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柳窄吉丁虫生活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杰生 商平华 李璠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0-40,42,共2页
旱柳窄吉丁虫生活史的初步观察王杰生(眉县林业调查设计队,陕西眉县,722300)商平华(眉县林业工作站,陕西眉县722300)李[(眉县营头林场,陕西眉县722300)1分布及危害情况旱柳窄吉丁(AgrilussP.... 旱柳窄吉丁虫生活史的初步观察王杰生(眉县林业调查设计队,陕西眉县,722300)商平华(眉县林业工作站,陕西眉县722300)李[(眉县营头林场,陕西眉县722300)1分布及危害情况旱柳窄吉丁(AgrilussP.)是危害旱柳主干的钻蛀性害虫,在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旱柳 吉丁 害虫 生活习性
下载PDF
从进境德国白橡锯材上截获窄吉丁(非中国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杨赛军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介绍了舟山口岸从德国进口锯材中首次截获窄吉丁(非中国种)Agrilus biguttatus(Fabr.)、A.sulcicollis Lac.和A.angustulus,对其分类地位、寄主与分布、成虫主要鉴定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以对口岸检疫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吉丁 形态特征 传入风险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武辉 王小艺 +6 位作者 李孟楼 杨忠岐 曾繁喜 王红艳 白玲 刘松君 孙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4,共9页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蛹及预蛹,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3.9%左右。该蜂在天津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寿命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89±0.79)℃,(17.03±1.42)℃,(16.90±1.68)℃和(15.31±0.47)℃。有效积温分别为(33.82±4.13)日.度、(49.11±7.93)日.度、(128.88±27.87)日.度和(277.00±14.15)日.度。雌性成蜂易于低温保存,对寄主有较强的搜索力和攻击力。繁蜂寄主容易大量获得,是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的重要理想天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肿腿蜂 白蜡吉丁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1 位作者 刘桂军 刘恩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2,共6页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叉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叉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幼虫有4龄,尾叉及其长度可作为理想的分龄特征和分龄指标;幼虫的口缘宽度也可作为指标之一;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和尾叉前缘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于分龄。研究还发现:幼虫尾叉内侧的形态特征是区分幼虫虫龄的简洁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测定各龄的平均龄期分别为:1龄1 8 1d ,2龄1 1 2d ,3龄1 0 7d ,4龄2 6 1 2d ,幼虫期共为30 1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幼虫龄数 分龄指标 龄期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植物范围、危害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同海 高瑞桐 +2 位作者 Houping LIU Leah S.BAUER 孙龙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花曲柳窄吉丁(emeraldashborer,EAB)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是木犀科(Oleaceae)属Fraxinus植物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欧亚属Subgen.Fraxinus欧组(SectionFraxinus)和象蜡树组(SectionMeliodes)的一些树木... 花曲柳窄吉丁(emeraldashborer,EAB)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是木犀科(Oleaceae)属Fraxinus植物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欧亚属Subgen.Fraxinus欧组(SectionFraxinus)和象蜡树组(SectionMeliodes)的一些树木种类,如美国白蜡Fraxinusamericana、洋白蜡F.pennsylvanicavarsubintegerrima、绒毛白蜡F.velutina、黑白蜡F.nigra和水曲柳F.mandshurica等。与早期文献上的记载不同,很少发现花曲柳窄吉丁对苦枥木亚属Subgen.Ornus白蜡树组(SectionOrnaster)的白蜡树F.chinensisRoxb和花曲柳F.rhynchophylla造成危害。不同寄主白蜡树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敏感性不同,洋白蜡、绒毛白蜡等北美白蜡树种受其危害重于亚洲的水曲柳。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适应进化,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属寄主树木发展了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抗虫性。中国部分地区发生的花曲柳窄吉丁灾害应该归属于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对本地害虫敏感所致。在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台湾、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市和自治区,都曾发现花曲柳窄吉丁的危害或分布。白蜡属树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除了青藏地区和海南省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大面积引种北美白蜡树种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以及近年来种植发展水曲柳的东北地区都是花曲柳窄吉丁这种毁灭性蛀干害虫的潜在发生地。花曲柳窄吉丁在我国部分地区为检疫性林业害虫,做好检疫是杜绝其扩散蔓延的首要方法。我国局部地区出现花曲柳窄吉丁灾害说明,北美白蜡树种在我国的适应性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科学的全面的风险评估,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应重视利用我国本地的白蜡树种。在花曲柳窄吉丁灾害的治理中,可采用营造混交林以降低蔓延的速度和发挥自然控制能力,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树木的抗虫能力,清除被害木消灭虫源,以及幼虫期树干注射、成虫期喷洒化学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吉丁 寄主植物范围 危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虫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分布调查(英文) 被引量:25
6
作者 魏霞 Dick REARDON +1 位作者 吴云 孙江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9-685,共7页
20 0 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发现了一重大外来入侵害虫 ,白蜡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 ,由于该虫新近在美国发现 ,危害白蜡树 ,故英文名称为EmeraldAshBorer (EAB)。初步分析显示 ,该虫至少在 5年前就已传入美国 ,只是现在刚爆发... 20 0 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发现了一重大外来入侵害虫 ,白蜡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 ,由于该虫新近在美国发现 ,危害白蜡树 ,故英文名称为EmeraldAshBorer (EAB)。初步分析显示 ,该虫至少在 5年前就已传入美国 ,只是现在刚爆发被发现。目前该虫在美国密执安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可致死各种大小的白蜡树。该虫在我国曾被定名为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marcopoliObenberger,为鞘翅目吉丁科。据资料报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和台湾等地 ;在国外分布于朝鲜 ,日本 ,蒙古 ,俄罗斯远东地区。危害木樨科属树木。两年一代或一年一代 ,因地而已。在东北三省主要危害水曲柳和花曲柳等树木 ,但不是主要害虫。天津市 1993年在引种白蜡树上发现了白蜡窄吉丁 ,1998年严重爆发造成大面积白蜡树死亡。在亚洲的其他分布区 ,该虫还危害另外一些阔叶树 ,如多种蜡树、榆树等。鉴于该虫的广泛分布和寄主树种多及毁灭性危害的特点 ,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其潜在危害不亚于 1996年在美国发现的光肩星天牛。因此 ,美国已全面开展对该虫的研究 ,包括资料收集 ,风险性评估 ,研究各种控制措施等。本文是中美对此虫合作研究的一部分 ,旨在对该虫在我国的分布、危害、研究基础作一调查与回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树 分布 调查 外来种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幼虫及其天敌在空间格局上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27-1431,共5页
调查了白蜡窄吉丁幼虫与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捕食性天敌啄木鸟啄食白蜡窄吉丁的啄痕在空间格局上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林间水平方向上,白蜡窄吉丁幼虫呈聚集分布,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啄木鸟的啄痕也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垂直方向上... 调查了白蜡窄吉丁幼虫与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捕食性天敌啄木鸟啄食白蜡窄吉丁的啄痕在空间格局上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林间水平方向上,白蜡窄吉丁幼虫呈聚集分布,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啄木鸟的啄痕也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白蜡窄吉丁幼虫分布于地面至3.37m以下的树干,主要集中于1.50m左右的主干,天敌也集中在此范围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啄木鸟 空间格局生态控制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1 位作者 赵红盈 刘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56-1964,共9页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器Ⅱ型和Ⅲ型仅分布于雌蜂触角,雄蜂未见分布,雌蜂的毛形感器总数量显著多于雄蜂。【结论】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共有6种类型感器,雌、雄蜂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白蜡吉丁 触角 感觉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国白蜡窄吉丁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路纪芳 王小艺 杨忠岐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5-792,共8页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影响比较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白蜡属(Fraxinus spp.)树木。它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从而切断树木的营养输导组织,导致树木衰弱死亡。为了深...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影响比较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白蜡属(Fraxinus spp.)树木。它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从而切断树木的营养输导组织,导致树木衰弱死亡。为了深入了解该害虫,探索合理的治理策略,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习性、生活史、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等方面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讨论了白蜡窄吉丁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蛀干害虫 生物学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汗青 王小艺 +2 位作者 杨忠歧 种焱 何德敏 《植物检疫》 2006年第2期89-91,F0004,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从亚洲新传入北美地区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包括其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技术等。
关键词 白蜡吉丁 形态特征 检疫
下载PDF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和产卵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1 位作者 刘桂军 刘恩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3-1109,共7页
白蜡窄吉丁是危害白蜡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因其幼虫期高度的隐蔽性生活而极难检测和防治。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是新发现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幼虫的优势天敌种,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研究调查了白蜡... 白蜡窄吉丁是危害白蜡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因其幼虫期高度的隐蔽性生活而极难检测和防治。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是新发现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幼虫的优势天敌种,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研究调查了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及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越冬代成虫羽化的时序差异、不同时期林间的寄生率、寄主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及寄主幼虫大小与茧蜂产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时间比其寄主害虫白蜡窄吉丁的羽化要晚1个多月。2003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7月份;寄主白蜡窄吉丁的羽化期在5月中下旬。2004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5月下旬持续到7月下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寄主羽化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室内)。越冬后天敌的羽化时间刚好适应最早寄主发育到可供寄生的龄期,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很可能是一种专性寄生蜂。林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是逐步上升的。自然条件下茧蜂决定是否产卵与寄主幼虫的大小即龄期有关,它仅在前胸宽和体宽1.5mm、体长12mm以上,即3~4龄的寄主幼虫体表产卵,但只要接受寄主并产卵,不同龄期寄主幼虫上的产卵量无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羽化 产卵 生态关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绒毛白蜡吉丁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良玉 陈周羡 《园林科技通讯》 1995年第4期1-7,共7页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系天津市树,现国内引种已广。1989年5月,在天津市发现了白蜡窄吉丁虫,该虫为蛀干害虫,蔓延快,若不及时防治则有毁灭性危害。经研究,对其幼虫可采用15%铁灭克要埋或根灌氧化乐...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系天津市树,现国内引种已广。1989年5月,在天津市发现了白蜡窄吉丁虫,该虫为蛀干害虫,蔓延快,若不及时防治则有毁灭性危害。经研究,对其幼虫可采用15%铁灭克要埋或根灌氧化乐果,防效在80%以上,对其成虫,可用氧化乐果和敌敌畏混合液,进行“封杀”或羽化出洞扣全面喷药,持续一月,防效可达百分之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白蜡吉丁 防治
全文增补中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斑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吉丁 新疆 苹小吉丁 杨十斑吉丁
原文传递
花曲柳窄吉丁生活史及天敌的观察和防治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桂军 刘恩山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花曲柳窄吉丁是危害我市白蜡树的主要虫害之一,其隐避性较强,防治难度较大。本文详细介绍了花曲柳窄吉丁的生活史及习性、防治时间、防治方法以及对天敌的观察。
关键词 花曲柳吉丁 生活史 天敌 防治 白蜡树 虫害 生活习性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鞘翅目:吉丁甲科)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1 位作者 Juli R.Gould 魏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6-678,共13页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maire原分布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原产地由于为害不重而受关注度不高,因此没有被列入世界各国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重点名单之中。但自21世纪初其传入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已造成重大灾害,...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maire原分布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原产地由于为害不重而受关注度不高,因此没有被列入世界各国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重点名单之中。但自21世纪初其传入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已造成重大灾害,成为迄今为止北美地区危害性最大和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森林害虫。由于该害虫的高度隐蔽性,在传入地的早期检测非常困难,发现该虫的地点往往其种群已经定殖多年,因此根除策略难以奏效。美国在白蜡窄吉丁入侵初期进行的根除策略失败后迅速启动了生物防治计划。通过国际合作研究,美国从中国引进了3种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和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Huang,经大量人工繁殖后在林间进行了释放,现已在当地成功建立了天敌种群,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对最近10多年来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简要综述,希望对我国同类蛀干害虫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检疫性害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花椒窄吉丁的危害规律及其分布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孟楼 李宗明 焦爱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论述了花椒窄吉丁的为害规律及空间分布型,通过聚集度指标检验,该虫的幼虫在为害区呈聚集分布。为害规律表现为:幼虫只钻蛀直径在1.5cm以上的枝干,侵害率的80%分布于树干的地面以上0~80cm的范围内。
关键词 花椒吉丁 花椒 危害规律 分布型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若忠 栾庆书 +3 位作者 云丽丽 高瑞桐 赵同海 迟成钢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4,共3页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吉丁 生物学 生活史 害虫防治
下载PDF
北美地区一新外来入侵种——花曲柳窄吉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海军 温俊宝 +2 位作者 骆有庆 尚成海 田翠杰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52,F004,共6页
介绍了原产亚洲的北美地区的一种新的入侵种——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与起源、寄主、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作为入侵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花曲柳吉丁 北美地区 外来入侵种 生物学特性 研究进展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国内外 寄主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及其寄生性天敌的耐寒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辉 李孟楼 +3 位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王红艳 白玲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分别测定了天津和长春市的白蜡窄吉丁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时期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在-26.38^-23.04℃之间,冰点在-21.72^-11.64℃之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过冷却点为-26.28℃,... 分别测定了天津和长春市的白蜡窄吉丁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时期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在-26.38^-23.04℃之间,冰点在-21.72^-11.64℃之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过冷却点为-26.28℃,冰点为-22.50℃;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为-24.48℃,冰点为-21.87℃。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白蜡窄吉丁及其天敌可能的地理分布范围,并认为越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白蜡吉丁啮小蜂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冰点
下载PDF
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丽芳 谢寿安 +3 位作者 刘绥鹏 吕淑杰 郭新荣 宋晓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两性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两性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水芹烯、10和100μg/μL月桂烯、0.1和1μg/μL(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结论】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吉丁 寄主植物 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