹丛,其种群密度在2008年的8—9月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2009年... 以孝顺竹第1年生受害新竹为观察对象,对居竹伪角蚜的种群动态及主要天敌、气候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竹蚜5月中下旬始发生于2008年新笋基部,随着若蚜的迁移扩散至整个竹丛,其种群密度在2008年的8—9月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2009年3月初种群密度开始上升,直至新竹第1年生长发育结束。1~4龄若蚜全年同时发生,种群中2个龄期段密度的比例(3~4龄:1~2龄)从2008年的10月初至2009年3月中旬的平均值为0.912,而其余月份的平均值在0.5左右。竹蚜3种主要天敌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2008年的3—5月,赤星瓢虫发生高峰期为2008年的8—9月,蚜灰蝶在全年中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为2008年的7—8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2月。蚜灰蝶可全年在竹杆上取食竹蚜,赤星瓢虫和食蚜蝇从2008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以成虫藏于箨叶或竹丛周围的杂草中越冬。降雨对蚜虫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连续数天的强降雨能基本清除竹丛8.33%~20%的受害株上的蚜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角 种群密度 天敌 降雨量
下载PDF
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控害潜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翠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后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postical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对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Homoptera:Hormaphididae)]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后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postical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对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Homoptera:Hormaphididae)]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控害潜能,通过后斑小瓢虫生命表的测定,探明利用竹茎扁蚜饲养后斑小瓢虫的种群增长趋势,为开发利用后斑小瓢虫防治竹茎扁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3±1)℃,相对湿度70%~73%条件下,采用塑料盒定时定量饲养观察方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捕食功能,测试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使用DPS软件,分别用Holling-Ⅱ型、汪世泽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和金开正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统计模型等昆虫生态学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种群的调节作用;通过在林间设置纱网笼罩饲养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后斑小瓢虫内禀增长力等种群数量特征。【结果】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测定得出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平均日捕食量最大可达75头和81头,表明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测定结果反映,后斑小瓢虫释放比例为1∶38.8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控害效能;生命表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室内饲养雌成虫的存活率可以达到63%,经过1个世代种群可以增长85.3638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种群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后斑小瓢虫在实验室内饲养的种群成几何级数增长。通过生命表参数比较和功能反应模型分析,表明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取食及繁殖能力,对竹茎扁蚜种群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斑小瓢虫 茎扁 捕食功能 控害潜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吡蚜酮不同处理方法对竹茎扁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安庆 孙明文 黄日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84,共3页
为了明确杀虫剂行为生物学对其毒力表达的影响,通过竹茎浸渍法和在体喷雾法进行吡蚜酮的毒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喷雾法的毒力明显高于竹茎浸渍法,其LC50分别为33.38 mg/L、46.13mg/L。说明,吡蚜酮的行为生物学模式为靶标昆虫口腔... 为了明确杀虫剂行为生物学对其毒力表达的影响,通过竹茎浸渍法和在体喷雾法进行吡蚜酮的毒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喷雾法的毒力明显高于竹茎浸渍法,其LC50分别为33.38 mg/L、46.13mg/L。说明,吡蚜酮的行为生物学模式为靶标昆虫口腔、跗节及体壁综合摄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扁 行为生物学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竹虱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海奎 蒋桂华 +2 位作者 唐声武 杨曦 陈孝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2期11-12,共2页
目的:竹虱为同翅目扁蚜科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ala(Takhashi)的无翅孤雌虫的干燥全体,民间用于治疗哮喘,效果明显。本实验进行了竹虱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组织学研究,为竹虱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 目的:竹虱为同翅目扁蚜科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ala(Takhashi)的无翅孤雌虫的干燥全体,民间用于治疗哮喘,效果明显。本实验进行了竹虱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组织学研究,为竹虱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从生物学方面观察各地竹虱的生长特性;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竹虱进行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结果:观察到了竹虱的生长规律、找到了竹虱原动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为竹虱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扁 生物学 性状 显微
下载PDF
四川省乐山市居竹伪角蚜对竹类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农向 程鹏颖 +1 位作者 梁梓 杨瑶君 《现代园艺》 2017年第7期16-19,共4页
居竹伪角蚜是竹类的一种常见害虫,诱发煤污病,严重时导致竹株枯死。本调查针对乐山市居竹伪角蚜感染情况进行普查,踏查竹林共49处,其中受蚜虫病虫害34处,受蚜虫病虫害株率平均为43.49%,其中病虫害受害程度赋分为0的24处,占总比50%;赋分... 居竹伪角蚜是竹类的一种常见害虫,诱发煤污病,严重时导致竹株枯死。本调查针对乐山市居竹伪角蚜感染情况进行普查,踏查竹林共49处,其中受蚜虫病虫害34处,受蚜虫病虫害株率平均为43.49%,其中病虫害受害程度赋分为0的24处,占总比50%;赋分为1的13处,占总比27.08%;赋分为2的9处,占比18.75%;赋分为3的2处,占比4.17%。该调查表明,居竹伪角蚜虫主要危害于丛生竹,以孝顺竹受害最严重,受害区域集中于乐山市绿心公园周边及乐山大佛景区的林竹景观。本调查为优秀旅游城市乐山市整治由居竹伪蚜虫害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市 伪角 感染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竹舞蚜试验
20
作者 涂国平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期86-87,90,共3页
以吡虫啉防治效果为对照,选用3种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药剂进行竹舞蚜生物防治试验,以探索适合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竹舞蚜生物防治方法。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竹舞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之后的第5天,虫口减退率均达... 以吡虫啉防治效果为对照,选用3种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药剂进行竹舞蚜生物防治试验,以探索适合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竹舞蚜生物防治方法。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竹舞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之后的第5天,虫口减退率均达到100%。但从作用时间看,化学药剂吡虫啉以及含有化学药剂的高氯甲维盐苏云金杆菌作用时间快,防治之后的第1天虫口减退率就超过了90%。但是考虑到游客安全问题,对于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说,以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防治竹舞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防治 虫口减退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