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孔道水平井多元热流体井间窜流程度表征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吴海君
杜庆军
宫汝祥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研究院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生产测井资料的井间地层连通性定量预测(14CX02035A)
-
文摘
针对水平井间存在大孔道条件下进行多元热流体吞吐时出现的井间气窜问题,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使用井间窜流系数、窜流距离和形状因子3种参数,定量表征气窜程度的大小,并讨论了大孔道渗透率和注入量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孔道渗透率的增加,井间窜流系数和窜流距离增大,形状因子减小;随着注入量的增加,窜流距离增大,形状因子减小,窜流程度越加严重。
-
关键词
大孔道
多元热流体
窜流程度
窜流系数
窜流表征
-
Keywords
multiple-thermal fluids
breakthrough degree
breakthrough coefficient
breakthrough characterization
-
分类号
TE3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BD油田裂缝性油藏注采窜流程度判别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赵东锋
陈民锋
廖新维
殷丹丹
廖长霖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0,156,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外协子课题"海上稠油化学驱油技术"(2008ZX05024–002)
-
文摘
针对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采井间的窜流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油田开发实践,选出油田地质静态特征指标和反映油田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用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针对油水井的评价指标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权重系数法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数,提出注采窜流井区评价标准,最后根据目标油水井的综合指数来判别其窜流程度。通过在BD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井间窜流
模糊综合评判
窜流程度
窜流级别
BD油田
-
Keywords
fractured oil reservoir
channeling between wells
fuzzy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channeling severity
channeling level
-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多元热流体吞吐井间气窜程度表征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冯祥
宫汝祥
李敬松
-
机构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研究院
-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6期55-61,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热采机理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2011ZX05024-005-001)资助
-
文摘
针对水平井间进行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时出现的井间气窜影响多轮次吞吐开发效果的问题,文中提出使用井间窜流系数定量表征气窜程度的大小。对气窜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认为渗透率、油层厚度、井间高渗条带对窜流系数影响较大。利用数值模拟及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的窜流系数预测回归模型;用注入强度和注采压差进行校正,定量预测了井间气窜程度,窜流系数越大,越容易发生气窜。将窜流程度级别分为弱、中、强、严重,预测气窜程度结果与实际注热吞吐后的气窜情况相同,为后续抑制井间气窜、提高开采效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稠油
多元热流体吞吐
井间气窜
窜流系数
窜流程度
-
Keywords
heavy oil
multiple thermal fluid stimulation
well-to-well gas channeling
interporosity flow coefficient
the degree of interporosity flow
-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基于可拓理论的裂缝性油藏井间窜流判别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东锋
廖新维
殷丹丹
赵晓亮
蔡振华
王欢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8,115,共4页
-
基金
国家"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
存储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2011CB707302)
+2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1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复杂油气田地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2011ZX05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超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U1262101)
-
文摘
目前常用模糊综合判别方法来判别井间窜流,但是当各项评定指标之间出现矛盾时,该方法的准确率大幅度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可拓理论应用到井间窜流评价中。根据裂缝性油藏影响井间窜流的地质特征和在水驱开发过程中窜流形成时的生产动态特征,运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研究井间窜流形成时的动态特征;通过确定井间窜流物元、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权重系数和关联函数,建立基于可拓理论的井间窜流程度判别模型,并利用可拓识别方法进行判别,得出窜流程度判别结果。可拓理论充分考虑了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点,能够把单项指标评定结果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在江苏油区杨家坝油藏进行了实际应用,统计结果准确率达86%,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井间窜流
可拓理论
窜流程度
物元理论
江苏油区
-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
channeling flow between the wells
Extension theory
channeling degree
synthetic discriminate
Jiangsu oilfield
-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非均质砂岩油藏长期开采后的窜流规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华朝
林梅钦
李明远
杨柳
胡婷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21-124,8-9,共4页
-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9)
-
文摘
通过并联填充砂管水驱试验来研究砂岩油藏长期开采后的窜流规律。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程度越高,窜流形成时机越早,并且窜流程度越严重,即造成的注入流体低效循环现象越严重;非均质油藏中,高渗透层中流体流动符合高速非达西流模式,常用Forchhimer公式和指数型公式来描述;高渗透层中流体流动的非线性渗流指数较小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油藏注采窜流程度加剧,表现为高、低渗透层产液比远远大于它们的渗透率级差。
-
关键词
非均质性
砂岩油藏
窜流程度
形成时机
产液比
渗透率级差
-
Keywords
heterogeneity
sandstone reservoir
channeling degree
formation time
produced fluid ratio
permeability contrast
-
分类号
TE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