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文教授”的“中乐寻源”--童斐校园昆曲教育探索述评与省思
1
作者 邹青 《戏曲研究》 2023年第1期268-289,共22页
在我国数百个戏曲剧种之中,昆曲的教育意义非常突出:它不仅集古典戏剧之大成,更接续了《诗经》以降的中国韵文传统和文人雅歌传统,体现了“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的文艺发展规律。这也决定了昆曲教育不独属于以培养演员为目标... 在我国数百个戏曲剧种之中,昆曲的教育意义非常突出:它不仅集古典戏剧之大成,更接续了《诗经》以降的中国韵文传统和文人雅歌传统,体现了“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的文艺发展规律。这也决定了昆曲教育不独属于以培养演员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也当属于以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为旨归的校园教育。数十年来,昆曲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昆曲演员的职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昆曲 中乐寻源 古典戏剧 文化传承 教育探索 审美教育
原文传递
童斐音乐思想评述
2
作者 周莹 《艺术教育》 2023年第11期53-56,共4页
童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国乐理论家,著有《中乐寻源》一书,学术价值极高,对后世音乐史学类著作影响深远。然而,童斐的音乐思想多年来备受质疑,学界更是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认为他的音乐思想是国粹主义音乐思潮的代表,是... 童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国乐理论家,著有《中乐寻源》一书,学术价值极高,对后世音乐史学类著作影响深远。然而,童斐的音乐思想多年来备受质疑,学界更是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认为他的音乐思想是国粹主义音乐思潮的代表,是落后的、过时的。因此,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站在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重新评述童斐的音乐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音乐史 音乐思想
原文传递
“历史中的传统”与“传统中的历史”——童斐《中乐寻源》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修海林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童斐的《中乐寻源》一书在近代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著述及其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不仅是重要的一环,并且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中乐寻源》具有一种较特殊的体例结构和叙述方式,即传统戏乐歌曲以及相关音乐形态的分类框架,与... 童斐的《中乐寻源》一书在近代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著述及其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不仅是重要的一环,并且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中乐寻源》具有一种较特殊的体例结构和叙述方式,即传统戏乐歌曲以及相关音乐形态的分类框架,与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在内容呈现上的相互结合,并且还包括有作者对各类古代音乐知识点和专题研究的认识和评价。该书所谈虽以戏乐歌曲为主,但"寻源"所为,仍具有"史"的线索与叙述框架。书中呈现的"律"、"调"、"器"、"谱"和"韵"、"歌"6种分类,反映了作者对"中乐"研究内容的思考和把握,构成其理论特色。将古代音乐史的历史知识和传统音乐(特别是在曲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相结合,相互参证,进行一定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样一种治学方式,是首先在童斐的《中乐寻源》中形成和做到的,实际上体现了"历史中的传统"与"传统中的历史"两种学术视角的结合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乐寻源》 历史中的传统 传统中的历史
下载PDF
常州府中学堂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闯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8,80,共5页
常州府中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常州地区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府中学堂,同时也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官办府中学堂。1907年屠宽执掌该校,亲订章程、革新课程,从严招生并聘请许多名流雅士到该校任教,使学堂渐有规模与声色。同年,该校发生部分学生反... 常州府中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常州地区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府中学堂,同时也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官办府中学堂。1907年屠宽执掌该校,亲订章程、革新课程,从严招生并聘请许多名流雅士到该校任教,使学堂渐有规模与声色。同年,该校发生部分学生反对舍监陈士辛的短暂学潮,经过学生与校方短暂的博弈,终因学生妥协而告终。民国二年,常州府中学堂人事发生变动,童斐继任校长,随后该校演变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童斐为该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省立五中成为近代江苏教育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宽 陈士辛 常州府中学堂 江苏省立第五中学
下载PDF
会通中西理艺并长--刘天华“国乐改进”理论再识
5
作者 欧阳亮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6,I0008,共14页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会通”中西古今的音乐大家,也是民族音乐界“理艺并长”的一代宗师。百年来,其音乐实践(艺)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其音乐理论(理)的巨大贡献却少有人总结。梳理刘天华的“师友谱”,考释其代表性理论著述,分析...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会通”中西古今的音乐大家,也是民族音乐界“理艺并长”的一代宗师。百年来,其音乐实践(艺)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其音乐理论(理)的巨大贡献却少有人总结。梳理刘天华的“师友谱”,考释其代表性理论著述,分析其绝笔之作《烛影摇红》,可知其“借西法造中国钥匙开中国锁”,“会通”古今中西的“国乐改进”理论有着深刻的内涵:融会西乐新知,以中西相通的基本原理阐释国乐固有的组织、表达规律,重构新国乐使其得以与世界对话。刘天华的“会通”观念,对当代“中国乐派”的理论建构与艺术实践,仍有巨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会通 国乐改进 刘半农 《烛影摇红》
原文传递
新学堂中的旧举人:一位末代举人的教育生涯与命运
6
作者 李立峰 《科举学论丛》 2013年第2期71-79,共9页
从科举到学堂,伴随制度变革而来的利益调整,有着尤为惊心动魄而又易被忽视的历史,本文将目光聚焦于近代常州府中学堂的校长——末代举人童斐,以其在常州中学的办学实践来解读他对近代教育的认识及理念,从而考察士到知识分子的艰难蜕变... 从科举到学堂,伴随制度变革而来的利益调整,有着尤为惊心动魄而又易被忽视的历史,本文将目光聚焦于近代常州府中学堂的校长——末代举人童斐,以其在常州中学的办学实践来解读他对近代教育的认识及理念,从而考察士到知识分子的艰难蜕变与转型。作为新学堂中的旧举人,童斐的思想中混杂着中西与新旧的诸多要素,'身已新而心仍旧',在剧烈的蜕变期中与社会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其心态的转换比身份的转换更为艰难,这就给他的职业和教育生涯带来了某种悲剧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举人 常州中学 教育生涯 命运
原文传递
童斐所作“校歌”考辨
7
作者 秦德祥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童斐以我国近现代较早的音乐史著作《中乐寻源》载入音乐史册,对于他的音乐作品,鲜见记述与介绍。本文通过对他生前长期工作与生活的江苏省常州市的实地调查,认定《私立常州中学校校歌》是目前已见到的、唯一可信的、由他作词作曲的歌... 童斐以我国近现代较早的音乐史著作《中乐寻源》载入音乐史册,对于他的音乐作品,鲜见记述与介绍。本文通过对他生前长期工作与生活的江苏省常州市的实地调查,认定《私立常州中学校校歌》是目前已见到的、唯一可信的、由他作词作曲的歌曲。本文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这一新发现以及相关资料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立常州中学校校歌》 “解三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