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癌与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史宏灿 王晓玲 +3 位作者 解松刚 石维平 束余声 陆世春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常见胸部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价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原发性肺癌、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 ,并以相应的良性病变作为对...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常见胸部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价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原发性肺癌、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 ,并以相应的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 :3 2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84 4%( 2 7/3 2 ) ,癌旁组织为 9 4% ( 3 /3 2 ) ,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肺癌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 ,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阳性率 94 7% ( 18/19)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69 2 % ( 9/13 ) ,P <0 0 5 ;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3 7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率为 86 5 % ( 3 2 /3 7) ,癌旁组织为 18 9% ( 7/3 7) ,正常食管组织未检出端粒酶阳性。当癌侵及肌层及外侵后 ,其阳性表达率 10 0 % ( 2 3 /2 3 )高于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者 71 4% ( 10 /14 ) ,P <0 0 1。伴淋巴结转移标本阳性率 10 0 % ( 2 1/2 1)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 75 % ( 12 /16) ,P <0 0 5。结论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肺癌、食管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学 食管肿瘤/病理学 端粒.末端转移酶/代谢:肿瘤 诊断 食管肿瘤/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