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T型管在T管引流病人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英豪 雷鸣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T管引流 病人 拔除 窦道形成 T型管 改良 住院时间 痛苦
原文传递
128排螺旋CT对胆道引流术后T管窦道形成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建初 王存川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胆道引流术后拔除T管的前提条件是T管周围形成完整窦道。如何观察T管窦道目前国内外没有好的方法。我们最近发现螺旋CT可以观察T管窦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窦道形成 引流术后 螺旋CT T管周围 胆道 T管窦道 拔除T管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CT表现及不同危险度分级征象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柳芳超 房瑞玲 张瑞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956-958,共3页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潜在恶性肿瘤之一[1],病灶有3种生长方式,分别为腔内型、跨壁型及腔外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CT表现征象,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潜在恶性肿瘤之一[1],病灶有3种生长方式,分别为腔内型、跨壁型及腔外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CT表现征象,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进一步提高对此病变特点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CT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CT 病变特点 生长方式 腔内型 窦道形成 胃体部 胃淋巴瘤 影像学指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顾有守 吴铁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446,共3页
化脓性汗腺炎(hi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见于同时存在终毛和大汗腺腺体的皮肤皱褶部位:腋窝最多,其次为腹股沟和会阴部以及臀部和乳房下缘.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形成的脓肿,初为红色坚硬具触痛... 化脓性汗腺炎(hi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见于同时存在终毛和大汗腺腺体的皮肤皱褶部位:腋窝最多,其次为腹股沟和会阴部以及臀部和乳房下缘.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形成的脓肿,初为红色坚硬具触痛的结节,随后出现波动、破裂、化脓、窦道形成和出现大片瘢痕,皮疹愈合后又会出现复发的皮疹,致使病程迁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炎症性皮肤病 治疗 皱褶部位 临床特征 窦道形成 病程迁延 复发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喆 孟凯 +4 位作者 姜东杰 程禹 祝凯华 张舒龙 罗轩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4例LCBDE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发现T管窦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出现C级胆瘘急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治愈,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4例LCBDE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发现T管窦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出现C级胆瘘急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治愈,1例出现B级胆瘘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好转,2例观察无特殊不适后离院。结论 LCBDE术后拔除T管出现窦道断裂不能完全避免,且原因复杂,发生后可沿窦道放置引流管引流观察,如出现腹膜炎体征需积极手术探查并行胆管一期缝合,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T管拔除 窦道形成 胆瘘
下载PDF
骶尾部大面积软组织反复感染伴窦道形成 破溃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明 岳嘉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1-632,共2页
关键词 反复感染 骶尾部 窦道形成 破溃 软组织 面积 脓肿形成 急性发作 切开引流术 感染症状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叶飞 冯大雄 +1 位作者 康建平 李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0-611,共2页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大多累及2个节段以上,部分伴窦道形成。目前临床主张对椎体破坏严重、进行性后凸、脊髓受压患者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1、2]。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疗效不佳 防治 手术 窦道形成 椎体破坏 外科治疗 脊髓受压
下载PDF
右臀部结核性窦道形成10年一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鸿 李炳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80-80,12,共2页
患者男,40岁,以“右臀部脓肿反复切除术后溃烂,伴流脓9年”入院。患者于1996年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右臀部出现一包块,以“臀部脓肿”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伤愈出院;1998年右臀部切除部位下方再次出现一包块,再次到该院行手术... 患者男,40岁,以“右臀部脓肿反复切除术后溃烂,伴流脓9年”入院。患者于1996年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右臀部出现一包块,以“臀部脓肿”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伤愈出院;1998年右臀部切除部位下方再次出现一包块,再次到该院行手术切除,术后伤口反复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间断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换药等治疗;创面反复发作,右侧臀部色素沉着,皮肤变硬,形成多个创面;近几年,曾到多家医院治疗,创面未愈合。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以“右臀部窦道形成”入住我院创面修复科。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外伤史,20年吸烟和饮酒史,1981年阑尾炎摘除病史,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史,预防接种具体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脓肿 窦道形成 结核性 反复发作 医院治疗 手术切除 遗传病史 切除术后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宋雄英 寇伯龙 林剑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4~71岁,平均55.4岁。根据Fitizgera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期,2例...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4~71岁,平均55.4岁。根据Fitizgera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期,2例为I期感染,4例为Ⅱ期感染,1例为Ⅲ期感染。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旷置,二期行清创,髋关节再次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49.3个月(6~66个月),6例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74.6分。1例因术后脱位,切开复位后再次感染,二次行清创,假体取出,旷置术,术后15个月后再次清创,行全髋置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者,经严格的一期清创后,二期清创、关节置换,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感染 窦道形成 再手术
下载PDF
保留假体清创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富运 李顺国 +1 位作者 马伟涛 方加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 比较保留假体清创术在假体周围感染有窦道形成与无窦道形成患者中的成功率,探究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保留假体清创术的病例,其... 目的 比较保留假体清创术在假体周围感染有窦道形成与无窦道形成患者中的成功率,探究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保留假体清创术的病例,其中有窦道形成的患者10例,无窦道形成患者16例.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有窦道与无窦道形成患者之间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率的差异.利用单因素与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中,共8例患者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其中窦道形成组患者失败3例,无窦道形成组患者失败5例;窦道形成不是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年龄是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危险因素,高龄(>65岁)患者与低龄患者组的失败风险比是20.3.结论 窦道形成与否不影响保留假体清创术的成功率,高龄(特别是患者年龄>65岁)是保留假体清创术失败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保留假体清创术 窦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波 赵金龙 +9 位作者 欧阳振 于洋 吴涛 宋永才 李伍健 刘继超 尹伟 杨立峰 刘丰虎 杨斌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077-7082,共6页
背景:近年国内外对骨折内固定后低毒性感染的报道有较多的文献,但对术后慢性低毒性感染内固定取出是否是必须的报道不一,没有固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结论不确切。目的:观察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 背景:近年国内外对骨折内固定后低毒性感染的报道有较多的文献,但对术后慢性低毒性感染内固定取出是否是必须的报道不一,没有固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结论不确切。目的:观察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环丙沙星+利福平+皮瓣转移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点抗生素+局部清创内固定取出治疗。两组均完成3-6个月的疗程,每1-3个月复查血沉、肝肾功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随访6-24个月,治愈、好转患者无复发。治疗组24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11例治愈,6例好转,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低毒性感染 窦道形成 骨折术后 利福平 环丙沙星 皮瓣转移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道形成的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炳根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窦道形成 骨髓炎
下载PDF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迟发性小肠瘘一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森 赵乾焜 +1 位作者 申素纲 闫慧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77-78,共2页
患者男,59岁,因术后窦道反复溢脓而入院。患者2010年系右侧腹股沟疝于当地医院行右侧腹股沟疝疝环填充术,术后恢复顺利。2013年6月切口出现红肿痛,并破溃、溢浓,无发热、腹痛、腹胀,自行抗感染治疗l周后未见明显改善,于当地医院... 患者男,59岁,因术后窦道反复溢脓而入院。患者2010年系右侧腹股沟疝于当地医院行右侧腹股沟疝疝环填充术,术后恢复顺利。2013年6月切口出现红肿痛,并破溃、溢浓,无发热、腹痛、腹胀,自行抗感染治疗l周后未见明显改善,于当地医院反复行局部清创效果差,而后窦道形成,由于反复溢脓且伴粪臭味,于2013年9月24日转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收住院。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外伤史及炎性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小肠瘘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修补术后 迟发性 窦道形成 切口感染 抗感染治疗
原文传递
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导致窦道形成后的换药与护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亚荣 杨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2331-2333,共3页
窦道是深部组织病变所形成的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通常是由伤口感染或反复感染、脓肿形成、引流不畅致使伤口不愈合等多个原因所形成[1]。该病治愈的难度较大,常常会缠绵数月甚至形成顽固性窦道。在产科中,为了使胎儿顺利娩出,通常会... 窦道是深部组织病变所形成的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通常是由伤口感染或反复感染、脓肿形成、引流不畅致使伤口不愈合等多个原因所形成[1]。该病治愈的难度较大,常常会缠绵数月甚至形成顽固性窦道。在产科中,为了使胎儿顺利娩出,通常会在会阴部做一斜形切口,不仅能防止会阴撕裂,而且还有利于维持盆底肌肉[2],虽然创面很小,但由于靠近尿道与肛门,所以十分容易出现感染,反复感染,最终引起窦道形成,不易愈合,增加产妇身心负担。伤口换药是护理人员需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而换药也是一个观察病情、治疗疾病、评估疗效的过程[3]。本研究比较了2种护理方法对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导致窦道形成后的效果,并总结了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操作技术 窦道形成 深部组织 会阴撕裂 反复感染 护理策略 盆底肌肉 引流不畅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从俊 李绍刚 邢承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 34分(2 8~ 39分 ) ,血沉平均 51mm/h(35~ 72mm/h)。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6例患者均行一...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 34分(2 8~ 39分 ) ,血沉平均 51mm/h(35~ 72mm/h)。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6例患者均行一期全髋翻修术。结果 :术前细菌培养 2例阴性 ,4例阳性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术中细菌培养 5例阳性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术后平均随访 1 7个月 (7~ 2 6个月 ) ,均未再复发。术后血沉均恢复正常 ,Harris评分平均 83 5分 (76~ 88分 ) ,较术前平均提高 50分 (配对t检验 ,P <0 0 2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者 ,一期翻修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慢性感染不应该作为一期翻修的绝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慢性感染 手术治疗 抗生素 窦道形成
下载PDF
Draf Ⅱb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额窦脓肿1例
16
作者 吕操 涂艺 +1 位作者 白忠 黄晓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14,共3页
颅脑外伤术后伴有额部皮肤感染并窦道形成的病例少见。2021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例颅脑外伤后额窦脓肿患者,经鼻内镜行DrafⅡb型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额部感染减轻。术后9个月复查,额部皮肤无感染,皮肤瘘口较前缩... 颅脑外伤术后伴有额部皮肤感染并窦道形成的病例少见。2021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例颅脑外伤后额窦脓肿患者,经鼻内镜行DrafⅡb型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额部感染减轻。术后9个月复查,额部皮肤无感染,皮肤瘘口较前缩小,复查CT显示额窦引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皮肤 窦道形成 额窦 耳鼻喉科 颅脑外伤后 颅脑外伤术后 经鼻内镜 感染 皮肤
原文传递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蓉 陈艰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3期3634-3635,共2页
腹腔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对消化道瘘起到局限作用和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的形成,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腹腔持续负压冲洗吸引易出现堵... 腹腔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对消化道瘘起到局限作用和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的形成,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腹腔持续负压冲洗吸引易出现堵塞及液体渗出,如果护理不当则易出现腹腔感染及感染扩散、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故应加强对腹腔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护理,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负压引流 腹腔双套管 护理不当 腹腔感染 腹部外科 冲洗引流 手术创面 窦道形成
下载PDF
浆细胞乳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子毅 吴喜宏 +1 位作者 王志刚 张治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97-598,共2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先天乳头凹陷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发育不良乳头会诱发局部乳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乳腺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00例患者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先天乳头凹陷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发育不良乳头会诱发局部乳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乳腺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00例患者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100例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乳腺科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非哺乳期),其中82例患者为乳晕肿块伴疼痛,局部皮肤红肿,18例患者乳腺肿块伴窦道形成,65例合并乳头凹陷,25例合并同侧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头凹陷 炎细胞浸润 乳腺科 乳腺肿块 窦道形成 淋巴结肿大 继发细菌感染
下载PDF
简易胆道测压法在T管早期夹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文武 易光平 何鹏飞 《腹部外科》 2007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T管引流术 胆道测压法 早期夹管 电解质紊乱 聚氯乙烯 窦道形成 开放引流 消化不良
下载PDF
改良T管对不同营养状况和胆道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窦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鸣 张英豪 +2 位作者 王志刚 薄涛 张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营养状况下改良 T管窦道形成的时间 ,并从根本上杜绝胆汁漏的发生。方法应用改良 T管对 66例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术后第 3、6、9、12、15天进行围 T管窦道形成造影。结果肝圆韧带或 (和 )大网膜包裹...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营养状况下改良 T管窦道形成的时间 ,并从根本上杜绝胆汁漏的发生。方法应用改良 T管对 66例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术后第 3、6、9、12、15天进行围 T管窦道形成造影。结果肝圆韧带或 (和 )大网膜包裹组 T管窦道形成时间明显缩短 (P<0 .0 5 ) ,营养不良患者 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 (P<0 .0 5 ) ,拔除 T管后无胆汁漏发生。结论用改良 T管观察围 T管窦道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拔除 T管后胆汁漏的发生 ,用肝圆韧带或 (和 )大网膜包裹 T管可促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 改良T管 窦道形成 胆汁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