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软性解释的限制与增设妨害业务罪 被引量:63
1
作者 周光权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966,共16页
罪刑法定原则在现代信息社会所面临的冲击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审判实践中,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妨害业务的行为大多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定性,少数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经营罪处理。但是,破坏生产经营罪属于使用物理上的有形力毁... 罪刑法定原则在现代信息社会所面临的冲击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审判实践中,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妨害业务的行为大多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定性,少数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经营罪处理。但是,破坏生产经营罪属于使用物理上的有形力毁坏生产资料的侵犯财产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行为手段有严格且明确的限定;非法经营罪的认定则存在确定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的问题。在使用前述实行行为之外的其他手段妨害他人正常进行的业务时,司法上目前基于政策考虑进行刑法的“软性解释”以扩张处罚范围,但这种见招拆招的做法始终面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质疑,使破坏生产经营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经营罪沦为“口袋罪”。为惩处形形色色利用信息网络妨害业务的危害行为,填补过往立法“意图性的法律空白”,降低罪刑法定原则所承受的压力,有必要增设具体的妨害业务罪,以全面保护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生产经营罪 罪刑法定原则 意图性法律空白 妨害业务罪 立法
原文传递
“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 被引量:60
2
作者 陈海嵩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7,共13页
"生态红线"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制度创新。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待并推行生态红线,并不能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规范效力;生态红线的真正"落地",需要在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层面予以展开。根据解释... "生态红线"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制度创新。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待并推行生态红线,并不能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规范效力;生态红线的真正"落地",需要在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层面予以展开。根据解释论,除个别领域外,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生态红线体系(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并通过"法律强制模式"、"政府责任模式"、"绩效管理模式"等不同方式加以适用。根据立法论,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在相应领域进行法律修改与制度完善,提升生态红线制度的法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解释 立法 法治化
下载PDF
农民集体成员权: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制度创新 被引量:59
3
作者 管洪彦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农民集体成员权是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制度创新的典范。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能够实现既能坚持和实现农民集体所有权,又能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双重目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成员权具有其独特制度价值。我国的农民... 农民集体成员权是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制度创新的典范。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能够实现既能坚持和实现农民集体所有权,又能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双重目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成员权具有其独特制度价值。我国的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已经初成体系,但是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该沿循着立法论和解释论两种路径共同完善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颁布为农民集体成员权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了更为坚强的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成员权 制度创新 立法 解释
原文传递
日本法上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制裁性慰谢金 被引量:31
4
作者 浦川道太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 在英美法系的侵权行为诉讼中,在加害行为恶性较高的情况下,作为对加害者的惩罚或以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在通常的补偿赔偿(compensatory damges)以外被承认的慰谢金即“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ges)”,在日...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 在英美法系的侵权行为诉讼中,在加害行为恶性较高的情况下,作为对加害者的惩罚或以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在通常的补偿赔偿(compensatory damges)以外被承认的慰谢金即“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ges)”,在日本现行法上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学说上,肯定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见解正在增多。作为立法论,被认为在局部的领域里有导入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损害赔偿 承认 立法 英美法系 制裁 侵权行为 诉讼 导入 情况 一般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行政监管 被引量:48
5
作者 蒋红珍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1年第5期48-58,共11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将使学界对该法的关注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以行政监管为视角,梳理该法中的行政监管法律关系,从而为履行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和解决相关争议提供基础,显得尤为必要。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行政监管有鲜明特点:一方面...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将使学界对该法的关注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以行政监管为视角,梳理该法中的行政监管法律关系,从而为履行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和解决相关争议提供基础,显得尤为必要。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行政监管有鲜明特点:一方面将监管者本身纳入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管 个人信息保护法 立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解释 法定职责 监管者 监管部门
原文传递
日本行政法学理构造的变革——以行政过程论为观察视角 被引量:32
6
作者 鲁鹏宇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日本战后的行政法学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60—1980年)是在批判公私法二元论的基础上重构行政法解释学,第二个阶段(1990年至今)是在反思行政法总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索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与融合。而行政过程论在这两个阶... 日本战后的行政法学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60—1980年)是在批判公私法二元论的基础上重构行政法解释学,第二个阶段(1990年至今)是在反思行政法总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索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与融合。而行政过程论在这两个阶段当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法二元 行政过程 立法 法解释
原文传递
从立法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被引量:35
7
作者 崔建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50,共8页
奉行物权行为制度有利有弊,不采用物权行为理论同样如此。笔者尊从实用主义,不赞同我国民法确立物权行为制度。
关键词 物权行为 中国 民法 唯美主义 实用主义 立法 法典编纂技术 担保制度
下载PDF
立法论与解释论的顺位之争——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为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车浩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96,共22页
当法律的适用结果存疑时,应优先更新解释论而非启动立法论。未穷尽现行法的解释空间之前不轻言修法,是法教义学及其背后的法治立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严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犯罪的民意吁求具有正当性。在理论上将收买被拐卖的妇... 当法律的适用结果存疑时,应优先更新解释论而非启动立法论。未穷尽现行法的解释空间之前不轻言修法,是法教义学及其背后的法治立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严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犯罪的民意吁求具有正当性。在理论上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解释为强奸罪、非法拘禁罪、伤害罪等后续犯罪的预备犯,特别是在实践中把握住收买型强奸与普通强奸之间的差异,有利于降低证明难度,实现数罪并罚。当报应刑的正义性可以被解释论满足时,修法的理由就只剩下能否显著提高预防效果。但是,收买被拐买的妇女犯罪的特殊性使得修法能否跨越法律认知、理性选择和盈亏权衡的三重障碍发挥威慑作用存在疑问。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环,基层执法的问题及其因应策略,应在立法权衡中被同步考量。摒弃立法万能论的执念,重视行动中的法律,追求女性权益保护的实效而非口号,是立法者应当秉持的责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解释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预备犯
下载PDF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定位及完善 被引量:33
9
作者 崔建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68,共3页
评论报告,争论问题,真正交锋,需要明确研究方法。在此次评论活动中,恐怕先得确定大家是采取立法论还是运用解释论,是哲学思考还是法律的解释与适用。如果是立法论或者哲学思考,则论者可以自由驰骋,甚至开宗立派;如果采取解释论... 评论报告,争论问题,真正交锋,需要明确研究方法。在此次评论活动中,恐怕先得确定大家是采取立法论还是运用解释论,是哲学思考还是法律的解释与适用。如果是立法论或者哲学思考,则论者可以自由驰骋,甚至开宗立派;如果采取解释论,就必须受现行法的拘束,“自由裁量”的余地极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所有权 自然资源 自由裁量 问题 解释 立法 现行法
原文传递
日本公害侵权中的“容忍限度论”述评——兼论对我国民法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利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容忍限度论"是日本学者运用利益衡量理论解决新产生公害问题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受害者所遭受侵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加害行为的公共性、回避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利益衡量,得出终局的违法性判断。"环境权论"... "容忍限度论"是日本学者运用利益衡量理论解决新产生公害问题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受害者所遭受侵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加害行为的公共性、回避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利益衡量,得出终局的违法性判断。"环境权论"者对此提出了猛烈的批评。"容忍限度论"者在回击这些批评的同时修正、深化了自己的理论,从而有了很大发展,最终发展成日本学界和实务界的通说。从"容忍限度论"的产生、发展来看,中国民法学研究必须实现从立法论向解释论的转变。就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而言,学界讨论侵权责任问题的方式应及时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在坚持解释论的立场时应采用全面考量各种救济机制的综合视角以及综合衡量各种利益的利益衡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害侵权 “容忍限度 “环境权 立法 解释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规范构造与法典化表达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海嵩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27-41,共15页
如何通过编纂环境法典的规范方式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推动环境法基础理论发展、丰富环境法典总则内涵等方面的创新意义。域外代表性国家环境法典中均对环境治理... 如何通过编纂环境法典的规范方式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推动环境法基础理论发展、丰富环境法典总则内涵等方面的创新意义。域外代表性国家环境法典中均对环境治理相关内容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规定。我国环境法典总则中应用专门章节规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按照“1+3”逻辑理路展开:前者是基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要求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包括基础性管理体制和特殊管理体制;后者是针对环境治理多元主体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具体分为党委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部分,规定其中的职权、权利与义务,为环境法典规范主体行为提供基本依据和指导性原则。本部分的内容对后续分则中的相关部分具有体系化的涵摄效力,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类型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总则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多元共治 立法
下载PDF
环境侵权行为构成的解释论及立法论之考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成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6,共11页
本文从解释论和立法论两方面讨论了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就解释论而言,笔者认为,《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保法》第41条第1款并不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来认定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就立法论而言,... 本文从解释论和立法论两方面讨论了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就解释论而言,笔者认为,《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保法》第41条第1款并不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来认定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就立法论而言,应当坚持《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同时,在行为符合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但依然造成重大损失时,由行为人依据公平原则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解释 立法 一般法 特别法
原文传递
人格权的立法论思考:困惑与对策 被引量:28
13
作者 龙卫球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一、当前人格权立法的困惑:何去何从 我国的民事立法随着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的陆续出台,进人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一部系统民法典的各构成部分的... 一、当前人格权立法的困惑:何去何从 我国的民事立法随着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的陆续出台,进人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一部系统民法典的各构成部分的立法基础工作即将告竣,在此之后2002年曾经提上议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编纂工作有可能再次提上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人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 侵权责任法 2009年
原文传递
论寻衅滋事罪“口袋”属性的限制和消减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小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寻衅滋事罪具有"口袋罪"属性,其在刑法体系中应当坚持补充性辅助地位。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循该罪侵犯法益、目的动机、行为方式、情节要素等条件,几种情节并不严重的行为叠加在一起不适宜整体评价,在和其他罪名发生竞合时... 寻衅滋事罪具有"口袋罪"属性,其在刑法体系中应当坚持补充性辅助地位。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循该罪侵犯法益、目的动机、行为方式、情节要素等条件,几种情节并不严重的行为叠加在一起不适宜整体评价,在和其他罪名发生竞合时原则上优先适用普通罪名,尽量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限制和消减寻衅滋事刑事责任。立法改进上,建议限定犯罪动机、廓清模糊用语、增设转化犯条款、确定优先适用一般罪名规则、逐渐将某些行为方式分解到其他罪名和行政法规中,最终废除寻衅滋事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口袋罪 属性 规范 立法
下载PDF
“口袋罪”的应然态度和限制进路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小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4,共9页
口袋罪问题是我国刑法立法论和教义学中的一个兼具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似乎对其有些偏见,关注自然不多。我国口袋罪兼具正负价值,口袋罪弹性过大,内容过广,打击面过大,造成司法混乱,严重威胁罪刑法定原则实现,... 口袋罪问题是我国刑法立法论和教义学中的一个兼具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似乎对其有些偏见,关注自然不多。我国口袋罪兼具正负价值,口袋罪弹性过大,内容过广,打击面过大,造成司法混乱,严重威胁罪刑法定原则实现,但是口袋罪也具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口袋罪同样不能用来嘲笑和讥讽。我国口袋罪应当确立适当的哲理基础,口袋罪立法时必须尽可能顺应民意,口袋罪刑法规制要遵循罪刑法定和谦抑性原则,立法和司法都应当严格抑制口袋罪名的产生、扩张乃至异化,避免与非犯罪化相抵牾。并且分别针对具体口袋罪,围绕立法上"小口袋化"和在司法实践中"去口袋化"提出口袋罪限制路径的个性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罪 正负价值 立法 规范
下载PDF
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1978-2018年)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兴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1,共11页
我国从1978年开始启动改革开放,法制建设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刑法是最早颁布的七部法律之一。随着刑法颁布,外国刑法学也开始恢复重建,刑法学经历了一个从以立法论为中心到以司法论为中心的演进过程。从1978年算起,到2018年正好过去了40... 我国从1978年开始启动改革开放,法制建设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刑法是最早颁布的七部法律之一。随着刑法颁布,外国刑法学也开始恢复重建,刑法学经历了一个从以立法论为中心到以司法论为中心的演进过程。从1978年算起,到2018年正好过去了40年,在这期间我国刑法学在不断回应立法与司法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刑法教义学逐渐生长,成为我国刑法知识的主体内容。我国刑法学应当以教义学作为基本走向,并且吸收刑事政策的内容,使我国刑法学保持对社会的即时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 立法 司法 刑法教义学
下载PDF
让与担保规制模式的立法论阐释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姚辉 刘生亮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9,136,共8页
基于立法论的立场阐释让与担保制度的规制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三种机制存在,而其中的实质性差异也决定了让与担保规制模式的理性选择。基于事物本然之法理,债权法典化的模式更符合让与担保的内在品格及担保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法典化 规制模式 立法
原文传递
立法听证初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全胜 《法学杂志》 2002年第4期60-61,共2页
立法听证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 ,进行有关涉及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的立法时 ,给予利害关系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立法主体听取意见的程序法律制度。它虽然与立法论证会、立法座谈会一样都有听取意见的功能 ,但在议题参加人的范... 立法听证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 ,进行有关涉及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的立法时 ,给予利害关系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立法主体听取意见的程序法律制度。它虽然与立法论证会、立法座谈会一样都有听取意见的功能 ,但在议题参加人的范围上、参加人的权利义务上、程序上以及对所听取的意见的效力上有重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听证 立法主体 其他组织 立法 利害关系人 程序法 效力 意见 机会 权益
原文传递
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一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兴良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9,共4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法学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推动学科的建设,提升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作用不可小觑。刑法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助推和保障。近年来,刑法学方法论逐渐受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法学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推动学科的建设,提升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作用不可小觑。刑法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助推和保障。近年来,刑法学方法论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当深入的探讨。在此,本刊"法学专论"栏目分三期连续刊发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良关于刑法方法论的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 刑法学 立法 法学理研究 司法 其他学科 科学方法 博士生导师
原文传递
中国著作权法立法论与解释论 被引量:17
20
作者 熊琦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8,共16页
虽然基于各种数据都能得出著作权法学研究已成为"显学"的结论,但在版权产业模式日趋复杂化的今天,著作权法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上都面临着深层次的新问题,致使相关方在诸多法律概念解释和制度价值认知上缺乏基本共识,立法和司法... 虽然基于各种数据都能得出著作权法学研究已成为"显学"的结论,但在版权产业模式日趋复杂化的今天,著作权法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上都面临着深层次的新问题,致使相关方在诸多法律概念解释和制度价值认知上缺乏基本共识,立法和司法层面的相关讨论难以展开。这意味着我国著作权法无法如民法和刑法一般基本进入解释论的时代,而需要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两个层面同时推进。在立法论层面应从单纯的规则借鉴进入到对制度价值、制度绩效、制度执行全方面的深层次比较,为著作权法研究上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范式形成提供理论支持。在解释论层面应全面构建以尊重既有规则和基本法理为基础的著作权法教义学范式,把补充不完全规则的推理建立在穷尽体系解释和类推适用的基础上,避免法官自行定义个案中的实质正义,保证法官造法的结论和引入的域外司法经验符合本土既有规则体系的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比较法 立法 解释 法教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