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稀缺性——公共政策地理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静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缺性、优化空间组合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政府管制应对空间稀缺性等。经济地理学应该致力于空间稀缺性研究,并从空间稀缺性的视角发展公共政策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地理学 空间稀缺性 经济地理学 资源稀缺性 空间价值 社会福利
下载PDF
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传明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并将对我国空间结构产生长期影响,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在划分空间类型和界定空间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空间需求多样性的概念,并探讨空间需求的动态演变规律。文章构建了空间供需模...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并将对我国空间结构产生长期影响,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在划分空间类型和界定空间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空间需求多样性的概念,并探讨空间需求的动态演变规律。文章构建了空间供需模型,认为空间稀缺性和空间需求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空间供需矛盾是产生空间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进行功能区建设是化解空间供需矛盾和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主要途径。功能区建设应包括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具体功能区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空间稀缺性 空间需求多样 空间供需模型 功能区建设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稀缺性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子龙 曾菊新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2期23-29,共7页
文章以空间稀缺性为研究前提,分别从乡村居民、乡村企业、乡村组织等三个视角,建立乡村空间的市场供需模型,分析乡村主体的空间需求与供给行为,以及影响供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从而摸清乡村空间演变规律,并得出乡村居住、生产、公... 文章以空间稀缺性为研究前提,分别从乡村居民、乡村企业、乡村组织等三个视角,建立乡村空间的市场供需模型,分析乡村主体的空间需求与供给行为,以及影响供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从而摸清乡村空间演变规律,并得出乡村居住、生产、公共空间等动态均衡与乡村空间演变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供求矛盾下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稀缺性 空间供给 空间需求 空间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