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建涛 陈思思 谷凯 《南方建筑》 2019年第4期91-96,共6页
工业生活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建国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保护与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中工业用地的调整,使工业生活区所处地段价值提升,对工业生活区的保护性再利用和开发建设成为关注问... 工业生活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建国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保护与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中工业用地的调整,使工业生活区所处地段价值提升,对工业生活区的保护性再利用和开发建设成为关注问题。为对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研究内容借鉴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派平面格局与地块循环发展理论,以郑州国棉三厂工业生活区为例,划分工业生活区演进的不同时间阶段,系统的对生活区空间格局所涉及的街道、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及地块循环等内容的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生活区空间格局中不同形态要素演进的规律和特征,为城市地段及街区、建筑层面的空间格局演进研究提供一种系统、可操作的分析方法,为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活区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过程 空间格局演进 郑州国棉三厂
下载PDF
基于“崖面使用”的北石窟寺空间格局演进初探
2
作者 杨润泽 魏文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5,共12页
石窟寺的修建是一项长时间、多工种共同参与的大型营造工程。石窟在开凿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崖面上遗留较多遗迹,如斩山、窟檐、栈道、排水等。通过研究这些遗迹,有助于判定洞窟的组合关系和年代分期,揭示石窟寺的历史面貌和营建者的... 石窟寺的修建是一项长时间、多工种共同参与的大型营造工程。石窟在开凿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崖面上遗留较多遗迹,如斩山、窟檐、栈道、排水等。通过研究这些遗迹,有助于判定洞窟的组合关系和年代分期,揭示石窟寺的历史面貌和营建者的规划理念等。宿白、李裕群、魏正中根据崖面建筑遗迹,分别对云冈、麦积山和龟兹石窟的洞窟组合及年代分期进行研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石窟寺 崖面使用 空间格局演进 生成逻辑 北魏至清代
原文传递
河南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演进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元亮 《开发研究》 2017年第3期73-78,共6页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综合测度 空间格局演进 河南省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分析
4
作者 杨慧娜 《标准科学》 2016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和转型升级。本文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从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在京津冀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趋势、空间分布和格局演进,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和转型升级。本文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从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在京津冀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趋势、空间分布和格局演进,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优化,资源优势互补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聚集 空间格局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