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瑞娟 纪建平 +2 位作者 蒋金生 孙慧明 王瑞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流变学、下肢周径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粘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变,缓解肢体肿胀,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流变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培培 黄玲 王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5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应用于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中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在股静脉血流速...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应用于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中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在股静脉血流速、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对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确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妇产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5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对患者肢体微循环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对患者肢体微循环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以及患者肢体的微循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了空气压力治疗仪的实验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肢体微循环改善的情况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妇产科患者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改善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于剖宫产妇的术后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妇产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肢体微循环
下载PDF
67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亦鹏 石英佐 +1 位作者 于忠勤 蒋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895-2896,共2页
小儿肠套叠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易被误诊为肠坏死。空气灌肠整复被作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0年670例急性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易被误诊为肠坏死。空气灌肠整复被作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0年670例急性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治疗 临床分析 空气灌肠整复 上呼吸道感染 急腹症 婴幼儿 肠坏死
原文传递
空气压力治疗仪结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汪少华 李玲 +4 位作者 郭翠华 石晶 程萍 谭雪梅 张丹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2期308-309,312,共3页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结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结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麻醉及术后护理干预相同,并均予以皮下注射LMWH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行物理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检测和计算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DVT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各项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CT、nbl、nbh、Fbg、D-D均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观察组HCT为(41.06±4.71)%、nbl为(8.29±1.96)m Pa/s、nbh为(6.00±1.25)m Pa/s、Fbg为(339.27±35.21)g/L、D-D为(0.84±0.15)mg/L,升高幅度均显著小于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发生率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29.79%(P<0.05),其中DVT发生率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结合LMWH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结直肠癌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滔 陈旭义 +2 位作者 屈阳 姥勇 郭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甲钴铵、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实验组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甲钴铵、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实验组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SCV、MCV)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下载PDF
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静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都昌县中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都昌县中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肢体肿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压力治疗 肢体肿胀
下载PDF
气压仪干预对预防妇科脑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新阳 薛丽梅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100例,行空气气压仪联... 目的研究分析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100例,行空气气压仪联合肝素进行干预。肝素组100例,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干预后3、7天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1)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水平指标;(2)D-二聚体水平;(3)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组蛋白原)、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指标水平;(4)下肢的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于干预后3、7天的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全血粘度低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干预后3、7天的D一二聚体水平均低于肝素组(P<0.05);联合组患者于干预后3、7天的PT、FIB、APTT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联合组于干预后7天的彩色多普勒下肢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肝素组,且联合组的DVT发生率略低于肝素组(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血流状态的改善,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空气压力治疗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骨科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贺文琼 《西南军医》 2012年第3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对骨科2009年10月以来收治的88例骨科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我们的悉心护理,病人的患肢肿胀周期明显缩短,疼痛...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对骨科2009年10月以来收治的88例骨科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我们的悉心护理,病人的患肢肿胀周期明显缩短,疼痛减轻,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康复周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治疗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间歇式空气压力治疗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芳 申虎威 +1 位作者 平卫伟 王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观察间歇式空气压力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α-硫辛酸600mg+0.9%氯化钠250ml静点,每日1次),治疗组50例(静点α-硫辛酸基础... 目的 观察间歇式空气压力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α-硫辛酸600mg+0.9%氯化钠250ml静点,每日1次),治疗组50例(静点α-硫辛酸基础上给予间歇式空气压力治疗,每日2次,每次30mi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视觉模拟评分(VAS)、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SS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N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NCV和MNCV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SNCV和MNCV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饮食和运动干预联合α-硫辛酸治疗基础上增加间歇式空气压力可显著改善PDN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系统症状、疼痛程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间歇式空气压力治疗 Α-硫辛酸
原文传递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与淋巴水肿综合消肿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楚君 陈玲 +1 位作者 许婉珠 高伟洁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26-427,4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与淋巴水肿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与淋巴水肿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IPC治疗,观察组采用CDT治疗,两组均采用软尺进行测量水肿肢体7个周径点的数值,以腕横纹为0点,每6 cm处测量周径,即6、12、18、24、30、36 cm处的周径数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肢周径未缩小,未能减轻患者患肢水肿及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侧上肢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患侧上肢周径明显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IPC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不显著,而联合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治疗 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 效果 上肢淋巴水肿
原文传递
空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尚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5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预防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100例,根据对其护理的方法不同平均分成实验组(护理过程中使用空...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预防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100例,根据对其护理的方法不同平均分成实验组(护理过程中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并将对两组患者的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了空气压力治疗仪的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原、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预防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原、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以及D-二聚体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于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脑外科长期昏迷患者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
13
作者 李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眼压、视力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随访3月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开展,相较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视力、眼压等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症降压治疗后,眼压稳定。术后3月复查,23例患者视网膜重新复位,无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再度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较好,可成功复位脱离的视网膜,同时提高视力水平,维持稳定的眼压,让患者回归正常视物,更好的进行工作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空气填充治疗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部疾病 眼压
下载PDF
压力疗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郑雪茹 孔晓玲 +2 位作者 魏晨慧 张佳 高宇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疗法应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浅静脉勾剥+穿静脉结扎术的8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用随机数...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疗法应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浅静脉勾剥+穿静脉结扎术的8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每组27例。对照组溃疡伤口接受常规创面处理和踝泵运动,观察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短延展绷带压力治疗,观察二组在观察一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式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采用Bates-Jensen伤口评价量表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强度。分析三组Bates-Jense和NRS评分的变化趋势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患者伤口Bates-Jensen评分和NRS评分均下降。治疗前,三组Bates-Jensen评分和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Bates-Jensen评分[2周:(43.11±1.01)分比(28.44±3.66)分比(27.67±3.15)分,F=251.748,P<0.001;4周:(22.89±2.90)分比(19.44±4.66)分比(15.00±4.10)分,F=26.972,P<0.001]和NRS评分[2周:(4.00±0.69)分比(3.44±0.51)分比(2.33±0.48)分,F=61.486,P<0.001;4周:(2.11±0.68)分比(1.22±0.80)分比(1.11±0.75)分,F=15.817,P<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tes-Jensen评分两两比较,治疗2周和4周,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2周,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7);治疗4周,观察二组低于观察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RS评分两两比较,治疗2周和4周,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2周,观察二组低于观察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压力疗法 短延展绷带压力治疗 间歇式空气压力治疗
原文传递
持续被动活动及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玉玲 董跃福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2期4585-4586,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及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TKA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CPM治疗,试验组进行CPM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膝关...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及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TKA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CPM治疗,试验组进行CPM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术后1个月K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术后早期联合应用CPM及空气压力治疗仪能促进病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活动 空气压力治疗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患者平衡能力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16
作者 崔珊珊 沈军 +1 位作者 邹文卫 周莉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患者平衡能力及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135例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患者平衡能力及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135例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核心肌群训练干预,两组均在干预8周时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足底压力、平衡能力、跌倒风险。结果治疗8周,两组患者静态足跟内侧压力、外侧压力,动态足跟内侧压力、外侧压力相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足跟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相比治疗前降低,Berg平衡量表评分相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并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用于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期间能增强患者足底压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痉挛性偏瘫 空气压力治疗 足底压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空气压力治疗仪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后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作用探讨
17
作者 庞玲玲 赵兰兰 +3 位作者 王玉颖 王世悦 马志强 师丙帅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在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02-01-2023-02-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在缓解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下肢肌肉关节疼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02-01-2023-02-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之外,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并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双下肢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情况评分为(7.20±3.59)分,低于对照组的(11.80±2.36)分,t=7.816,P<0.001;情感情况评分为(10.24±1.81)分,低于对照组的(11.80±1.59)分,t=5.505,P<0.001;功能情况评分为(20.48±1.80)分,高于对照组的(13.80±3.91)分,t=13.422,P<0.001;社会/家庭情况评分为(22.28±2.00)分,高于对照组的(16.16±2.79)分,t=15.447,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36±0.63)分,低于对照组的(3.08±0.80)分,t=14.622,P<0.001;疼痛持续时间为(4.44±0.77) d,短于对照组的(7.32±1.18) d,t=17.701,P<0.001。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3例,满意30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满意17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P<0.001。结论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期间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中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能够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降低下肢肌肉关节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化疗期间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治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乳腺癌 化疗 下肢肌肉关节疼痛
原文传递
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红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9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9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空气压力治疗仪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大腿及小腿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护理,可减少并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规护理 空气压力治疗 预防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肢体功能障碍和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治疗中的效果
19
作者 朱友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93-0096,共4页
探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肢体功能障碍和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基于对比性的试验方法,于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对于随机收集的90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脑血管意外、脑手术后所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探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肢体功能障碍和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基于对比性的试验方法,于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对于随机收集的90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脑血管意外、脑手术后所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既定的统计学方法,其中随机均等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在具体的试验过程中,重点探讨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对比,其中包含有下肢运动功能、步行的功能等参数数据。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看,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经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且患者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的炎症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化,对于提升和优化整体解决思路,促进其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本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广泛推广。结论 对患有肢体功能障碍和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改善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治疗 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 肢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及减轻肢体水肿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岳守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特结合此文论述,对如何减轻肢体水肿副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研究周期按病例来源,选定为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研究对象数量共计84例,基于随机均等分组法,84例分成2组,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 探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特结合此文论述,对如何减轻肢体水肿副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研究周期按病例来源,选定为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研究对象数量共计84例,基于随机均等分组法,84例分成2组,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相关的数据指标,例如在试验的过程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主要的观察指标包含有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数值变化情况、主要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状况,并对四肢的水肿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数值变化情况看,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凝血功能指标看,实验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从四肢水肿状态角度看,实验组患者的四肢水肿状态明显的弱于对照组;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静脉血栓及减轻肢体水肿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其结合常规治疗方案,能够提升下肢血液流速,增加血流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治疗 静脉血栓 肢体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