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的语法:童话插图中情态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建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素淡的色彩、浓缩的细节、背景的缺失以及某些时候细微的解剖学上的扭曲。童话插图还通过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表现梦幻世界,其中许多形象都具有现实逃避主义的色彩。童话插图不仅帮助儿童理解童话的故事精髓,而且启发儿童的想像,向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蒙。通过阅读童话插图,儿童被引导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多重的内心世界——一个梦幻般的、与现实被动共生的"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 情态 童话插图 梦幻主义
下载PDF
新中国的“儿童相”:丰子恺童话插图中的乌托邦世界
2
作者 曾麒霖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4期225-244,共20页
丰子恺在新中国时期为德国童话《格林姆童话全集》所作的插图,提供了探讨不同话语系统以及历史语境可能带来“儿童”身份流变的研究视角。儿童图像不仅折射了作画主体的立场与视角,也呈现了不同时期儿童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儿童观。此外,... 丰子恺在新中国时期为德国童话《格林姆童话全集》所作的插图,提供了探讨不同话语系统以及历史语境可能带来“儿童”身份流变的研究视角。儿童图像不仅折射了作画主体的立场与视角,也呈现了不同时期儿童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儿童观。此外,1950年《亦报》开始连载丰子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所创作的童话《赤心国》,并且由他亲自为之创作童话插图。丰子恺所创作的童话《赤心国》和插图为探讨当代文学文化体制如何塑造其历史意识和“自我”意识,以及丰子恺如何通过童话和儿童图像完成“自我”文化诉求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丰子恺 童话插图 儿童图像 新中国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