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旋转点与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朝东 董忠根 +5 位作者 魏建伟 罗兆彪 刘立宏 彭平 周伶俐 陶世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总结高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经验,比较高旋转点与低旋转点该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17年10月,回顾性分析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软组缺损的372例378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及手术资料。皮瓣旋转点位... 目的总结高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经验,比较高旋转点与低旋转点该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17年10月,回顾性分析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软组缺损的372例378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及手术资料。皮瓣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方3.5~19.5cm。根据旋转点位置,将皮瓣分为低旋转点组(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8.0cm)和高旋转点组(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8.0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探讨皮瓣成活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旋转点组皮瓣93块,成活78块(83.9%),部分坏死15块(16.9%);低旋转点组皮瓣285块,成活259块(90.9%),部分坏死26块(9.1%)。高、低旋转点组的皮瓣部分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该皮瓣或加上简单处理(换药、二期缝合及植皮)成功覆盖创面的比例分别为95.7%(89/93)和97.2%(277/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周~121个月,平均7.9个月,皮瓣无溃疡及坏死,外观满意。结论高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当腓动脉最远端穿支已破坏、出现解剖变异、与拟切取皮瓣区的连续性中断或较高位的穿支更靠近创面时。当高、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用于修复同一创面时,建议优先选用低旋转点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动脉 旋转点 穿筋膜皮瓣
原文传递
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启 胥学冰 +4 位作者 史昌乾 司迎 侯雨杉 陈冬梅 唐亦复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 cm×5 cm~12 cm×15 cm。其中,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5例,胫后动脉穿... 目的探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 cm×5 cm~12 cm×15 cm。其中,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1例,皮瓣大小6 cm×7 cm~15 cm×18 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愈合。随访0.5~2年,足部功能良好,皮瓣外形无臃肿。结论早期积极应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使其恢复良好功能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胫后动脉 穿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3
作者 程浩然 李茜 +6 位作者 刘誉 李心怡 宁金龙 李小静 唐茂林 王文静 席庆春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灌注改良明胶氧化铅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获取X线影像并导入Mimics 17.0软件,根据头面部解剖分区... 目的探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灌注改良明胶氧化铅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获取X线影像并导入Mimics 17.0软件,根据头面部解剖分区并上色,观察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涉及动脉的分布及吻合情况等;采用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另5具(10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建立手术模型,再逐层解剖,探究该皮瓣的血供及穿支来源等。(2)对同一时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颞颧部肿物患者,采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肿物切除后遗留的创面。术后对皮瓣成活、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供、受区外观、感觉以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蒂部主要由颞浅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营养,最大3条穿支的直径分别为(0.44±0.04)mm、(0.90±0.08)mm、(0.73±0.05)mm;颞浅动脉穿支与面动脉发出的分支在不同层次形成的筋膜血管网和真皮下血管网是确保该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2)临床共治疗12例颧颞部肿物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2~79岁,其中老年脂溢性角化2例,鳞状细胞癌3例,皮肤溃疡1例,基底细胞癌6例,肿物切除后创面缺损范围为4 cm×3 cm~9 cm×8 cm,皮瓣面积5 cm×3 cm~11 cm×9 cm,皮瓣蒂宽2~3 cm,长2~4 cm,术后皮瓣血供良好,无坏死,伤口一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供、受区外观自然、无臃肿,未出现感觉异常及面瘫,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穿支为蒂,血供稳定可靠,其修复中老年颧颞部较大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色质同源,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筋膜皮瓣 解剖学 颧颞部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糖尿病足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平 余晓芳 +5 位作者 尤加锐 何金梅 杜国军 刘异 李雪丽 全君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DF 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5~67岁,平均56.2岁。右足4例,左足2例。创面均位于足...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DF 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5~67岁,平均56.2岁。右足4例,左足2例。创面均位于足背,面积为2.4 cm×5.0 cm~6.5 cm×10.0 cm。深度:3例达肌腱层,3例达跖骨,其中2例合并跖骨骨髓炎。患者Wagner分级:3级4例,4级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6.0 cm~8.0 cm×11.0 cm。经创面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应用、加味三黄汤熏洗和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延迟术,术后患肢以石膏托外固定并抬高,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术后2周拆线,行患肢康复训练。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供区及受区瘢痕、皮瓣成活状态、外观,以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表评价足踝部功能。结果6例DF经上述治疗后,创面感染未见复发,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及受区有线形瘢痕存留。出院后随访,平均6(3~1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足踝功能活动接近正常,均可完全负重且恢复正常行走;AOFAS评分81~95分。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DF,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较快控制创面感染,保存了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抗生素骨水泥 外踝上穿筋膜皮瓣 皮瓣延迟术
原文传递
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昀 林建华 +1 位作者 叶君健 郑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前臂下段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2年7月,应用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修复7例前臂下段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1例;年龄22~45岁,平均38岁。碾压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前臂下段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2年7月,应用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修复7例前臂下段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1例;年龄22~45岁,平均38岁。碾压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14 d;尺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2例,分别为术后16、20 d;腕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24 d 1例。缺损部位:前臂背侧下段5例,腕背部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3 cm^9 cm×5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 cm×4 cm^12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中出血量50~90 mL,平均64 mL;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2 min。术后6例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略臃肿,但色泽正常,无溃疡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臂桡侧中段穿支筋膜皮瓣解剖恒定,无需分离其来源血管,操作简便,血供丰富,成活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前臂下段及腕部软组织缺损术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桡侧中段穿筋膜皮瓣 前臂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远端蒂上臂外侧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肘部深度创面12例
6
作者 张晓启 张博 +2 位作者 魏梦奇 陈冬梅 张洪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8期713-714,共2页
临床上肘部深度创面并不少见,常伴随骨质或肌腱外露。我们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远端蒂臂外侧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2例肘部深度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上臂外侧 穿筋膜皮瓣修复 肘部 深度创面
原文传递
穿支及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和足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祺琨 杜永军 李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考察穿支及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和足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远端1/3小腿以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修复重建的54例患者,其中,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31.5%),行腓动脉穿支... 目的:考察穿支及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和足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远端1/3小腿以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修复重建的54例患者,其中,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31.5%),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14.8%),行腓肠肌皮瓣修复13例(24.1%),行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4例(7.4%),行交叉腿皮瓣修复12例(22.2%)。结果: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中发生1例脂肪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成功愈合,行腓肠肌皮瓣修复患者中发生1例边缘坏死,经清创后采用保守治疗愈合,行交叉腿皮瓣修复患者中发生1例皮瓣远端坏死,其余病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采用穿支及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部难愈性创面是可行的,绝大部分患者皮瓣存活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远端 足部 难愈性创面 穿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创面
8
作者 林涧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1期94-95,共2页
目的报道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送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间根据足踝部不同的创面缺损情况,在患侧小腿外侧设计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缺损创面的15例患者。结果术... 目的报道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送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间根据足踝部不同的创面缺损情况,在患侧小腿外侧设计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缺损创面的15例患者。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1期愈合,经3~4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功能良好。结论利用合理的皮瓣设计,选用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供区损伤小的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筋膜皮瓣踝部创面 急诊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