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2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 被引量:100
1
作者 陈端洪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9,共11页
前言 也许和从前相比较,中国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立法。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目睹立法如洪如潮,但是人们却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
关键词 行政立法 民主合法性 合法性理论 立法至上 立法权 中国立法 中国宪法 司法审查 地方立法 立法机关
原文传递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内涵 被引量:92
2
作者 叶海波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33,175-176,共14页
在法律中写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仅是立法者依宪立法的自我确证和事实陈述,也是立法权法定(包括权源法定和法源法定)原则的规范要求。关于全国人大立法的权源和法源,我国法学理论上形成了主权机关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论... 在法律中写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仅是立法者依宪立法的自我确证和事实陈述,也是立法权法定(包括权源法定和法源法定)原则的规范要求。关于全国人大立法的权源和法源,我国法学理论上形成了主权机关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论、宪法停止论和宪法母法论等多种观点,其中一些观点似是而非,需要在理论上予以辨析。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是宪法设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第62条是其权源依据;在行使立法权时,全国人大应当遵循创制性立法具体化、确认性立法不抵触的法源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 宪法 立法权 权源 法源
原文传递
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 被引量:78
3
作者 李仕春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77,共19页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试图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由于涉及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应更为审慎。实务部门和学者对案例指导制度似乎给予了一边倒的支持,片面夸大了指导性案例在填补法律漏洞、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和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功能...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试图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由于涉及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应更为审慎。实务部门和学者对案例指导制度似乎给予了一边倒的支持,片面夸大了指导性案例在填补法律漏洞、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和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指导性案例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审查和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宪政风险。因此,应当理性地评估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在坚持立法务必先到位的基本前提下,最高人民法院宜采取立法解释建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进行立法性司法解释、重视"批复"类型的司法解释并将生效裁判文书附在批复之后、经批准后对必须依赖于案情而无法抽象出一般裁判规则的问题制作成案例并赋予一定拘束力等"四步走"的方法,走出一条既满足实践需要又真正安全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司法能动主义 判例 漏洞填补 立法权 最高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0
4
作者 黄京平 彭辅顺 《政法论丛》 2004年第3期50-55,共6页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二者之间的内容替代、形式同一、层级效力等同的关系 ,以及刑法修正案的以制定权为内容的增设新罪功能 ,决定刑法修正案的立法主体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因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和颁布刑法...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二者之间的内容替代、形式同一、层级效力等同的关系 ,以及刑法修正案的以制定权为内容的增设新罪功能 ,决定刑法修正案的立法主体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因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和颁布刑法修正案的做法值得反思 ;与单行刑法对刑法进行修正比较 ,刑法修正案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但其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其功能上的局限性决定刑法修正案不应是修正刑法的惟一模式 ,有时仍然需要通过颁布单行刑法乃至于全面修订刑法典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立法权 刑法典 单行刑法 时间效力 法条援引
下载PDF
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52
5
作者 劳东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当前有关推定的研究存在三个误区:在基础观念层面,将推定混同于个案性的事实推定或法律拟制;在效果界定层面,无视推定类型的多元性,而对其效果做单一的甚至错误的界定;在价值评价层面,对刑事推定的适用持毫无保留的肯定态度,轻率地认定... 当前有关推定的研究存在三个误区:在基础观念层面,将推定混同于个案性的事实推定或法律拟制;在效果界定层面,无视推定类型的多元性,而对其效果做单一的甚至错误的界定;在价值评价层面,对刑事推定的适用持毫无保留的肯定态度,轻率地认定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之间并无冲突。文章认为,推定与推理在约束力的来源与是否具有普遍的强制性上存在本质区别;不应以单一的标准抽象地区分推定与拟制;推定的法律效果具有多样性,界定其效果须考虑五个因素;刑事推定在威胁无罪推定所代表的基本内容与价值的同时,又侵犯到被告人的权利,还可能涉及立法权的实质合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定 法律拟制 推理 无罪推定 立法权
下载PDF
国际投资仲裁引发的若干危机及应对之策述评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54,共14页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国际投资仲裁案件迅速增加,对东道国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构成了严峻挑战,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和对社会价值的忽视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为寻求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国际投资仲裁案件迅速增加,对东道国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构成了严峻挑战,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和对社会价值的忽视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为寻求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不同层面对投资法的实体规则和仲裁程序规则进行改革,并开始在一系列投资条约中贯彻实施。尽管人们对这些改革措施的利弊褒贬不一且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结果尚有待观察,但这些改革显示出国际投资领域正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对未来国际投资法的演变进程和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值得立法部门、学术界和跨国投资者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 投资仲裁 国家主权 行政管理权 立法权
原文传递
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34
7
作者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3,共7页
现代法治理念源于公民意识自由理性的主体精神和正义价值关怀,为此,公民意识必然在法治进程中赋有导引功能、耦合功能和反思功能,进而成为法治秩序动态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正处于走向法治社会的起步阶段。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法治理念 法治进程 市民社会 立法权 国家制度 政治国家 正义价值 法律制度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刑法修正何时休 被引量:51
8
作者 于志刚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共5页
刑法典总则的规定,应当说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得任意修正刑法典总则的所有条文。应当制定单行刑法,死守《刑法修正案》作为唯一刑法修改模式的理由已经不再充分。刑法不是万能的,刑事立法不应趋附于... 刑法典总则的规定,应当说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得任意修正刑法典总则的所有条文。应当制定单行刑法,死守《刑法修正案》作为唯一刑法修改模式的理由已经不再充分。刑法不是万能的,刑事立法不应趋附于公众舆论,不应违反中国的二元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 立法权 立法独立 危险驾驶
原文传递
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 被引量:39
9
作者 周永坤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8-29,14,共13页
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周永坤法律之为法的标志或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强制还是正当,法律实施的基础是强制还是正当是古往今来法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法律植根于权力意志还是人类理性?法律的运作靠它的“正当的”感... 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周永坤法律之为法的标志或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强制还是正当,法律实施的基础是强制还是正当是古往今来法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法律植根于权力意志还是人类理性?法律的运作靠它的“正当的”感染力、人的理性选择还是强力威慑及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论 正当性 法律 强制性 国际法 正当论 司法机关 立法权 国家强制力 霍布斯
原文传递
论司法权的概念与检察机关的定位——兼评侦检一体化模式(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倪培兴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一体化模式 法权 检察机关 侦检 概念 司法体制改革 “三权分立” 权力分立 国家体制 现代国家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价值理念 立法权 行政权 制衡 刑事
原文传递
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对法本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36
11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8,共8页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也日益冲破模式化、教条化的理论禁锢,正在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笔者认为,...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也日益冲破模式化、教条化的理论禁锢,正在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笔者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法的本质问题作进一步的再认识。 一、经典作家是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政治国家 普遍利益 特殊利益 统治阶级意志 法本质 国家制度 被统治阶级 立法权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论立法中的“地方性事务” 被引量:33
12
作者 俞祺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9,共14页
"地方性事务"概念体现了立法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地方性事务"具有厘定地方立法适合的存在范围、解决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辅助解释"不抵触"概念等多方面的功能... "地方性事务"概念体现了立法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地方性事务"具有厘定地方立法适合的存在范围、解决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辅助解释"不抵触"概念等多方面的功能。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或地区的央地立法分权实践虽然杂乱,但仍然可从中总结出若干规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并结合不同学科的学理讨论及各国制度实践,地方性事务的范围受职能下属化原则、市场统一原则和中央权威原则的影响。可按照事务性质的不同维度构造阶梯式的地方性事务识别模式,以统治事务、服务供给事务、流通交易事务、涉重要权益事务以及涉负外部性事务等概念为依托,相对精确地认定立法条文制定权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 地方性事务 央地关系 中央权威
原文传递
基本法律修改权失范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林彦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2-27,共6页
基本法律修改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立法权,其行使状况直接关系到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公信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基本法律修改权在目前仍存在失范现象,这会对法律制度的变更方式以及民意基础产生不良影响。宪法的授权不明、... 基本法律修改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立法权,其行使状况直接关系到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公信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基本法律修改权在目前仍存在失范现象,这会对法律制度的变更方式以及民意基础产生不良影响。宪法的授权不明、解释制度的不科学以及最高权力机关内部权力结构不合理则是造成失范现象的深层原因。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则必须从宪政的角度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法 法律修改 权力机关 宪法 行使 立法权 法律制度 内部权力结构 实证分析 深层原因
原文传递
监察法规的法律地位及其规范体系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红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4,共9页
《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制度的基本架构,但并未对国家监察委制定监察法规的问题作出规定。国家监察委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应当拥有和国务院相同的立法权,可以就监察领域的相关事项制定监察法规。通过修改《立法法》,授予国家监察委立法权,... 《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制度的基本架构,但并未对国家监察委制定监察法规的问题作出规定。国家监察委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应当拥有和国务院相同的立法权,可以就监察领域的相关事项制定监察法规。通过修改《立法法》,授予国家监察委立法权,有助于保障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国家监察委员会 监察法规 立法权
下载PDF
监察法规的性质、地位及其法治化 被引量:30
15
作者 秦前红 石泽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00,共13页
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监察领域施行适用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一种法规范形式,监察法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监察法律和相关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也是纪检监察领域党规国法衔接协调的重要桥梁,其制定蕴含着两大价值目标:... 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监察领域施行适用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一种法规范形式,监察法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监察法律和相关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也是纪检监察领域党规国法衔接协调的重要桥梁,其制定蕴含着两大价值目标:效率与公正兼顾和人大制度之下监察系统一体化与监察官独立办案相结合。通过研究监察法规与狭义法律、各类法规(监察法规自身、既往行政监察法规和其他法规)以及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监察解释)等之间的位阶关系和衔接协调机制,可以明确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并确立"(宪法→)监察法律→立法解释→监察法规→监察解释(→监察规范性文件)"的监察法规范体系。监察法规的法治化路径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主体限定层面,国家监委是唯一制定主体;对监察立法与监察规范性文件作严格区分内容限定层面,厘清监察立法的保留事项,确定监察职权立法的界限;程序规制层面,引入必要的沟通与协商机制,进一步关注决定与公布程序,明确监察法规解释的主体、程序及其要求,尽快制定《监察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监督机制层面,从审查程序的启动、过程和意见处理三个方面构建合宪性及备案审查机制,及时修改《立法法》和《监督法》。据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将监察法规切实纳入法治轨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下形成并完善监察法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国家监察委员会 监察法规 立法权 法律地位 法律位阶
原文传递
国家权力界限论 被引量:27
16
作者 蔡定剑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4-61,共8页
作者认为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国家权力只限于法律明确赋予的范围,法律无明确规定的权力,国家机关不得行使;而公民权利则不同,凡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公民都有权利行使.在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同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的权力之间,凡涉及... 作者认为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国家权力只限于法律明确赋予的范围,法律无明确规定的权力,国家机关不得行使;而公民权利则不同,凡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公民都有权利行使.在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同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的权力之间,凡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组织制度、国家根本经济制度政策和财政收支以及国防外交方面的内容,不宜由政府立法或决定,政府立法(法规)范围只限于授权立法和为实施法律立法以及有关纯粹行政管理事务的立法。本文还论述了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权力界限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权力范围 法律 立法权 公民基本权利 司法机关 中央与地方 政府立法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反思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兴良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3-16,共4页
“宁疏勿密”的刑事方法指导思想,形成了刑法条文的原则性规定。在某种意义上,司法机关办案不是在适用刑法,而是在适用司法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立法权的旁落。我们反对刑事立法上的“宁疏勿密”,但也并非主张制定法律必须冗长... “宁疏勿密”的刑事方法指导思想,形成了刑法条文的原则性规定。在某种意义上,司法机关办案不是在适用刑法,而是在适用司法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立法权的旁落。我们反对刑事立法上的“宁疏勿密”,但也并非主张制定法律必须冗长细致,搞立法上的繁琐哲学。刑事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生活发展了,迫切需要法律调整,而按照经验型立法,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不能贸然立法,因而出现法律的盲区。立法上不予过问,司法机关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无法可依一旦长久延袭,必然形成一种惯性的力量,从而侵蚀有法必依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法 立法指导思想 司法机关 司法解释 适用刑法 刑法条文 社会生活 制定法律 刑法规定 立法权
原文传递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标准、反思与改进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雁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共9页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法》规定了中央的立法权限,同时也规定了地方立法权限。但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并没有因此而格外清晰,在立法实践中仍然存在权限不清的情况。尤其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法》规定了中央的立法权限,同时也规定了地方立法权限。但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并没有因此而格外清晰,在立法实践中仍然存在权限不清的情况。尤其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重大改革需要立法保障,而地方立法在很大程度上的不敢作为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巩固,也限制了改革取得更大的收益。从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划分开始讨论,探讨了以立法权的性质为划分标准、以重要程度为划分标准、以影响范围为划分标准这三个学界观点,并指出上述标准仍然不够清晰,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应当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辅之以"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权限划分 立法权 标准 反思
原文传递
论地方专属立法权 被引量:28
19
作者 孙波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确定地方的专属立法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发挥保护或限制地方立法权、发扬地方立法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具体确立上,应采取事务"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相结合的标准,并以"地方性事务"为起点,界定&... 确定地方的专属立法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发挥保护或限制地方立法权、发扬地方立法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具体确立上,应采取事务"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相结合的标准,并以"地方性事务"为起点,界定"地方性事务"的可能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 专属 地方性事务 影响范围 重要程度
原文传递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季卫东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57-67,共11页
笔者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提倡通过制度性妥协和程序设计把法治国家与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的中国改革思路。但是 ,在这个论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主要表现为试图在法治与民主之间划清界线、各持一端的倾向。本文以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为线索 ... 笔者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提倡通过制度性妥协和程序设计把法治国家与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的中国改革思路。但是 ,在这个论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主要表现为试图在法治与民主之间划清界线、各持一端的倾向。本文以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为线索 ,围绕秩序的正统性这一核心问题 ,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民主 秩序 正统性 中国 政治改革 法制建设 立法权 制度设计 法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