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化CTAB法快速微量提取丝状真菌DNA 被引量:143
1
作者 易润华 朱西儒 周而勋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状真菌 核菌 DNA提取 RAID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78
2
作者 何迎春 高必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扼要叙述了立枯丝核菌生防因子的种类、生防机制和生防因子在根部的定殖。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关键词 核菌 生物防治 种类 土传病害 防治机制
下载PDF
哈茨木霉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王艳丽 沈瑛 徐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测定哈茨木霉菌株TC_3和NF_9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不同因素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的温室和网室内通过人工接种诱发水稻纹枯病,分别用哈茨木霉菌株TC_3和NP_9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C_3和NP_... 为测定哈茨木霉菌株TC_3和NF_9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不同因素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的温室和网室内通过人工接种诱发水稻纹枯病,分别用哈茨木霉菌株TC_3和NP_9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C_3和NP_3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分别为77.56%和83.09%,同时还分析了哈茨木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施用方法、施用适期、施用数量及其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分蘖期及抽穗期纹枯病的防治效应,以及诸因素对木霉菌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水稻纹 生物防治 核菌
原文传递
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立枯丝核菌的快速、简便技术 被引量:72
4
作者 周而勋 杨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立枯丝核菌的快速、简便技术周而勋杨媚(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ARAPIDANDSIMPLETECHNIQUEFORTHEISOLATIONOFRhizoctoniasola... 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立枯丝核菌的快速、简便技术周而勋杨媚(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ARAPIDANDSIMPLETECHNIQUEFORTHEISOLATIONOFRhizoctoniasolaniFROMDISEASED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菌 分离 水琼脂法
下载PDF
哈茨木霉T2菌株对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任 卢兆金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2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rolfsiiSacc.)、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櫣hn)等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测定抑菌率分别为68 2%、8... 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2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rolfsiiSacc.)、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櫣hn)等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测定抑菌率分别为68 2%、82 2%和84 9%;5×107、5×105和5×103cfu/ml的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浓度越高效果越好.65℃处理30min,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仍然具有抑菌活性.土壤中施用T2菌株培养物,防病效果明显,田间小区防治辣椒疫病、辣椒白绢病和辣椒立枯病的效果分别为68 3%、81 2%和9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真菌病害 疫病 白绢病 哈茨木霉 辣椒疫霉 齐整小菌核 核菌 抑制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湖北省玉米纹枯病病原丝核菌的种类和致病性 被引量:35
6
作者 肖炎农 李建生 +2 位作者 郑用链 徐尚忠 于广洋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9-424,共6页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布范围也最广。在致病性方面,除AGA不致病外,其它6群均致病,其中AG4致病力最强,AG1-IA次之,AG5最弱。研究同时表明,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并且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致病力的强弱表现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菌 玉蜀黍核菌 融合群 致病性差异
下载PDF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7
作者 曹春梅 李文刚 +2 位作者 张建平 张庆平 郭景山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生严重,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有许多马铃薯...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生严重,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有许多马铃薯种植区无法倒茬,致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加重了黑痣病的发生。2008年调查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产区,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在5%~10%,重症田块可达到70%~80%,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黑痣病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黑痣病 核菌 内蒙古西部 土壤传播 内蒙古地区 马铃薯产量 茎基腐病
下载PDF
一株抗玉米纹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辜运富 张云飞 张小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0-1245,共6页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从优良玉米品种川单13号中分离到一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够促进玉米生长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盆栽试验表明,...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从优良玉米品种川单13号中分离到一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够促进玉米生长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盆栽试验表明,菌株能够抑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抑菌率为43.01%,促生试验表明,该菌能够显著促进玉米苗的生长,促生作用与植物生长刺激素(IAA)的效果相似,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 核菌 内生细菌 16SrDNA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大椿 方守国 余知和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23株不同地点和生境的玉米纹枯病病株分离菌,进行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菌丝融合测定,结果表明:23株病原均为立枯丝核菌AG-1-IA融合群(Rhizoctoniasolani,AG-1-IA),与水稻纹枯病菌同种。... 对23株不同地点和生境的玉米纹枯病病株分离菌,进行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菌丝融合测定,结果表明:23株病原均为立枯丝核菌AG-1-IA融合群(Rhizoctoniasolani,AG-1-IA),与水稻纹枯病菌同种。湖北省玉米纹枯病病原与北方制种基地的病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核菌 融合
下载PDF
草坪褐斑病病原菌鉴定、流行规律及其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晁龙军 单学敏 +1 位作者 车少臣 曾大鹏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 1996~ 1999年的调查研究表明 ,引起北京市草坪褐斑病的病原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该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气温在 17℃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30℃ ,土壤温度在 2 0℃以上时菌丝开始侵染 ;病害的流行可分为 4个时期 ... 通过 1996~ 1999年的调查研究表明 ,引起北京市草坪褐斑病的病原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该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气温在 17℃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30℃ ,土壤温度在 2 0℃以上时菌丝开始侵染 ;病害的流行可分为 4个时期 :菌核萌发期、侵染发病初期、发病盛期和病害稳定期 ,前两个时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扑海因、甲基托布津和万霉灵对病菌的毒力强 ,可以作为病害防治的化学药剂 ,生防菌制剂特立克和X8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病害的田间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配制了 3种药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 ,综合利用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核菌 病原菌 流行规律
原文传递
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汪汉成 周明国 +2 位作者 张艳军 陈长军 王建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7-362,共6页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碟经戊唑醇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戊唑醇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μg/mL处理水稻7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g/hm2下两次喷药后15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核菌 抑制作用 水稻纹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长枝木霉T8对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史凤玉 朱英波 杨文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264-265,271,共3页
对峙培养表明:长枝木霉T8[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系数为1。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区带,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病菌菌丝停止生长,同时对立枯丝核菌菌... 对峙培养表明:长枝木霉T8[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系数为1。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区带,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病菌菌丝停止生长,同时对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包围,抑制其萌发。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核菌 水稻纹病菌 细胞质 对峙培养 菌核形成 拮抗 作用研究 观察
下载PDF
木霉对玉米纹枯病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广志 文成敬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为明确木霉菌在玉米纹枯病防治上的作用,研究了从雅安郊区大田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8个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这些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39.44%~84.98%;而木... 为明确木霉菌在玉米纹枯病防治上的作用,研究了从雅安郊区大田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8个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这些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39.44%~84.98%;而木霉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为13.48%~85.81%。对峙培养和液体发酵滤液的抑菌测定相结合,筛选出木霉菌株 T8、T2、T13,经鉴定分别为哈茨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黄绿木霉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和长枝木霉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用这3种木霉的固体培养物作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2.75%、64.48%、68.52%,比井冈霉素(49.68%)效果高;T13菌株的发酵滤液的防治效果仅为40.07%。3株木霉固体培养物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增产率依次为29.77%、43.37%、5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核菌 玉米纹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雪丽 郝再彬 +2 位作者 王光华 金剑 刘居东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50柱层析并采用抑菌活性和SDS-PAGE跟踪检测,从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菌株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到一种对大豆立枯丝核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抗菌蛋白,分子量约35.4kD。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核菌 抗菌蛋白 分离纯化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陶家凤 谭方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用获自水稻及玉米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AG-11A接种玉米发生典型纹枯症状,其致病力显著强于AG-4。玉米拔节期,上位叶鞘抗性较强,抽雄及抽丝期抗性减弱,下位叶鞘无论在拔节期或抽雄、抽丝期,均较上位叶鞘感病。接种玉米后... 用获自水稻及玉米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AG-11A接种玉米发生典型纹枯症状,其致病力显著强于AG-4。玉米拔节期,上位叶鞘抗性较强,抽雄及抽丝期抗性减弱,下位叶鞘无论在拔节期或抽雄、抽丝期,均较上位叶鞘感病。接种玉米后8小时,形成侵染垫及附着胞,从这些结构上形成侵入钉侵入,AG-4侵染上位叶鞘时,常以菌丝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在去掉菌体的叶鞘表面,发现有周边光滑或稍破损的侵入孔。接种后12小时,在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它们在穿过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时,明显变细。接种后16小时,新生出的菌丝从气孔成丛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菌 玉米 侵染 致病力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其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汪敏 吕柏林 +1 位作者 邢小萍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小麦纹枯病菌优势菌群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其中主要为AG-D融合群,其次还包括AG-A、AG-R、AG-E、AG-Bo融合群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AG-2、AG-4及A... 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小麦纹枯病菌优势菌群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其中主要为AG-D融合群,其次还包括AG-A、AG-R、AG-E、AG-Bo融合群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AG-2、AG-4及AG-5融合群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病菌 致病力分化 群体组成 河南省 禾谷核菌 核菌 融合群 小麦生产
原文传递
新疆苜蓿根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耀 闵继淳 +2 位作者 肖凤 木合达尔 阿不都热哈曼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71-73,共3页
1980~1983年在乌鲁木齐市对新疆及外地几个苜蓿品种比较试验过程中,观察到苜蓿死亡现象。经统计,外省区及外国品种死亡率高,生长势差;本地品种死亡率较低,生长良好。经1983~1986年病理学研究,证实系立枯丝核菌及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 1980~1983年在乌鲁木齐市对新疆及外地几个苜蓿品种比较试验过程中,观察到苜蓿死亡现象。经统计,外省区及外国品种死亡率高,生长势差;本地品种死亡率较低,生长良好。经1983~1986年病理学研究,证实系立枯丝核菌及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病,该病为新疆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根腐 外国品种 核菌 根颈 病理学研究 势差 死亡现象 生长年限 腐霉菌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效果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曹春梅 张智芳 +2 位作者 李文刚 胡冰 张利辉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4期246-250,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0%甲基立枯磷乳油、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新型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0%甲基立枯磷乳油、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新型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0%甲基立枯磷乳油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6.9888×10-9 mg/L;24%噻呋酰胺悬浮剂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6.6995×10-7 mg/L;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分别为7.6599×10-5 mg/L、1.0060×10-4 mg/L。田间防治黑痣病药效试验表明,4种药剂对马铃薯安全,其中20%甲基立枯磷乳油的防治最好,其次为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较低,这与室内测定结果一致,因此生产上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20 mL拌种100 kg、24%噻呋酰胺悬浮剂每667 m2沟施100 mL来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核菌 毒力测定 防治
下载PDF
江苏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清铣 夏正俊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1988年第3期23-26,共4页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株,同属于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l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菌 禾谷核菌 融合群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发生马铃薯立枯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瑞琴 刘星 +5 位作者 邱慧珍 张文明 张春红 王蒂 张俊莲 沈其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44,共9页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引起马铃薯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快速监测和绝对定量,对马铃薯连作1~5年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土壤DNA进行病原菌的定量检测,能检测到土壤中浓度为1×102个拷贝/g土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扩增效率为1.04,具有检出限低、扩增效率高的特点,实现了不通过病土分离培养方法,就可掌握病原菌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在马铃薯立枯病发病严重的连作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累积数量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累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病原菌累积量最大的是连作5年的播前土壤,每g土壤达3.75×107个拷贝数,由此可见,连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致病真菌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马铃薯立枯病的初侵染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 核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