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中容积数据后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齐禹 张颖 +1 位作者 孙雪 王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5-298,共4页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产前诊断的难点。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是用于胎儿心脏超声诊断的三维成像技术,通过一次自动扫描,可获取胎儿心脏的容积数据,经过恰当的后处理,能获得胎儿心脏感兴趣切面图像,用于胎儿CHD筛查并辅助二维...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产前诊断的难点。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是用于胎儿心脏超声诊断的三维成像技术,通过一次自动扫描,可获取胎儿心脏的容积数据,经过恰当的后处理,能获得胎儿心脏感兴趣切面图像,用于胎儿CHD筛查并辅助二维超声诊断。本文对STIC技术中容积数据后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 算法模型 胎儿 心脏病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空间-时间关联成像技术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定位分型及定量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俊兰 何怡华 +5 位作者 李治安 刘琳 刘鲲 谷孝艳 张烨 韩建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空间-时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超声定位分型及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采用目前外科常用的分型方法(膜周型、单纯膜部型、隔瓣下型、嵴下型、嵴...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空间-时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超声定位分型及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采用目前外科常用的分型方法(膜周型、单纯膜部型、隔瓣下型、嵴下型、嵴内型、干下型、肌部型)对在北京安贞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33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胎儿进行超声定位分型和定量诊断,并与胎儿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新生儿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33例新生儿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比较,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与STIC技术联合检出的30例(膜周型10例,单纯膜部型3例,隔瓣下型3例,肌部型14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胎儿与产后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相符合,定位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0.9%(30/33);漏诊1例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3.0%(1/33);误诊2例(6.1%,2/33),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而新生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产前超声心动图定量诊断胎儿限制性室间隔缺损1例(1/33),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32例(32/33),与产后随诊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技术和合理的超声切面可准确、直观、清晰显示胎儿室间隔缺损部位,产前行胎儿室间隔缺损超声定位分型和定量诊断可为胎儿出生后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室间隔缺损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
原文传递
实时灰阶二维血流显像联合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红梅 蔡爱露 +3 位作者 张颖 孙微 王冰 李婧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540-543,共4页
四维超声扩大了胎儿心脏扫描成像技术的能力,不再局限于二维超声成像,为深入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广阔的可能。实时灰阶二维血流显像(B-flow)联合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BF-STIC)是近年发展的四维新技术,本文就其在胎儿心血管系统中... 四维超声扩大了胎儿心脏扫描成像技术的能力,不再局限于二维超声成像,为深入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广阔的可能。实时灰阶二维血流显像(B-flow)联合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BF-STIC)是近年发展的四维新技术,本文就其在胎儿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 B-flow成像
下载PDF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艳霞 梁耀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98-2499,共2页
目的:评价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即动态三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由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的568例容积数据,对其中18例已经明确诊断为大动脉转位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研究并脱机分... 目的:评价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即动态三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由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的568例容积数据,对其中18例已经明确诊断为大动脉转位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研究并脱机分析,再与其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的超声表现相比较。结果:18例胎儿均能通过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及多种模式显示进行分析,其中有1例由于心脏过大未能获完整容积数据,但在结合多种显示模式亦能很好地对胎儿心脏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结论: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取容积数据所花费的时间短并能脱机重建分析,不但能直接提供病变的三维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而且能多个切面多个角度重建分析,减少了胎儿心脏检查中对检查者经验的依赖和评估心脏不正常结构的时间,而且可以重建再现心脏异常结构的立体形态,因此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快并更好地对胎儿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错位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 胎儿 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旭东 田家玮 孙立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1期43-46,共4页
目的应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多种处理模式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声像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STIC技术多种模式在评价胎儿VSD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TIC技术多种模式间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选取疑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54例,应用常规... 目的应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多种处理模式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声像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STIC技术多种模式在评价胎儿VSD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TIC技术多种模式间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选取疑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54例,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UCG)和STIC技术多种处理模式分别进行分析,并以产后新生儿心脏超声诊断或引产的胎儿尸体解剖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断层超声成像和表面成像模式对胎儿VSD的诊断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三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成像、透明成像和反转成像模式的诊断效能较差。结论 STIC技术多种处理模式虽各具特色,但并不能代替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提供更清晰、更稳定、更丰富的图像内容。可作为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VSD的最佳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在胎儿结构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马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5-0118,共4页
深入研究胎儿结构畸形中应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胎儿结构畸形患者,总计100名。对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方式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应用三维超声检... 深入研究胎儿结构畸形中应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胎儿结构畸形患者,总计100名。对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方式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应用三维超声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与三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出,在颈项透明层影像特征方面,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在胎儿结构畸形影像特征方面,联合方法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三维超声;在对胎儿结构畸形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方面,三维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使用显著高于三维超声方法。本次研究将临床指南与患者临床表现作为判断诊断的金标准。两项指标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技术联合使用,在胎儿结构畸形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 三维超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结构畸形
下载PDF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联合3D超声评估孕前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和心腔容积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囡 金丽仙 樊增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1期4275-4278,共4页
目的 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联合3D超声评估孕前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和心腔容积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8月16日丽水市人民医院86例孕前糖尿病孕妇和86例具可比性的健康孕妇... 目的 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联合3D超声评估孕前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和心腔容积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8月16日丽水市人民医院86例孕前糖尿病孕妇和86例具可比性的健康孕妇进行研究,通过STIC、VOCAL联合3D超声对胎儿心功能和心腔容积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16±1.93)%。观察组初次妊娠年龄为(29.44±2.71)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63±3.5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5)。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孕周、体质量、胎儿体质量、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胎儿左心房容积为(0.63±0.0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右心房容积、左心室舒张容积、左心室收缩容积、右心室舒张容积、右心室收缩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输出量、右心室心输出量、总心输出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胎儿心功能参数均缺乏线性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两组胎儿左心房容积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左心房功能障碍和/或左心房顺应性有关,反映了心脏功能障碍的早期阶段,STIC、VOCAL联合3D超声评估胎儿心功能障碍高危人群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功能 孕前糖尿病 3D超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结构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应凌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6期3135-3138,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在胎儿结构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检查的疑似胎儿结构畸形103例,经临床指南结合临床特征检查确诊人数为96例。采用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孕... 目的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三维超声在胎儿结构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检查的疑似胎儿结构畸形103例,经临床指南结合临床特征检查确诊人数为96例。采用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孕产妇进行检查;并分析对胎儿结构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三维超声检出颈项透明层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89.58%(86/96),STIC技术检出颈项透明层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92.70%(89/96),两项联合检出颈项透明层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98.95%(95/96),说明其对两项联合组的检出率较高(χ^(2)=13.982,P<0.05)。(2)三维超声检出胎儿结构畸形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84.37%(81/96),STIC技术检出胎儿结构畸形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88.54%(85/96),两项联合检出胎儿结构畸形影像特征的百分率为97.91%(94/96),说明其对两项联合组的检出率较高(χ^(2)=16.062,P<0.05)。(3)ROC曲线显示,两项联合对胎儿结构畸形的鉴别价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指南结合临床特征表现为诊断金标准,结果显示,与三维超声、STIC技术相比,两项联合对胎儿结构畸形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STIC技术相联合对胎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较为理想,可用于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 三维超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结构畸形
原文传递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兴文 周爱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8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心脏检查 胎儿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的胎儿心脏3D建模打印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娜 郭奕彤 +6 位作者 张泽凯 陈云涛 毛卓君 梁嘉赫 伊江浦 曹铁生 袁丽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30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例,心脏畸形10例。利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采集胎儿超声心动图容积数据。采用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对93例胎儿心脏进行3D建模,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比较3D数字模型及打印模型上的测值和相对应的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上的测值,评估三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血流图像数据建模的胎儿心脏血流模型真实呈现了细小血管的畸形及走向;利用血池建模3D打印模型可直观呈现出心脏及大血管的畸形结构;空腔建模3D打印模型可准确呈现瓣膜及结构缺损部位。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不论是正常还是心脏畸形胎儿相关指标超声测值与数字建模和3D打印模型测值一致性良好,其中正常胎儿心脏左室和右室长径的超声图像测值[(15.3±1.9)mm,(13.2±1.9)mm]与其空腔建模的数字模型[(15.1±1.9)mm,(12.9±1.9)mm]和3D打印模型[(15.1±1.9)mm,(13.0±1.9)mm]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一致性良好。结论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在不同种类胎儿心脏畸形结构展示方面各有优势,应从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3D建模打印,弥补单一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三种建模方法所得数字模型与3D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值一致性及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3D建模 3D打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电子时空影像关联技术在胎心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彧 齐禹 张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1-787,共7页
【目的】比较电子时空影像关联(eSTIC)技术与常规时空影像关联(STIC)技术在显示胎儿心的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胎心超声检查的180名孕妇。由一名经过培训的超声医生分别使用STIC与eS... 【目的】比较电子时空影像关联(eSTIC)技术与常规时空影像关联(STIC)技术在显示胎儿心的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胎心超声检查的180名孕妇。由一名经过培训的超声医生分别使用STIC与eSTIC技术获取入组胎儿心的容积数据并存储。由另两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对获取的容积数据进行线下分析,比较两种容积数据对正常心结构的显示率。【结果】eSTIC技术对胎儿四腔心切面(93.33%vs.78.33%)、左室流出道切面(87.22%vs.75.56%)、右室流出道切面(78.89%vs.66.11%)、三血管-气管切面(84.44%vs.70.56%)、主动脉弓切面(72.78%vs.60.00%)、动脉导管弓切面(81.11%vs.63.33%)、室间隔三维重建切面(81.67%vs.60.56%)、房室环重建切面(68.33%vs.51.11%)的显示率及心内各结构平均显示率(80.97%vs.65.69%)均明显高于STIC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STIC技术获取的容积数据比STIC能提供更清晰的结构信息。eSTIC技术可以作为二维扫查的有效补充,提供二维难以直接显示的心结构,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产前诊断 胎儿心脏 容积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