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 被引量:114
1
作者 段小虎 张梅 熊伟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文章以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认识论"为基础,结合雷·欧登伯格的"第三空间"概念,对"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当前图书馆"空间转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 文章以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认识论"为基础,结合雷·欧登伯格的"第三空间"概念,对"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当前图书馆"空间转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建图书馆空间新的认知体系,重新界定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深入探讨图书馆空间特有的文化形态及其结构,从而全面推动图书馆"空间转向"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第三空间 空间认识论 文化形态
下载PDF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辨识与建构 被引量:98
2
作者 赵海月 赫曦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争论,认为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列斐伏尔对空间的认识论打破了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进行三元辩...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争论,认为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列斐伏尔对空间的认识论打破了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进行三元辩证法的解析,阐述了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由于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崩溃,进而探讨建立一个差异性的空间———社会主义。列斐伏尔以空间作为哲学批判的基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三元辩证法 空间认识论 差异性空间
原文传递
动态叠合的“文学空间”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小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在当代空间转向的大背景下,空间问题日益突出,但"文学空间"向来歧义难辨,含混不清。以当代新空间观重审文学空间,它具有物质-精神-社会三维辩证的多元内涵,同时在世界、时间、读者、作者中洞悉文学空间的动态生成、无限开放... 在当代空间转向的大背景下,空间问题日益突出,但"文学空间"向来歧义难辨,含混不清。以当代新空间观重审文学空间,它具有物质-精神-社会三维辩证的多元内涵,同时在世界、时间、读者、作者中洞悉文学空间的动态生成、无限开放等特征,从而弥补以往文学空间话语的疏漏,为文学空间问题的研究提供新视野,以利于文学研究和理论更富针对性和策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空间 文学空间 动态生成 空间认识论
下载PDF
文学空间论域下的文学理论之生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5-188,204,共5页
空间认识论是文学空间的必要前提和深层结构,历观文学对空间的理解和表述,随着空间认识范式的变化,文学空间经历了从静态物理空间到精神心理空间再到当下动态多元空间的历程。在当代空间转向语境下,重审文学与空间认识论的历时关系,从... 空间认识论是文学空间的必要前提和深层结构,历观文学对空间的理解和表述,随着空间认识范式的变化,文学空间经历了从静态物理空间到精神心理空间再到当下动态多元空间的历程。在当代空间转向语境下,重审文学与空间认识论的历时关系,从社会文化语境理解文学,再现文学空间,并见出文学与文化之复杂关联,对深化文学空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文学空间理论构建中,必须避免将"文学空间"缩减为"文本再现空间"以及忽视文本审美纬度而一味趋向大文化研究等研究取向,多元性、开放性、异质性等必将成为文学空间理论必然的文学空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识论 文学空间转向 文学理
下载PDF
以空间连接时间:以陆地测量军事地形图为基础的地图(图像)共享与互操作 被引量:4
5
作者 车群 林农尧 陈诗沛 《数字人文研究》 2021年第4期44-60,共17页
空间认识论指向一种以地理(空间)为核心建立主题相关性的方式,以此为指导,CHMap在WMTS和IIIF两项技术框架基础上构建了平台及操作界面。这两项技术框架的采用,一则能够使陆地军事测量地形图得到无障碍的跨平台利用,二则方便这批地图从地... 空间认识论指向一种以地理(空间)为核心建立主题相关性的方式,以此为指导,CHMap在WMTS和IIIF两项技术框架基础上构建了平台及操作界面。这两项技术框架的采用,一则能够使陆地军事测量地形图得到无障碍的跨平台利用,二则方便这批地图从地理(空间)的角度与其他地图、图像系统相联系,从而提供一个以用户(研究者)为核心,基于内容,涉及地图、图像、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展示、分享、交互、跨平台利用功能在内的一套系统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MTS IIIF CHMap 空间认识论 陆地军事测量地形图
原文传递
物性与德性:空间认识论的轨变梳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红涛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100,共7页
空间认识论的轨变,某种意义上亦是就空间、物性与德性之关系进行再认识的演绎过程。早期空间思想史对于空间物性的阐释,存在着极大误区,其所蕴涵的绝对属性压抑了空间内在的辩证张力。而从空间物性到空间德性的认识论之变,为空间赋予革... 空间认识论的轨变,某种意义上亦是就空间、物性与德性之关系进行再认识的演绎过程。早期空间思想史对于空间物性的阐释,存在着极大误区,其所蕴涵的绝对属性压抑了空间内在的辩证张力。而从空间物性到空间德性的认识论之变,为空间赋予革命性的功能品格,空间逐步摆脱了早期绝对性的物性误区。但"空间转向"后所引领的空间理论热潮,由于过于突出空间的功能性,进而忽略了空间的人性伦理之维,使得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了某种器物,成为工具性的存在。因而,应将"人性"作为空间德性的内核,以之来反思空间的物性本质以及当前时代所面临的空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识论 物性 德性 空间转向
下载PDF
电影《斗牛》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文博 陈承 《电影评介》 2010年第6期41-42,共2页
由管虎导演,黄渤、闫妮主演的电影《斗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鳏夫与一头奶牛生死与共、相依为命的故事,其中隐含着大量有关空间以及空间对主人公身体、心理、命运的规训和支配信息。该部影片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以及... 由管虎导演,黄渤、闫妮主演的电影《斗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鳏夫与一头奶牛生死与共、相依为命的故事,其中隐含着大量有关空间以及空间对主人公身体、心理、命运的规训和支配信息。该部影片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压迫与消解,也通过对主人公生存策略的展现,对小人物的遭遇、命运作出了深刻思考与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识论 《斗牛》 小人物策略
下载PDF
空间认识论视阈下的文艺人类学
8
作者 叶木桂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8-51,共4页
文艺人类学是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新型边缘学科。在空间认识论观照下,其研究范式实现了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换,科学的文艺人类学走向了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文艺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出场,为完整地理解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提供了&qu... 文艺人类学是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新型边缘学科。在空间认识论观照下,其研究范式实现了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换,科学的文艺人类学走向了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文艺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出场,为完整地理解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提供了"人类学的文艺"和"文艺的人类学"这双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人类学 空间认识论 研究范式 双重视角
下载PDF
空间认识论视角下《幸福》中三大空间的解读
9
作者 严洁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265-266,268,共3页
基于空间理论框架,文章就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幸福》中的三大空间进行解读:小说对第一空间的营造体现出阴郁的不友善的氛围,暗示现实对主人公的不利方面,与其内心洋溢的幸福感形成明显的反差。第二空间则体现主人公对生活和情感中的... 基于空间理论框架,文章就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幸福》中的三大空间进行解读:小说对第一空间的营造体现出阴郁的不友善的氛围,暗示现实对主人公的不利方面,与其内心洋溢的幸福感形成明显的反差。第二空间则体现主人公对生活和情感中的困境表现出矛盾不安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虚幻幸福感的自我满足。第三空间是对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包容,是在更广阔维度里展开的一场主人公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自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索雅 空间认识论 曼斯菲尔德 《幸福》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的学习空间观:联通与融合 被引量:56
10
作者 李爽 鲍婷婷 王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学习空间 空间 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 空间生产 融合 联通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