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网络信息流仿真平台
1
作者 李力 顾桔 《舰船论证参考》 2001年第4期37-41,47,共6页
本文介绍的软件产品-“通用信息流仿真平台”可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一种新型的,且简洁,有效和实用的工具,它能够快速生成网络信息流,并定量测出用户关心的网络应用层传输延迟和可靠性参数。
关键词 应用系统 延迟 传输可靠性 通用网络信息流仿真平台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价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勇林 魏立峰 祁红岩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使用一种功能强大的网络建模和仿真工具———OPNET,对校园局域网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该软件在网络设计、性能评价、协议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通过对客户端的延迟、应用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的测量来评价整个网...  使用一种功能强大的网络建模和仿真工具———OPNET,对校园局域网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该软件在网络设计、性能评价、协议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通过对客户端的延迟、应用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的测量来评价整个网络的性能,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NET 响应时间 延迟 性能分析 网络
下载PDF
AVB网络流量整形帧模型端到端延迟计算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二帅 何锋 熊华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2-1449,共8页
音视频桥接技术(AVB)以传统以太网为基础,通过基于信用量的整形(CBS)算法进行流量整形,提供了音视频流确定性传输的基础保障。在CBS流模型的延迟分析计算基础上,考虑了AVB网络中数据帧实际排队和调度的离散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BS帧... 音视频桥接技术(AVB)以传统以太网为基础,通过基于信用量的整形(CBS)算法进行流量整形,提供了音视频流确定性传输的基础保障。在CBS流模型的延迟分析计算基础上,考虑了AVB网络中数据帧实际排队和调度的离散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BS帧模型来计算音视频流量的排队传输延迟,并推导了帧模型下最坏延迟计算公式。采用典型的车载网络应用场景对2种模型进行演算验证,结果表明:同流模型相比,CBS帧模型中得到的端到端延迟更小,显示出更好的紧性评估效果,同时这种紧性评估在针对低优先级流量的延迟分析时,差异会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视频桥接技术(AVB) 实时性 帧模型 延迟 流模型
下载PDF
TTE网络混合关键性通信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贾琪明 李峭 熊华钢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0,30,共5页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扩展定义了以太网的MAC层,为包含时间触发通信在内的分布式混合关键性实时系统提供了支持。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网络组件进行分析和建模,开发出一套完整的TTE网络实时通信仿真工具。在典型...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扩展定义了以太网的MAC层,为包含时间触发通信在内的分布式混合关键性实时系统提供了支持。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网络组件进行分析和建模,开发出一套完整的TTE网络实时通信仿真工具。在典型的航空电子系统场景下仿真不同关键性等级实时流量的通信情况,对仿真得到的端到端延迟界限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验证了TTE网络能够根据流量特性提供不同程度的实时性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E 混合关键性 延迟 仿真 性能分析
下载PDF
EDF调度方法在交换式工业以太网中的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奇智 曹春生 张卫东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3,共3页
针对工业以太网的数据特点 ,通过在以太网数据帧中引入IEEE80 2 .1Q优先级字段来区分周期性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 ,并对前者优先进行传送。同时还在周期性数据帧中引入截止期限字段来区分其不同的紧急程度 ,并对其采用非中断的EDF调度... 针对工业以太网的数据特点 ,通过在以太网数据帧中引入IEEE80 2 .1Q优先级字段来区分周期性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 ,并对前者优先进行传送。同时还在周期性数据帧中引入截止期限字段来区分其不同的紧急程度 ,并对其采用非中断的EDF调度方法来改善周期性数据帧的端到端延迟。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式工业以太网 EDF调度方法 周期性实时数据 延迟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径路由优化协议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杰 易本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55-2060,共6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传输应用中,单通道路由方案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多径路由优化协议(EEOR)。在这个协议中,通过邻居之间的消息交互建立最大化多路径,并引入了多路径选择机制来剔除无意义的路径。在多路径建...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传输应用中,单通道路由方案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多径路由优化协议(EEOR)。在这个协议中,通过邻居之间的消息交互建立最大化多路径,并引入了多路径选择机制来剔除无意义的路径。在多路径建立过程中,首先考虑降低端到端延迟,其次维护网络的能量平衡。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案与其他两种路由协议相比网络生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端到端的延迟和控制开销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路径路由 消息交互 延迟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基于分形漏桶的长程相关业务端到端延迟上界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连明 黄大足 陈志刚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8,43,共8页
为了求解以长程相关业务作为输入的网络端到端延迟上界,提出了基于分形漏桶和GPS系统的端到端网络模型,利用网络演算理论证明了分形漏桶的引入不增加网络端到端延迟上界,建立了端到端延迟理想及其近似确定上界模型。数值结果表明,分形... 为了求解以长程相关业务作为输入的网络端到端延迟上界,提出了基于分形漏桶和GPS系统的端到端网络模型,利用网络演算理论证明了分形漏桶的引入不增加网络端到端延迟上界,建立了端到端延迟理想及其近似确定上界模型。数值结果表明,分形漏桶有效改善了长程相关特性对端到端延迟上界所造成的影响,与简单漏桶相比,基于分形漏桶的长程相关业务端到端延迟上界具有更好的紧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演算 通用处理器共享系统 分形漏桶 延迟
下载PDF
基于SEI的煤矿智能监控视频传输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佳 王琪 王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目前煤矿视频监控数据传输存在高延迟问题,而视频传输延迟的主要成因是编码延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视频编码的基于媒体补充增强信息(SEI)的煤矿智能监控视频传输方法。该方法在解复用视频流得到视频压缩帧后缓存一份副本,解码视... 目前煤矿视频监控数据传输存在高延迟问题,而视频传输延迟的主要成因是编码延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视频编码的基于媒体补充增强信息(SEI)的煤矿智能监控视频传输方法。该方法在解复用视频流得到视频压缩帧后缓存一份副本,解码视频压缩帧得到视频解码帧,通过SEI存储视频解码帧中AI模型分析结果,根据时间戳对应关系将自定义SEI写入该视频解码帧对应视频压缩帧副本的网络提取层单元,并复用视频压缩帧副本,实现煤矿智能监控视频实时传输。在24核CPU上对该方法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1280×720分辨率的视频,采用该方法处理视频时CPU整体使用率由采用传统方法时的24.7%~36.6%降至20.3%~23.9%,端到端延迟由1946 ms降至345 ms;对于1920×1080分辨率的视频,采用该方法处理视频时CPU整体使用率由采用传统方法时的29.2%~41.8%降至18.5%~26.3%,端到端延迟由6204 ms降至479 ms。该方法通过规避视频编码环节,降低了煤矿智能监控视频传输延迟,且节省了视频编码所需的CPU或GPU资源,降低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硬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视频监控 监控视频传输 视频AI分析 无视频编码 媒体补充增强信息 延迟
下载PDF
应用混合队列调度策略的AFDX实时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141,共7页
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对传输的数据流采用先到先服务(FCFS)调度策略,导致安全关键性数据的网络延迟较大,拥塞情况下的数据流延迟存在不确定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优化AFDX网络实时性的混合队列调度策略,综合FCFS调... 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对传输的数据流采用先到先服务(FCFS)调度策略,导致安全关键性数据的网络延迟较大,拥塞情况下的数据流延迟存在不确定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优化AFDX网络实时性的混合队列调度策略,综合FCFS调度策略、静态优先级队列调度策略和差额轮询调度策略的优点,通过网络演算分析数据流的延迟上界,理论验证硬实时数据流满足AFDX网络通信需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队列调度策略不仅可以保证AFDX网络中安全关键性数据流的实时性,以及非安全关键性数据流的调度公平性,而且能有效隔离恶意数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队列调度策略 网络演算 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虚链路 延迟
下载PDF
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上界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新娟 刘芳菊 严亚周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6-180,共5页
考虑到通信网端到端的延迟抖动模式,为了降低数据传输耗时,进行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上界仿真分析。根据MAC层中协议,计算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以及通信网端到端延迟抖动上界,在通信网式中模型中,引入漂移因子,完成通信网... 考虑到通信网端到端的延迟抖动模式,为了降低数据传输耗时,进行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上界仿真分析。根据MAC层中协议,计算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以及通信网端到端延迟抖动上界,在通信网式中模型中,引入漂移因子,完成通信网端到端延迟上界演算过程,实现抗干扰通信网端到端延迟上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的数据传输丢包率实验结果、通信网模型构建开销实验结果以及通信网模型构建与数据传输仿真耗时比重均较优,可为日后的通信网端到端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 抗干扰通信网 传输耗时
下载PDF
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调度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振凯 刘斌 徐光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提供具有可伸缩性的延迟保证,通过对虚拟时钟(GDVC)调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CS-GDVC)调度策略的框架,并证明它能够与基于流的虚拟时钟调度策略提供相同的端到端延迟保证。通过选择CS-GDVC中的一个参数和工作方式(... 为了提供具有可伸缩性的延迟保证,通过对虚拟时钟(GDVC)调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CS-GDVC)调度策略的框架,并证明它能够与基于流的虚拟时钟调度策略提供相同的端到端延迟保证。通过选择CS-GDVC中的一个参数和工作方式(工作守恒/不守恒),可以构造各种具体的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调度策略。已经提出的各种基于虚拟时钟的核心无状态调度策略都可以认为是CS-GDVC的实例。CS-GDVC为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调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无状态虚拟时钟调度策略 延迟保证 延迟 工作方式 参数选择 网络节点 数据包 状态信息
原文传递
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与信道联合分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玲 陈其松 吴茂念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年第7期110-115,共6页
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器使用多射频接口并配备多信道传输能有效增加网络吞吐量及降低干扰。研究路由与信道分配问题的目的就是增加网络容量、减少延迟等。文中针对无线Mesh网络中多接口多信道的路由与信道分配问题做了统一考虑,根据路由... 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器使用多射频接口并配备多信道传输能有效增加网络吞吐量及降低干扰。研究路由与信道分配问题的目的就是增加网络容量、减少延迟等。文中针对无线Mesh网络中多接口多信道的路由与信道分配问题做了统一考虑,根据路由约束、信道约束、干扰约束以及宽带约束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迭代搜索的启发式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路由分配 信道分配 网络吞吐量 延迟
下载PDF
一种多速率水声传感器网络协商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晓平 马路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水下声通信传感器网络中,一个较短的链路可以比一个较长的链路提供更大的带宽。多速率水声传感器网络模型可以在不同长度的链路间动态选择传输速率,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针对多速率水声传感器网络的速率协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握手... 在水下声通信传感器网络中,一个较短的链路可以比一个较长的链路提供更大的带宽。多速率水声传感器网络模型可以在不同长度的链路间动态选择传输速率,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针对多速率水声传感器网络的速率协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握手的多速率协商机制。这种协商机制适用于链路长度未知的多速率水声传感网,可以在保证网络连通率的前提下降低端到端延迟和单位比特的能量消耗。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协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水下声通信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传感器网络 多速率 协商机制 延迟
下载PDF
基于补偿因子自适应的NLMS多媒体播放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良葆 章德 毕厚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基于线性预测的媒体播放算法由于其复杂度低、易实现,在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大量使用,其中采用最小均方差估计的NLMS算法精确度较高.首先对NLMS算法和改进的NLMS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算法中补偿因子因网络抖动剧烈而导致补偿过大的问题,提... 基于线性预测的媒体播放算法由于其复杂度低、易实现,在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大量使用,其中采用最小均方差估计的NLMS算法精确度较高.首先对NLMS算法和改进的NLMS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算法中补偿因子因网络抖动剧烈而导致补偿过大的问题,提出了β因子自适应的NLMS算法,采用补偿因子系数β随网络变化以及预测误差情况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对NLMS算法作了进一步改进,明显地减小了端到端延迟均值和丢包率.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MS算法 补偿因子自适应 延迟 丢包率
下载PDF
基于网络演算的AVB网络流量接纳准则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萍 赵洋 王艳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针对AVB网络中的流量整形机制,考虑在网络演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流量接纳准则的分析。将AVB流预留协议约定的两类优先级扩展为三类优先级;结合信用量整形机制的信用量消耗规则,实现高、中、低三类优先级流量的服务曲线计算,并完成... 针对AVB网络中的流量整形机制,考虑在网络演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流量接纳准则的分析。将AVB流预留协议约定的两类优先级扩展为三类优先级;结合信用量整形机制的信用量消耗规则,实现高、中、低三类优先级流量的服务曲线计算,并完成各类流量端到端传输实时性的分析;依据于端到端传输延时的变化,提出AVB流量接纳准则。基于该流量接纳准则,分别分析接纳高、中、低优先级流量时已有流量产生的延迟变化量,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流量接纳准则适用于AVB网络,具有保障流量传输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B网络 流量整形算法 流量接纳 网络演算 延迟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加代数理论求解无线Mesh网络端到端延迟上界的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漆华妹 陈志刚 吴显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为分析无线Mesh网络(WMNs)的QoS性能,根据最小加代数理论中的随机性网络演算的知识,提出了基于缓存队列共享的WMNs节点框架,然后利用最小加代数理论中的随机性演算理论求解了基于缓存队列共享的WMNs随机性端到端延迟理想上界和近似上界... 为分析无线Mesh网络(WMNs)的QoS性能,根据最小加代数理论中的随机性网络演算的知识,提出了基于缓存队列共享的WMNs节点框架,然后利用最小加代数理论中的随机性演算理论求解了基于缓存队列共享的WMNs随机性端到端延迟理想上界和近似上界。对推导出的WMNs端到端延迟上界计算公式进行的实例数值分析证实了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端到端延迟上界随着权重的增加而减少,所得结果对WMNs的QoS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WMNs) 最小加代数 延迟 随机性边界
下载PDF
MANET基于带宽估计的TCP拥塞控制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华 黄镜清 王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1-205,220,共6页
为改善MANET网络的拥塞控制,设计一种基于带宽的拥塞识别与控制机制。通过实时监测节点可用带宽,获取节点拥塞程度指标,采用包循环进入队列和分类丢包的策略进行拥塞控制。该机制不需要邻居节点的信息,降低了系统开销。通过NS2仿真结果... 为改善MANET网络的拥塞控制,设计一种基于带宽的拥塞识别与控制机制。通过实时监测节点可用带宽,获取节点拥塞程度指标,采用包循环进入队列和分类丢包的策略进行拥塞控制。该机制不需要邻居节点的信息,降低了系统开销。通过NS2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改进机制的有效性,相比TCPNewReno,端到端延迟减少了5%到34.9%,相对于TCP NewReno和TcpVegas,在吞吐量性能方面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T 带宽估计 拥塞识别与控制 系统开销 延迟 吞吐量
下载PDF
随机移动模型下移动自组网无序传输端到端延迟闭解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菲 蔡英 李卓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移动自组网端到端延迟在封闭形式分析方面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有效的针对无序传输,单副本两跳中继算法的网络延迟建模方案,并给出其严格的理论延迟上界。首先针对多种随机移动模型,证明了移动节点的相遇间隔时间可归纳为统一表达... 针对移动自组网端到端延迟在封闭形式分析方面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有效的针对无序传输,单副本两跳中继算法的网络延迟建模方案,并给出其严格的理论延迟上界。首先针对多种随机移动模型,证明了移动节点的相遇间隔时间可归纳为统一表达式。然后,综合分析了媒介竞争、流量竞争、排队延迟等问题,合理划分并精确求解出了各延迟关键时间段,从而构造了数据包排队服务模型。最后推导出移动自组网端到端延迟的封闭形式理论上界。仿真结果表明,该理论延迟与实验数据紧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网 延迟 随机移动模型 无序传输 排队服务模型
下载PDF
基于OpenFlow网络的弹性服务质量保障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客 李集林 张华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0-24,共5页
传统网络主要依靠固定的优先级标签机制为业务提供服务质量(QoS)保障。针对该方法没有考虑不同交换节点中负载差异性及无法及时应对网络中的拥塞与故障等问题,在OpenFlow网络中提出一种弹性QoS保障方法。对于新加入的业务流软件定义网络... 传统网络主要依靠固定的优先级标签机制为业务提供服务质量(QoS)保障。针对该方法没有考虑不同交换节点中负载差异性及无法及时应对网络中的拥塞与故障等问题,在OpenFlow网络中提出一种弹性QoS保障方法。对于新加入的业务流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依据当前网络负载情况,通过空间排序快速搜索算法计算其在不同交换节点中的映射优先级,该算法可有效缩小搜索空间并得出近似最优解,所得结果在满足新加业务流端到端时延及带宽要求的同时,最低限度地影响系统其他业务流。通过仿真验证,在所提方法生效后,可使具有严格延迟指标要求业务流的保障精度大幅提升,并使业务流获得端到端的QoS保障。所提方法可应用于网络拥塞避免及网络故障自我修复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OpenFlow协议 弹性服务质量 延迟
下载PDF
TCAR: A new network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based on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平 吴伟 +1 位作者 关庆娟 王建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178-3185,共8页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ting relay mechanisms based on inter-session network such as COPE, relay node demands to collect the messages from its neighbor nodes to get notice of which packets already overheard by them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exists coding opportunity between or among forwarding packets. However, transmission overhead of this message collection and computing cost of opportunity determination will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chanisms. It is observed that coding opportunity at relay node is much more related with the local topology, and the opportun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packets together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encoding two packets together in wireless network with general density. Based on this, a new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named TCAR, is proposed. TCAR ignores the oppomm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packets together. Each relay node maintains an encoding mapping table being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ts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ath cost during routing setup phase, and determine that which two packets can be encoded together during the packets forwarding phase. In TCAR, instead of periodic messages collection, each relay nodes just need once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and the encoding determination is much simpl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mechanis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ypical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mechanisms COPE and COPE-based routing, TCAR achieves 12% and 7% throughput gains, and keeps the minimum end to end de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ding aware routing wireless net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