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2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347
1
作者 任国玉 吴虹 陈正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2-330,共9页
利用 1 951年至 1 996年地面气象记录资料 ,计算了我国全年和季节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特征指数 .结果表明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和夏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北方的黄河流域降水表现出微弱减少趋势 ,山东和辽宁省夏季雨量减少显著 ;... 利用 1 951年至 1 996年地面气象记录资料 ,计算了我国全年和季节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特征指数 .结果表明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和夏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北方的黄河流域降水表现出微弱减少趋势 ,山东和辽宁省夏季雨量减少显著 ;但偏高纬度地区的新疆、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内蒙古降水量或者增加 ,或者变化趋势不明显 .因此 ,1 997年黄河史无前例的断流和 1 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发生 ,均有其相应的区域长期降水气候趋势作为背景条件 .研究还表明 ,我国一些地区降水的季节性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黄河中上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春、秋季雨量占全年比例均有显著减少 ,而河北东部、辽宁西部和东北科尔沁沙地春季降水相对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趋势 旱涝灾害 中国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 被引量:237
2
作者 陈敏鹏 陈吉宁 赖斯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利用清单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337个地级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6317,531... 利用清单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337个地级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6317,5312,1294万t,排放量分别为404.2,547.7,66.1万t,排放强度分别为10.0,13.6,1.6kg/hm2.农业生产发展是造成区域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畜禽养殖污染和化肥应成为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的重点;农村生活污染对CODCr,TN和TP的贡献较小,且其污染会随着城市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主要高强区,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地区进行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和农村污染 清单分析 单元 空间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82
3
作者 蔡英 李栋梁 +1 位作者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470,共7页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 根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一百多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在时间演变上可划分出相对高温时段(1963年以前)、相对低温时段(1963—1987年)和另一个相对高温时段(1987年以后)。还从天文因素、地球系统各圈层及气候系统内各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出发,探讨了引起高原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变化 空间特征 时间演变 变化原因
下载PDF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被引量:184
4
作者 扈万泰 王力国 舒沐晖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6,53,共7页
从理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概念来源,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生空间"概念下其对象具有的空间尺度的差异性、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空间范围的动态性及空间用地的异质性等特征。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 从理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概念来源,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生空间"概念下其对象具有的空间尺度的差异性、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空间范围的动态性及空间用地的异质性等特征。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为基础,分别从城乡全域、城镇区域、乡村区域探讨了不同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对象内容。进而结合城乡规划体系提出了分别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规划来划定"三生空间"的工作重点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特征 空间对象 城乡规划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1
5
作者 龚诗涵 肖洋 +2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55-2462,共8页
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我国水资源贫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区域尺度上评估全国生... 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我国水资源贫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区域尺度上评估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我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数据进行归类与统计,在区域尺度上评估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并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水源涵养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特征。2010年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为12224.33亿m^3。(2)森林是我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量最高,占全国水源涵养总量的60.80%。其中,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最多,而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能力最高。按流域统计,相对于其他一级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最高。(3)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降水、温度、蒸散、坡度、COD密度和长江生态工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与GDP密度和农村人口密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空间特征 气候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 被引量:105
6
作者 覃成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39,共4页
用了各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率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特征 政策含义 差异变化 中国
下载PDF
支撑向量机及其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和分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7
7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1 位作者 梁怡 马江洪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提出了基于支撑向量机 (SVM)的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并以SPOT全色波段影像上城市特征信息的提取为应用实例 ,并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认为SVM方法不但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 ,而且在学习速度... 提出了基于支撑向量机 (SVM)的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并以SPOT全色波段影像上城市特征信息的提取为应用实例 ,并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认为SVM方法不但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 ,而且在学习速度、自适应能力、特征空间高维不限制、可表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向量机 遥感影像 空间特征 提取 分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21
8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3 位作者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 效益评价 江宁区 南京市 利用效益 协调区 层次分析法 2003年 可持续性 城市土地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 差异显著 空间特征 区域差异 协调度 国内外 子系统 协调性 高效 类型区
下载PDF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 被引量:131
9
作者 车磊 白永平 +3 位作者 周亮 汪凡 纪学朋 乔富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88-1798,共11页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uper-SBM模型对中国(除港、澳、台、西藏地区)2005~2015年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异质、空间关联与空间机理3个方面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杜宾...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uper-SBM模型对中国(除港、澳、台、西藏地区)2005~2015年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异质、空间关联与空间机理3个方面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绿色发展效率的溢出效应并探讨各要素的空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中国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先平稳再快速再稳定"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和"南-中-北"对称式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T"字型发展格局逐渐凸显。(2)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步降低,热点区域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形成稳定的热点区,中西部形成稳定的冷点区。(3)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差异不断扩大,由空间自相关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更加明显,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正逐渐减弱,西北-东南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方向。(4)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水平、技术创新和能源强度产生明显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则具有显著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传导机制
下载PDF
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研究进展20年(1994—2014) 被引量:130
10
作者 吴一全 孟天亮 吴诗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共23页
阈值分割是图像分割领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类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多年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者曾于20年前对1962-1992年阈值分割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时至今日,阈值分割方法已经获得了巨... 阈值分割是图像分割领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类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多年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者曾于20年前对1962-1992年阈值分割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时至今日,阈值分割方法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对近20年来阈值分割领域常用的一些方法再次进行概括和分类,其中包括近年来新提出的阈值分割方法,也包括对经典方法的改进。文中给出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公式,阐明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以期为今后阈值分割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阈值分割 图像直方图 准则函数 空间特征 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供需关系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1
作者 肖玉 谢高地 +1 位作者 鲁春霞 徐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96-3102,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越来越强调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试图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使用之间构建因果联系,探索服务供给时空动态与人类福利变化的关系。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梳理了...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越来越强调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试图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使用之间构建因果联系,探索服务供给时空动态与人类福利变化的关系。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发展的脉络及其出现的必要性,提出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分布式空间模拟,但这受到数据可获得性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未来可以通过利用已有地理资源数据库和派生数据库增加数据来源,组建由不同学科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的影响。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可以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建立反馈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流动 空间特征 模型模拟
下载PDF
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 被引量:101
12
作者 刘卫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互联网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用户从少数研究机构及其研究人员迅速扩大到全社会。互联网的普及正在引起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改变 ,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具有深远的意义与... 互联网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用户从少数研究机构及其研究人员迅速扩大到全社会。互联网的普及正在引起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改变 ,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本文讨论了互联网时代地理学的意义 ,回顾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空间特征 ,并阐述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潜在影响 ;强调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影响的两个主要要素 ,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与配送的快捷性 ;提出互联网时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空间组织上的三个基本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空间特征 空间组织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以北京、深圳和上海为例 被引量:101
13
作者 柴彦威 李昌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通过对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老年人购物空间圈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购物活动... 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通过对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老年人购物空间圈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购物活动随距离衰减的规律比较规则;深圳老年人购物行为空间则随距离增加而波动式衰减;上海老年人购物活动空间的收敛性最强。进一步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位因素对老年人购物空间的影响,得出小区级商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可达性直接决定了老年人购物空间的收敛程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老年人 空间特征 购物行为 上海 深圳 购物空间 问卷调查 消费行为 行为主义 比较研究 圈层结构 行为空间 活动空间 区位因素 角度分析 收敛程度 商业设施 北京市 收敛性 可达性 衰减 距离 宏观 居住
下载PDF
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85
14
作者 张文忠 刘旺 孟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首先选取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的评价要素;然后构建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居住环境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又研究了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与住宅价... 首先选取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的评价要素;然后构建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居住环境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又研究了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与住宅价格的空间关系,以及与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行为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为,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空间变化趋势与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以及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空间偏好具有相似性,即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商品房价格也相对较高,也是居民居住空间偏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居住环境 区位优势度 服务设施 自然环境 交通状况 区位条件 空间特征 住宅价格
下载PDF
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 被引量:90
15
作者 马晓龙 杨新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3-716,720,共5页
高级别旅游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依赖型资源,其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析,发现其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够代表旅游业发展程度... 高级别旅游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依赖型资源,其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析,发现其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够代表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有关指标,对4A级旅游区(点)和其数量关系研究,得出4A级旅游区(点)的数量与区域旅游产业规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但也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对我国4A级景区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认为应通过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积极开拓娱乐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产品类型,分流游客,逐步改变我国旅游产业的高级别资源依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4A级旅游区 空间特征 产业配置 旅游业 发展 统计分析方法 城市旅游功能 度假旅游 娱乐旅游 产品类型
下载PDF
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6
作者 邓羽 蔡建明 +1 位作者 杨振山 王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核心区与主要干道的交通设施负载量巨增,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通勤效率,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为应对挑战,实现交通设施跨越式发展,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以改善城市的通勤能力。本文采用一般道路设施与轨道交通(矢删数据)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进行了时间可达性的综合度量和其空间特征的分析。通过可达性与道路密度双重指标的运用进行区域综合分区,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市城区内的空间可达性特征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两者在南北城区内的空间表征差异。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分析2008年以来各个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甄别土地利用效益区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从而对不同分区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道路密度 空间特征 北京
原文传递
区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89
17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1 位作者 陶玉国 方叶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率的不断增强;②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冷点区向赣北、皖南集聚。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位于赣北、皖南地区,冷点区集中在上海周围;③城市旅游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投入是旅游效率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通过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链和优化投入要素比例等可有效推动长三角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效率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南京市居民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 被引量:88
18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汪侠 秦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网上购物、团购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消费方式得到极大发展,网络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消费选择的重要方式,网络消费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由于居民社会阶层的差别及相应居住空间的分异,导致网... 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网上购物、团购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消费方式得到极大发展,网络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消费选择的重要方式,网络消费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由于居民社会阶层的差别及相应居住空间的分异,导致网络消费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并且对实体空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居民网络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住房状况、交通方式以及移动网络使用等体现居民社会阶层状况的要素对居民网络消费选择的影响,进而分析居民网络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城市不同空间的网络消费构成和网络消费商品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空间网络消费对交通出行和实体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南京
原文传递
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被引量:87
19
作者 任平 洪步庭 +1 位作者 刘寅 周介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31-3340,共10页
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空间人口聚居形态,是乡村聚落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自然、社会、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利用都江堰市2005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坡度、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 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空间人口聚居形态,是乡村聚落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自然、社会、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利用都江堰市2005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坡度、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变化过程、格局和趋势,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对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和2010年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点的聚集程度要比2005年高,但居民点集聚的空间态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然集中在都江堰市的东南部;(2)坡度、道路和河流对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其中超过80%的居民点分布在0—10°坡度范围内,超过50%的居民点分布在道路500 m范围内,近60%居民点分布在河流1000 m范围内;(3)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除了受地形因素影响外,还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区等保护政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等规划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期为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监测、农村土地整理效果评价、新农村规划等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特征 景观格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77
20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陈绍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6-809,共4页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规模分布 变化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