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齐聚物的高效尺寸排除色谱的研究——Ⅱ.折光指数增量的分子量依赖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程镕时 严晓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47-654,共8页
对齐聚物中各半分散组分的折光指数增量、尺寸排除色谱响应面积与重量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数学分析。折光指数增量的分子量依赖性完全起源于端基效应。提出了一个对高分子的尺寸排除色谱谱图,作折光指数增量改正的理论方程,其中包含... 对齐聚物中各半分散组分的折光指数增量、尺寸排除色谱响应面积与重量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数学分析。折光指数增量的分子量依赖性完全起源于端基效应。提出了一个对高分子的尺寸排除色谱谱图,作折光指数增量改正的理论方程,其中包含端基与结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以及两者折光指数增量的比值,此比值可事先用Lorenz-Lorentz或Gladstone-Dale方程计算得到。理论的推断从苯乙烯齐聚物的HPSEC实验数据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剂聚物 折光指数增量 尺寸排除色谱 效应 分子量依赖性 分离
下载PDF
糖类化合物的端基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吕萍 王彦广 《大学化学》 CAS 2012年第2期41-48,共8页
讨论糖化学中存在的端基效应,内容涉及端基效应的产生,对端基效应的几种理论解释与思考,以及端基效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旨在为基础有机化学中的糖化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效应 糖化学 碳水化合物 有机化学教学
下载PDF
稀土与不同端基直链聚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其NMR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乐真 姚克敏 +3 位作者 李家玲 鲍正操 沈联芳 田清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分别与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EO_2Me_2)和一缩二乙二醇-二-(邻甲氧基苯基)醚[EO_2(MeOP)_2]形成的两系列17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NMR表征,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_3(ClO_4)_9(EO_2Me_2)_5·18H_2O(Ln=La,Pr,Nd)...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分别与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EO_2Me_2)和一缩二乙二醇-二-(邻甲氧基苯基)醚[EO_2(MeOP)_2]形成的两系列17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NMR表征,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_3(ClO_4)_9(EO_2Me_2)_5·18H_2O(Ln=La,Pr,Nd)和Ln(ClO_4)_3EO_2Me_2·8H_2O(Ln=Sm,Eu,Gd,Tb,Dy,Ho,Er,Yb,Y)及Ln(ClO_4)_3EO_2(MeOP)_2·6H_2O(Ln=La,Pr,Nd,Eu,Gd).讨论了它们的NMR及光谱等性质,研究了不同端基直链聚醚对配位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直链聚醚 效应 络合物
下载PDF
正十八烷封端的聚氧化乙烯的受限结晶和熔融行为——束缚点密度效应
4
作者 陈楠 黄旭琛 谢续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1-1349,共9页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乙烯(PEO)进行端基改性,得到正十八烷基团双封端的聚氧化乙烯(ODPEO).通过改变PEO的分子量来调整片晶折叠表面端基的束缚点密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正十...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乙烯(PEO)进行端基改性,得到正十八烷基团双封端的聚氧化乙烯(ODPEO).通过改变PEO的分子量来调整片晶折叠表面端基的束缚点密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正十八烷端基对PEO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DSC结果表明,引入端基后,不同分子量的PEO比改性前都更容易形成非整数折叠(NIF)晶体,并且熔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于104分子量的PEO,正十八烷端基的存在显著降低了PEO的成核能力,并导致片晶折叠表面的自由能轻微增加,但对平衡熔点的影响很小;对于4×103和2×103分子量的PEO,引入端基后平衡熔点发生显著的下降,特别是对4×103分子量的PEO,正十八烷端基的存在限制了一次折叠IF(1)晶体向伸直链IF(0)晶体的增厚.对于2×103分子量的PEO,通过AFM原位观察了ODPEO2k片晶的增厚和结晶,发现引入正十八烷端基后,PEO的NIF晶体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排入IF(0)晶体的伸直链长度较短.总之,PEO晶体的增厚会增大片晶表面端基束缚点的密度,而烷基链要实现构象熵最大化要求束缚点密度尽可能低,正是这两个过程的相互竞争导致了上述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效应 受限结晶 束缚点密度
原文传递
第三组份端基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薛佩瑶 张俊祥 +9 位作者 辛景明 RECH Jeromy 李腾飞 孟凯鑫 王嘉宇 马伟 尤为 MARDER Seth R. 韩平畴 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分别作为第三组分,制备了三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了第三组分端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IDT-IC和IDT-NC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仅端基不同;IDT-IC端基是苯环,而IDT-NC端基是萘环。与IDT-IC相比,IDT-NC吸收光谱红移40nm,LUMO能级下移0.11 eV,电子迁移率提高50%。基于FTAZ:FOIC,FTAZ:IDT-IC,FTAZ:IDT-NC二元共混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分别为9.73%,7.48%,7.68%。FTAZ:FOIC:IDT-IC和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的效率分别提升到11.2%和10.4%。对于FTAZ:FOIC:IDT-I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I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开路电压(V_(OC))随着IDT-I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由于IDT-IC与FOIC吸收光谱高度互补,短路电流(J_(SC))也显著提高。第三组份IDT-I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填充因子(FF)有所提高。对于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N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V_(OC)随着IDT-N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但由于IDT-NC的LUMO能级比IDT-IC的LUMO能级低,其V_(OC)比FTAZ:FOIC:IDT-IC体系低。由于FOIC和IDT-NC吸收光谱高度重叠,J_(SC)降低。第三组份IDT-N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FF提高,甚至比FTAZ:FOIC:IDT-IC体系有更好的载流子传输和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电子受体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效应 三元共混
下载PDF
苯多烯共轭体系反向端基效应的研究
6
作者 戴萃辰 李桂英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89年第2期79-89,共11页
本文合成了七个系列的化合物(A=B(CH=CH)-X=Y,A=B-=-NO_2,-X=Y=-CHO、-COMe、-CN、-NO_2;A=B-=-CN,-X=Y=-CN、-CHO;A=B-=-H,-X=Y=-NO_2),通过UV、XPS、^(13)CNMR、量化计算等对苯多烯共轭体系的反向端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向端... 本文合成了七个系列的化合物(A=B(CH=CH)-X=Y,A=B-=-NO_2,-X=Y=-CHO、-COMe、-CN、-NO_2;A=B-=-CN,-X=Y=-CN、-CHO;A=B-=-H,-X=Y=-NO_2),通过UV、XPS、^(13)CNMR、量化计算等对苯多烯共轭体系的反向端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向端基效应存在于苯多烯及其它芳香共轭体系之中.当两个末端基团相同时(A=B-=-X=Y),烯链末端的基团为端基,苯环上的基团为反向端基,反向端基不包括苯环在內.当两个末端基团不同时(A=B-≠-X=Y),则共軛能力较弱的基团成为反向端基.反向端基效应可用△Ns定量描述,△Ns值均小于1,其大小约依-CN、-COMe、-CHO、-NO_2增强.反向端基系列化合物的λ_(max)可按引入反向端基当量的同系方程10^(-4)v=a+b(1/2))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多烯共轭体系 反向效应
下载PDF
“九死还魂”海藻糖
7
作者 刘赛男 王朝霞 徐首红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7期194-198,共5页
海藻糖在科学界享有“生命之糖”的美称。本文以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聪慧、有担当的海藻糖形象。介绍了海藻糖的结构,通过一系列小故事讲述海藻糖的独特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剖析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海藻糖 异构效应 氢键 玻璃态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活性理论研究降糖药SGLT2的端基异构效应
8
作者 洪琴 吴林钢 +1 位作者 王玉娜 钟爱国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在密度泛函活性理论(DFRT)框架下,应用能量分解分析法,结合新近发展起来的信息理论(IT),以2-F-α-D-吡喃型葡萄糖为SGLT2模型分子,在DFT M06-2X/cc-pVDZ水平上优化并计算了80对分子的能量及其分能量.能量分解分析显示,有27对出现端基异... 在密度泛函活性理论(DFRT)框架下,应用能量分解分析法,结合新近发展起来的信息理论(IT),以2-F-α-D-吡喃型葡萄糖为SGLT2模型分子,在DFT M06-2X/cc-pVDZ水平上优化并计算了80对分子的能量及其分能量.能量分解分析显示,有27对出现端基异构现象,但还有53对不符合这个经验规则.它们的总偶极矩差值(ΔDe),而不是超共轭效应差(Δh),可以作为一项合理的总能量差相关指标.借助于双组分能量"立体位阻能和静电势能"组合模型,或者"交换相关能与静电势能"组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模型分子的一般端基异构体的能量差.用密度泛函框架下的信息理论,计算了27对正端基异构体的8个信息量指数,未找到相关性强的单个信息量指数.探讨了模型分子端基异构效应的本质和起源,证实了它们的复杂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信息理论 异构效应 一般异构效应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用单粒子格林函数和电子动量谱学研究二氧甲基甲烷的轨道电子结构
9
作者 黄艳茹 宁传刚 +2 位作者 张书锋 刘昆 邓景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53-57,共5页
首次用单粒子格林函数理论方法研究了二氧甲基甲烷的轨道离化能谱和电子动量谱,通过比较DFT和ADC(3)方法在不同基组下的理论计算结果,说明了基组中弥散函数的重要性,并验证了端基异构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电子动量谱学 单粒子格林函数ADC(3) 二氧甲甲烷 异构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