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的神经发育毒性机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颖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 ,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尤为敏感。铅不仅对血脑屏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发育过程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同时还可通过阻断钙通道、干扰蛋白激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关键词 神经发育毒性 血脑屏障 突触形成
下载PDF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荣 吴喜贵 +2 位作者 杨忠 魏璐 蔡文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分泌雌激素的规律,研究AST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于传代培养的第0d、7d、14d、21d进行细胞计数,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AST条件培...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分泌雌激素的规律,研究AST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于传代培养的第0d、7d、14d、21d进行细胞计数,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AST条件培养液(ACM)中雌二醇(E2)的浓度。以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纯培养为模型,实验分成6组:神经元纯培养组;ACM培养组;AST和神经元混合培养组;雌激素培养组;ACM+Tamoxifen(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培养组;Tamoxifen培养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突触计数方法观察各组突触形成数量的差别。结果AST数量分别为1×104/ml、1.1×106/ml、1.4×106/ml、1.5×106/m1;ACM中雌二醇浓度分别为(ng L):0、117±22、266±22、252±27。第0d培养液中未检测出雌二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雌激素浓度迅速增加,14d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21d时培养液中雌二醇仍保持较高浓度。各实验组突触荧光颗粒数分别为(个/细胞,培养第9d):14±3;79±5;83±8;80±6;32±3;29±3。显示ACM能增加培养神经元突触形成的数目近6倍,外源性雌激素可基本模拟ACM的效应。Tamoxifen能阻断ACM促突触形成效应的75%左右。结论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AST能合成并分泌雌激素,分泌的雌激素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突触形成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免疫荧光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Hevin/SPARC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重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尧 韩兴月 +3 位作者 徐菁 陈欣 余思逊 树海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7-941,共5页
高内皮静脉蛋白(Hevin)是星型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之一。生理条件下,Hevin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是其同源物,拮抗着Hevin的促突触形成作用。病理条件下,Hevin和SPARC的... 高内皮静脉蛋白(Hevin)是星型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之一。生理条件下,Hevin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是其同源物,拮抗着Hevin的促突触形成作用。病理条件下,Hevin和SPARC的表达发生变化,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脑肿瘤等的突触重塑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此具体情况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本文现围绕Hevin/SPARC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皮静脉蛋白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突触形成 突触重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在突触形成及突触传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慧 陆佩华 盛祖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近年来 ,对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迅速发展 .诸多研究都表明胶质细胞不仅为神经元功能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而且还直接影响突触形成及其功能完善 .此外胶质细胞也可以通过自身释放化学递质与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突触形成 突触传导 神经元 化学递质 突触传导
下载PDF
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昕悦 方芳 仓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七氟醚是儿科和产科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但基础研究发现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研究从最初的神经元凋亡逐渐转向具有发育特征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触形成、递质传递等。本文对七氟醚的神经元发育毒性作一综述,旨在阐... 七氟醚是儿科和产科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但基础研究发现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研究从最初的神经元凋亡逐渐转向具有发育特征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触形成、递质传递等。本文对七氟醚的神经元发育毒性作一综述,旨在阐述该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七氟醚的药理特性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气道刺激性小、诱导和苏醒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七氟醚 药理特性 神经元 突触形成 发育期 增殖分化 毒性作用
下载PDF
肝X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贺琼 马超颖 +2 位作者 郭会彩(综述) 王磊 刘诣(审校) 《预防医学》 2023年第3期215-217,223,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肝X受体(LXRs)是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的一员,在大脑中广泛表达,可能参与AD的发生发展。本文检索2010—2022年LXRs与AD发病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围绕LXRs在AD发病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肝X受体(LXRs)是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的一员,在大脑中广泛表达,可能参与AD的发生发展。本文检索2010—2022年LXRs与AD发病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围绕LXRs在AD发病机制中参与调控胆固醇代谢、炎症反应和突触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D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胆固醇代谢 炎症反应 突触形成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国辉 薛庆生 +2 位作者 罗艳 陆菡 于布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7-399,共3页
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潮到1974年.Quimby等[1]报道幼年大鼠长期暴露于0.01%氟烷后出现持续性大脑皮质突触形成异常及成年后学习和社会能力下降,然而这一研究未引起学界重视.Jevtovic-Todorovic等于2003年调查... 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潮到1974年.Quimby等[1]报道幼年大鼠长期暴露于0.01%氟烷后出现持续性大脑皮质突触形成异常及成年后学习和社会能力下降,然而这一研究未引起学界重视.Jevtovic-Todorovic等于2003年调查了常用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咪达唑仑、异氟醚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的"鸡尾酒"麻醉方案对产后7 d新生大鼠麻醉6 h,24 h后新生大鼠大脑出现广泛细胞凋亡,海马突触功能受损,大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2].自从这个研究结果被报道后,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受到麻醉学界乃至社会广泛关注.本综述将梳理近年来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详细阐述全身麻醉药对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发生和突触形成影响以及分裂后成熟神经元损伤3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并指出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脑神经毒性 临床研究 发育期 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元损伤 大脑皮质 突触形成
原文传递
Syntaxin-1通过激活突触递质传递加速早期突触的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裴青 林寅 +3 位作者 荣伊 刘孟雪 吴世平 阳小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6-633,共8页
Syntaxin-1是一种多结构域蛋白,通过与synaptobrevin-2和SNAP-25形成SNARE复合体调节囊泡融合.然而,syntaxin-1在突触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显示syntaxin-1的表达水平与突触形成过程高度相关.Syntaxin-1的R151A和I... Syntaxin-1是一种多结构域蛋白,通过与synaptobrevin-2和SNAP-25形成SNARE复合体调节囊泡融合.然而,syntaxin-1在突触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显示syntaxin-1的表达水平与突触形成过程高度相关.Syntaxin-1的R151A和I155A突变影响其在突触形成中的促进作用,而Habc结构域或跨膜结构域在突触形成中无显著作用.结果表明,syntaxin-1通过激活突触囊泡释放来加速突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in-1 突触形成 突触囊泡 动作电位触发的胞吐作用
下载PDF
神经黏附分子neurexin和neuroligin对突触分化及其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雪梅 袁榴娣 王大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神经黏附分子neurexin和neuroligin是分别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跨膜蛋白。这两种蛋白可以相互结合,在突触的组装、分化以及突触发挥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方面起...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神经黏附分子neurexin和neuroligin是分别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跨膜蛋白。这两种蛋白可以相互结合,在突触的组装、分化以及突触发挥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方面起到核心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EXIN NEUROLIGIN 突触形成 突触功能
原文传递
牛膝活性提取物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琼 姜纯一 +1 位作者 王彩萍 丁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598,F0004,共6页
目的:研究牛膝活性提取物(ABPPk)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通过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 Qwin软件测量不同浓度ABPPk处理24 h对海马神经元突... 目的:研究牛膝活性提取物(ABPPk)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通过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 Qwin软件测量不同浓度ABPPk处理24 h对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和突起分支的影响;通过突触结合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双标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Qwin软件测量ABPPk(250 ng/ml)处理7d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定量分析不同浓度ABPPk作用24 h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7d对PSD-95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ABPPk(250 ng/ml)作用不同时间对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水平的调节.分析ABPPk对海马神经元的作用与ERK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k可有效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BPPk能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GAP-43和PSD-95蛋白表达,作用5 min即能显著上调ERK磷酸化水平,作用15 min ER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PD98059可抑制该过程.结论:ABPPk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突触形成,上调GAP-43和PSD-95蛋白水平,其作用可能与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活性提取物 海马神经元 突起延伸 突触形成
下载PDF
FM1-43造影观察PC12神经元与原代皮层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涛 许百男 +3 位作者 阙海萍 林秋霞 吕双红 刘少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 观察种植到原代皮层神经元中的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用下分化成的神经元样细胞与原代皮层神经元之间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研究细胞移植环境中宿主细胞和移植细胞形成神经连接的可能及过程。方法 ...    目的 观察种植到原代皮层神经元中的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用下分化成的神经元样细胞与原代皮层神经元之间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研究细胞移植环境中宿主细胞和移植细胞形成神经连接的可能及过程。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enhencedgreenflourescentproteinEGFP)标记的PC12细胞种植到原代神经元中,建立共培养系统。NGF诱导其中的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能与共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高钾离子的去极化刺激使突触末端囊泡被FM1 43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电子图像显示出活性的突触末端。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系统中PC12神经元更成熟,FM1 43造影显示这些新的神经元与原代神经元之间产生了功能性突触囊泡活动。结论 与原代的神经细胞共培养有利于PC12细胞在NGF作用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形成神经突起,新形成的神经元可以和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1-43造影 PC12神经元 原代皮层神经元 突触形成
原文传递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促进神经突触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佩尧 张成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4,共3页
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指出,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以前认识的作为神经支持细胞的概念,并将导致出现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胶质细胞新时代。最新研究发现。AST可分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2)促进神经突触形成,其机制可... 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指出,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以前认识的作为神经支持细胞的概念,并将导致出现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胶质细胞新时代。最新研究发现。AST可分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2)促进神经突触形成,其机制可能是TSP1/2通过与一种或多种突触特异蛋白结合,激活突触前膜和(或)突触后膜信号蛋白,从而诱导神经突触形成。此发现对于理解胶质细胞的新功能以及研究癫痫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血小板反应蛋白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突触形成
原文传递
GABRA3突变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元的凋亡、突触形成和递质释放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伦姣 罗成宏 +2 位作者 杨媚 陆伟恒 廖成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α3亚基基因(GABRA3)突变对人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突触形成和递质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GABRA3基因野生型(wt-GABRA3组)和突变型(mut-GABRA3组)过表达的重组载体并将其转染到人脑皮层神经元中构建相应稳转细... 目的:探讨钙通道α3亚基基因(GABRA3)突变对人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突触形成和递质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GABRA3基因野生型(wt-GABRA3组)和突变型(mut-GABRA3组)过表达的重组载体并将其转染到人脑皮层神经元中构建相应稳转细胞株。在机制研究中,使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转导蛋白Sma-Mad族2(SMAD2)信号通路激活剂SRI-011381处理mut-GABRA3组细胞24 h(mut-GABRA3+SRI-011381组)。使用四唑化合物(MTS)测定法检测细胞恶性增殖能力。通过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法,通过检测突触蛋白I的表达统计突触密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ax、TGF-β1、SMAD2、磷酸化的SMAD2(P-SMAD2)的表达。ELISA法检测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平。结果:与wt-GABRA3组比,mut-GABRA3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wt-GABRA3组比,mut-GABRA3组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上调,TGF-β1、P-SMAD2的表达以及乙酰胆碱的分泌水平都下调,细胞突触密度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ut-GABRA3组比,mut-GABRA3+SRI-011381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ax的表达均下调,而且乙酰胆碱的分泌水平和细胞突触密度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ABRA3突变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促进人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并抑制突触形成和递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RA3突变 甲亢性低钾周期性麻痹 TGF-β1/SMAD2信号通路 人脑皮层神经元 突触形成 递质释放
下载PDF
Dysfunction of Wnt signaling and synaptic :lisassembly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被引量:3
14
作者 Silvia A. Purro Soledad Galli Patricia C. Salinas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synapse formatio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odulate synaptic stability. Synapse loss is an early and invariant feature of neuro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synapse formatio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odulate synaptic stability. Synapse loss is an early and invariant featur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lAD) and Parkinson's disease. Notably, in AD the extent of synapse loss correlates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Hence,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synaptic maintenance is crucial to reveal potential targets that will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r- apies to protect synapses. Writ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neuronal circuits. Moreover, Wnt signaling compo- nents are expressed in the adult brain suggesting their role in synaptic maintenance in the adult. Indeed, blockade of Wnts with the Wnt antagonist Dickkopf-1 (Dkkl) causes synapse disassembly in mature hippocampal cells. Dkkl is elevated in brain biopsies from AD patients and animal models. Consistent with these findings, Amyloid-β (Aβ) oUgomers induce the rapid expression of Dkkl. Importantly, Dkkl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protect synapses against Aβ toxicity, indicating that Dkkl is required for Aβ-mediated synapse los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role of Wnt signaling in synapse maintenance in the adult brain,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synaptic los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signaling synaptic disassembly degenerative diseases Alzheimer's disease Dkkl synaptic maintenance
原文传递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s of synapse formation and axon regeneration: the awesome power of C. elegans genetics 被引量:3
15
作者 JIN YiSh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Sinc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chosen as a model organism by Sydney Brenner in 1960's, genetic studies in this organism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discovering the function of genes and in deciphering molecular si... Sinc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chosen as a model organism by Sydney Brenner in 1960's, genetic studies in this organism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discovering the function of genes and in deciphering molecular signaling network. The small size of the organism and the simple nervous system enable the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me. The stereotypic developmental program and the anatomical reproducibility of synaptic connections provide a blueprint to dissec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apse formation. Rec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ing laser surgery of single axons and in vivo imaging has also made C. elegans a new model for axon regeneration. Importantly, genes regulating synaptogenesis and axon regeneration are highly conserved in function across animal phyla. This mini-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the key finding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e impact of such findings underscores the awesome power of C. elegans gen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ynaptic active zone DLK kinase microtubule dynamics EFA-6 RPM-1 SYD-2 Liprin ubiquitin E3 ligase axoninjury laser axotomy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肠闭锁Cajal间质细胞和突触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维兵 徐小群 +1 位作者 耿其明 张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2,i001,共4页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突触素与肠闭锁手术、术后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先天性肠闭锁(IA)盲端近端和远端肠标本及4例正常对照标本,分别观察ICCs和突触的形成情况。结果在IA组,ICCs和...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突触素与肠闭锁手术、术后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先天性肠闭锁(IA)盲端近端和远端肠标本及4例正常对照标本,分别观察ICCs和突触的形成情况。结果在IA组,ICCs和突触素在盲端近、远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ICCs网络被破坏。近端改变范围在8cm左右,远端改变局限在1~2cm,且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有增加趋势。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于肠肌丛,并相互联接形成网络,肌间神经丛可见大量突触素表达。结论先天性肠闭锁盲端近端和远端肠管有ICCs分布和突触形成的异常,手术中要尽量切除病变肠管,以免造成术后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先天性肠闭锁 对照组 正常 ICC 改变 间质细胞 突触形成 肠管 肌间神经丛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与脑发育中神经细胞迁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红军 王明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甲状腺激素在脑正常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脑发育中细胞迁移、分化、神经元的生长、突触形成、髓鞘形成等具有调节作用。现就甲状腺激素与脑发育中神经细胞迁移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作一综述。
关键词 神经细胞迁移 甲状腺激素 脑发育 正常发育 突触形成 调节作用 髓鞘形成 相关理论 神经元
原文传递
铜离子对N2a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涛 林寅 +4 位作者 雷正波 张安铎 吴亮 阳小飞 陈恒玲 《绿色科技》 2017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在小鼠的神经母瘤细胞(N2a细胞)中观察了铜离子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在N2a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细胞进行了成像。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分化率、分支数和分支长三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 在小鼠的神经母瘤细胞(N2a细胞)中观察了铜离子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在N2a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细胞进行了成像。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分化率、分支数和分支长三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在N2a细胞加入梯度浓度的铜离子后,除在加入24h对细胞的分支长略有抑制作用外,铜离子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分化 铜离子 突触形成 N2A细胞
下载PDF
嗅鞘细胞分泌蛋白SC1促进神经元突触形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答 姜淼 +4 位作者 叶玉勤 葛丽特 贺晓生 陈平 卢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其分泌蛋白SC1对分化后神经元突触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小鼠OECs条件培养基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系C17.2分化后,用突触前膜抗体bassoon标记突触并计数,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bassoon的...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其分泌蛋白SC1对分化后神经元突触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小鼠OECs条件培养基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系C17.2分化后,用突触前膜抗体bassoon标记突触并计数,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bassoon的表达量。结果 OECs诱导组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组,在RA诱导组加入小鼠SC1重组蛋白后,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与OECs诱导组接近。结论 OECs分泌蛋白SC1能促进C17.2 NSCs分化后神经元的突触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神经干细胞 SC1蛋白 突触形成
下载PDF
原钙黏蛋白20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弢 胡国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88-3090,共3页
原钙黏蛋白(protocadherin,Pcdh)是由Shintaro等在使用钙黏蛋白细胞外(extracellular cadherin,EC)结构域来鉴定钙黏蛋白家族新成员时,意外发现了编码钙黏蛋白EC域的PCR扩增产物片段,这些钙黏蛋白的EC结构域与经典钙黏蛋白的EC... 原钙黏蛋白(protocadherin,Pcdh)是由Shintaro等在使用钙黏蛋白细胞外(extracellular cadherin,EC)结构域来鉴定钙黏蛋白家族新成员时,意外发现了编码钙黏蛋白EC域的PCR扩增产物片段,这些钙黏蛋白的EC结构域与经典钙黏蛋白的EC结构域明显不同,于是就称它们为原钙黏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原钙黏蛋白20 基因表达 突触形成 抑癌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