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水/吸湿溶液热湿传递特性分析(Ⅱ)传质特性分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涛 刘晓华 江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09-3016,共8页
选取典型状态点计算了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相对位置不同时的热湿处理结果,依据传质效果的不同及全热换热与传质方向的异同,将空气与溶液的热湿传递过程在焓湿图上划分为A~D区,空气与水的过程分为A~C区,分析了各分区中的热湿传递特... 选取典型状态点计算了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相对位置不同时的热湿处理结果,依据传质效果的不同及全热换热与传质方向的异同,将空气与溶液的热湿传递过程在焓湿图上划分为A~D区,空气与水的过程分为A~C区,分析了各分区中的热湿传递特点及获得较优传质效果的流型,确定了各分区的界线。利用可及处理区域和热湿传递的分区结果分析和优化设计空气的加湿过程和溶液的再生过程,指出应将热量投入给水或溶液来获得更好的加湿效果或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溶液 热湿传递 流型 分区方法
下载PDF
空气-水/吸湿溶液热湿传递特性分析(Ⅰ)可及处理区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涛 刘晓华 江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01-3008,共8页
利用模型研究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特性,得到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力——焓差驱动力和相对湿度差驱动力。根据两驱动力的关系在焓湿图上确定了一个由空气进口等焓线、湿空气饱和线(或溶液等浓度线)、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 利用模型研究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特性,得到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力——焓差驱动力和相对湿度差驱动力。根据两驱动力的关系在焓湿图上确定了一个由空气进口等焓线、湿空气饱和线(或溶液等浓度线)、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连线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不论流型、传热传质系数或流量如何变化,空气出口状态只能在该区域内变化,即为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可及处理区域。应用可及处理区域分析了文献中除湿实验、再生实验的热湿处理结果,明确了实验装置所处的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吸湿溶液 热湿传递 驱动力 可及处理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