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昆山思常公园餐厅
1
作者 陈渝 《时代建筑》 2012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文章介绍了建筑师缪朴的作品江苏昆山思常公园餐厅。餐厅位于公园内,设计延续了建筑师在一系列设计中总结的中国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如室内外空间配对、设立视觉通道、运用平缓曲线、创造复合意义等。
关键词 空间配对 视觉通道 平缓曲线 复合意义
下载PDF
“丛林”建筑——江苏昆山康居社区活动中心
2
作者 缪朴 《新建筑》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昆山康居社区活动中心设计采用了"丛林"状的外形,含有大量边界与角落的室内空间以及带悬念的总体布局来体现人们在公共环境中所向往的有"视野"的"庇护所"这一意象。
关键词 本土化 空间悬念 室内外空间配对
下载PDF
“墙”中世界——昆山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
3
作者 缪朴 《新建筑》 201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建筑师企图在本设计中诠释,即使是一个不大的小品设计也能揭示建筑的功能及基地的本质。为了打造一扇欢迎游客的大门,坐落在线形基地上的昆山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被设计成一道带多个门洞的大"墙"。但它又不是一道简单的"... 建筑师企图在本设计中诠释,即使是一个不大的小品设计也能揭示建筑的功能及基地的本质。为了打造一扇欢迎游客的大门,坐落在线形基地上的昆山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被设计成一道带多个门洞的大"墙"。但它又不是一道简单的"墙",游客在入门之后会发现"墙"内隐藏着丰富多变的空间。室内外空间被配成对来形成多个既有庇护又亲近自然的环境。这一体验过程最终让使用者在一个小建筑中同样能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建筑 多层表皮 室内外空间配对
下载PDF
惯导误差下分布式雷达多目标空间配对算法
4
作者 方敏 程子扬 +1 位作者 何子述 李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当分布式高速雷达组网平台存在大的惯导误差时,要实现多目标环境下的组网信号级融合检测,必须解决多目标的空间配对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距离信息,结合多路径信息冗余特点的方法来实现多目标空间配对。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判... 当分布式高速雷达组网平台存在大的惯导误差时,要实现多目标环境下的组网信号级融合检测,必须解决多目标的空间配对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距离信息,结合多路径信息冗余特点的方法来实现多目标空间配对。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判别目标正确配对的表达式,并分析了表达式结果与目标配对情况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当前目标配对情况设计出相应的目标配对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目标配对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雷达组网 惯导误差 多路径 多目标空间配对
下载PDF
灾害条件下多层次应急疏散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炉亮 杨雪 +3 位作者 刘章 王雪浩 靳晨 董坤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造成严重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的重大灾害,如何建立灾害条件下中国人口高密度大范围的应急疏散模型,具有重大的意义。该文基于我国灾害条件下高密度人口的集体疏散模式,按照灾害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人口分布,以道路实时...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造成严重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的重大灾害,如何建立灾害条件下中国人口高密度大范围的应急疏散模型,具有重大的意义。该文基于我国灾害条件下高密度人口的集体疏散模式,按照灾害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人口分布,以道路实时速度和路面损毁程度所决定的道路阻抗性作为评判道路疏散能力的依据,构建从危险区域的多集结点到安全区域的多安置点的多层次应急疏散模型,确定集体疏散人员的疏散路径、人数和车辆,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的受灾群众整体最优疏散,并以山东省德州发生地震作为实验区,采用Google Map API和C#搭建多层次应急疏散平台,验证了多层次应急疏散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疏散模型 空间配对 最优K条路径 车辆分配 应急疏散平台
下载PDF
MIMO-OFDM双向多中继选择的网络资源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圣恩 肖霖 杨鼎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加强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双向中继系统的频域和空间复用增益,研究放大转发(amplify-forward,AF)协议下的中继系统模式,提出一种双向信... 为加强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双向中继系统的频域和空间复用增益,研究放大转发(amplify-forward,AF)协议下的中继系统模式,提出一种双向信道的预编码矩阵,能够将复杂的双向MIMO-OFDM信道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物理层网络编码(physical network coding,PNC)子信道。在此基础上,将系统扩展至多中继,并提出在已有的频域子载波和空间子信道的最佳配对方案下,以最大化用户接收信号信噪比为准则,为每组配对方案分配合适的中继来改善中继网络的性能。通过联合优化的中继选择策略,单节点功率约束条件以及拉格朗日对偶方法,获取优化的系统资源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较一般功率分配方法带来的性能增益随着中继的增加,增益幅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 多中继选择 预编码设计 子载波和空间子信道配对 对偶
原文传递
Spatial channel pairing-based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algorithm for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7
作者 胡锦松 束锋 +4 位作者 许正文 阙非 黄晓晖 刘婷婷 陆锦辉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To improve the reliable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the scheme of the max-rate spatial channel pairing (SCP) based on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MRC) is proposed. The schem... To improve the reliable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the scheme of the max-rate spatial channel pairing (SCP) based on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MRC) is proposed. The scheme includes three steps: channel phase cancellation, MRC, and SCP. Eventually, the solution of the scheme is modeled as convex optimizatio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to maximize the transmission rate and the optimization variable is the strategy of pairing between the uplink spatial sub-channels of each us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wnlink spatial ones. The theorem of the arrangement inequalities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approximate closed-form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pairing for this convex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distributed space-time block coding and coherent combined schemes without SCP, the proposed max-rate SCP plus MRC algorithm achieves appreciable improvements in symbol error rate in medium and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regimes. The achievable performance gain is due to the use of maxrate S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Y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coherentcombining spatial channel pairing distributed space-timeblock cod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