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98
1
作者 王新生 刘纪远 +1 位作者 庄大方 王黎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外延类型相对较少且主要发生在发展限制较小的平原地区。总体上,分维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形状指数有减少,城市空间形状有紧凑化趋势。综观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城市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南昌、济南、成都、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形状变化比较大,而兰州、太原和唐山等城市形状变化很小。若用地扩展为填充类型,则分维减少,紧凑性增加,形状指数减少;相反,若用地扩展为外延类型,分维增加,紧凑性降低,形状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时空特征 形态变化 2000年 1990年 形状指数 城市空间形态 形状变化 环境数据库 土地利用 国家资源 软件支持 轮廓形状 特大城市 变化趋势 空间扩展 城市用地 北方城市 空间形状 紧凑度 紧凑性 类型 分维 GIS 紧凑化
下载PDF
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被引量:203
2
作者 刘纪远 王新生 +2 位作者 庄大方 张稳 胡文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5-892,共8页
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确定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计算几何中凸壳原理识别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实现步骤和判别标准,凸壳方法可以区分城市用地扩展的两种类型,即填充类型和延伸类型。基于国家资源环... 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确定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计算几何中凸壳原理识别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实现步骤和判别标准,凸壳方法可以区分城市用地扩展的两种类型,即填充类型和延伸类型。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安徽省城市用地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而用地扩展的结果导致城市形态的变化,这一时期安徽省城市轮廓平面形态逐渐趋于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壳原理 城市用地 空间扩展 扩展类型 填充类型 延伸类型 安徽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07
3
作者 杨荣南 张雪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共5页
从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政策与规划控制、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建设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并根据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结果。
关键词 空间扩展 城市建设 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评析 被引量:93
4
作者 闫梅 黄金川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9-1050,共12页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又是城市空间扩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间扩展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国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地理革命,中...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又是城市空间扩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间扩展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国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地理革命,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自80年代中期开始;2000年以来,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关研究成果更是大量涌现。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内容的变化,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扩展形态、扩展模式、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效应与调控5个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在国外与国内比较研究与综合分类基础上,重点评析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对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扩展 研究综述 展望
原文传递
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金凤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基础设施 ,希图构筑理想生存环境。但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如何认识基础设施在人类生存环境演化中的作用 ?本文从积极角度阐述了基础设施与人类... 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基础设施 ,希图构筑理想生存环境。但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如何认识基础设施在人类生存环境演化中的作用 ?本文从积极角度阐述了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 ,透视了基础设施在活动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生存环境 空间扩展 资源共享 环境优化
下载PDF
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77
6
作者 张宁 方琳娜 +2 位作者 周杰 宋金平 江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突变点方法获取北京市1994、1999、2004年城市边缘区范围,从扩展总量、扩展类型、扩展方向、扩展区域以及扩展强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探讨扩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边缘区扩展速... 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突变点方法获取北京市1994、1999、2004年城市边缘区范围,从扩展总量、扩展类型、扩展方向、扩展区域以及扩展强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探讨扩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边缘区扩展速率逐渐加快;扩展方向主要是东、北,类型以向外扩张为主;(2)边缘区空间扩展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的同时,受经济发展、工业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城市规划等政治因素也对边缘区空间扩展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扩展 驱动机制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长岐 甘国辉 李晓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人口郊区化 居住用地 空间扩展 中心区 近郊区 空间分布 效应关系
下载PDF
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月辉 胡志斌 +5 位作者 高琼 肖笃宁 胡远满 穆阳 关竹心 张小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5-881,共7页
在分析沈阳市1956—2004年6个时期市区空间扩展规律及其原因基础上,选择地势地貌、地面塌陷危害、水体(河流湖泊和水田)、林地、基本农田和土壤污染6个生态控制因子,将城市拓展区分为优先发展、适合发展、限制发展和严禁发展4个等级,最... 在分析沈阳市1956—2004年6个时期市区空间扩展规律及其原因基础上,选择地势地貌、地面塌陷危害、水体(河流湖泊和水田)、林地、基本农田和土壤污染6个生态控制因子,将城市拓展区分为优先发展、适合发展、限制发展和严禁发展4个等级,最终形成生态安全格局,揭示了生态安全保障下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和方向。结果表明:1956—2004年建成区持续扩增;2000年前,沿着浑河在东北-西南轴向延伸程度较大;2001—2004年城市集中向南、跨越浑河开发了浑南新区。沈阳市发展初期,其格局主要由工业生产力布局塑造,政治、经济因素为主导,至2004年,建成区面积已达291km2,再继续扩张,生态因素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生态安全格局显示东部、西部发展受到限制;北部、南部和西南部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尤其南部扩展空间更大,可以以南部为主要扩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格局 空间扩展 生态因子 安全格局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9
作者 谭雪兰 欧阳巧玲 +3 位作者 江喆 刘卓 谭洁 周国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5,共5页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扩展为主,但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②在扩展方向上,总体经历了"东南东方向—东南方向—东南、西和东方向"空间转变过程,其城市重心转移距离为1 725.23m;③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区位条件的引导、国家的政策制度、规划调控、行政区划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空间扩展 城市形态重心 扩展特征 长沙市
原文传递
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钱紫华 陈晓键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8,共5页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各个阶段的扩展模式,最后对西安2020年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城市边缘区 空间扩展 阶段 模式
下载PDF
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文忠 刘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89,共4页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就北京市近年来住宅区位空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呈圈层式向外扩展 ;二是城北发展明显快于城南 ;三是基本形成五大住宅扇面 ;四是CBD、望京、亚运村和中关村成为...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就北京市近年来住宅区位空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呈圈层式向外扩展 ;二是城北发展明显快于城南 ;三是基本形成五大住宅扇面 ;四是CBD、望京、亚运村和中关村成为京城居住最受关注的区位。从今后住宅空间的发展趋势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价 区位 空间扩展 住宅区 北京市
下载PDF
城市群扩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0
12
作者 方创琳 高倩 +1 位作者 张小雷 程卫国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3-1424,共12页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之一和新疆新型城镇化主体区与经济发展的战略...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之一和新疆新型城镇化主体区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采用198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天山北坡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城市群内的草地是生态价值的最主导贡献类型,生态价值贡献率高达66.27%,年际变化幅度仅5%;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生态价值贡献率很低(0.82%),但年际变化幅度很大(86%).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由1067km^2扩展至2586km^2,用地类型变动对生态价值的影响差异很大,变动幅度最大的是低覆盖度草地和旱地.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多达1685km^2,其中69.91%来自于耕地和草地,仅旱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转变面积达1082km^2,占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总量的64.21%, 2000年以来至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后期(2000~2015年),戈壁(172km^2)、裸土地(65km^2)、盐碱地(65km^2)等未利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比重明显增加.而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的规模仅不到166km^2.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重点扩展区集中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昌吉,扩展面积分别达到399、186和126km^2,快速扩展区集中在奎屯、托克逊和乌苏.城市群扩展后期建设用地变更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较前期(1980~2000年)明显.奎屯市、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属于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生态价值变动的高值区,其余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的生态价值变动相对较小且后期扩展有所减缓.未来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承载力,以可容许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调控城市群的人口与产业集聚规模,降低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其发展的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城市群 空间扩展 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及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江 郭庆胜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77-80,共4页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优势度及空间扩展强度对武汉市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且呈下降趋势,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优势度及空间扩展强度对武汉市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且呈下降趋势,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②在用地结构的演变中,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居高不变、居住用地逐年增加是造成优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③武汉市道路工厂用地及工业用地的年均空间扩展强度较高,而绿地及其它用地呈下降以至于负增长趋势.④良好的城市用地结构,其土地的分异应处于有序和混沌之间,既有功能分区,又不绝对分异,每一分区用地结构虽趋于混合,但又能看出其主导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演变 信息熵 土地利用结构 空间扩展 武汉市 城市用地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孙雁 刘志强 +1 位作者 王秋兵 刘洪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2-2029,共8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集成多时期、多来源、多尺度城市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方法,建立百年来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速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百年来沈... 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集成多时期、多来源、多尺度城市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方法,建立百年来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速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百年来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幅度、速度、强度和形态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内沈阳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速度和方向不均衡。1996年-2010年城区扩展最为迅速,为年均扩展15.61km^2,1910年-1931年城区扩展最慢,为年均扩展0.88km^2;建国以前沈阳城市空间主要向东西扩展,城区形态呈东西带状,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区以"跳跃式"扩展模式向南、向北扩展,城区形态呈掌状,有饼状发展的趋势。另外,从社会变迁视角,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社会制度变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因素是影响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空间扩展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分析
原文传递
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互动研究——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越 叶高斌 姚士谋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1,共8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各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十分迅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令人瞩目。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空间扩展与城市不断向外蔓延的新问题。其发展动力与起因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各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十分迅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令人瞩目。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空间扩展与城市不断向外蔓延的新问题。其发展动力与起因也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化是通过城市郊区化即许多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促进城市空间的迅速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区开发区、新城建设(包括大学城)数以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人口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冒进、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本文主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相互关系、特大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探索其动力机制、变化的因素以及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学术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边缘区 郊区城市化 空间扩展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16
作者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7-2256,共10页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分析诊断北京城区扩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从而为指导与管治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有序扩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1综合交通静态可达性(单一年份)与城市扩展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年份之间的可达性变化)则在引导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影响。2邻域建设用地百分比与城市扩展呈正相关,而农用地、林业用地及水域用地的比例将减少土地开发的概率。3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空间扩展的纲领性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其对城区扩展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4常住人口的分布现状、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分布现状对土地开发无显著影响。5认为北京市静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呈负相关,即可达性条件较差的地区,土地开发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北京市"摊大饼式"空间蔓延和居住郊区化的发展现实相符;北京市动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亦呈负相关,表明可达性提高程度越大的区域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土地开发几率,这从侧面传递了沿着既有建成区进行土地扩展的概率远远大于由于诸如轨道交通建设而带来可达性极大改善区域的概率。因此,重视与发挥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指标对城市扩展的引导作用,将是有效破解城市蔓延式扩张、优化城市扩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土地利用 城市蔓延 影响因素 逻辑斯蒂回归 北京
原文传递
郑州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对城郊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淑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49-52,57,共5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具有继承性,城市的空间扩展是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在分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历史过程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空间扩展对郊区经济的影响,对人们正确认识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合理...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具有继承性,城市的空间扩展是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在分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历史过程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空间扩展对郊区经济的影响,对人们正确认识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合理处理城市与郊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扩展 郊区经济 郑州市
下载PDF
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及驱动力 被引量:24
18
作者 蔺雪芹 王岱 刘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9-1165,共7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大都市作为人口和产业密集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显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大都市城市空间...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大都市作为人口和产业密集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显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大都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环境响应,对提高大都市土地利用效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北京市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构建北京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1995─2010年北京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驱动力。研究认为:1995─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空间扩展的社会经济压力指数不断增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各区县社会经济压力指数上升幅度最大,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上升趋势较为平缓;除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各区县土地利用状态指数有所下降,降低幅度较大的区县有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和昌平,较小的区县有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密云;除通州和大兴外,各区县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净变化量较大的区县主要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各区县净变化量较小;除通州、顺义、延庆和昌平外,各区县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综合指数均有所提高,其中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净变化量较大,顺义、平谷和怀柔净变化量较小,空间格局表现出"中心低、外围高、东南低、西北高"的特征;人口增长、城市化、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高速扩展、生态用地减少等对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生态环境响应 时空分异 驱动力 北京
下载PDF
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2 位作者 顾宗倪 唐蜜 张培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基于此,文章以上海超大城市为例,基于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及驱动力分析模型,对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呈现明显的"S"型结构,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同时,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计划属性。②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由蔓延式-跳跃式向填充式扩展模式演变的特征。微更新、微改造、替换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常态。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市场力逐渐取代行政力成为影响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环境的不景气及依靠投资带动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空间扩展 标准差椭圆 微更新 微改造 精明增长 填充式扩展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涛 孙志高 +2 位作者 李家兵 高会 范爱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07-1618,共12页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短叶茳芏湿地>...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短叶茳芏湿地>芦苇湿地,其差异主要与两种植被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等参数,进而对硫的迁移及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有关;交错带不同植被的根系分布及其对土壤硫养分的竞争导致土壤TS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变异性均较芦苇或短叶茳芏纯群落发生较大改变,其土壤的TS含量受芦苇根系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含量和储量均在深层土壤中较高。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两种植被的株高、密度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尽管二者在交错带中的地下生物量分配比均高于纯群落,但芦苇地下空间占据能力要高于短叶茳芏。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是双向过程,二者在空间扩展中通过不同的硫养分吸收、累积与分配策略适应竞争环境,即交错带湿地中的芦苇通过增加根部对硫养分的累积能力来保持其竞争力,而短叶茳芏则通过拓展地上空间及提高地上器官的硫养分累积能力来抗衡芦苇的空间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系统 空间扩展 湿地 闽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