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c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microgravity fluid science in 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HU WenRui LONG Mian +5 位作者 KANG Qi XIE JingChang HOU MeiYing ZHAO JianFu DUAN Li WANG Shuang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2期4035-4048,共14页
Microgravity fluid phys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which consists of simple fluids of many new systems,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nd complex fluid mechanics. In addition to t... Microgravity fluid phys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which consists of simple fluids of many new systems,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nd complex fluid mechanics. In addi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itself in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microgravity fluid physics closely relates to microgravity combustion, space biotechnology and space materials science,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s of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Many spac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board the recoverable satellites and space ships of China and push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space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microgravity fluid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last 10 years or so are introduc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流体物理 空间材料科学 微重力科学 微重力实验 中国 空间生物技术 气液两相流 微重力燃烧
原文传递
空间生物技术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哲 张岚 +2 位作者 舒峻 李桂琴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太空微重力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综述
下载PDF
21世纪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承宪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1-45,40,共6页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荣,总是在不断地开拓生存空间。从生物进化观点来看,人类最终是要走出地球的。尽管空间科学一开始并不是以人类移住地外星球为出发点,但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必然会给空间生命科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自19...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荣,总是在不断地开拓生存空间。从生物进化观点来看,人类最终是要走出地球的。尽管空间科学一开始并不是以人类移住地外星球为出发点,但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必然会给空间生命科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自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技术 空间科学
下载PDF
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动态 被引量:3
4
作者 汤章城 《生命科学》 CSCD 2002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由于空间生物技术潜在的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探索空间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的空间技术在系列应用卫星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已将进入到更先进的载人飞船阶段。我国的科技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由于空间生物技术潜在的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探索空间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的空间技术在系列应用卫星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已将进入到更先进的载人飞船阶段。我国的科技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在空间开展生物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其发展和应用,造福于人类。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空间发展生物技术的优越性、空间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以及空间生物技术硬件发展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应用 载人航天 生命科学 研究动态
下载PDF
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空间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映军 汪恭质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空间应用谭映军汪恭质在航天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已将空间活动的重点由空间实验转向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对空间开发、应用的各项活动中,空间生物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空间生物技术主... 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空间应用谭映军汪恭质在航天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已将空间活动的重点由空间实验转向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对空间开发、应用的各项活动中,空间生物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空间生物技术主要用于航天医学研究和空间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中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文瑞 龙勉 +5 位作者 康琦 解京昌 厚美瑛 赵建福 段俐 王双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615-2626,共12页
微重力流体物理是微重力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单流体的许多新体系、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以及复杂流体力学.微重力流体物理除其本身学术和应用的重要意义外,还与微重力燃烧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材料科学密切结合,促进了交叉学科... 微重力流体物理是微重力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单流体的许多新体系、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以及复杂流体力学.微重力流体物理除其本身学术和应用的重要意义外,还与微重力燃烧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材料科学密切结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进行了一批微重力科学的空间实验,使我国微重力科学迅速进展.本文主要介绍近10年来我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研究和主要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流体物理 微重力气/液两相流 微重力复杂流体 微重力燃烧 空间生物技术
原文传递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未来新生活的主导者——记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春教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晨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1,共2页
从1992年9月攻读硕士学位开始,李春教授一直从事生物化工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水污染控制与生物过程、空间生物技术与反应器设计、生物肥料的功能化与制备等领域.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生物工程 主任 生活 水污染控制 反应器设计 硕士学位
下载PDF
美国空间生物技术发展综述
8
作者 王鑫 李虹 +1 位作者 王凤娇 程方 《国际太空》 2021年第6期10-13,共4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空间生物安全就受到全球关注。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均采取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并利用微重力、辐射等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和生物安全技术研究。目前,空... 自20世纪60年代起,空间生物安全就受到全球关注。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均采取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并利用微重力、辐射等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和生物安全技术研究。目前,空间医药被列为“国际空间站”(ISS)的十大技术突破。中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完成建造并将长期在轨运行,为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奠定设施基础,支持在空间特殊环境下开展更复杂、更系统、更前沿的生物实验。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作为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国家安全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生物实验 国际空间 微重力 生物学效应 在轨运行 俄罗斯 发展综述
下载PDF
来自天上的 “药瓶子”
9
作者 紫晓 《中国科技财富》 1998年第3期52-54,共3页
人类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疾病的挑战,这场战斗要伴随着人类走向永远。今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借助"天兵天将"打败疾病—
关键词 航天技术 人类生存 空间飞行 蛋白质 疾病 微重力环境 尿激酶 空间环境 空间生物技术 返回式卫星
下载PDF
仓怀兴:太空中的生命解析
10
作者 王涵 《科学中国人》 2013年第7期60-61,共2页
专家简介:仓怀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于中国科... 专家简介:仓怀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2004年起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生物技术、结构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仪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解析 太空 西北工业大学 空间生物技术 纳米生物技术
下载PDF
Experimental Tasks of Applied Research Onboard the Shenzhou-4 Spaceship
11
作者 Zhang Yuhan (General Establish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A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Next to its three forerunners, China's manned spaceship Shenzhou-4 (unmannedspace flight tes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December 30, 2002. The payload specialists at CAShad arranged a series of applied researc... Next to its three forerunners, China's manned spaceship Shenzhou-4 (unmannedspace flight tes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December 30, 2002. The payload specialists at CAShad arranged a series of applied research experiments assigned to the orbiting space vehicle,predominantly involving the earth-observing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space bio-technology and fluid physical tests under micro-gravityconditions. At present, the orbiting equipment for carrying out these experiments operates normally.By February 10, 2003, the space vehicle collected relevant data up to 100.2 GB in informationvolume as the initial result from the space flight. There are 52 experimental devices or facilitiesonboard. They were developed by CAS affiliates, including the CAS 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andApplied Research,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Mechanics and Physic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and the No.510 Institute under the China AerospaceS&T Corp. The CAS General Establish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took charge of the systemintegration and tests, and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orbiting experiments. The researchinstitu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ship Shenzhou-4 applied system are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the State Micro-gravity Laboratory. In addition, the State OceanicAdministration, the CAS Shanghai Astronomic Observatory and others are assigned to land-basedaccessory tests and study on remote-sens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4号宇宙飞船 空间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技术 流体力学实验
下载PDF
空间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12
作者 柯为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4年第5期17-18,共2页
空间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柯为空间生物技术的研究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宇航员本身对太空环境──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生命代谢活力及其变化,对物质循环的利用以及机体内部微生态平衡等等;另一方面随宇航旅行的其他各种生命体及其... 空间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柯为空间生物技术的研究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宇航员本身对太空环境──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生命代谢活力及其变化,对物质循环的利用以及机体内部微生态平衡等等;另一方面随宇航旅行的其他各种生命体及其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性等经太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空间生物技术
下载PDF
空间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13
作者 Boud.,R 杨彦希 《生物科学动态》 1989年第3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微重力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以空间生物技术做健康产业的领跑者——访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4
作者 朱敏悦 《国际太空》 2010年第4期37-39,共3页
40年前,东方红1号开始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沉浸在成功首发人造卫星中的中国人,还无法完全预知人类开发探索太空将会带来哪些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而今天,微生物搭载。
关键词 空间生物技术 中国航天 东方红 健康产业 股份 北京 太空育种 人造卫星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简介
15
作者 朱芙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4-285,共2页
微重力科学是随着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蕴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4日由... 微重力科学是随着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蕴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4日由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03年4月通过全面验收,成为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胡文瑞研究员.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力学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生物力学 空间生物技术 微重力流体物理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生物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丕栋 李小兵 《国际太空》 2002年第2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国际空间 空间生物科学技术 研究计划 生命科学 微重力科学
下载PDF
神舟七号搭载清华大学研制的工业用微生物菌种
17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2-2012,共1页
关键词 生物菌种 清华大学 飞船搭载 工业用 空间生物技术 交接仪式 党委书记 中国航天
原文传递
我国首例“太空药”实现产业化
18
《天津科技》 2005年第6期35-35,共1页
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开创我国空间生物制药的先河,其“神舟三号”口服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产业化的太空药,年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应用空间生物技术通过... 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开创我国空间生物制药的先河,其“神舟三号”口服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产业化的太空药,年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应用空间生物技术通过太空搭载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将筛选出的高效优良菌株投入生产的制药企业,承担着国家S863-704主题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神舟三号”口服液的生产菌株,是该公司从1999年以来连续4次搭载“神舟”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太空 空间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 有限公司 国家火炬计划 制药企业 优良菌株 生产菌株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简介
19
《中国数字医学》 2010年第4期1-1,共1页
陶祖莱教授(1938.4-),江苏省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6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曾任中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和空间生物技术... 陶祖莱教授(1938.4-),江苏省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6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曾任中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和空间生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专家 中国科学院 政府特殊津贴 生物力学 空间生物技术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实践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20
《卫星应用》 2016年第4期6-6,共1页
4月6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一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于2012年12月正式立项,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 4月6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一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于2012年12月正式立项,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开展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的19项科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验卫星 微重力流体物理 发射 返回式卫星 空间材料科学 空间辐射效应 空间生物技术 长征二号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